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教学品出味、品出情

来源 :未来英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sbgr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与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同时,课标中提出的阶段目标要求也提出阅读时要“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感受语言的优美”、“品味作品中富有魅力的语言”等。而这一切目标的实施都需要以“品读语言”为核心,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语言强大的表现力和美妙的神韵,让语文课散发它真正的魅力。实践中,我尝试引导学生去研读教材,品读文本,从字里行间中体味语言的无穷魅力,使语文课返朴归真,充满浓浓书香。
  关键词:品味;领悟文本;真实性朴实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同时,课标中提出的阶段目标要求也提出阅读时要“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感受语言的优美”、“品味作品中富有魅力的语言”等。而这一切目标的实施都需要以“品读语言”为核心,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语言强大的表现力和美妙的神韵,让语文课散发它真正的魅力。实践中,我尝试引导学生去研读教材,品读文本,从字里行间中体味语言的无穷魅力,使语文课返朴归真,充满浓浓书香。
  一、扣准文眼,走进文本
  语文教材中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很多文章不仅浓缩了作者丰富的情感,而且在遣词造句上都颇有特色。因此,教学中老师就应努力捕捉课文的“文眼”,抓住课文精妙之处,引领学生悉心品味,从每一个标点,每一个词语,每一个句子中去读懂语言,通過反复咀嚼激发与作者伯情感共鸣,让学生在品读中制订文章字里行间所蕴涵的人文美、内涵美。
  二、潜心会文,深入文本
  读书是需要动脑思考的,只有潜心会文,才能真正走进文本的深处。《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因此,教学中要重视学生与文本的深入对话,应紧紧依靠语言文字的土壤,引导孩子透过语言文字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领悟语言文字表情达意之精妙。学生在品读文章时,要对文章的语言反复理解,体味,推敲,对语言意蕴进行深入的探究,透过语言文字窥见其思想,领悟其精髓,从而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深刻理解,提高学生的敏锐感悟能力。
  三、多元朗读,领悟文本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努力让语文课中那些美好的情感走入学生心灵,或用诗一样的语言创设情境让他们入其境,或用散文的风格点拨,让他们感其情,或用中国画式的勾勒,让他们明其法,我们要通过自己的语言营造一种意境,传达一种情绪去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情感。在课堂上,我们总是引导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体验作者的情感、领悟语言的内涵,然而,要想使学生真正把书读好,读出语言的滋味、读出语言的神韵,就要引领学生入境入情地,逐渐深入地读书。通过多元探读,体验课文描写的意境,体味语言文字的节奏美、音韵美,丰富自己的语言储备和语感经验,并启迪自己的思想,使之更深邃。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做到有理解地读,有体验地读,传情达意地读。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将学生在生活中的情感体验迁移到语文课中,进行多元解读,让学生从文本中走出来,让生活走进语文,让语文与生活联系更加紧密。如我在教《詹天佑》这篇课文第4段“勘测线路”时,先引导学生品读课文,感受詹天佑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以身作则的工作作风以及那颗强烈的爱国心,然后就指导学生进行深入地读书,通过范读设境、想象移情、多元解读等多种探究朗读形式来读出詹天佑的令人感动之处,激活学生的思维,积淀学生的语言。如“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时说的话”就采用了设置情境的方式来进行多元朗读:在施工委员会上,詹天佑面对着所有的铁路建设者,慷慨激昂地勉励工作人员“———”;看到有些工程人员偶尔粗心,施工质量不是很高,语重心长地勉励工作人员“———”;极个别工程人员因为条件艰苦,消极怠工,严肃而恳切地勉励工作人员“———”。而“詹天佑不怕重重困难,勘测线路”这一部分则通过想像情境,交流画面的形式来表达心中的那份感动。如引导学生想象“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深夜灯下,伏案绘图”等这些画面来身临其境地读,体会詹天佑身先士卒的工作作风。“詹天佑的内心活动”这部分则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元解读:如果强调这是中国人修的第一条铁路,怎么读?如果强调詹天佑的坚定信念和克服困难的决心,该怎么读?如果强调修不好铁路的后果,那又该怎么读?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揣摩,明白理解的角度不一样,朗读的侧重点也就不一样,关键在于是否能表现出詹天佑的爱国情怀。学生的每一次朗读,无不体现着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无不渗透着学生强烈的情感。这样的多元探读,使学生感悟语言的能力增强了,使学生的语言思维更活跃、更深刻了。
  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朴实、扎实。语文课就应该充分利用文质兼美的课本,引领学生抓住内容精彩之处、语言运用经典之处,品读语言文字,让学生从课文中的字、词、句甚至标点符号的比较、揣摩、感悟、运用中得到人文的关怀,受到语言的熏陶,努力使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相信,这样以“品读语言”为核心的语文课才能让我们的学生都沉浸在“语言文化”的无穷魅力中,让每一个学生都“想说”、“会说”、“能说”,使我们的语文课真正散发出迷人的光彩!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学参考书.
  [3] 情景教学三步曲.
  [4] 小学阅读教学中如何渗透情景教学.
其他文献
摘要:科学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探究,不仅仅是一种能力,而且是一种教学途径,因此教师在与学生一起探究的过程的同时,更要重视在课堂探究中如何巧妙地引导学生在不断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中踏上科学探究之路。  关键词:引导;问题;科学探究  小学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那小学生应具备怎样的科学素养呢?《科学课程标准》是这样界定的:科学素养主要是指
小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是教师、学生和课程文本的交流、碰撞与对话的过程,是课程的意义重建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自主体验、感悟和创新的过程.构建多元变化的小学数
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是比较普遍的,是任何数学教师都必须面对且无法回避的现象.所谓课堂动态生成,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现时
摘要:初中地理的教学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要想有效地提高它的教学质量,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善于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发现问题之后及时地进行改正,不断地以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寻找出更加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不断地提高初中地理的教学质量,这是我们每个地理教师所应该不断努力的。本文对如何优化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策略  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地理教师要充分地
摘要:作文是一项艰巨而又基础的知识工程。对于小学生而言,要想掌握好写作的基本技能并非易事,他们就像一群走在莽莽荒原上的行路人,面对交错的歧路茫然不知所向。而教师当然是充当引路人的角色,能否引好路,关键是看教师能否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段教学;作文批改  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当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其是教师向学生反馈学生写作水平信息的主要途径。在实际作文过程中,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
数学应用题是学生比较怕和头痛的事,怎样教会学生做应用题是摆在数学教师面前的问题,现浅谈我的看法。  一、审题  由于应用题叙述的生活化语言与数学语言的差别,加上冗长、抽象的特点,学生对理解题意往往产生困难。对此,可采用“缩写”、“改写”的方法帮助理解。“缩写”即是把与解题有关的已知量与未知量从题中分化出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重新构建,使句式简单,数量关系趋于明朗;“改写”即把应用题的生活
幼儿科学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幼儿科学素养的启蒙,发展幼儿的好奇心和对科学的兴趣.这对幼儿园教师自身的科学素养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其科学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幼儿科学启
期刊
摘要:近年来,如何教学小学高段数学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研究其相关措施与方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学高段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相关实践经验,分别从把握课堂教学的规律、提高对教学方法的引导,以及探究指路,创新实践方式等多方面,就如何教学小学高段数学展开了研究,阐述了个人对此的几点看法与认识。  关键词:小学;高段数学;教学;策略  一、小学高段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忽视兴趣引导教学
敦煌壁画中的男供养人画像分布于各个时期的壁画当中,从北凉至清代,形成了一幅绵延千年的历史画卷。供养人身份各异、地位不同、供养目的和方式多样,宛若一部纪录片,展现出了世间
“安全重于泰山”,每一位孩子都是父母的寄托和最深的牵挂,让每一个孩子都活泼、健康、茁壮地成长,是每一个监护人的期望。因此,加大对幼儿的安全教育,不断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是极其必要和非常重要的责任,也是我们每一位幼教工作者和家长共同肩负的重任。  一、要为幼儿营造一个安全的环境  必须要及时消除一切安全隐患,无论孩子是在生活里还是在学习中,家长和教师都应为幼儿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和活动设施,带孩子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