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精准保障”示范区
全市最低生活保障年标准到2022年达到11000 元以上,低保、特困人员基本生活保障标准每年按不低于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30%、50%同步调整。淳安特别生态功能区民生保障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2022年“儿童之家”建设实现全覆盖,杭州市精神卫生福利院投入使用。
◎ 修订《杭州市最低生活保障办法》。
◎ 建立完善乡镇(街道)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打造“救共体”。
◎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三留守”群体探访、服务达到100%。
“和谐治理”示范区
建立各级社会组织综合服务平台;新建或改造提升10%以上的城乡社区服务综合体,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服务综合体运营覆盖率达到80%以上;乡镇(街道) 级社会组织服务中心3A级以上比例达到85%;持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总量达到2万人以上。
◎ 建立政府购买服务信息平台,发展品牌社会组织100家,培育社会组织领军人才100名,扶持公益性社会组织参与治理、服务。
◎ 将符合条件的社会工作人才按有关规定纳入杭州市高层次人才范围。
◎ 统筹推进邻里中心“5300”工程建设。
◎ 党建引领,探索城市小区治理新模式。
“温暖城市”示范区
慈善指数位列全国慈善排行榜前十,慈善信托资产规模位列全国大中城市前十;杭州市救助管理站建成国家一级救助站。
◎ 打造“慈德圆满”“钱塘善潮”工作品牌。
◎ 开展三年一次的“杭州慈善奖”评选,动員更多的社会量参与慈善事业。
◎ 推进慈善基地建设,探索建立社区发展基金会,助力民生“关键小事”解决。
“幸福养老”示范区
护理型床位占机构床位数60%以上,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覆盖率达到100%,每个区、县(市)建有至少1个示范型康养联合体;2021年乡镇(街道)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
◎ 贯彻落实《杭州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
◎ 大力发展“家庭床位”和“嵌入式”微型养老机构,建立“1+N”社区颐养模式。
◎ 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
◎ 完善养老护理员关心关爱体系。
◎ 公办养老机构开辟认智症照护专区。
“移风易俗”示范区
全市节地生态安葬行政村覆盖率达到100%,无烟陵园(公墓)覆盖率达到100%,“数字文明祭扫”覆盖率达到100%;完成杭州殡仪馆改扩建项目建设。
◎ 编制杭州市殡葬用地专项规划。
◎ 完善惠民殡葬政策,提高集中、节俭办丧比例,把移风易俗纳入文明城市建设重要内容。
◎ 建设“婚俗博物馆”,推行婚姻登记颁证标准化流程和免费颁证服务。
“智慧民政”示范区
建立城市大脑“民政数据舱”,区、县( 市) “互联网+养老”服务实现100%覆盖,打造民生服务全国移动办事第一城。
◎ 制定全国首个《社区智治在线建设规划》,建立杭州社区智治在线平台。探索推进健康码与救助、养老“码上协同”,实现社会组织“码上通办”,民政服务“一件事”全部实现“码上联办”服务,民政主责主业实现全面数字化。
◎ 建设“民生直达”平台,实现惠民政策兑付“一键直达”,便民公共服务“一次都不用跑”、利民基层治理“幸福清单一张网”。
全市最低生活保障年标准到2022年达到11000 元以上,低保、特困人员基本生活保障标准每年按不低于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30%、50%同步调整。淳安特别生态功能区民生保障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2022年“儿童之家”建设实现全覆盖,杭州市精神卫生福利院投入使用。
◎ 修订《杭州市最低生活保障办法》。
◎ 建立完善乡镇(街道)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打造“救共体”。
◎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三留守”群体探访、服务达到100%。
“和谐治理”示范区
建立各级社会组织综合服务平台;新建或改造提升10%以上的城乡社区服务综合体,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服务综合体运营覆盖率达到80%以上;乡镇(街道) 级社会组织服务中心3A级以上比例达到85%;持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总量达到2万人以上。
◎ 建立政府购买服务信息平台,发展品牌社会组织100家,培育社会组织领军人才100名,扶持公益性社会组织参与治理、服务。
◎ 将符合条件的社会工作人才按有关规定纳入杭州市高层次人才范围。
◎ 统筹推进邻里中心“5300”工程建设。
◎ 党建引领,探索城市小区治理新模式。
“温暖城市”示范区
慈善指数位列全国慈善排行榜前十,慈善信托资产规模位列全国大中城市前十;杭州市救助管理站建成国家一级救助站。
◎ 打造“慈德圆满”“钱塘善潮”工作品牌。
◎ 开展三年一次的“杭州慈善奖”评选,动員更多的社会量参与慈善事业。
◎ 推进慈善基地建设,探索建立社区发展基金会,助力民生“关键小事”解决。
“幸福养老”示范区
护理型床位占机构床位数60%以上,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覆盖率达到100%,每个区、县(市)建有至少1个示范型康养联合体;2021年乡镇(街道)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
◎ 贯彻落实《杭州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
◎ 大力发展“家庭床位”和“嵌入式”微型养老机构,建立“1+N”社区颐养模式。
◎ 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
◎ 完善养老护理员关心关爱体系。
◎ 公办养老机构开辟认智症照护专区。
“移风易俗”示范区
全市节地生态安葬行政村覆盖率达到100%,无烟陵园(公墓)覆盖率达到100%,“数字文明祭扫”覆盖率达到100%;完成杭州殡仪馆改扩建项目建设。
◎ 编制杭州市殡葬用地专项规划。
◎ 完善惠民殡葬政策,提高集中、节俭办丧比例,把移风易俗纳入文明城市建设重要内容。
◎ 建设“婚俗博物馆”,推行婚姻登记颁证标准化流程和免费颁证服务。
“智慧民政”示范区
建立城市大脑“民政数据舱”,区、县( 市) “互联网+养老”服务实现100%覆盖,打造民生服务全国移动办事第一城。
◎ 制定全国首个《社区智治在线建设规划》,建立杭州社区智治在线平台。探索推进健康码与救助、养老“码上协同”,实现社会组织“码上通办”,民政服务“一件事”全部实现“码上联办”服务,民政主责主业实现全面数字化。
◎ 建设“民生直达”平台,实现惠民政策兑付“一键直达”,便民公共服务“一次都不用跑”、利民基层治理“幸福清单一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