总与一缕炊烟有关

来源 :初中生世界(初一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19890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下这题目,仿佛又看到母亲从一缕炊烟中走出来,用树皮般粗糙的双手,拍打掉衣服上的灰尘,理净发丛里的草渣。然后静默在老屋的矮檐下,像一只窝旁守候的老鸟,若有所待地张望着村前的小路。时间往往是黄昏,彩霞满天;或傍晚,薄暮冥冥。父亲还在田地里劳作。我和妹妹走在由学校回家的路上。那时,最迫切的愿望,便是能望见自家屋顶上的炊烟——那甜暖的香,再远,也能点亮我们的眼睛和脸庞。
  母亲等饭熟了,就在夕光薄岚里,在飘散的几缕炊烟中,默默地守望着。偶尔,也柔柔地喊一声:“吃饭了噢!”那极富母性的音韵,拖得是长长久久,悠悠扬扬的,若唱歌一般,格外的甜软,轻柔。
  其实,母亲所能煮的,也就只是“饭”而已。自每年春三月下秧,到秋八月才有新谷入仓。在这段漫长的青黄不接的日子里,一天三顿,翻来覆去的,都只是红苕稀粥,或稀粥红苕。清肠寡肚的,吃得让人烦厌了、诅咒了,却还是要吃,想吃。有时,就忍不住要冲母亲撒气。每到这时,母亲总是默然无语,仿佛她真是不该只煮出这样的饭食。
  虽然如此,粮食却仍不够吃。吃饭时,母亲总是先给我们盛上满满一大碗,再舀自己的。饭桌上,母亲也总是坐在靠近灶屋那“挂角”(方桌的四角)的位置上。捧了碗,慢腾腾地举箸援筷,似乎在品尝美味,又似乎难以下咽。每看到父亲或我们的碗空了,便抢着去给我们添饭。倘若锅里也没了,脸上就又是一丝愁苦和讪然,沉重得令人至今难忘。那时,母亲最大的快乐,或许也和我们一样,就是逢年过节。因为,她终于能给我们煮出一顿好吃的饭菜来。饭菜终于上桌了,母亲便会兴奋地宣布:“开饭啰,开饭啰!”那时,母亲总是很少动筷,而是凝望着我们,嘴里喃喃着,说:“真想天天都能这样!”
  终于能够天天都那样了。我和妹妹,却不能天天都吃到母亲做的饭菜了。我到外地求学了,然后工作了,成家了。妹妹也到异乡打工,然后出嫁了。母亲仍在老家,里里外外地忙碌着,一日三餐地烧火做饭。我们偶尔回家,母亲总要亲自下厨忙乎。饭菜自然丰富多了,母亲脸上,却依旧常有黯淡和讪然。父亲来信讲,你妈每顿饭都要念叨,不知娃们吃饭了不。父亲又讲,家里杀了猪,心舌肚都留着。你妈说看啥时能回来,她做给你们吃。
  “又见炊烟升起……”每听到这歌声,都恍惚觉得,有一缕缕绵绵的炊烟,在眼前袅袅地飘升起来,那淡蓝淡蓝的烟里,满是最平常的人间气息,朴素、温暖而芳香,叫人莫名地感动、惆怅。眼睛里,也禁不住一阵潮湿,依稀看见,我苍老而慈蔼的母亲,正站在老屋的矮檐下,站在一缕缕炊烟的背景前,远远地望我,暖暖地喊我。
  那炊烟,我想,该就是母亲生命的光束了。而它,我知道,也正是我生命的初源。(选自《读者》2008年第1期)
  【习题】
  1.本文标题能否换成《香甜的饭菜》或《我的母亲》?请简述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又见炊烟升起……’每听到这歌声,都恍惚觉得,有一缕缕绵绵的炊烟,在眼前袅袅地飘升起来”,此句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写母亲采用了何种手法?这样写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终于能够天天都那样了”,然而“母亲脸上,却依旧常有黯淡和讪然”,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语境品析下列句子的含义。
  ①偶尔,也柔柔地喊一声:“吃饭了噢!”那极富母性的音韵,拖得是长长久久,悠悠扬扬的,若唱歌一般,格外的甜软,轻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那淡蓝淡蓝的烟里,满是最平常的人间气息,朴素、温暖而芳香,叫人莫名地感动、惆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那炊烟,我想,该就是母亲生命的光束了。而它,我知道,也正是我生命的初源”,此句有何深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不能换,因为“一缕炊烟”既是全文的叙事线索,又是母亲形象的化身,并且新颖别致,富有诗意,意蕴深长。
  2.前后照应,承上启下。
  3.对比手法,母亲一生为“吃”的忧与乐形成鲜明对比,为我们塑造出一位善良、仁爱、慈蔼、无私的母亲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4.这个细节传神地展现出在“我们”远离父母之后,母亲仍然在为“我们”是否吃好而担忧,更加突出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
  5.①善用叠词,妙用比喻,将“吃饭”写得富有诗意,使母亲的无限温柔与爱意跃然纸上。
  ②这句话议论抒情,点明题旨,深化中心,鲜明凸显了母爱的崇高与伟大。
  6.母亲将深沉的爱融注在“吃”上,她一生都在为儿女吃好穿暖而日夜操劳、殚精竭虑;母亲将真挚的情幻化成那一缕缕炊烟,用她生命的光束铸造我们的生命,照亮我们的前程。(湖北松滋黄松海设计)
其他文献
先做个小调查,同学们平时上网都干些啥?除了玩游戏、看电影、QQ聊天等这些娱乐休闲的项目,大家可别忽略了,网络也是我们可以利用的一个绝佳的学习工具。如何利用网络来学习,让我来教你几招吧。    寻找获取——了解常用的搜索方式    把上网当作有效学习的一种补充的方式,既可以对课内知识进行补充,又可以进行课外知识的拓展。所以,每次上网之前都应该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或查找资料,或收发邮件,或制作网页等,这
夏天到了想不想喝酸奶?超市里卖的那些酸奶,仔细看看它的配料表就会发现,乳含量不足还有增稠剂。但自制酸奶要用酸奶机,又得清洗又得防污染,麻烦!而且买一台酸奶机还得花好几百块呢。  好在有聪明人总结了一套自制酸奶的简单方法,你可以试试哦!    原料:鲜牛奶,酸奶(鲜奶与酸奶的比例为5∶1。注意:一定要买大盒的牛奶,开封后即用,不能用剩的,主要是为了确保无菌)  步骤:  第一步,煮牛奶:找个大锅,将
蛋黄果,属山榄科桃榄属的多年生常绿乔木,通体能分泌白色乳液,喜温暖多湿的气候。它原产于墨西哥南部和中南美洲热带地区,在巴西、越南、印尼、菲律宾等地均有栽培。  我国自20世纪30年代引入,50年代广州始有种植。现在,广东、广西、云南南部、海南和中国台湾等地有少量栽培。不同品种的蛋黄果,其形状和大小差异较大。它因富含淀粉,口感面面的、微甜,熟透的果肉还有粉末的质感,不似其他水果般水分饱满,就像吃某种
亲爱的爸爸妈妈:  你们好!当我提起笔给你们写信的时候,心情不知为什么突然变得沉重起来。此时的我有千言万语却不知从何说起,往事一幕幕浮现在眼前。  妈妈,您还记得吗?我12岁那年的夏天,一天晚上异常闷热,我辗转反侧睡不着。朦胧中我感到一阵清风吹来,才进入了甜美的梦乡。当我一觉醒来,惊异地发现是您在吃力地摇着扇子。我愣住了,要知道,之前您刚得了重病,还在康复中。回过神来的我一把夺过扇子,劝说您睡下后
绝大多数的鸟儿,都是鸟爸爸鸟妈妈一起承担筑巢、孵卵、育雏的工作。在孵卵期,通常是一只亲鸟留在巢中,而另一只则出去觅食或者负责警戒,过段时间就“换班”。  但有的鸟,如水雉、彩鹬等,却属于另类:它们实行“一妻多夫”制,即在同一个繁殖季,雌鸟只负责产卵,产卵后不久就另觅伴侣,与其他雄鸟再次交配并产卵,至于孵卵与养儿育女的工作,则全部都交给鸟爸爸。因此,它们的宝宝是“只知其父不知其母”的。  盛夏7月,
摘 要:基于共词分析的研究视角,借助于Bicomb、UCINET 6.0、SPASS 22.0软件,对1989—2019年收录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1 289篇国外幼儿体育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表明:身体活动、预防肥胖、加速度计、基础运动技能、家庭、干预等是国外幼儿体育的研究热点,阻碍幼儿发展与家庭干预、幼儿健康的生态支持、幼儿运动能力发展、健康促进与医疗融合是国外幼儿体育研究
以前,巴黎有一个名叫约翰·沙梅的人,在几家手工作坊当清洁工,勉强维持生活。  每天,沙梅都把打扫作坊的垃圾倒掉。后来,他看到一个贫苦的小女孩,就想打一朵金蔷薇花送给她。于是,沙梅想到了在这些垃圾里,有首饰匠锉下来的金屑子,就舍不得倒掉扫下来的垃圾了。  此后,每天早上沙梅离开自己居住的小茅屋时,总要带个袋子,将扫来的垃圾,除去粗的,留下那些尘土,全装进带来的袋子里。  沙梅做了一个小筛机,每天夜里
1 Be careful!There is a bee here.小心!有一只蜜蜂。    注:“本文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摘要:围绕体育舞蹈的服饰这一概念,以标题舞服饰融入民族风格元素为中心,分析了服饰在体育舞蹈表演中的重要性、民族风格融入体育舞蹈标题舞服饰的可行性、体育舞蹈服饰融入民族风格元素的必要性等问题,提出标题舞服饰的民族化,将更有利于体育舞蹈在我国的发展和创新,以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关键词:体育文化;体育舞蹈;标题舞;服饰;民族风格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
走进常州市勤业中学的校园,操场边上,有一块两亩见方的土地,这块被称作“酬勤园”的田地是同学们最喜爱的“百草园”。一年四季,同学们在这里播种着,收获着,也快乐着。蚕豆、西红柿、黄豆、南瓜、莴苣、向日葵……各种农作物,在同学们关切的眼神中,竞相生长着、开放着、成熟着。这些植物都是同学们在课余时间精心种植的,从选种、松土到日常的浇水、施肥,每一个环节都是由陌生到熟悉、由茫然到有序。在这片“开心农场”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