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儿节”

来源 :天天爱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ke6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到了,大家都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这个节日有吃粽子和赛龙舟的习俗。但很少有人知道,端午节也是中国古代的女儿节。
  端午节
  中国的“女儿节”
  中国传统的“女儿节”有三个,“端午女儿节”是其中之一。相传,端午女儿节既是未出阁的年轻女孩的节日,也是已婚少妇的节日。这天,女孩们和少妇们常常相约出游,去街市上买好看的香包或者五彩丝线。
  如果家里有未出阁的年轻女孩,父母会在端午节的时候为她们系上五彩丝线,祈求女孩得到好运和健康,平安成长到出嫁的那一天。有些地方,至今还会在端午节这天沿用这一风俗。五彩绳又叫五彩长命缕,宋代的五彩绳是用红、绿、黄、白、黑五色粗丝线搓成的,明代则发展为由红、绿、黄、紫四种釉上彩和釉下青花的色彩组成。
  民间的传统习俗是取五色丝线拧成一股绳,系于女孩的手腕上,自五月初五系起,直至七月初七“七娘妈”生日,才解下来烧掉。还有一种说法是,在端午节后的第一个雨天,把五彩线剪下来扔在雨中,会给你带来一年的好运。
  陕西的风俗是,端午节当天把彩色丝缕系在孩子的手腕、脚腕和脖颈上,这样可以避邪和防止五毒近身,这些丝线要一直戴到“六月初六”才把它剪下来,丢进河里让水冲走。据说这个习俗和药王孙思邈有关,将五彩丝线丢到河里,寓意着百病全消、送走晦气和灾难。现在的五彩丝线往往用色灵活、色彩艳丽,待到农历五月初五这天,大人孩子都戴上自己选定的彩色丝线,聚到一起相互比较色彩、款式,成为端午节的一道风景。
  女儿节除了端午节是兼顾了少女和少妇的习俗之外,还有“七夕节”和“重阳节”。七夕节和重阳节都有自身的意义,同时,它们又都是中国的女儿节。只是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七夕节
  未嫁少女的专属“女儿节”
  农历七月初七这天,是古代中国的情人节——“七夕”,古时候传说这天是牛郎会织女的日子。牛郎织女的故事是个凄美的爱情传说,相传天上的仙女——织女和放牛郎董永相爱了,但是玉皇大帝知道织女和凡人相爱后很生气,责令将两个人强行分开。由于玉皇大帝的御令,两个相爱的人只能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相见,到这一天,天上的喜鹊会为他们两人在天空中架起一座鹊桥,让两个人相见。
  伴随着这个美丽的传说,七夕节在古时候又是“女儿节”,“七夕女儿节”是专属于未嫁的少女的,待嫁女孩们往往在七夕这天依据各地的习俗向神灵祈祷获得爱情和好运。
  每逢“七夕女儿节”的时候,民间还会流行一些“乞巧”的仪式。“乞巧”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卜巧”,二是比赛穿针引线。“卜巧”是女孩占卜自己将来在手工劳作方面是笨还是巧,如果是巧的话,那能巧到什么程度。这种方式在唐朝的时候盛行一时,每当女儿节的时候,女孩们都把蜘蛛放在精致的小盒子里,过一晚上再拿出来,观察蛛网在小盒子里的细密程度,用以占卜自己能多么巧。看一个女孩子具体手巧到什么程度,就靠穿针引线的比赛来鉴定了。这种比赛往往是在自己镇子的广场上举行,让当地的女孩们在同一时间比赛谁能更快地引针穿线,谁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的穿针引线的工作量最多,谁就可以获胜。
  重阳节已婚妇女的专属“女儿节”
  像农历五月初五、七月初七、九月初九这样月份和日子相同的日子称之为“重阳”,这些相重的阳数只是阳数的大小有分别,它们的名字也不是从重阳数上得名的,而是源于这个日子的传说。
  重阳节“九月初九”这一天,现今在我国定为老人节,在古时候也是中国的“女儿节”之一。重阳女儿节相当于中国古时候的妇女节,是专属于已婚少妇的。重阳节“九月初九”当天,妇女都会放下手中的活计放假一天,又或者一般已婚少妇会在这一天回娘家过节,和娘家人团聚。在这一天,娘家往往会准备好花糕,等待女儿回家省亲;并且一起祭祖、供奉先人。
其他文献
在古代中國人的心目中,能在天空中自由翱翔的,除了现实中长着翅膀的飞鸟,传说中见首不见尾的神龙,还有神话中各类腾云驾雾的神仙和妖怪。普通人如果想要飞上蓝天,就必须借助工具。所以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中國人发明了一种可以操纵的飞行器,就是我们今天还在玩的风筝。  据说最早的风筝是鲁班削竹木做成的鹊鸟,能够连续飞翔三天不落在地上。这种早期的风筝叫木鸢,被《中國大百科全书航空航天卷》认定为“人类研究航空
期刊
第二天,我和小熊一道去陡崖那边。在下陡坡时,雪太深,见坡中段有棵小碗口粗的树,我伸手扶住它往下迈步,谁知,咔嚓一声,响声很脆。我随即凭空摔了下去,接着是一连串的跟头,直到感到满脸满脖子都是雪和雪水。我想赶紧站起来,挣扎了几次也未成功。随后赶来的小熊将我从雪窝中拉起。他焦急、惊慌,一边帮我扑打雪,一边要我伸伸胳膊抬抬腿。我连说:“没事,没事。”我心里却挺纳闷的:那么粗的树怎么就突然断了呢,回头望去,
期刊
这里的很多东西,都是不常见的。这里是世界上最安静的地方。冰面裂开的声音,就像有人跟在你身后,但那其实只是冰的声音。因为我们是在结冰的海面上,而不是在地面上,所以,你还能听见海豹发出的声音。海豹的鸣叫声,是世界上最奇妙的声音,它们会发出这种不像生物发出的声音。听上去不像哺乳动物,也不像其他动物,不是这个世界上的声音,我只能这么说了。  ——德国电影大师沃纳·赫尔佐格《世界尽头的奇遇》  到达世界的最
期刊
中国是一个舌尖上的国家,按照某些人所说,天空中飞的除了飞机,水里游的除了轮船,地上跑的除了汽车,都是可以摆上餐桌的。长期这样下来,我们现在身边已经很难看到野生动物的影子了。但是有一个地方除外,它就是青藏高原——世界上海拔最高、中国最大的高原。因为特殊的地理环境因素,加上善良的当地民众的保护,有不少地球上十分特有的物种还在那里坚强地生存着。  青藏高原上有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有世界上最深
期刊
中自著名探险家金飞豹,是世界上在最短时间内完成“7+2全球九大极点顶级探险”壮举的人。他还前往世界各地。打算用30个月完成“跑遍七大洲的马拉松”。据了解,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还从来没有人能够同时完成这两项活动。  探险家的脚步是不愿意停息的:何况他还是一只会飞的豹子呢!金飞豹的下一个目标,就是神秘的太空!  2010年11月,金飞豹应美国太空探险机构的邀请,参观世界著名的美国航天基地和肯尼迪航天中心
期刊
白睿文:我们来谈谈您第一部剧情长片《小武》。您怎么会想到拍一个小偷的故事?您在汾阳认识了像小武那样的人物吗?   贾樟柯:拍《小武》前我本來要拍一个短片,写一男一女第一次在一起过夜的故事。我想拍个单一场景(一个卧室)、单一时空(一个晚上)、两个人物,这样的一个小品。开始筹备这部短片时,我的摄影师余力为从香港到了北京。正好快过春节,那时我已一年没有回家了,春节是一定要回去的,我就回了汾阳。回去后我突
期刊
回看从1949年到现在的中国电影史,可以简单地把这段影史分成三个时期: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写实主义时期(1949-1978)、中国电影新浪潮时期(1984-2000)、商业电影时期(2002至今)。从1940年代末到1970年代末,所有的电影作品都是由国营的制片厂制作的,而且大部分都带着浓厚的政治色彩。在社会主义、写实主义号召下摄制的电影,呈现的是一个理想世界——充满爱国理念和烈士的牺牲精神、
期刊
挂了父亲的电话,云彩靠在沙发上,默默出神。父亲确实老了,耳朵也明显地背了。跟她说话的时候,常常嗯嗯啊啊的,不断呵呵笑着,有点讨好的意思,是怕冷场,也许是怕招孩子们厌烦,表示他一直在听,他的耳朵还是像从前那么好。茶杯里新泡的碧螺春冒着袅袅的热气,是明前茶,淡淡的嫩绿的芽儿,在透明玻璃杯里缓缓浮动着。   老林走过来,见她发呆,就问怎么样老家没事吧?爸身体还好老林穿一套豆沙色家居服,戴着灰格子围裙,身
期刊
香料贸易,从古至今都是世界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2000多年前,有一条跨越欧、亚、非几大洲的乳香之路,是一条非常著名的古老贸易通道。而源头在中国的麝香之路,作为丝绸之路的姊妹路,从中国的大西南,艰难穿越世界屋脊,一路蜿蜒迈向南亚和西亚,通往西方,构成古代东西方交往的另一条交通要道。  据史料记载,强盛的罗马帝国在公元一世纪便通过昌都——拉萨——阿里——西亚一线交换西藏的特产麝香。到了公元七世纪,随着
期刊
火车一直在开。缓慢地,开。   这是素描时期的景象。反复,简朴。   ——《忆一列蒸汽火车》 一   云阳火车站的两个铁路男青工,一个肩搭工装,手插裤兜,另一个迎风敞开工装,两个人从西往东,走在铁路上。我与西林从驻扎于铁路路基下的木材加工组出来,顺着路基高高的斜坡爬上铁路,站在另一端,刚站稳,看到了他们这样走来。他俩都斜戴着铁路制式帽,与我和西林的蓝绿色制服比(那时的制服既软又皱),他俩因装束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