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络膜转移癌患者眼底多模式影像特征观察

来源 :中华眼底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chenp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脉络膜转移癌患者的眼底多模式影像特征。

方法

回顾性临床观察性研究。2016年1月至2018年11月在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脉络膜转移癌患者28例38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2例,女性16例;单眼18例,双眼10例。平均年龄(50.8±6.9)岁。全身抗肿瘤治疗后,脉络膜转移病灶消退3例4只眼。所有患者均行超广角眼底彩色照相、红外眼底照相(IR)、FAF、FFA、频域OCT、B型超声检查。

结果

超广角眼底彩色照相检查发现,所有患眼瘤体均位于视网膜后极部或中周部。其中,孤立性病灶26只眼,多灶性病灶12只眼。瘤体均呈黄白色隆起,其中伴或不伴色素沉着分别为11、27只眼。合并渗出性视网膜脱离12只眼。较新鲜瘤体26只眼,陈旧瘤体10只眼,新旧瘤体共存2只眼。抗肿瘤治疗后瘤体消退的4只眼,瘤体明显缩小,变平,表面色素沉着。IR检查发现,瘤体均呈不同程度斑驳状反射;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区域IR呈相对弱反射。FAF检查发现,瘤体内呈斑块状较强自身荧光(AF)14只眼,呈强弱荧光混合形成的斑驳状AF13只眼。陈旧瘤体10只眼中,可见"豹斑样"AF 3只眼。FFA检查发现,瘤体早期呈弱荧光,中期其周围出现针尖样强荧光点,晚期呈弥漫性强荧光32只眼。陈旧瘤体呈"豹斑样"荧光2只眼。频域OCT检查发现,所有患眼脉络膜及RPE层不同程度波浪状隆起,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与RPE层间可见大量细颗粒状或团状强反射物质堆积。抗肿瘤治疗后瘤体消退的4只眼,治疗后瘤体变平消失,RPE点状突起。B型超声检查发现,所有患眼后极部实质性占位病变、内部回声均匀。瘤体呈扁平形23只眼,扁平半球形12只眼,不规则形3只眼。

结论

眼底彩色照相可显示转移病灶的大小、部位,色素改变及周围视网膜病变情况;IR可在瘤体、渗出区、萎缩区呈现不同反射信号;FAF可显示病变内RPE破坏情况;FFA较新鲜瘤体荧光素渗漏,而陈旧萎缩瘤体则为透见荧光;频域OCT可反映瘤体高度、RPE改变等特征。

其他文献
银屑病是一种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诱发的免疫介导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系统性疾病,典型临床表现为鳞屑性红斑或斑块,局限或广泛分布,无传染性,治疗困难,常罹患终身。银屑病的病因涉及遗传、免疫、环境等多种因素,通过以T淋巴细胞介导为主、多种免疫细胞共同参与的免疫反应引起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或关节滑膜细胞与软骨细胞发生炎症。中医认为多属血分热毒炽盛,营血亏耗,瘀血阻滞,化燥生风,肌肤失养。银屑病是不可治愈
目的研究他克莫司对体外培养的人角质形成细胞蛋白酶活化受体2(PAR-2)表达及功能的影响。方法10-9~10-5 mol/L他克莫司与人角质形成细胞共培养24 h后,采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免疫荧光和Western印迹分别检测人角质形成细胞PAR-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应用Fluo-4钙荧光探针检测不同浓度他克莫司对人角质形成细胞激活PAR-2后引起的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变化的影响
目的明确大气颗粒物PM2.5对人角质形成细胞中皮肤屏障相关蛋白和前炎症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取5例包皮环切术后的包皮分离培养人原代角质形成细胞。0(对照组)、10、50、100、200 mg/L PM2.5分别刺激人原代角质形成细胞24 h,CCK-8检测细胞存活率。50 mg/L PM2.5处理原代角质形成细胞0、3、6、9、12、18和24 h,以只加培养基的孔作为对照组,CCK-8检测细胞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中重度特应性皮炎(AD)患者皮损和非皮损组织转录组差异表达基因,并阐述差异表达基因在A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2016年7-10月于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广州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门诊收集5例汉族AD患者的皮损和非皮损组织,运用二代高通量RNA转录组测序(RNA-seq)技术进行测序,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其进行GO功能注释及KEGG通路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验证候选基因在
目的观察模拟失重对成年小鼠闪光ERG明视负波反应(PhNR)的影响。方法实验研究。正常成年雄性C57BL/6J小鼠48只随机分成模拟失重组和对照组,每组再分为A、B、C 3个亚组,各亚组8只小鼠。模拟失重组A、B亚组悬尾时间分别为15、30 d,悬尾时间达到要求后,马上对观察指标进行检测;模拟失重组C亚组悬尾30 d,在检测指标前先恢复正常体位30 d。对照组A、B、C亚组小鼠分别保持正常体位15
多数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在急性发病后4~6个月可自行好转;而大约有30%~50%的患者出现慢性病程,常出现持续性视网膜下液及复发性或持续性神经上皮脱离,对视力造成严重影响。盐皮质激素受体(MR)是一种核激素受体,通过与包括醛固酮、皮质醇等在内的多重配体作用,参与水电解质平衡、炎症反应等。MR被过度激活与许多疾病有关。研究发现,MR拮抗剂治疗慢性CSC有明显疗效,可降低视网膜厚
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是一种因视网膜静脉压力升高引起静脉纡曲扩张,继而出现视网膜内出血、水肿、硬性渗出等眼底表现的血管性疾病。OCT血管成像(OCTA)凭借无创、分辨率高以及可分层显示浅层、深层视网膜血管和量化视网膜血流密度、无灌注区大小等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包括RVO在内的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的诊断中。OCTA除了可以提供疾病状态下视网膜微血管结构、血流灌注信息,增加临床医生对视网膜循环结构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