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诗歌的修辞艺术初探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yanm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月派代表诗人徐志摩在其诗歌创作中,很重视句式的洗炼和谐、重视语词的音乐美,巧妙运用多种辞格,总是力求使诗歌的内容与形式达到完美和谐的统一。本文将从诗行的建构、音韵的协调、隐喻的应用三个方面探析徐志摩诗歌的修辞艺术。
  关键词:徐志摩 诗歌 修辞艺术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文学家的工具。文学家,尤其是诗人,没有不重视语言的。有一些文学家甚至偏爱到了迷信的地步,把“语不惊人死不休”当做追求目标,甚至于甘心做语言艺术化的奴才和殉道者。
  徐志摩,作为一个唯美主义的诗人,对语言文字的美有着特殊偏爱,在不懈地追求语言艺术化的道路上,很自然地深切地感受到了、体会到了语言的困惑,难能可贵的是他没有陷入对于语言文字的盲目狂热之中,而是从理智上来认识人类的语言,深沉地明白地指出语言本是一种具有缺陷的交际工具。徐志摩曾明确地说:“……真消息与真意义是不可以人类智力所能运用工具——就是语言文字——来完全表现。” [1](p30)
  徐志摩用辩证态度来看待语言文学的缺陷和不足,他看到了语言文字的缺陷和不足,但他也承认语言文字“是人类进化到现在比较的最适用的工具”[2](p37)。徐志摩在认识到语言文字的缺陷和不足之后,并不是取消修辞,而是更加重视修辞,坚持着“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执著的追求精神。本文结合作品从诗行的建构、音韵的协调、隐喻的应用三个方面分析徐志摩诗歌的修辞艺术。
  
  一、诗行的建构
  
  缘于诗歌固有的形式,诗行不能等同于句子,我们不能以分析句子修辞来替代诗行的分析。我们透过《海韵》,分析徐志摩诗歌中句子的修辞效用。这是一首略带忧郁感情的诗,全诗几乎用口语写成,“女郎,单身的女郎”、“女郎,回家吧,女郎”,四个称呼语的重复出现,不但给人一种亲切感,还产生出缠绵的情绪来。“啊不;回家我不回”,我们不也可以从这句子中体会出忧郁的情怀吗?还有那两个松句,它们舒缓的语气,也很适合于忧郁心情的外在表现。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徐志摩诗在句子表达方面与诗意的融洽配合。下面,我们对诗行间的安排作些分析,来看徐志摩诗行建构的艺术特色。
  杰出的诗人总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徐志摩常常使用排比、反复、重叠、对偶等手法,使读者感到他的诗是荡漾的旋律。他曾说过:“正如一个人身的秘密是它的血脉的流通,一首诗的秘密也就是它的内含的音节的匀整与流动。”[3](p524)
  徐志摩的诗歌诗行组织规律有诗行的对称、诗行的变化、诗行边续重叠和间隔反复三大类。《沪杭车中》采用了诗行的对称手法。
  匆匆匆!催催催!
  一卷烟,一片山,几点云影,
  一道水,一条桥,一支橹声,
  一林松,一丛竹,红叶纷纷:
  ……
  沿途飞闪而过的景物使诗人联想到光阴易逝,人生易老。“匆匆匆!”“催催催!”诗人以近似车轮的声音入诗,就像奔驰的列车有规律的节奏。接着“一卷烟,一片山,……”八个量词搭配的词组构成对称的诗行,从视觉和听觉上都使人有一种快速的节奏,这与作者所勾勒的从车窗里看田野景色的情景融为一体。
  太多的或单调的对称都会破坏诗的美感,徐志摩在注意诗行对称的同时,还注意诗行的变化。《雁儿们》以诗行的变化极好地抒发了起伏跌宕、回环往复之情。
  雁儿们在云空里飞,
  看她们的翘膀,
  看她们的翅膀,
  有时候纡回,
  有时候匆忙。
  ……
  全诗,诗行在对称中又有变化,如每节的第一与第二行,第三与第四行,第五与第六行都是不一样,这种诗行的言语组织,使诗具有一种匀整与流动的节奏,显示出一种飘逸的美。徐志摩说:“是动,不论是什么性质,就是我的兴趣,我的灵感。是动就会催快我的呼吸,加添我的生命。”[4](p179)诗人向往着像雁儿们一样的飞翔,这正需要这种流动节奏的形式来表达。
  
  二、音韵的协调
  
  诗歌的意境与音韵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而且诗音韵的安排总是为了表达主观内在的诗情。在诗歌的用韵上,徐志摩注重诗节韵脚整齐,押韵方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句尾用韵既有规律,但又千姿百态。比如《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韵式为双行押韵,“吹、洄、醉、辉、悲、碎、辉”一韵到底;徐志摩诗中还常采用“换韵”,通过换韵,使旋律更加跌宕多姿,能充分表达诗人的情怀。例如他的名篇《再别康桥》,全诗共七节,每节四行,每行两顿或四顿,不拘一格又法度严谨;每节押韵,运用逐节换韵,抑扬顿挫的旋律像涟漪般荡漾开,契合着诗人感情的起伏,韵律在错落有致的诗行中徐行缓步地铺展,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读后,它的优美旋律仍在我们的“心头荡漾”。
  其次用韵的范围并不仅仅局限于脚韵,徐志摩还很注意内韵,内韵能使诗行中的字与本行或另行之间的字押韵,有的采用词组排比或间断反复形成复韵。内韵能使人感受到音韵在诗行中间跳动,造成饮流畅通,韵律鲜明之感。比如人们所熟悉的《沙扬娜拉》一诗: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冷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甜蜜的忧愁———
  沙扬娜拉!
  诗中“温柔”、“娇羞”、“忧愁”三个词语,构成了一、二、四句句尾用韵的一般格式;但第一句中的“低头”与“温柔”,第四句中的“有”与“忧愁”也是押韵的。正是因为有了“低头”、“温柔”、“娇羞”、“有”、“忧愁”五个词语在音韵上的循环呼应,才大大加强了诗歌的旋律感,体现出日本女郎与友人道别时柔美动人的風情。
  徐志摩曾指出:“一首诗的字句是本身的外形,音节是血脉,‘诗感’或原动的诗意是心脏的跳动。有它才有血脉的流传。”[5](p524)又说:“明白了诗的生命是它的内在音节(inernal rhythm)的道理,我们才能领会诗的真正的趣味。”[6](p524)由此可见徐志摩认为音节是诗歌的“血脉”,它缺不了节奏的变化与流动,节奏的产生,主要来自内在的诗情波动,诗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固有其自身的节律,摹拟入诗,也很能表达主观的诗情,《雪花的快乐》就是很明显的例证。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
  诗的旋律、节奏与雪花的时而曼舞时而翩翩飞扬的节奏相合拍,表达出作者欢快的内在诗情。
  
  三、作为修辞的隐喻的应用
  
  隐喻研究在中国历史悠久,从刘勰的《文心雕龙》到朱光潜的《诗论》都对此有所阐述。语言学界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认知现象,也是一种语言中的修辞现象。作为修辞格的隐喻是一种普遍现象,人们时时刻刻都在使用大量的隐喻。隐喻在徐志摩诗歌中的应用,使其诗中意象相对稳定,在诗中创造意境、渲染情感,达到很高的美感效应。
  徐志摩以现实性事物构建隐喻的诗中有相当数量的诗是以那些看似平常但又深有意蕴的事物为描写对象。最常用的喻体有花、鸟、明星、水晶等等。以莲花为例,常用莲花来描绘女性柔美婀娜的体态。“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沙扬娜拉》)以水莲花怯风而摇曳的姿势比喻一个日本女子温柔娇羞的一刹那低头。“她是睡着了/星光下一朵斜欹的白莲。”(《她是睡着了》)以斜欹的白莲描写女性的睡姿。徐志摩崇尚自由的心态和对生命状态的关切,使他特别关注圣洁的爱情。在他的笔下,纯净无瑕的白莲正是化虚为实的最好载体,清丽绝俗、纤尘不染,对爱情的真挚渴求和对情人的赞美之情也就流露无遗。
  另外一些隐喻成为广为人赞许的佳句,“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再别康桥》)一句,用沐浴在晚霞中的新娘指代柳树,显得温柔可人而又明丽润泽,新鲜的喻体蕴涵着爱和美的意象,令人一读之后难以忘怀。接下来,又将清澈的泉水比作天上的“虹”,沉淀着“彩虹似的梦”,主客合一的精绝令人称妙。
  徐志摩还经常全诗或全段用喻,轻叹慢吟,回环往复地用多个相通的喻体加以渲染,集中体现出其诗歌意象的优美和新奇。(《在病中》)一气呵成的连续用喻,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描写病中的心情,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在这里,隐喻已经上升到其诗中表情达意的重要位置,成为其诗的一大特色。
  徐志摩作为新格律派的代表诗人,十分讲究诗形和章法,力求诗行建构的和谐统一。精心地运用作为修辞格的隐喻,大大提高了诗歌的美感和表现力,尽管有时为繁富的词藻所累,但总体上均抓住隐喻的本质特征,创造出不少动人的意象,强化了诗歌的表达效果。
  
  参考文献:
  [1][2]徐志摩.落叶.话,徐志摩全集:第3卷.广西民族出版社,1991年07月第1版第30页和第147页.
  [3][5][6]徐志摩.《诗刊》放假.徐志摩全集:第4卷集外文集.广西民族出版社,1991年07月第1版第524页.
  [4]徐志摩.自剖.徐志摩全集:第3卷自剖文集.广西民族出版社,1991年07月第1版第179页.
其他文献
运动性疲劳是运动训练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运用科学的方法可以尽快消除疲劳,使机能尽快得到恢复,进而提高运动能力。本文阐述了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机制及消除疲劳的有效方法,
摘要:俄国形式主义主要代表维克多·鲍里索维奇·什克洛夫斯基认为陌生化是通过设法增加对艺术形式感受的难度,延长审美时间,增强审美效果。在文学创作实践中,形成陌生化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本文对陌生化进行了重新界定,并对实现陌生化的途径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陌生化 语言 途径    一、陌生化理论概述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文论的核心概念之一。形式主义的著名代表人物维克多·鲍里索维奇·什克洛夫斯基在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的最佳时期,这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过程中一项不可忽视的教学任务.然而,就目前教学情况来看,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整体状况不容乐观,很
长角血蜱是我国的重要危害蜱种,广泛分布于17个省区,传播多种病原体。该蜱对畜牧业带来严重经济损失的同时,对公共安全也造成了一定的威胁。本研究对采自四川地区光镜下疑似长角
摘要:本文根据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探究“照应圆合”、“对话互动”、“镜头剪接”等文章结构模式。  关键词:结构 模式 探究    学生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往往偏重于审题立意的训练,偏重于运用语言的训练,而对文章结构要求不那么重视,于是写作时行止随意,信马由缰,造成文章层次不清晰,结构不完整,不能很好地表情达意。  什么是文章的结构?结构就是文章内容的组合构造,是文章思路的外现,表现为文章的骨架。文章
汪曾祺小说充满自然和谐的气息,而其根源则来自作者多种创作思想融合形成的复杂的哲学内蕴,它传承于传统的儒家精神、庄禅意识,植根于作者深厚浓郁的故乡情结.
英文歌曲对提升初中学生英语学习效率具有重要作用,英文歌曲具有丰富的意境和内容,既能增加学生英语基础知识学习,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又能够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为此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是由泛素介导的极其复杂的蛋白降解机制,它参与细胞内许多蛋白质的降解,并且这个过程具有高度的特异性.细胞内蛋白质的降解参与细胞周期的调节、DNA修复、细
小学阶段是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良好时期,因此教师除了对课堂上的基础理论知识进行讲解之外,还应当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得学生养成自主思考和学习的良好习惯,就能够
小学语文知识的学习相比其他学科更加繁琐、复杂,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比较低,因此,利用必要的教学手段增加学生的学习激情迫在眉睫.教师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情境教学,利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