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人像作品选登

来源 :大众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mbg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亚洲最大的火车编组站——郑州北编组站,有一群靠装卸货物谋生的民工。他们刚卸完了整整一车皮面粉,正靠在车门前休息。当我的镜头对着他们时,他们没有作出任何动作,而是露出了自信的微笑。这种微笑感动了我,因为他们的微笑显示出了劳动的力量,传达着他们对生活的乐观态度。拍摄使用禄莱双镜头反光相机,乐凯120黑白胶卷,快门1/30秒,F5.6光圈。(牛爱红)
  点评:作为一幅环境人像作品,这张照片较好地体现出了装卸工人的工作精神状态,环境的交代也非常明确。整体画面简洁流畅,且具有不错的黑白制作水平。——编者
  



  ⊙发烧友 上海/夏文浩摄 奥林巴斯C-1400L数码相机。



  ⊙井台上 河南/冯立军摄 基辅88相机,乐凯120黑白胶卷。
其他文献
广告公司需要的广告片无非是两类,一类叫形象代言人,另一类是产品。我喜欢拍代言人那类的,即使拍产品也希望拍出有人味的。我不愿意拍四平八稳的、解读式的那种广告片。  这次耐克公司找我拍运动鞋就是拍代言人。请的是几位体育明星,篮球的王治郅、姚明、胡卫东,女足的刘英。拍摄时间正好是2000年奥运会前半年。耐克公司的计划就是在奥运会期间向中国市场推出这款新鞋。  广告公司提供的拍摄方案非常详细,未来的广告招
期刊
奥斯卡·巴纳克(Oskar Barnack 1879—1936)是上个世纪德国著名的照相机设计师,他青年时代曾在德国的光学工业基地之一耶那(JENA)的光学仪器工厂做学徒。1911年,奥斯卡·巴纳克来到了位于韦茨拉尔(Wetzlar)的徕茨公司(徕卡公司的前身)从事精密光学仪器的制造工作,1914年,他在这里用手工制造了徕卡的第一种使用35mm电影胶片的小型照相机-Leica UR,从此开创了这
期刊
前几天一个同事急需证件照,到照相馆一打听,普通的要三天后方可取像,快照一小时可取,但需45元。听她这样一说,我想起我这里刚好有一台HiTi热升华数码印相机,可以打印证件照,而且数码相机也是现成的。于是我们几个编辑各负其责,有的照相,有的修图,有的打印,一条简单的证件照流水线形成了,不到十分钟,8张2寸照片一次完成,效果还不错,与照相馆做的差不多。在打印1英寸或2英寸证件照时,其操作非常简单,界面的
期刊
节省银钱  使用数码相机可以拍摄更多的照片而没有顾虑,原因是你完全不必考虑购买胶卷的开销。若使用胶片,为杜绝废片,节省银钱,右手食指的动作频率必要降至最低。    边拍边看  使用数码相机可以在拍摄完毕的几秒钟之内看到自己的拍摄成果,其速度已经超过了银盐体系中的一次成像摄影方法。如果手边的设备齐全,打印成照片也已是非常简单并且快捷的事。    品质不差  随着技术的发展,数码相机所拍摄出来照片的影
期刊
我第一次航拍应该是1988年在河南省新乡市某陆航团,原因是该团须做一个电视专题片。我们把直升飞机门卸了,系上安全带坐在门口,拍营区、拍市区、拍黄河、拍油田井架,我记忆最深的就是把镜头对准我的一双脚,黄河在脚下移动。  1995年我调回成都军区,春天的成都郊区油菜花开得非常漂亮,军区某部的摄影干事陈吉中和我是一个办公室,相邀去拍油菜花,大片大片的油菜花线条非常美,在地面上总拍不出那种黄闪闪的气势,要
期刊
6月19日的上海下着滂沱大雨,笔者应邀前往NORITSU(诺日士)的中国生产基地——诺日士(上海)电子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该公司担任着诺日士中国总部的角色,设立于2001年1月9日,于2001年11月2日建立于上海嘉定工业区,投资额12亿日元,两层的厂房(含办公楼)占地21000平方米。在获特许彻底参观生产车间及拍照之前,我首先与公司最高领导人大西正一董事长作了专访。  问:这么多年来,NORITS
期刊
在摄影界最被轻视的可能就是滤色镜了,人们可以花上万块钱购买顶级徕卡相机,花上万块钱购买徕卡APO和ASPH镜头,也不愿花几百元购置必要的滤色镜,因为很少有人能说清使用滤色镜的必要性和显著作用。  以下几张图对照显示出使用滤色镜前后的效果区别,不知哪位影友能猜出所使用的滤色镜名称。  在文章的结尾有谜底的答案。但得知结果似乎并不重要,关键是我们从三个小问题中得到什么样的启示?首先,滤色镜为什么能产生
期刊
终于禁不住数码摄影的诱惑,疯狂地购置了柯达DC290、佳能D30、索尼707和笔记本电脑。数码图像的潜在艺术创作空间之巨大,着实让我这个二十余年“烧龄”的老影迷兴奋了一阵。  修改数码图像常用的Photoshop软件功能强大,在图像设计创意方面几乎无所不能,是与传统暗房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但是,滤镜、效果、技巧的使用应本着“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的艺术法则,根据题材内容和主体形象特点,合理
期刊
2000年5月,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摄影师付兴应世界著名建筑师法理博·萨巴(Fariborz Sahba)邀请赴以色列拍摄卡梅尔山梯田花园。  1999年,萨巴来北京参加世界建筑师大会时,我们相识的。他参观了我的工作室,看到我拍摄的照片后,跟我说:“我在海法有一个进行了15年的建筑,卡梅尔山梯田花园,很快就要完工,到时候请你拍摄。”我听后认为这只是客气,便微微一笑。他却用手捂着自己的胸口说:“我
期刊
曾经有朋友对我说,要想拍摄野生动物,必须去非洲。我听了很感慨,非洲的确是以她独一无二的生态系统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那里是野生动物的天堂,也因此成为野生动物摄影师的天堂,也许一个普通的摄影爱好者在那里也能拍到好的摄影作品。在我们所了解的动物知识中,有关非洲的电视节目和画册也似乎更多一些。但由此我也经常问自己,这难道是我们了解动物的唯一方式吗?作为城市人,尽管我们中的绝大部分人没有到野外亲自观察动物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