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时期高校和谐班级构建的理论探讨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ckeg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级是以班风、学风、价值观念、人际关系和舆论氛围为准绳组织起来的一个基层单位,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载体。当前社会对人才数量的需求在增长,更要求人才的素质不断提高。而高校承担着如何使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塑造和提高的责任,其中班级环境是否和谐对学生个人的健康成长十分重要。所谓和谐的班级,就要让班级成员能够在其中愉悦、顺畅地生活、学习,并积极主动地参加各项集体活动,从而促进自身获得全面发展。
  
  一、和谐班级的内涵
  
  在我国古代,孔子强调“正己正人,成己成物。”提倡实现“我”“人”和“物”之间的和谐。孟子认为“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治;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是说实现自身与他人的和谐。在现代,有人把平衡、稳定的状态称为和谐。笔者认为,和谐是整体系统中各子系统之间的协同合作。系统要正常发展首先应强调“和”,即各个组成要素、各项制度的确立都要符合规律。其次要强调“谐”,即系统的各组成要素之间相互合作、协调运转,最后达到“谐”与“和”的有效结合和互动。和谐班级是指教师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和为学生服务的宗旨,采用灵活有效的教学和管理方法而形成的教学组织。在和谐班级里,教师要改变原有的“师道尊严”的观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日常情境中不断与学生互动,通过各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学生之间则相互帮助、共同进步。班级内外各种关系和谐,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高校构建和谐班级的重大意义
  
  1.有利于满足个体成员的归属感和成就感
  所谓归属感和成就感,就是个体成员对所在的集体有认同、喜爱和依恋的心理感觉。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归属于某一个或多个群体,如家庭、工作单位、某个协会或某个团体,这样可以从中得到温暖,获得帮助,从而消除或减少孤独感,获得安全感。而班级恰好为个体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群体。在班集体内,个体成员可以与同班同学建立起联系,获得友情与支持。特别是当群体受到外在攻击或争夺集体荣誉的时候,成员会表现得更加团结。
  南京大学社会学系周晓虹教授的研究表明,影响个体成员归属感和成就感的主要原因有五大方面:一是个体成员对所在集体的满意度;二是个体成员对所在集体的认同程度,即个体成员是否愿意把自己看成是这一亚文化群体的成员及集体生活的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其对集体的喜爱和依恋程度;三是个体成员在集体内的社会关系,一般来说,个体成员在集体内的同事、朋友越多,其集体归属感也就越强;四是个体成员对集体活动的参与;五是个体成员在集体内的生活年限,就一般而言,个体在集体内居住年限越长,其社会关系就越广泛、越深厚,其集体归属感就越强。所以,构建和谐的班集体有利于满足个体成员的归属感和成就感,促进其健康成长。
  2.有利于增进和改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相互关系,是人际关系在教育领域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反映。良好、协调的师生关系是有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完成教育任务的必要条件。在我国古代,很多思想家、教育家早已对师生关系有过精辟的论述和成功的实践。在春秋时代,孔子对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从而赢得学生的敬仰与尊重。在战国时代,荀子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为喻,鼓励学生后来居上,超过老师。唐朝的韩愈在《师说》中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都阐明了师生相互切磋、教学相长的道理和能者为师的原则,反映出我国古代师生关系中的民主性和科学性。这些教育遗产的确值得我们去借鉴、继承和发扬。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要让教师感到满意,让学生感受到幸福,从而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
  3.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
  十七大报告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我们要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而社会的和谐发展、教育的和谐发展与人的和谐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只有和谐的教育才能造就出社会所需要的和谐发展的人,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而和谐的教育又要在和谐的校园中实现,和谐发展的校园需要和谐的班集体提供有力的保障。所以构建和谐班级意义重大。
  
  三、当前高校和谐班级构建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班级淡化症”极为普遍,班级和谐建设渐行渐远
  近年来,班级缺乏凝聚力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班级淡化症”极为普遍,班级和谐建设也有渐行渐远的趋势。强烈的自我意识使得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缺失,渐渐淡化了班级概念,导致班级活动开展不起来。更有甚者,有的学生在毕业时居然叫不出同班同学的名字……这些现象成为建设班级和谐的重要阻碍,同时也是当前高校育人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难题。
  与中学时代相比,大学里的班级没有固定的教室,只是按课表上课,同学们自主选择座位。虽然学生的自主性加强了,但同学们在一起相处的时间却减少了,同学感情也很难建立起来。此外,班级成员来自全国各地,生活习惯和价值取向都有很大的差异,兴趣爱好也各不相同,这也给同学之间的交流和团结带来不小的困难。在班级中,总会有一些比较“特殊”的同学,有的是因家庭经济困难而感到自卑,有的是因个性突出所以不合群,有的则是转系生或插班生,是难以融入班级的成员。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很好地处理,往往会造成班级气氛不和谐,大型集体活动很难开展。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班级缺乏凝聚力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生正常生活和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
  2.班主任工作主动性不强,积极性不高
  2007年10月,广东仲恺农业技术学院的翁礼成教授曾对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大学等8所广东高校的266名班主任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在266名班主任当中仅有33名是“志愿”当班主任。在回答“您对担任班主任的喜爱程度”的问题时,只有179名班主任选择“非常喜欢”或“喜欢”,占68.3%。可见目前班主任对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不强和欠缺热情的现状。这与教育部关于培养“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德才兼备、乐于奉献、潜心教书育人、热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班主任队伍的要求相去甚远,也给建立和谐班级带来困难。
  3.学生之间存在不少矛盾与冲突
  一个班集体是由学生个体凝聚而成。在共同的学习生活中,同学之间难免会发生矛盾。对这些“小问题”如果不加以重视,就会形成隐患,阻碍班级团结的顺利实现。
  (1)特定群体造成的矛盾。一是贫困生。经济上的窘迫使贫困生有着比同龄人更坎坷的命运和更艰难的求学路,更早品尝过社会上的酸甜苦辣。自尊与自卑的矛盾、渴望友情与孤独敏感的矛盾等情绪经常困扰他们。二是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大学生处于个体心理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在这一时期,由于他们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还不完善,加上社会经济的转型、学习生活环境的变迁、人际关系的复杂化、学习与就业的竞争等一系列问题,使许多大学生出现心理不适应。三是学业困难的学生。学业困难学生是指智力水平正常,学习态度也比较刻苦,但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别人的学生。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付出的努力和回报不成比例,加上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自身的焦虑或烦躁情绪很强。总体来说,这些学生比较容易同周围人群发生交往冲突。
  (2)特殊时期发生的矛盾。一是在评选优秀时。学校或院系在评优时所定的标准往往只具有指导性,很多班级都是通过民意选举完成评选,有的班里因此容易出现小团体,拉票、贿票的情况时有发生,影响班级的和谐。二是在组织发展党员时。各高校均有自己发展党员的标准和程序,然而当达到发展标准的人数超过了分配给各班的名额时,往往也需要由班级内同学来投票表决。这时矛盾就会出现。这些矛盾归根到底都和学生的个人利益相关,如处理不好,就会严重影响班集体的团结。
  4.师生关系发生的微妙变化
  俗话说:“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在学生群体中不乏那种平时学习比较懒散的人。而想在考试中拿高分,仅靠几天的突击学习显然是不大可能的,作弊的风险系数又太高。于是一些学生就想到与老师“搞好关系”。比如在课堂上热情地套近乎、课后积极“联络感情”、考试前后频繁打电话,努力通过这些方式来博得老师的好感,以获得考试分数的提高。应当说,大多数老师不仅不会欣赏这种学生,反而会觉得他们存在品质上的问题,但同时也不排除极个别老师会有违背师德的举止。因为在现阶段,各科老师都要通过教务处的“教师评估”,是否受学生欢迎也成为一些院校对教师的考核规则。那些平时与学生相处融洽、教学质量过硬的老师当然是“真金不怕火炼”,而一些课堂教学内容理论性强、比较枯燥,或讲课不吸引学生的老师可能会难过此“关”。为了应付考核,一些老师就不得不想方设法,把考试复习课变成了“划范围”。另一种情况是极少数老师因为平时上课进度较慢,没有按时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因而达不到考核标准,为了应付学校的检查,不得不通过告诉学生题目甚至答案的方法来保证自己的学生多数能通过考试。
  
  四、高校构建和谐班级的途径
  
  1.加强民主制度建设,为构建和谐班级创造前提条件
  民主管理是和谐班级的基础。从制度制定到活动开展,班主任都不应居高临下地充当命令的发布者,而必须创造条件,使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
  (1)制度自己订。班纪班规的民主制订是民主决策的重要内容。学生自己参与制订的班纪班规,比教师的说教和命令更有效。可先由学生参照学校的规章制度,结合本班实际情况起草,然后通过小组讨论,最后拟出草案,再在班上进行讨论和修订并最终完成。这样的过程可增加学生的认同感和主人翁意识,还能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和民主素质。
  (2)目标自己拟。制定班级目标能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规划班级的未来,使集体生活充满活力。班级目标可以具体分为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班主任要善于将集体目标逐步转化为每个成员的精神需求,使每个学生的认识、情感行动体现在集体要求当中。
  (3)问题自己解决。班主任应该对学生放权,通过集体舆论把管理者的教育意愿表达出来,让学生真切感到集体对他们的关注和监督,想到自己与集体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让学生自己参与问题的解决处理也是民主精神的重要体现。
  (4)活动自己组织。班级活动的实施应以“体验教育”为主,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实践性和参与性。使其明白道理、养成品质、锻炼能力,增强班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应丰富多彩,要适合学生的性格特点,满足他们渴求知识、抒发情感、关心社会等多方面的需要。
  2.大力开展文体活动,增强班级成员的凝聚力和集体意识
  (1)建设和谐文化氛围。可以利用黑板报、墙报、宣传栏、书画作品等形式来营造具有本班特色的文化氛围,对学生产生暗示效应,陶冶学生的身心。教师应尽可能让不同起点、不同价值追求的学生都有实现自我的机会和空间。除了学校开展的活动外,班级内部也可以开展各种全班同学都能参与的活动,如篮球赛、足球赛、歌咏比赛、诗歌朗诵等等。以此促进感情交流,激发集体荣誉感,使班级的整体性增强。
  (2)树立健康班级舆论。当学生中间出现不文明、不理性的行为时,要利用班级舆论促使他们认识自己的错误,调整自己的言行。应该提升主题班会的科学性、教育性、艺术性和实效性,不一定要拘泥于特定的时间和地点,班主任或辅导员可以随时随地针对某一现象或某一理念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同时要充分调动班委会、团支部,组织形式创新的、有特色的班会或团会,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3)尊重与发展学生的个性。要构建和谐班级,就必须尊重与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师生生活在一种互相理解、尊重、关怀、信任的和谐气氛之中。
  班集体是每个学生显示才能的天地,也是造就人才的课堂。要尊重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他们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精神,从而使他们真正体验到积极参与的幸福感、自豪感与成就感。
  3.加强班干部队伍建设,努力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大海航行靠舵手,班级管理靠班干。”大学的班级不再像初、高中那样凡事都由老师决定,对于有独立思想的大学生来说,渴望有更多的自由空间去发挥他们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所以应该给予他们一个自我管理的环境。辅导员、班主任应当做出正确引导,适当监督即可,因此学生管理者的个人素质和学生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就决定了整个班级的发展方向。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产生班干、团干是一个关键步骤。任命班干部简单易行,但专制色彩较浓,选举班干部看似麻烦,但代表了学生的要求和利益,使民主精神得以体现。而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班干部、团干部今后的工作也容易得到全班同学的支持。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和谐班级的保障。班主任要与学生亦师亦友,把自己视为班级中的一员,和全班学生处在平等的地位,从而使班级管理既民主又科学、既严谨又生动。要把管理的过程看成是交流沟通的过程。当学生犯了错误时,不要简单粗暴地训斥或是空洞地说教,而要以真诚的爱心、持久的耐心来与学生沟通。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有各自不同的兴趣、爱好、性格和潜能,所以对不同的学生必须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性,公正公平,一视同仁。以赏识激发学生的自信、以理性引导学生的个性、以宽容对待学生的不足、以尊重塑造学生的人格,引导学生在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发挥个人最大潜能,争取自身的全面发展。
  4.推进和谐校园建设,为构建和谐班级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高校中的人际关系具体涉及到领导之间、领导与教师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等环节,要建设和谐校园就必须处理好这几方面的关系,使建设和谐校园的办学理念变成全校师生的共同追求,内化为全校师生的自觉行动,为构建和谐班级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一要建设团结和谐的领导班子。班子成员要识大体、顾大局;讲政治、讲正气、讲原则,以学校发展为己任。要加强领导班子的民主集中制建设,发挥集体领导的智慧;同时要充分调动每位成员的工作热情,使工作效能最大化。
  二要建设团结合作的教师队伍。教师间的团结合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领导在制定考核制度的时候,要注意让教工在宽容、公平和公正的和谐氛围中互相学习、竞争,共同提高;从而获得效益的整体提升。不同学科的教师要打破学科壁垒,广泛涉猎其他学科知识,改变自己单一的知识结构,走综合型教师发展之路。
  三要促进学校与家庭的良好关系。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应该为孩子创造积极健康、民主平等的家庭环境。但由于个人文化水平和性格修养的问题,有的家长对学校的教育方式不理解、不配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存在不和谐甚至是互相矛盾的现象,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学校的领导和教师都应重视家庭教育,通过家庭访问等多种方式与学生家长建立经常性联系,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为子女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参考文献:
  [1]翁礼成,高岳仑.关于高校和谐班级构建的调查与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12).
  [2]陆桂英.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探索[J].青年探索,2008(1).
  [3]王化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对象[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12).
  [4]陈强,李琳琳.试论和谐班级的构建[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4).
  [5]陈国梁.高校构建班级文化的思考[J].当代青年研究,2006(4).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通过实证研究,探讨幼儿操作性学习的方式,提出具体的教师指导策略.试图以此推进创新教育的实施,促进幼儿积极主动的发展.
为进一步完善尿中碘含量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检测方法,笔者对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准确称取经105℃干燥恒重的碘酸钾基准试剂0.168 6 g用水配制100.0mg/L的碘标准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要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高度重视大学生生活社区、学生公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进公寓的服务职能、育人功能和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职能。这一极富新意的论断,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必须牢牢把握的准绳。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在维护高校稳定、促进人才培养和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高校改革进一
期刊
[目的]探讨CT能谱成像在肝癌与肝脓肿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40例肝癌患者,20例肝脓肿患者,均给予CT能谱成像检查,对病灶的标准化
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作为人大代表在2009年的“两会”上指出,大学生创业首先要有创业意识。让大学生懵懵懂懂就投身市场去创业,失败比例高不可避免。他希望大学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创业教育。1998年的《世界高等教育会议宣言》指出:“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高等教育应主要培养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毕业生将愈来愈不再仅仅是求职者,而首先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党的十七大报告也明确
大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要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一支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政治坚定、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的队伍。就现阶段而言,“80后”辅导员正大批走上工作岗位,客观地分析“80后”辅导员的性格特点有利于我们加强对他们的培养工作,对建立一支思想过硬、作风过硬、纪律过硬的思想政治工作队
维护知识自由、保障公民权利是新时期图书馆的价值追求,是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从图书馆核心价值之一的知识自由概念入手,围绕图书馆工作,分析了妨碍知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