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水彩画的地域性特征及写生创作特点

来源 :收藏与投资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omg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水彩画在一百多年前传入中国,迅速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并萌生多种多样的水彩画风格和样式。艺术来源于自然,不同的自然人文造就不同的艺术风格,所以黑龙江省水彩画具有丰富、豪迈、粗犷的审美意境,是黑龙江省的标志性文化艺术。水彩画写生是水彩画创作的重要形式,也是探索水彩画艺术语言的重要方式,更是画家情感与自然真实结合的产物,只有在生活中产生的作品才有深度和强大的生命力,脱离了生活,艺术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关键词:黑龙江省水彩画;水彩画写生;水彩画创作
  黑龙江流域是中国三大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拥有独特且深厚的文化底蕴,诞生了一大批优秀的文化作品。水彩画作为黑龙江省的文化名片,无论在作品的深度还是广度上,都表现出了独特的艺术气息,如赵云龙先生的《初春的阳光》,表现乡村的恬静淡然,描绘春日正好的田园风光,展现一种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意境;王强的作品《远方的家》,则展现出浓郁的乡愁韵味,灰蓝色的天空下是相连接的海,还有黑色的滩涂,整体色调深沉,而中间的一抹黄晕又打破了沉闷之感,带来一丝曙光,耐人寻味。在改革开放后,经过一代又一代艺术家们的努力,在全国各大展览中都有黑龙江省的水彩画作品展出并获得奖项。这些作品都展现出地域特色,具有独特的北大荒精神,是符合时代要求、展现民族气节的作品,因而赢得了广泛赞誉。当代,黑龙江涌现了大批新生代水彩画艺术创作人才,他们注重水彩语言的表达与构架,其创作内容具有黑龙江水彩画独特的地域性艺术审美,粗犷和豪迈兼具,包含了丰富的创作元素。
  正是在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们不懈的努力奋斗下,才有了黑龙江如今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浓厚的艺术创作底蕴讲述了这片黑土地上的动人故事。东北独特的风光与文化使黑龙江省成为水彩写生与艺术创作的中心地区之一。通过水彩画写生的方式,能更好地锻炼画家的绘画技巧和创作能力,在特定状态与环境中创作出更具有人文气息的作品。在这里,画家通过实地观察与角度选取,可以尽情勾勒心中雄浑壮阔的北国风光。
  一、黑龙江省水彩画写生创作的特点
  黑龙江省水彩画又称为“关东水彩画”,有着丰富的艺术特点。首先是继承性与延续性,如黑龙江省水彩画领军人物赵云龙先生,他创作能力强,眼界宽广,有着较高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艺术领悟能力,个人素养在其作品中随处可见。其作品清新自然、不落俗套,主要是以干湿画法结合为主,能看到水彩材料的渗透,映射出天空或者水的透气感,对于需要刻画的部分多使用干画法,令其局部突出,展现出画面的基调。赵云龙先生桃李满天下,其学生作品也是青出于蓝,纷纷成为黑龙江水彩画艺术家队伍的中坚力量。赵云龙先生执教于省属高校,多年来不断培养水彩艺术界的后备力量,黑龙江省水彩画的快速发展,与赵云龙先生的努力密不可分。早在上世纪末,就有苏联的艺术院校来黑龙江办学,在此后的数年里黑龙江本土水彩画与世界水彩画艺术不断交流与融合,艺术家们不断改进绘画手法和形体结构的刻画方式,丰富了黑龙江省水彩画的创作题材,在对自然和情感的结合、感悟上,总结出多种绘画技巧。赵云龙先生认为,写生是景物与情感的真实结合,能够反映出当时人们最真实的感受,这样的作品也更容易打动人。其次是特殊的地理位置特性。提到黑龙江,人们第一时间会想起“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与江南水乡之景有别。黑龙江在“北大荒”年代,是作家笔下的苍凉与空旷。东北大开发浪潮中新一代青年的付出,又使这里洋溢着青春,播种希望,让黑土地生出一份坚强,一份倔强。这些都为水彩画创作提供了感性素材,促使画家在绘画语言上融入自身情感和体会。改革开放后,东北得以飞速发展,经济的腾飞带来文化的昌盛,也带来绘画的繁荣。黑龙江省地理位置独特,繁华的都市外,在自然的鬼斧神工下,多条河流交织成网,展现出具有北国特色的“水乡”之景,很多乡村还保留着从前的生活方式与生产工具,展现出一派美好的田园风光,让前来写生的画家首先感受到一份宁静,为写生者提供奇妙情感体验的同时,也是很好的绘画灵感来源。最后是画风多变的特点。由于创作时期不同,艺术家的创作倾向不同,所以黑龙江省的水彩画作品风格更是多种多样。时代精神让作品更贴合同时代的审美需求,也正是这种多变才让黑龙江省水彩画历久弥新,与时俱进。
  二、写生对于水彩画创作的意义
  (一)写生是水彩画创作的一种重要方式
  写生虽然是对景物的描摹,但随着光影的变化,景物也在变化,这样的变化过程有助于训练写生者的审美能力、角度选择能力和记忆力,使其深刻感知光影在绘画作品中的重要性。时间不等人,写生者在脑海中记住当时场景明暗的变化是非常重要的。写生在特定的环境中引发画家的灵感,这种灵感的闪现便是创作的开始,所以好的写生作品一定基于这种灵感的创作。
  (二)写生与创作是相辅相成的,写生是创作的前期积累,创作是写生的升华


  特定地点的即兴创作不可复制,有其独特性。所谓创作,就是对写生素材的提取,通过绘画技巧与布局使其结构更加合理、清晰。创作也是对情感的升华,如在寺庙写生时,画家看到寺庙的一角有盛开的梅花,可能会感到一种发现世外桃源般的兴奋,内心雀跃,因此笔下画作色彩明朗、色调欢悦;但经过了解后发现,梅花是寺庙方丈在一次顿悟后手植的,画家可能就会进一步揣测当时方丈的心理,目光不再聚焦于梅花本身,作品中可能就会带有“看破紅尘千万事,仍向世人撒芬芳”的大爱,使作品有了几分超然。画法的不同,勾勒的边界与轮廓也不同,所以创作者在创作之前也要根据不同的景物,选择适当的水彩画法,才能突出重点,达到理想的效果。
  三、创作具有地域特色的水彩画的要求
  (一)了解地域性文化与美术发展
  写生是创作的素材积累,在写生过程中,创作者要加深对当地文化的了解,不断学习地域知识,通过对文化的理解与分析,提高个人审美能力。黑龙江文化有其地域特色,建筑风格与南方截然不同,人文历史也存在较大差异。东北三省作为中国的北部边界线,曾受战火的摧残,黑土地承载着中华儿女奋力拼搏、保家卫国的历史记忆。东北荒旷、野性的自然环境,造就了东北人民热情好客、奔放似火、豪情万丈的性格,这也是很多人喜欢东北人的原因。东北地区有山有水,人民自给自足,部分地区还保持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宁静生活,所以民风淳朴、自然。此外,创作者还要对黑龙江省水彩画的发展史有深刻的了解,包括水彩画传入后是如何本土化的、关东水彩画发展的背景等,只有这样,才能在欣赏黑龙江本地建筑、字画、书籍时,第一时间联想到其历史背景。从时代角度出发看待眼前景物,再从现代角度加以诠释,就能清晰感受到所处时代的差异对艺术家审美的影响,这样的思考过程也有助于创作思维的培养。   (二)提高个人艺术修养
  写生过程也是积累艺术修养的过程。深入各地写生,能够拓宽创作者的视野,增长见识。通过触摸不同文化,与当地人交流,更能深入理解身边的一草一木,与自然建立联系,使创作者对自然的认识转向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再将自己的见解蕴藏于画作中,为画作注入灵魂。开始学习绘画的人会先练习画静物,因其不必考虑外界因素对静物的影响,只注重物体结构的刻画,有助于初学者对技巧的学习与掌握,入门者用这些技巧描摹照片或者优秀作品,最多只能做到“形似”而非“神似”,正是因为没有赋予作品情感,不够打动人。写生时,人在景中,对事物的感知是全面的,是有主观意识的,长时间的写生锻炼,能够形成个人的艺术创作风格,提高个人的艺术修养。除了学习技巧和认识自然,创作者还要深入生活,从生活中感悟人生哲理,保持与群众的交流,才能更深刻地创作。创作者应有意识地培养个人艺术修养,接受艺术熏陶。
  (三)有目的地培养创作意识
  创作意识是创作的起点和归宿,在日常绘画中,创作者首先要通过对事物、场地的观察确定绘画的立意,如选择乡村田园风还是灵动自然风,进而在色彩上和表达上有所侧重。写生是对眼前景物的描绘,但如何对景物进行取舍、选择绘画角度是创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想呈现出什么样的效果,想表达出什么,都是关乎创作意识的思考。之所以说创作意识是创作的归宿,是因为想要造就一幅有灵魂、有深度的绘画,离不开充足的绘画经验和绘画技巧,只有在创作者具备创作基础和创作能力时,才能表达心中的思想感情。
  四、结论
  地域性较强的水彩画创作,要求创作者对地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在了解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理解绘画对象中的景物、建筑和人物。黑龙江省水彩画艺术体系较为成熟,创作者只要认真分析其作品,就能找出黑龙江省水彩画的地域性特征。写生是创作的重要手段,创作者要不断积累经验,重视写生练习,通过知识的融会贯通,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努力提高绘画技巧与个人艺术修养,为水彩画创作提供更多素材与情感体验。同时,创作者还要从自然中领悟新的感受,不断激发创作热情,使笔下的作品更有生机和活力。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20年度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黑龙江省水彩画写生创作发展现状研究”(项目编号:2020B072)的结项成果。
  作者简介
  赵金圆,1981年8月生,男,汉族,硕士,研究方向为美术学。
  参考文献
  [1]龔力,杨文.论水彩画的写生与创作[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3):147-148.
  [2]陈海兵.黑龙江水彩艺术名家绘画特点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30):204.
  [3]谭崑,许卫朕.黑龙江省文化品牌“水彩画艺术”研究[J].戏剧之家,2018(18):157.
  [4]肖少林.谈水彩画写生与创作[J].戏剧之家,2013(4):64.
  [5]陈洋.谈水彩画写生与水彩画创作[J].美术教育研究,2012(8):20.
其他文献
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是O_3的重要前体物,其中有些成分具有致癌性,VOCs污染特征和来源分析备受关注。自2013年太原市的许多高校相继搬迁至榆次省高校新区,该区域人口密度急剧上升,环境空气也受到了严重影响,研究太原和榆次两个区域环境空气中VOCs的污染状况和相互关系是十分必要的。本研究以太原市和榆次大学城环境空气为研究对象,利用苏玛罐同时采集两个区域VOCs样品,利用硅烷
木质素,作为木质纤维素的主要成分之一,是自然界中最丰富的可再生的天然芳香族聚合物,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实现木质素的多途径高效利用有利于缓解资源紧张、环境污染等重大问题。木质素特殊的聚酚类网状的结构,使得木质素能在一定的条件下解聚为高附加值的芳香化合物,对木质素的增值化利用和资源化利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生物发酵法实现这一转化,克服了传统的物理法、化学法能耗大、污染大的缺点,展现出更多的应用优势和
摘要:河南省省会郑州是国家发改委支持建设的国家中心城市,加速地铁建设早已提上日程。快速推进的建设进程为郑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文物保护工作造成了多层次、多方面的新问题,并提出了新要求。在当前的技术深度下,通过对实际案例的考察,文章分析了郑州地铁建设对沿线文化遗产产生的影响及其保护措施的有效性,为郑州市后续地铁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避免施工建设及其他因素对文物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关键词:郑州;
期刊
投加活性炭可有效改善废水厌氧生物处理过程中反应器易于酸化的问题,其投资成本使工业化应用受到局限。与此同时,随着工业化的加速,煤矸石和城市污水污泥每年累计产量不断提升,成为我国两大主要工业固体废弃物。目前,很多针对煤矸石和城市污泥的处理处置方法存在严重的资源浪费问题。论文依据活性炭在厌氧产甲烷过程种间电子转移作用,建立基于污泥和煤矸石制备的复合基活性炭ASBR强化工艺,综合应用元素分析仪、扫描电子显
蒽渣是高温煤焦油的粗蒽油/粗蒽提取蒽和咔唑之后的剩余物,主要富含菲、芴及少量的咔唑和蒽等成分,是一种典型的工业有机固体废弃物。其中菲和芴是重要的化工中间体,在材料、医药、农药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由于菲与芴性质相近,采用常规分离方法很难实现有效提取。因而,长期以来蒽渣仅被作为廉价燃料使用,造成资源浪费。本课题根据菲和芴化学性质的不同,将芴转化为9-芴甲醛或9-芴酮,而菲不转化的特点,利用9-芴甲醛或
土壤污染问题历来是国内外重点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重金属铬是土壤污染物之一,六价铬(Cr(VI))的毒性很大,会对人类和生物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我们重点研究的内容为将Cr(VI)转化为三价铬(Cr(III))并将其从土壤中清除。化学修复是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最常见的修复技术,具有效率高、应用广泛等特点。纳米零价铁(n ZVI)还原修复是其中之一,能够高效的将Cr(VI)还原为Cr(III)。然而,由于
摘要:文物是见证我国历史文化的瑰宝,反映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繁荣、昌盛。不同时期的历史文物,能彰显不同时代的特色,展现出不同时代下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随着现代社会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们为了追求更丰富的精神世界,也对文物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我国政府对历史文化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文博单位根据实际情况,也越来越重视考古发掘和文物展览等方面的工作,并将文物保护和修复作为工作重点
期刊
乳化液是广泛用于机械加工和金属加工等行业的加工液,在加工中起到润滑、冷却和防腐等作用,其主要成分包括基础油、表面活性剂、添加剂等。乳化液废水成分复杂且稳定,有毒有害,直接排入水体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对其无害化处理并达标排放一直是水处理行业中的难题之一。在各行业中,化学混凝仍是处理乳化废水最主要的方法之一。但在实际工程中,乳化液中烃类等有机物质含量的变化,会改变废水稳定度,也造成絮凝剂在絮凝过
随着传统化石能源的紧缺,煤层气在能源结构中所占的比例日益增大。煤层气开采的蓬勃推进必然会引发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为落实煤层气的绿色开采,对煤层气开采项目的环境监理及其评价模型进行研究,主要获得以下成果:(1)在相关资料与实践的基础上,对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准备、施工、试运营三个阶段的工作内容进行综合归纳,明确了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全周期的工作内容。(2)对煤层气开采项目的环境监理要点进行识别,并依据
环境中的水体因工业废水的大量排放而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许多技术,如吸附、生物降解和光催化用于处理这些废水。其中,光催化技术因能耗低、效率高且不会产生二次污染物等优点,被认为是处理废水中难降解有机物的最有前途的方法。二氧化钛(Ti O_2)由于其低成本、无毒、高稳定性和易调节的带隙成为广泛用于光催化工艺的半导体。然而,可见光吸收范围的受限和电子-空穴对的高复合率,降低了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