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语文课堂学习的三个维度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jifangz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章认为应从课前预习的效度、课堂学生的参与度、课后知识与技能的巩固度三个维度打造高效语文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 高效课堂 三维度
  语文起基础和决定性作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要想开发一个人的智力,必先培养一个人的阅读。”语文学习在整个高中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怎样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呢?笔者从以下三个维度进行了论述。
  一、课前预习的效度
  陶行知先生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高效的课堂离不开学生自觉的预习,教会学生如何预习是教学生如何学。课前的预习是否有效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高低,如何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呢?首先,应让学生明白预习的重难点,做到有的放矢,如预习《寡人之于国也》,必先让学生明白这篇课文的重点是“理解并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虚词”。这就需要学生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或者现代化的教育工具初步理解文中的重要实、虚词的意义,为有效的课堂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还要让学生明确知道这篇课文的难点:孟子“仁政”思想具有的时代意义”。解决这个难点,首先要让学生搜集有关儒家的代表人物、著作及其思想的发展过程。有了这个背景知识,课堂上探究讨论时学生才可能侃侃而谈,才可能在交谈中擦出思想的火花,才能够充分地认识到“仁政”思想的时代意义。其次,要指导学生预习时,做好预习笔记,留有空白,注意标出每个知识和理解的盲点,以便课堂上认真听讲,顺利解决。如《寡人之于国也》中的四个“于”字,学生理解起来难免困难,但却是本文的重点。学生在预习时要将其清晰地标注在书上。最后,课前预习还应该有广度,应引导每位学生努力完成预习任务,真正夯实基础。
  二、课堂学习的参与度
  有了课前的充分预习,还要求全体学生积极与老师互动。新课程下,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互相探讨,探究学习,这尤为重要,实际上这就是一个学生的参与度问题。课堂的有效性首先应该与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成正比关系,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越高,学习的有效性就越高。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成了学习的主人,感受到学有所获时的快乐与幸福。如学习《劝学》时,首先让学生通过对题目的解读,理解“劝学”是什么意思,教师先在黑板上写一个“劝”字,问道:“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学生往往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劝告。”教师趁此在“劝”字后加上一个“学”,再问:“劝”是什么意思?学生才领悟:原来它还有“劝勉”的意思。这在心理学上叫做给学生建立“注意中心”。接着讲:“劝”的繁体字“勸”是形声字,凡是用“力”做声旁的字,多數有给人们勉励的意思,如“励”“努”等。这是“劝”的本义,而在现代汉语中,“劝”解释为“劝阻”,词义已经转移了。作者在《劝学》中,勉励人们不断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劝这个兴趣点,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提高了学习的参与度。其次,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营造三个左右的兴奋点,主要以十分钟,二十分钟,三十分钟为宜,在三十分钟的时候应该达到课堂学习的高潮。又如《劝学》一篇,第一个高潮在于对题目的解读,第二个高潮设计在二十分钟左右,主要让学生在学习第三段中关于学习的作用时热烈讨论,学生非常热衷于对学习作用的讨论,老师可以投其所好,顺势点拨,定能攫取一个兴奋点。此文学习的高潮设计在三十分钟左右,即学习《劝学》第四段后孟子所提倡的积累、专心,即好的态度。除此之外,还要引导学生讨论此种说法是否符合现代学习方法,还有哪些需要补充。学生对于学习成绩的追求是永恒的,每个学生更是希望自己能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让学习事半功倍。学生在讨论此问题时必将结合自己的学习各抒己见,有补充良好学习习惯,有补充好的学习氛围,有刻苦勤奋,有补充智力开发,等等,不一而足。相信在这样热烈的气氛中,这堂课的教学效率将会很高。
  三、课后知识与技能的巩固度
  课后的巩固学习其实是课堂学习的一个延伸,要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就要课后对知识和技能进行巩固。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很快,并且先快后慢。通过观察曲线发现,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减少。这充分说明学习之后的及时巩固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学习过程。如在学完《师说》后,要求学生总结本文重要的实词如“师”的意义,“之”出现了25次,每一次是什么意思,以及倒装句等知识。巩固课后知识应该养成习惯,把对知识的巩固变成自觉性与长期性的学习:“三天一小看,一周一大看,一月一串联”,如《过秦论》中重要的实词“亡”、“固”、“度”,虚词“以”就需要学生一天之后、三天之后、一月之后认真地巩固复习。只有学生在课后认真巩固之后才算真正掌握能力才能够得以提高,才能应用所学知识。
  总之,只要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重视课前预习的效度、课堂学习的参与度、课后知识的巩固度,则每个学生都将信心满满、成竹在胸地走进考场,创造一个又一个人生辉煌。
其他文献
摘 要: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构成要素。语言会不同程度地反应和体现文化特点,而词汇则是最能反映民族文化特点的因素。本文拟从日本的“家”文化这个方面对相关日语词汇进行分析。  关键词: 日语词汇 “家” “内外”  日本属于稻作文化圈,日本人自古以来就在高温多湿的环境中,以共同作业的方式进行水稻栽培。因此,在日本社会,“家”这个概念一直拥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属于社会基本单位,与个人相比拥有更强的
语文学科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和工具性,在苏教版初中语文中有很多关于道德教育的篇章,如:《出师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道德是衡量行为正当与否的观念标准,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是“德”的根本,“德”是“道”的化身。“德”是由大道决定的,真正的“德”是厚道而真实的,不负于人,不欺于人,叫厚道。如果敢面无惧色地承担起“厚道”与生俱来的良知和沉甸甸的社会责任,我们就会形成诚实、善良、
在我国众多的民间艺术门类中,闽南惠安石雕以其特有的风格广受人们喜爱,从中华传统审美文化的角度对闽南惠安石雕进行艺术探讨和分析,能更准确地发现惠安石雕在中华传统文化
所谓技法,就是玉雕创作中作者对形象和空间的处理手法.这种手法,主要体现在削减意义上的雕与刻.确切地说,就是根据对石材特点的评估和判断,依据作品设计构思和草图,由外向内,
新课程下学生学习不再是被动吸收课本上的现成观点,不再是教师思想的俘虏,而是一个亲自参与思维活动、经历实践与创新的过程。在现代教育改革下,“以人为本”是主旋律。“以
摘 要: 语文课程对学生的精神成长有其他学科课程不可替代的优势,语文教学必须努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必须努力帮助学生打下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进而使得学生真正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这应当成为每个语文教师实施自己的语文教学必须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 文化引领 精神成长 实践策略  语文教育涵盖文字、文学
受传统儒家和道家的影响,古人在建筑和装饰方面将木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可以说,我国古建筑、古代家具对木的运用以及技巧的纯熟是处于当时世界顶峰的,这些技法和雕刻手法直至
期刊
摘 要: 语文审美化教学,就是以美育的观点审视和处理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使语文教学达到至真至善至美的最佳状态,从而以美育人。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审美化教学应该是语文课堂的主旋律。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审美 品读文本  美感是一种生命体验的感觉。学生在与文本的对接、碰撞和交融中,使审美思想的表达在知识和生命之间达到内在的和谐,从而赋予文本以生命的灵性,深刻领悟文本内涵,获
摘 要: 文章提出要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师必须把课改新理念作为理论支撑,对教学流程的诸多环节有新的认识。只有运用新的教学理念,认真执行教学流程的每一个环节,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才能使语文教学取得富有个性且高效的教学艺术效果。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高效课堂 教学流程 教学模式  当前,教育界对高效课堂的呼声很高,这使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的一线教师面临新的挑战。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教师
目的 分析静脉治疗患者中应用细节护理对风险的控制作用.方法 选择2018年5月~2020年7月我院门诊静脉治疗患者64例作为研究样本,依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32例)和试验组(32例).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