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文化传播视角下国际学生的中国文化课开设刍议

来源 :天津教育·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nkai03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化趋势的不断深化背景下,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扩大、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不断深化,对外文化传播的形式和途径也越来越多样化。在对外文化传播背景下,在华留学生群体作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桥梁,面向留学生的中国文化课也具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也在不断提升,相应地,在国际事务中影响力也在不断深化。在这一背景下,世界范围内掀起“汉语热”浪潮,并呈现出持续升温的趋势,中国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途径和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
  在华留学生群体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也是对外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这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是毋庸置疑的,同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围绕中国文化传播这一中心,有意识地将知识教学与中国文化教育相结合,通过中国文化课程引导学生不断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减少不同文化之间的矛盾冲突,推动中外文化传播的不断深化。
  对外文化传播与中国文化课程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的不断深化,汉语国际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汉语及其以汉语为载体的中国文化受到越来越多外国人的关注,在汉语国际教育中,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互依赖,汉语语言是深入学习中国文化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是更深入进行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而汉语语言学习离不开对中国文化这一源头,中国文化教学包含着丰富的语言知识,通过对中国文化的学习能够加深对汉语语言学习的理解,而汉字作为表意文字,单靠学习语言知识是不够的,其中所包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也是语言学习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当前我国高校国际教育过程中,多是采用在语言教学中融入一定的文化教学的方式来进一步深化语言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能够起到强化语言学习效果的作用,但从文化学习与对外文化传播的角度来说,这种教学方式往往会使学生对中国的认识和理解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面,加之学生主观认知的负迁移影响,很难对中国文化有系统化的认识和更为深入的理解,也容易使学生对中国文化产生曲解。因此,在汉语国际教育过程中,结合具体教学情况,针对性地开展中国文化课程教学,针对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学生文化底蕴有着重要的意义。
  从当前中国文化课程开设情况来看,虽然各高校在汉语国际教育中有意识地融入了文化课程以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但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中国文化课程教学预期效果存在较大的差距。
  从学生个体角度来看,由于学生对中国文化学习的目的性差异,一些来华留学生主要是为了学习汉语,但对中国文化的认识不深,在认识上觉得中国文化学习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不大,对语言学习效果的影响并不大。同时学生之间语言学习基础和语言学习能力存在着差异性,同一群体中的留学生在语言水平上各有不同,而对于汉语语言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语言学习上过于吃力很容易导致其在学习过程中对中国文化教学失去兴趣,不能跟上正常的中国文化教学节奏,产生厌学等负面学习情绪。在文化接受方式上,一些学生习惯于通过教学知识讲解来了解中国文化,有的学生则更倾向于从亲身实践中来感知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文化课程设置上,当前多数高校国际教育中在人才培养方面,将汉语学习作为教育教学的主干,中国文化类的课程则是多是设置为选修课,在课时上相对较少,在选修课当中所占的比例也并不是特别大。同时在一些高校中在中国文化课程设置上存在较大的随意性,中国文化课的设置多是根据语言课程设置情况来安排,甚至在很大程度上要让位于语言课程。
  这些问题与高校教学资源、师资水平等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诚然,在传统文化课程教学上高校并不会缺少这方面的教师,但以往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对象是中文专业的学生,而在国际教育背景下,教师的教学对象是来自不同文化背景、拥有不同文化基础和语言基础的留学生,在授课过程中课程语言的使用是文化课程开展过程中首要考虑到的问题,如果教师按照以往的教学方式来讲,可能会让学生觉得晦涩难懂,而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的研究重心在汉语言教学上,缺乏对中国文化的深入研究,对中国文化课程教学的认识也多停留在似懂非懂状态。
  除了师资力量上的不足之处外,在教学方式上也较为单一,多数中国文化课程教学仍是以理论讲授的形式进行的,缺乏课程实践,学生对文化的体验机会较少,对中国文化的认识也多是停留在书面理论层面。
  中国文化的范畴较为宽泛,涉及的社会领域、行业较为复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给中国文化课程的开展增加了难度,而当前国际教育中中国文化课程内容较为单一,并且涉及面较小,高校在设置中国文化内容时,多是选择容易开展的课程,如书法、剪纸等,而像中国传统乐器、中国哲学思想、传统舞蹈等类的内容则很少涉及,这种教学模式往往会使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学习局限在一定范围内,对中国文化的认识过于片面、不够系统化。
  对外文化传播视角下中国文化课程开设分析
  结合当前高校中国文化课开展现状,在课程设置上应进一步优化中国文化课程设置,首先应在课程性质上给予中国文化课程更多的重视,将中国文化课程纳入到必修课组成之中,并逐步增加中国文化课程在必修课中所占的比例,并在学分上对留学生进行一定要求,规定留学生要修满一定的中国文化课程学分才能毕业,这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学生在主观上不选或是漏选中国文化类课程。
  同时在进行中国文化课程安排上,应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学生逐步进行中国文化课学习,特别是刚刚接触中国文化的学生,如果一开始就以理论教授的方式来让他们进行中国文化学习,很容易使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识过于片面、模糊,因此,应多以实践教学来引导学生逐步融入中国文化课程,使学生在中国文化实践活动中加深对中国文化的认识,使学生对中国文化有更独到的认识,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学习兴趣,为下一步的课堂教学打下基础。
  而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教学可以放在学生学习阶段的中期、或是后期,在学生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对中国文化形成初步积累之后再逐步加大理论课比例,并随着学生学习程度的不断变化,在文化课程上进行相应的调整。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国文化课程的学习也应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进一步展开课程教学活动,使学生知识体系的形成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逐步得到拓展提升。
  面向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的中国文化课程教学,既要对本土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同时也需要对学生不同的文化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在这一基础上的中国文化课教学则需要有更为清晰的教学目标,对课程教学目的有明确的认识,因此,教师应具备跨国文化意识,对各国家民族的风土人情等熟悉,能够在教学过程中熟练应用,同时还应具有对不同文化的敏感度,在交流沟通过程中注意避开文化忌讳,减少和避免文化差异带来的文化冲突等。在中国文化课教学过程中,注意将课程教学的理论性和实用性相结合,拉近学生与中国文化的距离,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对中国文化有更为感性、深入的理解和感受。
  要提高中國文化课教学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教师不仅要具备语言教学素养,还应对中国文化有较为全面的认识,能够在中国文化课教学中更得心应手。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中国文化课教师应对自身教学语言水平有更高的要求,注意结合学习实际,尽量以浅显易懂的教学语言来进行教学,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中国文化,在课程教学中有更多的收获。
  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因材施教,注意学生学习过程中个体差异性,重视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课下多与学生沟通谈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学习状态有更深入的了解,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对学生反馈信息进行整理总结,进而对教学方式方法等不断调整改进,进而促进学生学习效率和课程教学效果的不断提升。
  在中国文化课程教学方式方法上,应探索更为多元化的教学方式,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情况,灵活应用参与式教学、活动式教学、小组合作式教学等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面向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教学方式不能局限于一种教学模式或教学方式,应根据学生水平、教学内容等情况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在感知中国文化的同时,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让学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真正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所在。
  结语
  在对外文化传播背景下,中国文化课的开展仍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程,如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贴近实际生活、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能够最大限度地感受到中国文化学习中的乐趣等,这些都是中国文化课程教学中需要不断努力探索的方向。
其他文献
通过压痕小裂纹直接量测法获得SiN/Bn纤维独石陶瓷的阻力曲线,采用指数经验公式拟合处理了实验数据解释了拟合参的物理意义。对纤维独石陶瓷阻力曲线所具有的独特的阶梯状进行
作者开发的“助力自行车”是根据骑车人的用力大小的变化调整电机输出功率,因只是“助力”,骑车人必须象骑普通自行车那样用力,只不过用务大小比普通自行车小得多,并且让骑车人在
会议
当前,广西旅游院校在协同育人工作方面,做出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其培养的人才较社会所求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例如:专业设置与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不符;师资队伍
期刊
多年来,各级价格主管部门围绕价格诚信建设,在加强监管的基础上,出台政策,引导经营者加强价格自律、规范价格行为;开展“价格诚信单位”评比活动,发挥获评企业在同行业中的示
本刊讯(记者章淑贞)中国新闻史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圆满落幕。年会由中国新闻史学会、郑州大学主办,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华社·郑州大学穆青研究中心承办,于8月18日至2
中国是一个造纸大国,纸和纸板的总产量已超过2800吨/年,居世界第三位,世界造纸工业的原料结构93℅以上是用木材。中国木材短缺,自制本浆的比重仅占9.2℅(1995年)。大部分产品是用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