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探索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zhan_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在多年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等手段,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提高能力。
  【关键词】创新意识、民主、和谐、自主探索、展示个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教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在情感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要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潜能,鼓励他们不断求索。小学生蕴藏着极大的智慧,只要我们引导得当,为他们创设一种能够充分展示个性的空间,留给他们一片自由的天地,他们就会去想象、去探索、去创新。
  一、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
  教学和谐情为桥。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实质上是情感交流的过程。“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创造一种民主、宽松、友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心理放松的情况下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的空间,能促进学生积极思维,驰骋想象,敢于标新立异。
  1、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尊心是少年儿童心灵中最旺盛而又最脆弱的角落是他们参与学习的内驱力和重要精神支柱。它往往经不起点滴的粗暴和冷酷,需要教师悉心培育和保护,不可轻易挫伤。课堂教学中,学生回答问题,正确的,哪怕是一点一滴也要予以肯定。如果错了,哪怕是奇谈怪论也不可冷嘲热讽。如:在讲授完角的度量以后,仍有个别学生以角的边长论大小,这时我用胶筋做成两个角,伸长或缩短边长进行演示,并用对应边重合的办法进行比较,令其感悟,同时再次强调其结论,就这样,不是直接去否定或责备,而是调整方位,通过直观演示,既让学生弄懂知识,知道错误所在,又保护了学生追根问底的求知精神。
  2、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思维发展的内在动力,而好奇心又是产生兴趣的直接动力。每个学生都有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活泼好奇是少年儿童的天性。课堂上切不可轻易将他们心灵中时时燃烧的好奇好问的火花扑灭。我在教学实践中,经常不失时机地牵动学生的好奇心,创造悬念,创新情境,让学生在新异刺激下专心致志地学习。在讲授比例尺时,我找一名学生问:“离你家最远的亲戚在哪里?”他说:“在大连。”我说:“我节课学完以后,我们就可以利用墙上的地图算出他家离你家有多远。”
  3、师生关系平等。师生关系友好、融洽、和谐,学生从感情深处体验到教师是自己的知心朋友,消除了心理压抑,剔除了畏惧心理障碍。学生敢于接近老师,乐于参与老师提出的问题,勇于发表个人见解,畅所欲言。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新意识在师生交往中自然得到培养。
  二、创造性使用教材是培养创新意识的保证
  新的教材体系仍在探索之中,我们应该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使用。
  1、改变知识表现的形式,把适合教师讲解的教材变为适合学生探索的教材。例如,学习“成反比例的量”时,可以给出一些具有反比例关系的实例:用边长是20厘米的方砖给教室铺地,需1500块,若改用边长30厘米的方砖,需多少块?小明每分钟走50米,6分钟可以到校,若每分钟走60米,几分钟能到校?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数量间的关系,自己找出共同的规律,经过这样处理,学生会理解得更深刻,要比一个例题一个例题地反复讲解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突出知识的内在联系。例如,我在低年级讲解“9加几”的加法时,着重训练掌握思考方法,如9+3,想9加1凑成10,就把3分成1和2,9加1得10,10再加2得12,后面的8加几、7加几就放手让学生利用学会的思考方法去学习,无形中锻炼了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3、强化基本知识和主干,删减繁琐内容。例如,对教材中的乘除应加强口算训练,对估算和珠算以及一些重复知识,应删减或降低要求。
  4、结合生产和实际生活,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作用。例如,我在教学“常见的数量关系”时,让学生息收集一些实际的购物发票,观察、仿制、然后填写单价、数量、总价等,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各种数量之间存在的关系,并且也加强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避免了死记硬背。
  三、自主探索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方法
  探究式的学习方法能使学生实现知识的再创造。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例如,认识“9的乘法口诀”时,学“一九得九”时,可引导学生自己认识;学“二九十八”时,让学生去摆、去数数、去列式、去计算、去编口诀,把方法教给学生;学“三九二十七”时,让学生从口诀中去找出算式;把几种方法教给学生后,让学生自己探究,小组讨论,集体研究:5×9、6×9、7×9、8×9、9×9的口诀。让学生自己探究,不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探索精神。
  四、动手动脑是培养创新意识的手段
  学生智力技能的形成常常在外部动作技能的基础上发生、发展的,是一个由外部的物质活动向内部的认知心理活动转化的过程。重视儿童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教师就要注意提供各种机会让学生参与操作活动,使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掌握方法,促进思维的发展。
  如:认识正方形,教师可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前准备好的正方形纸,想办法知道正方形的特点,看谁的方法多。有的学生通过测量发现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通过沿对角线折、再对折,发现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用一条边与其它三条边分别相比,发现四条边一样长等等。这样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活动,发现了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既发现了新知,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总之,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关键在于教师,要把學生真正放到学习的主体地位,在学习过程中有足够的思维时间和空间、有自由表达自己解决问题思路的宽松氛围、有与同伴交流的机会,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使学生的创造潜力得以有效开发,最终把学生培养成为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合格人才。
其他文献
听、说、读、写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从小学到初中一直到大学都必须加以注重和培养,而几年来从中考到高考试题中却重点凸显阅读和写作,阅读及写作的地位可见一斑。  在这里,我主要谈谈阅读方法。我们知道,阅读方法多种多样,有精读法、浏览法、跳读法、整体阅读法、快速阅读法、比较阅读法等。而笔者认为,在多种阅读方法中,最有效、最基本的是比較阅读法。这种阅读方法是运用比较这一思维方式,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材料
期刊
摘要:生物新课程教材中增设了许多图文并茂的“资料分析”,如何高效利用它们以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呢?本文就高中生物课堂的教学中应针对不同内容的资料分析采用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展开一些探究。  关键词:资料分析 教学方法  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和趋使下,高中生物教材呈现出整体严密系统,内容严谨而科学,外观美观而精致,其中教为突出的是 “资料分析”,其特点是把观察与思考,知识与彩图融为一体,且四本教材总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我们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进而把这种兴趣上升为求知欲,不但会省时省力,而且事半功倍。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第一 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要在学法上及时指导学生,学生在识记英语时,应给学生阐述记忆与遗忘的规律,介绍循环记忆法和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正确的学法是成功的保证,通过
新课程改革美丽生动了我们的课堂,新的理念、新的课标、新的教材、新的教法,使教师充满激情,学生充满活力,课堂教学变得更为精彩。可就在我们欣喜于课改带给我们的绚烂与繁华时,一些问题也渐露水面。首先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孩子上课积极了,课后考试成绩下降了;孩子学了生活中的数学,可是做不了试卷中的应用题;其次是两极分化,课堂活跃了,可是举手发言的总是那几个学生;考试优化了,可是高分没有几个。因此,如何使我们在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老师上课教,课下批改作业;学生上课听,课下做作业。多少年来一贯制,教学改革的热门课题是如何改进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等;特别是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其实数学教学的改革应包括作业批改的改革。因为批改作业是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  一、“全批全改”存在的问题  數学作业的批改方法多采用“全批全改”。目前随着数学改革的深入进行,以及时代对培养新型人才
摘要: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教学过程包括教和学两个方面,教是通过学而起作用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落实素质教育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中学物理教学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在新的教育理念下,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要提升教师的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本文主要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教师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注重实验演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