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民族地区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探究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hanxiao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    键   词]  同伴互助学习法;大学物理;线上教学;以生为本;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48-0126-02
   一、引言
   2004年10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门课程中,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要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做重要讲话,再次强调“各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门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背景下,作为公共基础课程的大学英语课程脱颖而出。英语课程是各专业学生的公共必修课,覆盖范围广、学时长、跨度广,更是一门思想性很強的人文素质类基础课程,相比专业课程而言,能够更好地与思政教育相融合。
   二、教学设计思路及实施步骤
   (一)教材选取及依据
   高职英语是为该校三年制专科新生在第一学期开设的课程,4学时/周,共开设18周。教材选用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王守仁主编的《实用综合教程 第二版》。该教材根据《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编写,旨在培养学生在职场环境中运用英语的基本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意识。该教材具备实用性、前瞻性和科学性,教学内容具备知识性、人文性和价值性,对深入挖掘中西方文化中的德育能量有较大帮助,更能指导和启发学生运用思辨能力正确看待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以及民族使命感具有积极意义。教学中,我们尝试通过情景教学方法以及项目教学方法等的应用,营造良好思政教育的场景,为课程思政的实践提供帮助。
   (二)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依据及教学思路
   该教材共有8个单元教学内容,其中每个单元的文章都可以找到相关思政元素的切入点。每个单元课程思政教学学时为1课时,共计8个课时,每个课时分别代表8个思政元素点。以原文案例分享为切入方式,先对全文进行翻译讲解,再将其中所涵括的思政元素提炼出来,进行讨论分析;其次,把与主题相关的现实社会中的政治问题、热点问题予以正面引导和讨论;最后,以口头或书面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点进行巩固与深度思考。
   (三)具体实施步骤
   1.组建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团队
   对边疆民族地区高职院校而言,高职英语课程思政的开展需要一支高效、团结、乐于奉献、勇于创新的教学团队,担任教学任务的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几个特质。
   (1)坚定的思想政治意识。教师自身具备较敏锐的政治分辨度,才能够在挖掘思政元素的过程中,精准地把握关键切入点,较好地将所隐含的思政元素充分地与理论教学相结合,透过高职英语课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家国情怀。
   (2)过硬的师德师风。“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句话充分体现了我们的国家和社会需要具备较高职业道德、关心爱护学生的优秀教师。学生不仅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学习学科知识,而且要通过教师潜移默化的教学方式和人格魅力为其树立做人做事的榜样,真正实现“立德树人”。
   (3)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出色的授课能力。高职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丰富且全面的英语专业知识,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具备擅于将英语知识与思政元素点巧妙融合的课堂实践教学把握和实施能力。唯有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较好地兼顾思想与知识的统一结合性。
   (4)良好的思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具备较强思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师,能够正确把握教学内容、有效设计教学环节,做到“寓教于乐”。帮助学生从语言学习中真正树立正确的思辨能力,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用辩证的视角来看待中西方文化中的差异,从而增强国家和民族自豪感,引领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以及人生观、价值观,运用英语能够做到“讲好中国故事,发好中国声音”。
   2.开展具体深入的学情分析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对于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和实践运用能力是对教师教学活动开展实效性的直接反映。在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对学情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对学生的现有英语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及学习期望等方面全面掌握,利用研究结果实行集体备课,共同挖掘单元中的思政元素,从而制订出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学计划和实施内容,做到“因材施教”,切实开展目标明确、针对性强的高效教学,将思政元素与知识学习巧妙融合,实现“润物细无声”。
   3.实行有效集体备课
   要想开展好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活动,就必须坚持集体备课,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和英语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挖掘每个单元中的思政元素,然后进行汇总、讨论、分析,最终挑选出最适合学情的思政点,有机地运用到英语课堂教学中。
   课程思政元素挖掘的集体备课,首先,要求教师必须熟悉教材,在对学情深入分析的前提下,针对具体单元和文章中的思政元素,能进行深度挖掘和教学可行性思考;其次,在集体商议、合理规划、统一模板后,将所有8个单元分成若干个任务链,将英语教师分成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电子教案、PPT课件的制作,最终形成系统、完整的教学资源。
   4.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加强师生、生生互动
   教师要明确课程思政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占比,既要融入思政元素,又不能喧宾夺主将高职英语课堂变成思政课堂。因此,在每单元总课时8学时的课堂教学中,课程思政学时为1学时,主要采用以线上任务和线下讨论学习为主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为了能够顺利开展线上辅助教学,教师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擅于利用各种网络平台和主流媒体,主动留心收集各类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素材,对信息资料进行分类处理,从中挑选出最符合单元思政教学的内容并见缝插针地运用到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前通过校内师生常用学习平台和软件提前将课程思政教学材料上传,让学生课前熟悉,并就材料的具体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课前思考,并做相关预习笔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材相关知识点自然导入思政元素,对材料进行深入讲解和分析,并请学生根据课前预习的作业,鼓励学生将各自课前的想法,结合课堂学习进行交流、讨论以小组的形式重新归纳整理,并在课堂上进行发言阐述。教师全程参与课堂各环节活动,认真倾听并认真记录课堂讨论中的精彩片段,及时做好现场课堂反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每次课后,教师还应布置以小组合作形式的课后作业,完成相关内容知识要点的学习成果展示,帮助学生强化知识点的巩固学习,将其内化的同时能够提高学生对时事政治、热点问题的关注度,做一个有担当、有社会责任感的新青年。这样的师生、生生互动课堂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其求真务实的探索精神,共同提高师生的思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对边疆民族地区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推进的两点思考
   (一)边疆地域性与民族文化性融入课程思政教学
   边疆民族地区地理人文得天独厚的条件有利于就地取材,深入开展和挖掘绚丽多姿又极具特色的地缘民族文化思政视角的元素,运用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的语言优势,合理整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通过高职英语课教学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民族多样性,增强学生的国家、民族意识和认同感,不仅能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发好中国声音”,更能够助力于边疆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跨越式发展。
   (二)多学科合作,共促课程思政教学全面、深化发展
   高职英语课程作为人文通识课程体系中的一部分,与语文、历史、地理等其他通识课程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互为补充、相互融合。在今后的思政教学改革推进中,应该有计划地将多门学科融合,构建多学科共同开发与合作的人文通识课程思政体系,更好地服务于国家、人民及社会。
   四、结语
   边疆民族地区高职英语中的课程思政,不仅要利于转变学生高职英语学习理念,使其符合国家人才培养目标,适应市场需求,而且能够全面提升高职院校师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加强高校师生意识形态建设及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帮助其分析良莠,引导其树立包容互鉴的态度及科学客观的立场,避免学生一味西化,崇洋媚外。同时,可以强化高职学生的“民族精神”及“國家意识”,培养其家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另外,还可有效推进边疆民族地区高职英语的教学改革,通过英语语言文化的学习将学生培养成为具备较强思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且具有较宽国际视野、优秀职业素养和良好道德品质的专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5-02-03.
   [3]王振庆.“课程思政”改革背景下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思政教育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9(2):85-86.
   [4]涂康.高职英语教学中推行“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知识经济,2019(3):133-134.
   [5]郑桂芳.课程思政在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中的实践与思考[J].科技资讯,2019(4):119,121.
   [6]彭宣红,王楚怡,童丽玲.课程思政视角下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3(6):58-61.
   [7]朱毅,陈世润.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思政教育体系构建研究[J].职教论坛,2017(32):28-32.
   [8]颜碧宇.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反思[J].中国报业,2018,445(12):100-102.
   [9]魏懿.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建设与实施:以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18,181(4):63-66.
  编辑 司 楠
   ①本文系“高职英语课程中的思政教学设计”(项目编号:XJ2019007)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李锦媛(1983—),女,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副教授,研究方向:职业英语教育教学。
其他文献
[摘 要] 关于专业顶岗实习中如何提升实习效果,已经日益引起高职教育的关注。与增加顶岗实习中岗位数量相比,在实习中能力的锻炼才是最重要的。对高职院校数控专业顶岗实习中岗位能力多样性对实习效果的作用情况进行分析,构建专业顶岗实习岗位能力多样性模型。重点是关注岗位能力多样性对实习效果的作用,分析影响实习效果的因素。  [关 键 词] 顶岗实习;岗位能力;多样性;实习效果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 学生工作品牌是在学生工作过程中凝练出来的具有优质性、稳定性的学生工作载体,对培养高素质技能型高职人才具有独特的促进作用。通过分析学工品牌创建的思路,总结创建原则和体会,并以扬州市职业大学“五亮”品牌活动为例,介绍活动的主要做法,对取得的经验作简要剖析,以期对学生工作开展有所启迪。  [关 键 词] 学生工作品牌;思路;原则;实践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
期刊
[摘 要] 共青团中央下发的《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建立“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以推动共青团育人规范化、课程化、制度化。以此为导向依托PU平台在江苏高职院校的数据参考,结合江苏省高职院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建设的现状和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具体实践,探索高职院校第二课堂成绩单体系的构建,提出了难点和建议,通过建立制度,融通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注重内涵,建设第二课堂实践育人课程体系;
期刊
[摘 要] “职教20条”背景下,高层次职业教育管理队伍是高职院校分阶段逐层深化内涵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职业教育升华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针对全面提升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全面提高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不断改善管理队伍年龄、学历、专业结构,以广州P学院为例进行了实践探索,旨在构建较为先进的管理经验和鲜明的管理特色的实施路径。  [关 键 词] “职教20条”;管理队伍建设;“双高计划”
期刊
[摘 要] 中共中央明確提出高职院校要积极贯彻“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于“三全育人”的实施,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职院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措施。旨在通过探索课程思政视角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该如何落实、如何运行。在二级学院推行“三融五嵌”工程,建设“德业融合”特色鲜明的“课程育人”体系构建研究,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创新路径。 
期刊
[摘 要] 人文素养是一个人能够立足于社会,并被他人承认并成才的基础。但当前职业教育过于强调实用和高效,普遍忽略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把非遗项目嵌入学校课程体系對学生进行培养,是比较直接而有效地提高专业技能和培育人文素养的方式。以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来探讨非遗课程对培育学生人文素养方面的实践和意义。   [关 键 词] 非遗课程;人文素
期刊
[摘 要] 通过高职教育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质造”转变,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支撑。基于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中德合作项目,分析了面向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本土化的创新实践成果,为我国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典型案例与经验借鉴。  [关 鍵 词] “工匠精神”;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中德合作  [中
期刊
[摘 要] 以德宏职业学院与云南高科新农科技有限公司无人机校企合作项目为契机,分析传统校企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可实施的解决策略,阐述无人机应用深度校企合作创新机制,构建基于学校与企业“双主体”的深度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符合时代发展、满足企业需求的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  [关 键 词] 无人机应用;深度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教师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 G717
期刊
[摘 要] 通过分析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以创新创业教育为改革目标,在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从课程构建、教学实施、“双师”队伍、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建设四个方面进行了改革实践,构建了基于校企合作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并取得有益的经验。  [关 键 词] 校企合作;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
期刊
[摘 要] 敬业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核之一,是职业素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目前高校学生存在敬业认知较欠缺、敬业意志难坚守和敬业行为有偏差的问题,在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对如何发挥“敬业”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进行了探究,提出几点可行性建议,以期通过敬业精神的培养为新时代输送优秀人才。  [关 键 词] 新时代高校;敬业精神;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探究分析  [中图分类号] G71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