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学生偶像亚文化的心理意义研究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gaohe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当代青少年学生的偶像崇拜,既不同于历史上的宗教崇拜、祖先崇拜、英雄崇拜,也不同于建国以来的道德模范崇拜、领袖人物偶像崇拜,而是以歌星、影星和体育明星为主要对象的“明星崇拜”(pop worship)或“名人崇拜”(celebrity worship)。 这种崇拜现象看起来感性大于理性、娱乐性大于人生价值体验、消极大于积极,也确实存在着一些人因极度追捧明星而出现行为异常、心理变态、人格异常的现象,从而引起许多家长和教师的担心。如果我们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视角加以审视完全可以发现,青少年之所以在特定的年龄阶段和特定的历史时期出现普遍的、自发的、并可以在自身成长中逐渐淡化和理性化的偶像崇拜现象,必然出自自我成长与发展的需要,因而有其积极的存在价值。正是基于这一观点,可以将青少年学生的偶像崇拜视为青少年自我确认、文化认同的重要手段,是青少年学生成长发展特定条件下的特殊表现形式。为此,本文作者自编了相关问题,对青少年学生偶像亚文化现象的心理意义进行了调查分析。
  
  一、研究方法与对象
  
  采用自编的《青少年学生偶像崇拜的调查问卷》进行数据采集,采用SPSS13.0软件及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开放性问题进行定性分析。本次调查在苏州市田家炳中学、苏州阳山中学、苏州科技学院等学校共发放问卷270份,回收问卷254份,其中有效问卷239份,初中生有效问卷83份,高中生有效问卷118份,大学生有效问卷38份。
  
  二、研究结果
  
  1.偶像崇拜对青少年学生的影响是普遍的
   调查数据显示,在被调查的239名青少年学生中,曾经有过偶像崇拜的人为230,占被调查人数的96.2%,从来没有过偶像崇拜的人仅为3.8%。这个比例是比较高的,证明青少年学生几乎都不同程度上有过偶像崇拜。其中偶像崇拜开始阶段为初中的有109人,占被调查总数的45.6%,开始于小学的有96人,占总人数的40.2%,甚至有5%的人在幼儿园期间就有过偶像崇拜。
  2. 青少年学生崇拜偶像的类型主要是娱乐与体育明星
  调查显示,娱乐明星是青少年的最爱,选择娱乐明星为偶像的有159人,占被调查人数的69.7%,其次为体育明星,占23.2%,其它依次为游戏角色、电影或书中人物,商业名人、专业人士、知识性人才、同学、老师、父母,最后为军事家,政治家。值得注意的是,大学生有43.24%的人将商业名人、专业人士作为崇拜的偶像,而初中和高中只有7.79%和15.79%,且经过非参数检验,存在着显著差异;女生(83.70%)比男生(49.26%)更喜欢以娱乐明星作为偶像,相反地,男生(44.09%)比女生(8.89%)更喜欢体育明星,且通过非参数检验两者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3.偶像的人格魅力是青少年学生产生崇拜心理的主要因素
  调查数据显示,偶像的个性与气质、才华、人格魅力是引发青少年崇拜的主要原因。其中139人选择了个性与气质,占了总人数的60.4%,位居首位。女生更注重偶像的个性与气质,有82.9%的人选择此项。在影响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原因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个性气质(60.4%)、才华(53.5%)、人格魅力(50.4%)。在外貌因子、个性与气质因子上随着年级的增高比率逐渐递减,人格魅力因子上随着年级的增高比率增加,女生比男生更加注重外貌。经过非参数检验,发现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学生在偶像崇拜的原因方面并没有显著差异;但发现男女在成就因子方面存在着差异。
  4. 青少年学生偶像崇拜的主导价值取向是积极的
  调查数据显示,寻找理想和学习偶像的精神是青少年学生崇拜心理的主要原因,在各阶段均超过半数以上;其次是有心理寄托、实现自己不能实现的梦想、和同学有话可聊、逃避压力和宣泄情绪。初中生选择的主要目的是寻找理想、学习他们的精神,高中生和大学生主要是寻找理想、学习他们的精神、有心理寄托。在回答“你向偶像学习什么?”的问题时,依次是努力上进(59.2%)、人格风范(52.1%)、举止风度(52.0%)、成功策略(44.4%)、衣着品味(20.6%)、姿态动作(11.7%),可见青少年对偶像的崇拜中,关注的主要是积极向上的心态、内在品质和人格风范,对比较现实的“成功策略”很重视,也兼顾衣着品味和姿态动作等外在因素。
  5.青少年学生偶像崇拜的方式与对行为的影响比较理性
  调查显示,青少年学生与崇拜偶像相关的行为排在前四位的分别是:有59.0%的人选择“谈论偶像的话题”,有57.2%的人选择“收集偶像的信息”,40.2%的人选择在心里思恋及购买偶像的产品。而模仿偶像的行为、参加偶像出席的活动、做职业粉丝的则分别只有8.3%、6.1%和2.7%。可以看出青少年偶像崇拜的行为还是比较理性的,这一点在中学生和大学生之间并没有差异。在偶像崇拜的狂热程度的调查上,60.4%青少年觉得自己偶像崇拜的行为为一般狂热,30.0%的人认为自己不狂热。可见青少年的偶像崇拜行为并没有预先想象的狂热。但是在年级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中学生的偶像崇拜行为比大学生狂热。
  
  三、分析与讨论
  
  1.偶像崇拜极其普遍地影响着青少年学生精神生活,榜样教育引导应从小做起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青少年学生(96.2%)都曾经有过偶像崇拜的经历,表示没有的只有3.8%。这个数据虽然有些极端,但其他类似的调查的比例也在70%以上。初中是偶像崇拜发展最快,表现最极端的时期,初中学生对偶像崇拜最为投入,群体效应也最为突出,这也是教育与引导的关键期。同时,从调查结果看,被调查对象中有40.2%从小学开始就有了偶像崇拜,甚至有5%的人在幼儿园期间就有过偶像崇拜。可见,偶像崇拜开始年龄小,在儿童身心尚未成熟、判断力和鉴别能力不强的时期就受到自己所崇拜的偶像的影响,而且心理投入程度也都是很高的。从这个角度看,对儿童进行榜样教育应从幼儿园开始。这并不是说我们的教育中在幼儿阶段和小学阶段没有进行榜样教育,而是教育实效不高,被青少年儿童认可和接受程度比较低,特别是在教育形式、榜样的类型方面,有脱离青少年儿童心理发展实际需要的问题。教育者不能只树立道德榜样、英雄人物,而忽视青少年审美心理需求和感性接受的现状,应注意帮助学生选择与个人健康成长积极相关的,富有审美性、艺术性、多样性、思想性的榜样,而非盲目崇拜的对象,使其偶像崇拜过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我成长的过程。
  2.青少年学生偶像崇拜呈现出感性化和娱乐化的倾向,审美的心理需求比较强烈
  调查结果与我们的实际观察是一致的,有相当比例(69.7%)的青少年学生将娱乐与体育明星作为自己的偶像加以崇拜,这一文化心理现象不是单一因素引发的。诸如学生文化生活匮乏,教育重智轻德与重成绩轻心理体验,社会多元文化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冲击等因素都是不可忽视的。从这个意义上说,青少年学生的偶像崇拜是他们审美心理需求未得到很好满足的一种补偿过程。调查中学生们反映,对歌星、影星的崇拜让我们学会了很多歌曲、了解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历史”。有的学生说,我们通过偶像也学会了审美,特别是形体美和服饰美……尽管这种学习良莠参半,但值得反思的是,除了抽象的理论知识和一般的说教,形象生动的影视作品与歌舞等文化形式也是青少年成长中的一种共同的心理需求。
  3.偶像主要影响青少年学生内在的心理素质,应提高青少年学生超越崇拜心理的能力
  从引发青少年偶像崇拜的主要原因来看,青少年关注的是偶像的个性与气质、才华、人格魅力以及促进自我的成长。同时越是影响其内在的心理品质,教育者对偶像崇拜问题的关注就越显现其重要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说,一旦青少年选择了某个明星作为自己的偶像,这个偶像就成了青少年在心理自我发展中的重要“客体”,这个客体的问题,常常会让青少年感觉到是自己的问题,使他们行为消极、情绪低落,甚至会迷失自我。所以偶像在青少年心目中的恰当定位是教育者引导的关键,将自己与偶像的有效分离也是必不可少的。
  4.青少年学生偶像崇拜作为一种亚文化现象,有其存在的生命意义
  青少年的偶像崇拜尽管总体上是积极的、理性的,但因其分享对象主要是自己的同辈群体,是作为青少年学生群体的亚文化形式出现的,很少或几乎不与家长和老师分享,社会主流文化较难真正参与其中,所以在偶像对青少年的普遍和深刻影响的背后,应该看到这是他们成长中的一种共同心理需求,禁止是无效的。相反,值得整个社会反思的应该是如何通过对青少年文化生活的建构与参与,引导他们正确地对待所崇拜的偶像,借偶像的积极品质激发和促进自我成长,并对偶像的消极品质能够独立地分析和鉴别。
  早在19世纪,尼采就在他的《偶像的黄昏》中说过,“缺乏高昂情绪,任何事情都不会成功。力量过剩才是力量的证明。—一次重估一切价值……这是一项使命的命运,每时每刻迫使他跑进阳光,抖落身上那沉重的、变得太沉重的严肃性。”偶像正是青少年学生在其成长中重新审视和探索人生价值的一种方式和手段,但如何不走向极端的崇拜和选择具有积极意义的偶像是每一个教育者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埃里克·H·艾里克森.同一性:青少年与危机[M].孙名之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2]王娟娟.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心理透视[J].社会心理科学(理论研究),2005.
  [3]岳晓东.我是你的粉丝[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其他文献
为进一步完善尿中碘含量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检测方法,笔者对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准确称取经105℃干燥恒重的碘酸钾基准试剂0.168 6 g用水配制100.0mg/L的碘标准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要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高度重视大学生生活社区、学生公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进公寓的服务职能、育人功能和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职能。这一极富新意的论断,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必须牢牢把握的准绳。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在维护高校稳定、促进人才培养和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高校改革进一
期刊
[目的]探讨CT能谱成像在肝癌与肝脓肿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40例肝癌患者,20例肝脓肿患者,均给予CT能谱成像检查,对病灶的标准化
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作为人大代表在2009年的“两会”上指出,大学生创业首先要有创业意识。让大学生懵懵懂懂就投身市场去创业,失败比例高不可避免。他希望大学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创业教育。1998年的《世界高等教育会议宣言》指出:“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高等教育应主要培养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毕业生将愈来愈不再仅仅是求职者,而首先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党的十七大报告也明确
大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要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一支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政治坚定、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的队伍。就现阶段而言,“80后”辅导员正大批走上工作岗位,客观地分析“80后”辅导员的性格特点有利于我们加强对他们的培养工作,对建立一支思想过硬、作风过硬、纪律过硬的思想政治工作队
维护知识自由、保障公民权利是新时期图书馆的价值追求,是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从图书馆核心价值之一的知识自由概念入手,围绕图书馆工作,分析了妨碍知识自
班级是以班风、学风、价值观念、人际关系和舆论氛围为准绳组织起来的一个基层单位,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载体。当前社会对人才数量的需求在增长,更要求人才的素质不断提高。而高校承担着如何使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塑造和提高的责任,其中班级环境是否和谐对学生个人的健康成长十分重要。所谓和谐的班级,就要让班级成员能够在其中愉悦、顺畅地生活、学习,并积极主动地参加各项集体活动,从而促进自身获得
阅读疗法作为一种心理治疗方法,通过向患者推荐一些有益的相关书籍,使患者通过阅读达到缓解、消除心理失调,促进心身健康,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面对大学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目的探讨氯化消毒饮用水水样中有机提取物染毒对大鼠生殖细胞凋亡以及精子数量的影响。方法于2011年7—9月(丰水期)采集贵阳市某地水厂的管网末梢水水样并制备有机提取物。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