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乘用车低转速振动的动力总成控制优化策略

来源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jel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解决搭载自动变速器的乘用车在高挡低转速加速行驶时,车内存在振动并同时伴随低频轰鸣的问题,从振源、传递路径、发生机理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证了飞轮惯量、半轴刚度、扭转减振器刚度、动力吸振器、动力总成软件控制策略等方面对解决车内振动和轰鸣问题的效果。在综合评估项目周期、改动成本以及可实施性等因素后,通过一种动力总成标定控制的优化方案,来解决此振动问题。进行了实车噪声—振动—声振粗糙度(NVH)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此优化策略的乘用车在高挡位、低转速加速行驶时,车内振动幅值综合减小44%,改善效果明显。
其他文献
激发消费内生动力,促进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引导农村居民绿色出行,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支持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4月溧阳首站开门红,2021年新能源汽车下乡势头正劲。  6月11日,重庆站正式启动,众多政府领导、企业高层、行业专家亲临现场。  其中,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司长罗俊杰,商务部驻成都特办贸管处副处长刘岭,国家能源局电力司二级主任科员杜翠,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柳燕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作为车载新型动力源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而备受关注。流场板是燃料电池的核心部件之一,起分配反应气体、移除水分与杂质和传导电子等作用。目前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流场方面的研究,大多针对常规流道进行了尺寸和流场布置方式的优化,部分研究在流道内部添加不同形式的堵块以增强气体传质,或将多孔介质材料应用于流场板,或设计新型的三维网格流场结构,通过此类方式来优化燃料电池的水热管理,强化传质效果以提高燃料电池的性能。本文中对这些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并得出若干结论。
针对传感器定位精度受环境影响较大及其对自动驾驶车辆行驶安全影响较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定位融合及校验算法。通过建立短时短距航迹推算模型进行定位预测,使用无迹卡尔曼滤波实现预测定位结果与实际定位结果的非线性融合,从而提高定位精度。通过定位校验算法,判断实际定位数据是否发生偏移,并研究主动避险控制算法使车辆能够保持定位失效前的轨迹继续行驶直至停车,进而提高车辆行驶安全性。仿真和实车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既能够提高定位精度,也能够有效判断定位是否发生偏移,同时在定位失效发生后,可以控制车辆按参考轨迹安全行驶。
为提升乘员约束系统安全性能,本文中将近似模型参数优化技术应用于约束系统可靠性优化设计中。首先建立某车型驾驶员侧约束系统仿真模型,并基于实车碰撞试验结果对仿真模型进行验证,然后采用灰狼优化(GWO)算法优化克里金(KRG)模型的相关参数,得到高精度的GWO-KRG近似模型。最后,基于GWO-KRG近似模型和可靠性优化方法对约束系统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GWO-KRG近似模型能提供更准确的预测响应值;经可靠性优化后的约束系统安全性能得到提高的同时可靠性也得到保证。
为探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运行参数对其输出性能的影响规律,基于Simulink平台,利用Thermolib工具包搭建Mark V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分析模型,研究了电堆温度、空气湿度、空气温度、氢气压力、空气压力及空气过量系数等关键运行参数对单体电池电压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适当增加H2压力、空气压力以及空气湿度,可以改善电堆性能;电堆温度、空气温度以及空气过量系数对燃料电池性能影响是有一定限度的,达到最优状态后,提高参数不会改善电池的性能。该分析结果有助于理解关键运行参数对燃料电池性能的影响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组织召开了首届中国汽车产业战略发展论坛,希望通过发挥协会战略发展平台的作用,为推动中国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而努力。  2021年6月26日,首届中国汽车产业战略发展论坛在江苏南京顺利召开。  当前,汽车行业正在积极拥抱新一轮科技革命,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逆全球化思潮涌动,在风起云涌的产业变革中,中国汽车工业也面临着巨大挑战,中国汽车产业如何才能抓住机遇,是值得每个汽车人深思的
汽车产业需要构建一个开放共享和互融共赢的产业数据生态,并通过区块链技术赋能,建立起有效的数据共享和交互机制。  提及区块链技术,人们可能首先想到的是处于风口浪尖的比特币等数字货币,而忽视其本质是一种IT技术手段在产业领域的应用。简单来说,它是通过密码学技术将数据加密并进行“分散存储”,并通过多节点协同的分布计算和共识机制来确保数据的安全、可信、可追溯和不可篡改性。这些特性对于当下汽车产业发展,尤其
研究了纯电动汽车用户里程焦虑对用户使用行为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车联网大数据用户使用行为的里程焦虑程度判定模型.运用Kernal K-means聚类算法,分析了用户的里程焦虑差
本文旨在整车制造完成之前,提前预测关门时车内噪声。首先,将车门关闭瞬间受到的瞬态冲击载荷进行了离散化,进行整车和台架试验,利用传递路径分析(transfer path analysis,TPA)方法求取离散化的载荷。接着,建立了车门的有限元模型,将求取的离散化载荷作为车门有限元模型的输入量。最后,建立了车内辐射噪声的时域边界元模型,将车门的瞬态有限元振动响应映射到时域边界元,以预测车内噪声。结果表明,仿真数据与试验结果一致性较好,验证了通过车门关闭瞬态载荷的离散化和声固耦合分析来预测关门时车内噪声的可行性
自动驾驶接管是一种安全性要求很高的手动驾驶操作,可能会受到驾驶人手动驾驶安全习惯的影响。本文基于驾驶模拟器分别设计了手动驾驶跟车和自动驾驶接管实验,研究了驾驶人的手动跟车风险接受水平对其接管绩效的影响,同时考虑了接管时间预算和视觉非驾驶任务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日常驾驶中具有低跟车风险接受水平的驾驶人接管反应时间更短,并且在监控自动驾驶条件下,接管后表现出更低的纵向碰撞风险。此外,当驾驶人处于视觉分心状态时,5 s的接管时间预算会导致驾驶人接管后出现较差的横纵向稳定性和极高的纵向碰撞风险。本研究的结果可为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