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三勇 作品

来源 :大众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uobinn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耕图 玛米亚RB67,180mm镜头,F11光圈,速度1/125秒



  晨 渡 玛米亚RB67,180mm镜头,F8光圈,速度1/60秒
其他文献
在摄影界最被轻视的可能就是滤色镜了,人们可以花上万块钱购买顶级徕卡相机,花上万块钱购买徕卡APO和ASPH镜头,也不愿花几百元购置必要的滤色镜,因为很少有人能说清使用滤色镜的必要性和显著作用。  以下几张图对照显示出使用滤色镜前后的效果区别,不知哪位影友能猜出所使用的滤色镜名称。  在文章的结尾有谜底的答案。但得知结果似乎并不重要,关键是我们从三个小问题中得到什么样的启示?首先,滤色镜为什么能产生
期刊
终于禁不住数码摄影的诱惑,疯狂地购置了柯达DC290、佳能D30、索尼707和笔记本电脑。数码图像的潜在艺术创作空间之巨大,着实让我这个二十余年“烧龄”的老影迷兴奋了一阵。  修改数码图像常用的Photoshop软件功能强大,在图像设计创意方面几乎无所不能,是与传统暗房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但是,滤镜、效果、技巧的使用应本着“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的艺术法则,根据题材内容和主体形象特点,合理
期刊
2000年5月,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摄影师付兴应世界著名建筑师法理博·萨巴(Fariborz Sahba)邀请赴以色列拍摄卡梅尔山梯田花园。  1999年,萨巴来北京参加世界建筑师大会时,我们相识的。他参观了我的工作室,看到我拍摄的照片后,跟我说:“我在海法有一个进行了15年的建筑,卡梅尔山梯田花园,很快就要完工,到时候请你拍摄。”我听后认为这只是客气,便微微一笑。他却用手捂着自己的胸口说:“我
期刊
曾经有朋友对我说,要想拍摄野生动物,必须去非洲。我听了很感慨,非洲的确是以她独一无二的生态系统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那里是野生动物的天堂,也因此成为野生动物摄影师的天堂,也许一个普通的摄影爱好者在那里也能拍到好的摄影作品。在我们所了解的动物知识中,有关非洲的电视节目和画册也似乎更多一些。但由此我也经常问自己,这难道是我们了解动物的唯一方式吗?作为城市人,尽管我们中的绝大部分人没有到野外亲自观察动物的
期刊
在亚洲最大的火车编组站——郑州北编组站,有一群靠装卸货物谋生的民工。他们刚卸完了整整一车皮面粉,正靠在车门前休息。当我的镜头对着他们时,他们没有作出任何动作,而是露出了自信的微笑。这种微笑感动了我,因为他们的微笑显示出了劳动的力量,传达着他们对生活的乐观态度。拍摄使用禄莱双镜头反光相机,乐凯120黑白胶卷,快门1/30秒,F5.6光圈。(牛爱红)  点评:作为一幅环境人像作品,这张照片较好地体现出
期刊
我们的祖先曾经以镂刻的方式记载历史,那些久远的往事,因其铭记的存在而显示出弥珍的价值。  现代科技的发展,为我们记载历史提供了更多的方式与可能。当单纯的文字记载已渐显苍白,图像记录正成为丰厚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的时候,这些灵动的生活,将因影像的“铭记”而被后人视为真实的历史永恒。  为此,摄影家们已然成为了历史的见证人,肩负起保存人类视觉历史的责任。  纵观中国现代摄影的演进,我们不难看出摄影人走过
期刊
《大众摄影》杂志NO.61工作室和《个人电脑》杂志实验室联合测试了中国市场上正在销售的32款数码相机,涵盖了从精巧时尚的消费类产品到顶级的专业机型。  我们测试的相机品牌包括Canon、Casio、Fujifilm、JNC、Kodak、Minolta、Nikon、Pentax、Ricoh、Samsung、Sanyo和Sony。很遗憾数码相机的重要厂商Olympus由于策略问题无法及时参加我们的评测
期刊
这张照片是应某杂志的需要拍摄的。当时受稿期的限制,拍摄的当天没有月光照明,而建筑物上也没有造型灯,所有的照明只能依靠远处的反射光、漫散光和窗内的灯光,这种现场条件和场景往往不会引起拍摄者注意,从而失去了很多题材。其实,只要仔细观察,掌握光比,并利用夜幕使部份杂乱的东西处于暗部,突出主体,常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拍摄这类照片的要点是控制曝光时间,如机械地根据测光表的数据曝光,则会产生曝光不足现象
期刊
一等奖 歌 蒙超/摄   三等奖 回归.落红 王文伟/摄   优秀奖 霞光中的桂林 张克祥/摄   三等奖 斗角 沈伟荣/摄   优秀奖 瀑浴 吴建强/摄   优秀奖 夏日 唐茂云/摄   二等奖 村童 张三勇/摄
期刊
“摄影,是把瞬间变成永恒的事业:她用多棱的广角把五彩斑澜的大千世界折射,把生活的追求、欢乐和痛苦烙在记忆中……”。当《大众摄影》1988年12月刊发我在第一届《我和摄影》征文比赛获奖文章时,佟树珩主编为它加上了一个灿烂的标题——《为家乡增添一个太阳》!我真的十分感谢《大众摄影》给我这么一个偶然的机会,从而催生了中国第一所民办摄影高等院校。  1988年,当全国各地影友的信件如雪片般飞来时,我突然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