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生活的历史教育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ian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长期以来,怎样进行有效的历史教学一直是一个大难题,不管是对于教师还是学生来说,历史仅仅局限在课本中吗?怎样进行历史教学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历史的奥秘,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而不是一味地背诵、默写?没错,我们当下所过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历史,是我们身边切切实实的正在发生的历史。而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论,准确地阐述了教育与生活紧密的关联,给了我们无尽的启发。
  关键词:教育;生活;历史教学
  历史源于生活,历史离不开生活。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所谓的历史教学,就变成了拿着几本薄薄的历史书,在一周只有两三节的历史课上读书、默写、背诵,所有书上的内容不管理解不理解,都简单地用来应付考试。历史教学本该如此吗?难道我们找不到更好的方法了吗?答案是肯定的,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给我们一条不一样的历史教学之路。
  一、 生活即教育理论
  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论是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理论的发展及创新,在陶行知看来,生活中学到的一切才是真正有用的东西。过什么样的生活,就自然而然地接受怎样的教育,进而关系到自己最后过怎样的生活。
  “生活即教育”包括三方面的含义:一是我们所过的生活及生活所必需的一切东西,便是我们的教育内容。二是生活与教育必须一致,否则就不能起到教育的作用。三是教育不能脱离生活,必须与生活相联系,甚至与生活打成一片。陶行知先生于1927年创办“晓庄师范”,这所学校也是他理论的实践地,在这里,孩子们不仅仅要学习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进行相应的劳动,真正体现了他“生活即教育”的观点。关于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先生做过这样的总结:“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来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来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生活不能与教育脱离开来,教育也绝对不能远离生活。
  二、 历史源于生活
  历史是什么?历史其实就是生活,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历史课本里上至远古时期,下至当今社会,每一个历史事件都是历史人物活生生经历过的,有血有肉,我们常说在历史教学中要将历史事件放进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的确,脱离了生活,历史是不可能单独存在的。我们应该让学生认识到,历史不是大人物的历史,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历史中,都不能置身事外,今天你所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遇到的每一个人,到了明天就会变成历史,而你们每一个人,都是历史的主人公,都是生活的主人公,不管你相信与否,这件事情是一定会发生的。有了这样一种历史意识,相信孩子们对于历史这门课会有更深一层的理解,他们将不再把自己排除在历史之外,认为自己学习的历史是与自己无关的,是别人的历史。
  三、 历史教育生活化
  教育与生活密不可分,而历史又是存在于生活中的,那么我们该怎样进行历史课的教授呢?
  首先,教学目标生活化。我们不能再将教学的目标束缚在知识点的识记背诵上,而是应该联系实际,教学的宗旨是为现实服务,脱离了实际的教学注定是失败的教学,只有能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在平时的生活中,让学生体会到“生活即教育”,真正做到“以史为鉴”,才是成功的历史教学。
  其次,课前准备生活化。现在社会是网络高速发展的社会,学生们周围充斥着各种影视剧、歌曲等等,这些都是他们每天都接触的,教师的备课应多从这些地方入手,尽量准备孩子们喜欢的,知道的,熟悉的内容,以激发他们对历史学习的兴趣,特别要注意历史与现实的联系结合,我们学习历史是为了服务于现实,老师可以挑选一些当下热门的新闻话题来让学生讨论思考,调动孩子们的思维。当然,材料要丰富但是不能繁杂,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现在的历史课堂大多以学生为主,摈弃了之前满堂灌的形式,老师只是起到引导作用,而更加注重历史材料的阅读分析与归纳能力,于是留给孩子们思考的时间变多了,那么老师讲述的时间久相应减少了。这就要求老师课前的备课要少而精,在尽可能丰富的基础下运用贴近生活的资料来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历史课上充分感受到自己就是历史的一分子,从而真正使孩子成为课堂的主人。
  再者,课堂提问生活化。找到了贴近生活的材料并不是最终的结果,材料的作用是什么?是为了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本节课所学习的主题,如果材料准备的符合学生的认知,但是问题准备得太深奥或者太书面,都会使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一点点学习热情再次烟消云散。所以在历史课堂当中,提问必须也要做到生活化,用浅显易懂,贴近学生的话语进行阐述,让学生脱离书面化的僵硬与乏味。
  另外,课后作业生活化。历史的课后作业其实非常的单一,无非就是试卷或者练习册,加上背诵任务。诚然,这种类型的作业的确十分有利于应试教育,但是对于孩子来说,长期发展才是最重要的,而在历史这门课上,我认为最为重要的就是历史思维。简而言之,就是你要用怎样的眼光去看待一件事情,你要如何去多角度分析,去全方位思考。这种能力并不是简单地靠以上这些基础的作业就能得到的,我们必须注重孩子的思维拓展,让他们自己去思考,这种能力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养成的,需要日积月累的训练。这体现在历史的课后作业中,就是思考题的作用。基础练习的确重要,也必须存在,但在基础练习题之外,我们可以增加一些贴近生活的,或者说就是源于生活的思考题,没有特定的答案,没有固定的格式,甚至可以不局限范围,有的只是和生活紧密联系的内容,完成这些作业,学生们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团队合作,可以翻阅书籍也可以上网搜索,不可否认的是,思维能力在历史教学中是极其重要的一项内容。
  最后,教学形式生活化。历史是一门非常独特的科目,书本上看得再多,背得再多都不如亲自去走一走,看一看。这就需要我们不再总是拘泥于学校,拘泥于教室,而是应该走出教室,去外面看一看,真正地融入社会生活中去,不要让学校成为孩子禁锢思维的地方。我们可以每周固定抽一节课时间出来,带孩子们走出校门,进行实践活动,可以去参观名胜古迹,如苏州园林、名人故居等,也可以去博物馆参观展览,可以去欣赏历史电影或者纪录片,也可以走访一些历史名家,甚至可以随机采访路边的行人一些热门的问题,等等。除此之外,角色扮演也是一个十分有用的方法,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历史环境之下,去体验,去实践,去理解历史人物的心境,像是“舌战群儒”“三顾茅庐”等都是很好的学习题材。
  历史教学需要走进生活,历史教学离不开现实生活。但我们在走进生活的同时,依旧有许多要注意的地方。当下的网络充斥着各种形形色色的消息,这些消息有的是真,有的是假,孩子们还没有这个能力去区分,这时候我们就要选择有正确价值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一些负面的消息或者不健康的消息一定不能在我们的历史课堂上出现,以防给学生带来负面的影响。其次,历史课堂要贴近生活,走进生活,但是不能完全生活化,而忽略了基础的历史教育,基础教育是必不可少的,老师的引导也是不可缺少的,怎样将基础教育与生活教育相结合是目前我们最需要攻克的难题,而这就需要不断地實践,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应用。总之,历史教学生活化对于学生和老师来说都是未来需要努力发展的方向,我们也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孩子们一定能够朝着多元化发展成长。
  参考文献:
  [1]刘梦.“教育即生活”与“生活及教育”——杜威与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比较[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1(11)
  [2]王建平,杨秀萍,教育的原点:生活——种基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解读[J].宁夏社会科学,2010(5)
  作者简介:
  刘雨倩,江苏省昆山市,昆山市兵希中学。
其他文献
所谓互动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在老师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形成互动的新型教学方式。教师通过设计形式多样和贴近现实生活的场
五塔门是藏传佛塔过街塔的一种表现形式,根据佛经上的说法,过街塔乃人们进入寺庙内的必由之路,它的出现给信佛礼佛的人开了方便之门,礼佛的人不用进庙焚香跪拜,只从塔下走过就算向
非线性叙事,是一种手段,亦是一种电影创作的“新边疆”.本文对非线性叙事电影剧作的创作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湖南卫视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以下简称《爸》)开播以来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成熟的节目模式,纪实性与戏剧相交融的节目内容,媒体成功的运作,差异化竞争等是其成功的重要原因。
本文主要介绍的就是文学理论创新问题进行分析以及相应的探究,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出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西方发达国家对于休闲理论及其相关产业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而我国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随着休闲产业在我国的发展,休闲产业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休闲在渐渐影响并改变着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文化自信”,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文通过分析作为独立学院的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在我国,高校缺乏能动性、主观性和创造性的“注入式”教学模式是非常普遍的,尤其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尤为突出。这一种“注入式”教学又被称为填鸭式教学,从词的表面意思就能看出
近二十年来,宽恕逐渐成为心理学研究的重要主题。现今西方心理学家对宽恕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颇为丰富的研究成果,而我国对宽恕的科学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对受害者、冒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