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课程培育学生人文素养的实践及意义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d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人文素养是一个人能够立足于社会,并被他人承认并成才的基础。但当前职业教育过于强调实用和高效,普遍忽略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把非遗项目嵌入学校课程体系對学生进行培养,是比较直接而有效地提高专业技能和培育人文素养的方式。以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来探讨非遗课程对培育学生人文素养方面的实践和意义。
  [关    键   词]  非遗课程;人文素养;实践;意义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48-0056-02
   一、研究背景和现状
   近年来,我国的职业教育获得了飞速发展,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为企业输送了大量的技术人才,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非单一的技术能力的要求。态度、价值、道德、情感、文化、精神等逐渐成为一个企业选拔人才的关键条件。
   可是,现在我国职业教育的情况并不乐观。强调实用和高效成为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着重点。因此,高职校更多地关注学生专业能力和技术应用的培养。价值观念、道德水准、意志品格、心理情感等此类非智力的、非技术性的因素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高职学生普遍存在德育目标要求过低、人文素养不高、过于彰显个性,以至缺乏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等问题。因此,重视人文素养的培养成为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不容回避的迫切任务。
   二、核心概念和意义
   人文素养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核心要素,是一个人能够立足于社会,并被他人承认并成才的基础。一般来说,人文素养主要包括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人文行为三个方面。人文素养教育以唤醒人的内心为前提,通过长期的熏陶和浸染使受教育者能够将其吸收为人文知识,内化为人文精神,外化为人文行为,形成自尊、自信、自立的素质,逐步具有社会责任意识,具有理想信念,具有集体合作观念的对社会有用、有益的人才。
   非物质文化遗产(下文简称非遗),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传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苏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非遗项目众多,如苏扇、核雕、苏绣、缂丝、评弹、昆曲、苏州园林等,这些被列入非遗名录的传统文化是文化中的精髓部分,是必须重点保护和传承的部分。但是,随着网络媒体的日益发达,我们的学生受外来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大,很难对这些传统文化技艺“一见钟情”。但是,我们的高职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期的青少年阶段,他们的可塑性和好奇心以及动手能力都比较强,有措施、有步骤地把他们引领进非遗大门,就能慢慢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韵味和独特意趣。
   三、非遗课程对培育学生人文素养的实践及意义
   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充分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成功申报了“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示范基地”,建设了“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中心”,其中工艺美术非遗技艺传承项目有“苏扇制扇技艺”“核雕(光福核雕)”“缂丝”。
   学校积极探索实践“五年制大专”非遗传承人培养特色模式,具体如下。
   一、二年级,嵌入非遗文化课程,普及非遗知识,激发学生兴趣;三、四年级,嵌入非遗技能课程,非遗大师传授技能,专业教师讲解非遗知识并辅助教授技能;五年级,前四年掌握非遗技能出色的学生,进入大师选徒弟、大师带徒弟的非遗传承阶段,开展一对一教学,研发工艺精品,传承非遗技艺。
   2009年9月起,学校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中首先嵌入“苏扇制扇技艺”课程。通过本课程,以培植非遗文化土壤,提高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尤其是人文素养,更好地将先进的现代设计理念和设计审美融合到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和创新之中,为国家级非遗项目传承做出有价值的实践与探索。
   学校聘请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邢伟中、檀香扇行业专家孙耀文,与校内骨干教师,共建教学团队。团队围绕苏扇制扇技艺传承,开展产品研发、教学、科研、实习、就业、创业各项工作,探索现代学徒“双导师制”下的学生培养。
   2010年起嵌入“核雕(光福核雕)”课程,与陆小琴大师合作开展“双导师”教学。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促进学生创作习惯的养成,为学生充分掌握雕刻技艺夯实基础,并求得到良好的非遗传承人的培养成效。
   2017年嵌入“缂丝”项目,与范玉明大师合作开展“双导师”教学。该课程培养学生较高的业务素质、审美情趣、创新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经过上述系统而有序的分阶段非遗特色课程的教学,学生不仅提升了专业技能,还提升了人文素养。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培养文化自信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对中华文化的自信,是对中华文化的清晰认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的高度认同和肯定,并积极传承、弘扬和创新。
   苏州旅游财经高职校在对学生经过系统而专业的非遗课程教育后,绝大部分学生都能意识到,要去创新传统工艺,赋予传统艺术新的生命。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范辰霄,作为缂丝技艺传承人,被评为全国十大“最美中职生”。面对记者,他曾坦言道:“不仅想把这门苏州的传统工艺学好、用好,更想通过自己的钻研,将这门技艺改造、创新,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磨砺意志品格
   有所作为的人需要良好的意志品格,传统手工艺制作更需要具备“匠心”。我们的学生正值青春年少,他们活泼好动,自制力、坚持性都比较差,遇到困难容易轻言放弃,普遍缺乏坚韧不拔的坚强意志品格。
   學习苏扇课程后,学生有感而发道:“苏扇是一门很特别的课程,即使是很多人在一起学习,也很容易让人心静。得心应手的时候就觉得越来越有意思,因为你可以创造出一幅一幅精彩的作品,这门课程是需要耐心的,要全神贯注,整个人投入在里面,你的手在画什么,你的心就能感受到那种意境美。仿佛真实的画面就出现在了眼前。”
   学习缂丝后,一学生感喟道:“缂丝最大的要点就是要有耐心,一直保持一种姿势,并且手与脚要同时进行,对于缂丝者来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但是看着自己的作品一点点成型的时候,内心的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这样的自豪感会支撑着自己再累也要坚持下去,直到完成整个作品。”
   学生学习了核雕课程后,感受到“核雕并不是盘着串,喝着茶,擦拭着雕刻刀,谈诗论道。那是诗人,不是核雕。核雕就只是坐在机器前静静地雕刻,一个作品可能十天半月都不一定雕完,而这正是手工艺人经常干的活。对于他们而言,他们从未感觉到辛苦,有的只有喜欢。用心干活的时候,听着刀铲的声音,那种感觉,是每个核雕师傅最享受的时间吧”。
   显然,学生在学习了非遗课程后,普遍磨砺了耐心,同时又能静心、细心,自制力和坚持性也得到了锻炼。这样的意志品质对于他们将来的从业是非常重要的心理素质。
   (三)树立理想信念
   2013年5月4日,习近平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强调广大青年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
   当前,受社会大环境和市场经济影响,学生普遍缺乏远大的理想信念,拜金主义思想有所抬头,他们艳羡网络主播工作轻松,收入丰厚。这种背景下,部分学生蠢蠢欲动,立下做网络主播的“鸿鹄大志”,在心理上与雕刻刀、画笔、缂丝机越来越疏远,更忍受不了在实训室一坐半天去雕刻、打磨和穿针引线。
   但是经过学习,学生产生了这样的认识:“对我来说,核雕最难的大概是要心无杂念。对于核雕来说大多数都小巧精美,所以只要心中稍有杂念或急躁,就会影响刻刀在核上的痕迹。这是对我定力和耐心的考验,也是考验我对核雕的热爱。核雕课让我感悟到,生活就像核雕,要大胆地雕去多余的废料,哪怕核的原身再大,再完美也要舍得除去,这样才能做出心中想要的作品。生活亦是如此,舍不得现有的安逸,便无法变成梦想中的自己。由心出发,热爱使然,用单纯的心与梦想做自己喜爱的事。手艺人从不为了财富,为的只是心中的热爱与坚持。”
   (四)培养责任意识
   社会责任意识是指一个享有独立人格的社会公民对国家、集体以及他人所承担的职责、任务和使命的态度。它要求人具有崇高的理想,关心集体,团结友善,勤奋学习,乐于奉献,艰苦奋斗。
   当代高职生越来越意识到社会竞争的激烈和残酷,因此更加注重个人奋斗和拼搏。但同时他们凡事“我字当头”,以“我”为中心,社会责任意识淡薄,重自我实现,轻社会责任;重个人价值,轻集体利益;重个人情绪,轻他人感受。
   除了社会氛围影响和家庭教育之外,学校作为培育人的重要基地,应该在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方面有所作为。学生在学习制作苏扇后,普遍感受到了苏扇文化的传承和手工艺人的不容易,每制作一把都要凝聚自己的心血和心力。他们表示未来都会主动承担起宣传苏扇文化的责任,并在生活中继续发掘更多更需要被人们铭记和传承的中华独特文化符号,寻找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最佳的结合方式,让更多人关注中华独有的传统艺术、体悟传统艺术中凝结的“工匠精神”,并使其为现代生活注入精神动力。
   总之,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过程,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理性思考并大胆实践。相信只要我们有意识去培育、有课程去践行、有时间去沉淀,我们一定可以为社会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陶勇.五年制高职学生社会化问题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9.
   [2]沈迪修.非遗文化与动漫艺术设计教学相融合的探索:以苏州民间美术为例[J].传媒论坛,2018(24).
   [3]吴平.文化自信与大学英语教学的融合[J].海外英语(上),2018(19).
   [4]王盛初.习近平推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中华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9.
   [5]董立国.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养的缺失和文科教师的使命[J].理论界,2006(9).
  编辑 马燕萍
   ①基金项目: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9—2020年度职业教育研究立项课题(项目编号:XHZDZC2019011)。
   作者简介:于娟(1979—),女,汉族,江苏盐城人,硕士,副教授,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苏州旅游与财经分院教师,研究方向为地域文化与高职语文教学。
其他文献
[摘 要] 隨着职业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推进,微课这种教学模式在中专院校得到了广泛应用,创新微课开发实践策略显得尤为重要。以计算机应用基础学科为例,对微课开发的价值与实践策略进行了重点研究,以期为中专院校其他各门课程教学中贯彻应用微课教学模式提供一些理论指导。  [关 键 词] 中专;微课;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期刊
[摘 要] 专题化教学与任务驱动教学法已经在各学科的教学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运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如何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构建知识体系框架,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是高校思政课教师面临的困难。通过专题化教学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相互结合,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关 键 词] 专题化;任务驱动;思政课;高职;供给侧
期刊
[摘 要] 首先分析了基于项目教学模式下的中职数控课程教学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中职数控课程项目教学的基本流程,最后以数控课程普通车床加工技术中的“阶梯轴的加工项目”为例,阐述了基于项目教学模式下的中职数控课程教学策略的实践应用。  [关 键 词] 项目教学;中职数控课程;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
期刊
[摘 要]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安徽省霍邱县两所学校的5到7年级的42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为《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和《留守儿童基本信息及家庭背景资料问卷》。结果表明:在心理健康水平方面,农村5到7年级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农村5到7年级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年级、留守期间与父母的联系频率显著相关。  [关 键 词] 5到7年级;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
期刊
[摘 要] 以江苏医药职业学院和台湾弘光科技大学合作项目为例,介绍了海峡两岸高校合作过程中优质课程资源引进的策略实践。通过对海峡两岸康复治疗专业背景及发展现状分析,提出了康复治疗技术物理治疗方向课程引进的必要性及特殊性,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师资队伍四个方面阐述了课程资源引进的具体措施及其成效,旨在促进课程资源的充分利用,推动我国职教的国际化发展。  [關 键 词] 海
期刊
[摘 要] 关于专业顶岗实习中如何提升实习效果,已经日益引起高职教育的关注。与增加顶岗实习中岗位数量相比,在实习中能力的锻炼才是最重要的。对高职院校数控专业顶岗实习中岗位能力多样性对实习效果的作用情况进行分析,构建专业顶岗实习岗位能力多样性模型。重点是关注岗位能力多样性对实习效果的作用,分析影响实习效果的因素。  [关 键 词] 顶岗实习;岗位能力;多样性;实习效果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 学生工作品牌是在学生工作过程中凝练出来的具有优质性、稳定性的学生工作载体,对培养高素质技能型高职人才具有独特的促进作用。通过分析学工品牌创建的思路,总结创建原则和体会,并以扬州市职业大学“五亮”品牌活动为例,介绍活动的主要做法,对取得的经验作简要剖析,以期对学生工作开展有所启迪。  [关 键 词] 学生工作品牌;思路;原则;实践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
期刊
[摘 要] 共青团中央下发的《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建立“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以推动共青团育人规范化、课程化、制度化。以此为导向依托PU平台在江苏高职院校的数据参考,结合江苏省高职院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建设的现状和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具体实践,探索高职院校第二课堂成绩单体系的构建,提出了难点和建议,通过建立制度,融通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注重内涵,建设第二课堂实践育人课程体系;
期刊
[摘 要] “职教20条”背景下,高层次职业教育管理队伍是高职院校分阶段逐层深化内涵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职业教育升华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针对全面提升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全面提高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不断改善管理队伍年龄、学历、专业结构,以广州P学院为例进行了实践探索,旨在构建较为先进的管理经验和鲜明的管理特色的实施路径。  [关 键 词] “职教20条”;管理队伍建设;“双高计划”
期刊
[摘 要] 中共中央明確提出高职院校要积极贯彻“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于“三全育人”的实施,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职院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措施。旨在通过探索课程思政视角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该如何落实、如何运行。在二级学院推行“三融五嵌”工程,建设“德业融合”特色鲜明的“课程育人”体系构建研究,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创新路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