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课堂学生兴趣的培养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ia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数学是生活的数学,是活动的数学。要让课堂设计引起学生的共鸣,在丰富课堂教学过程的同时,应紧紧地把握住"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尊重学生,了解学生、尊重差异、创造机会、鼓励发展。下面结合我个人的教学经历,对数学教学中的课堂设计谈几点肤浅的看法。 一、设计有趣的故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努力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新的课程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没有一个不爱听故事的,如果能将数学知识融入趣味性的故事之中,无疑能更好、更快地引起学生的注意。采用这种方式,学生的情感较投入,积极性也很容易被调动起来。例如我在讲授北师大版六年制小学数学《认识分数》时,就做了这样的故事设计:
  师:唐僧师徒4人去西天取经回来,王母娘娘送给唐僧6个蟠桃,唐僧自己舍不得吃,师傅把3个送给孙悟空,把2个送给沙僧,把1个送给猪八戒。
  你们说师傅这样分蟠桃合理吗?(不合理)
  为什么?(因为这样分不是平均分)
  那么要怎样分才算合理?(每人各分2个)这时教师板书:平均分
  师:假若王母娘娘只送1个蟠桃给唐僧,三个徒弟能不能各分得完整的1个蟠桃?(不能)
  师:那该怎么分?
  可想而知,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被调动了起来,纷纷想办法,出主意。至此,课堂顺理成章引出了分数,学生也自然领会了分数的意义。
  二、利用生活经验,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把数学与儿童原有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起来,使他们感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数学的头脑去观察生活,观察身边的事物。学会用数学的方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比如我在教学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第一册《整理房间》时,我先让学生把我事先准备的蔬菜、水果图片进行分类,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很快把这些图片分为两类,然后我告诉学生这就叫分类,从而导入新课。学生真切体会到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接着我就设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来“整理房间”活动,最后让学生汇报:“你分为几类,怎么分?”学生在思考和讨论中很快明白了分类的意义。所以,我们要善于联系学生实际,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可以体验的数学事实。合理利用生活中的经验组织课堂教学,不仅能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孩子们能身临其境,加强感知,激发了学生求知欲, 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难点,水到渠成,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
  三、设计有价值的课堂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课堂问题的设计是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有效方法,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对数学学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决定了思维的方向。一个好的问题设计对于学生理解新的数学概念、形成新的数学原理、产生新的数学公式,都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比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的《猜数游戏》时,我让学生看着卡通画(老鼠背土豆图),问:这幅图告诉了我们什么?生:老鼠背了7个土豆,但袋子破了个洞。师:你看到这些你会想到什么数学问题?生:“小老鼠可能丢掉了几个土豆,剩下几个?”师:同学们试着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听了,一种强烈求知欲望被调动了起来,我先让他们小组讨论,在代表发表意见:可能1个,剩了6个,列式是7-1=6,7-6=1或1+6=7,6+1=7;也可能是2个,剩5个……;还可能全丢了,一个都不剩,从而可以列出不同的算式。最后我让学生总结出有那幾种可能。这节课能给学生提供思维空间,从而引导学生从机械模仿转为探索创造,促使学生想问、爱问,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数学课的学习。
  四、设计课堂实践,培养学生应用问题和解决的能力.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所以我在教学中就充分调动学生动手的积极性,培养探索的精神和善于合作的习惯.例如在《认识人民币》的教学时,我创设了一个买、卖文具的课堂活动,在全班共设两个售货处,让学生排队拿着不同面额的人民币去买文具,看自己想买什么文具,并算出应该找回多少人民币等,这样不但巩固了已学过的内容,而且又获得了新知。这样的活动情境,使学生在活动中发展了思维,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又如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时,让所有学生都拿出各自准备的不同大小的长方形,先用尺测量每一个长方形的周长,并记录下来,然后找边长和周长间的关系,于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得到了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公式。注重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学生的动手实践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强化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给足学生探究知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经历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的形成过程。让人人动脑、动手、动口,充分利用多媒体优势,化抽象为直观,从而达到了让学生真正自主建构新知、形成能力的目的。
  总之,合理课堂教学教学设计,能留给学生探索与思考的空间,使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很好的发挥。这也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此,精心的课堂设计,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还能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的价值和神奇,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在多年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等手段,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提高能力。  【关键词】创新意识、民主、和谐、自主探索、展示个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教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在情感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广大小
笔者采用探索法教初中物理课,已经两年了。这种教学方法的特点是: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努力创设一种物理环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内在潜力,尽可能让他们沿着发现科学知识的原过程,去学习,去探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的目的。一般情况下,探索法教学可分四个程序:  一、提出课题  根据教材的主要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提出难度适宜的研究课题,是搞好探索法教学的基础。它能起到激发学生对
美术是普通中学的一门基础文化课,是作为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手段和途径,素质教育要求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标准也要求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新课程的改革给我国教育机制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美术教育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同时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需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知识水平以及不断完善其他相关的知识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研讨和探究。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美术与科学、美术与
摘要:企业在不断的发展变革中也需要做好反腐倡廉工作,需要积极探索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纪检监察工作模式和方法,促使纪检监察工作不断地在企业的发展与运营过程中发挥作用,妥善处理保护支持与监督管理的关系、继承与创新的关系。通过创新纪检监察的工作方式和方法,促使纪检监察工作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将廉政建设相关的要求、目标等渗透到企业的生产、运营、管理的各环节当中,推动企业的各项改革更
摘要:作文就是要传达自己的思想,宣泄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愿望,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对话.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要根据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的热情,和乐于用写作表达自己内心的需求和兴趣。  关键词:小学作文 教学 课外阅读  小学作文是小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等综合能力的实践。在教学中,教师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提起作文小学生就感到头痛,而教师也感到难教。面对这些问题,我根据教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好的教学方法能够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英语教学更是如此。英语对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来说是一门全新的课程。那么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为他们今后的英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呢?英语教学是否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呢?怎样减轻学生学习英语的负担并能提高教学质量呢?这些都是广大英语教师必须要面对和要解决的问题,也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究竟有没有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和
摘要:本文对德育基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探讨,结果发现,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有部分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仍然不足,对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比较被动。通过分析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以及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关键词:德育基地 综合实践活动 教师角色 转变  德育基地的建立与发展已十多年了,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德育课程中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