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重视中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来源 :当代教育科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mut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11)02-0019-01
  1 注重传输人文知识
  人文知识是人文素质中最基本的内容和层次。中学语文教材既是各种语文知识的载体,也是各种文化知识的载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知识,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语文教材既是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的范本,又是了解和吸取中外社会、政治、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知识的教材。语文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的实际,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介绍和讲解相关的人文知识和信息,指导学生去了解、认识、思考、联想,从而学习和借鉴。比如教材中的诗、词、文、赋、小说、戏曲等中国古典文学中蕴含着传统的审美文化,道德、风俗、礼仪文化、建筑、音乐、工艺文化等,内容十分广泛。教学中,教师对这些内容稍加点化,让学生从中接触到传统文化,了解其丰富和悠久,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认识其价值,从而自觉地接受优秀的文化传统。特别是教材中那些包含着传统的人生观、价值观,展现中华民族传统的性格、精神品质的优秀篇章,更值得启发学生去思考,引导他们从中感悟人的内心世界,思想情感,人性的真、善、美与假丑恶等;思考社会的变迁和发展及其规律;体认大自然和客观物质世界的奥妙,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初步的与人、社会和世界发展相一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尤其要发掘和利用教材中弘扬的科学而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人文理想,纠正学生思想言行上存在的不良倾向和模糊认识,从而使科学的知识,科学的理念和正确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愫、行为规范等转化为学生的内在素质。
  2 大力培养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人文素质的高级层次。只注重了人文知识的输导是不够的,要真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还要下力抓好人文精神的培养。语文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不仅容纳了传统民族文化和当代民族文化的精华,而且张扬着华夏民族五千年之所以生生不息、日益兴旺发达的民族传统和人文精神。比如,以人为本,民为邦本,天人合一,贵和持中,舍生取义,正道直行,人定胜天,自强不息,爱好和平,反对分裂等,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精神品格,我们不但要继承,还要发扬光大。此外,教材中还为我们树立了大量的人格榜样: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为了祖国,为了理想,终身正道直行的执着追求精神;南宋爱国英雄文天祥“宁为玉碎,不为瓦全”,高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气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表现的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和高尚人格;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无私奉献精神;还有表现中国劳动妇女勤劳、质朴、善良、勇敢、坚强的花木兰、江竹筠、刘胡兰等女英雄形象,教材中随处可见,举不胜举。他们惊天动地的事迹,光照人间,为我们后人树立了做人的楷模。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用心发掘这些人物形象中蕴含的精神内涵,精心地选择、组合、疏导,在人物形象与学生心灵中间架起一座情感桥梁,使学生的灵魂超越时空,与那些古今中外的杰出人物进行交流沟通,沐浴他们的人格光辉,感受他们的精神道德力量,从内心深处得到震撼和陶冶,从而与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人文精神自然融合。自觉地成为中华民旅人文精神的承载者和实践者。三、精心塑造人文品行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也不例外。如果说传输入文知识、培养人文精神是人文教育的实施过程,那么,塑造人文品行就是进行人文教育的最终目的。怎样让学生养成人文品行?一方面,我们语文教师要坚持身教重于言教。要善于将教材中提倡和教学中阐释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见诸行动,体现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中,使课外做的与课堂讲的相一致,为学生树好榜样,当好示范。另一方面,要努力引导学生躬行实践,自觉做中华民族和世界先进人文精神的传人。比如,要尊老爱幼,扶贫助弱,伸张正义,就要求学生关心同学,乐于助人,明辨是非;要自强不息,发奋有为,就要求学生刻苦学习,知难而进,拼搏进取;要光大天人合一的精神。就要求学生爱护环境,和谐自然;要体现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理念,就要求学生珍爱生命,崇尚文明,破除迷信,反对邪教,拒绝毒品;要正道直行,爱国爱家,就要求学生讲道德,重信誉,发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热爱党,热爱祖国,做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人民的人。若能长此以往坚持不懈地精心疏导,言传身教,那么,在传统的文化精神的潜移默化中,在优秀人物榜样力量的激励下,在教师本人师德及人格魅力的感召下,学生的人文品行是可以逐步培养塑造出来的。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11)02-0002-04  【摘要】教育是立国之本,是任何时代、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应忽视的。二战后美国进行了多次教育改革,其中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失败的教训留给我们借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关键词】教育;改革;教师  美国历来重视教育,二战后,美国进行了几次大规模的教育改革。关于美国的教育改革,前辈学者从不同的方面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11)02-0031-01  中医学理论认为,心理活动是五脏身心对外界客观事物的一种能动反映,是人的一种机能。心理因素是情志活动的基础。情志是由身心活动所派生,同时又反过来对身心活动以重要的影响。因此,健康的心理素质对于学生发挥能力、考出实际水平、高考获得成功意义重大。新课程背景下高三历史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考试心理素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11)02-0033-02  【摘要】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如何在教育中,尤其是在基础教育阶段,重视学生个性发展,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创新精神,是我国当前教育改革最紧迫、最困难的任务。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教育;创新能力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11)02-0028-03  【摘要】科学探究作为现代教学的一条良好途径,无疑会为数学教学带来蓬勃朝气,极大地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充分发挥数学课程的素质教育功能和文化价值。培养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是数学实践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论述了数学教学中如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11)02-0030-01  【摘要】善于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教师是关键,首先要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其次备课中注意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关键词】捕捉;闪光点;调动思维;启发思维  发展学生的智力,启迪学生的智慧,其关键性的一环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特点,就是必须通过思考,才能把前人的知识接受过来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11)(2011)02-0038-01  【关键词】创设情景;激发兴趣;不断激励;提高能力  口语交际能力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培养好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不但能为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打下良好基础,而且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我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1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11)02-0043-01  过去我常常在想到底什么样的老师才是最好的老师呢?用魏书生老师的话说,固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他说:“天天都不是最好,甚至天天都有遗憾,但天天都这样反思,琢磨,甚至把这一天说过的话,做过的事都回想一下,坚持不懈,我便能不断地接近'最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11)02-0040-02  作者简介:陈敏(1979.9.15—)女,1999年六月毕业于重庆市第一师范学校,当年7月任教于重庆市九龙坡区白市驿镇第二小学至今。爱好文学,一直从事语文教学工作,是区级语文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  【摘要】相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绘本阅读无疑是他们阅读领域的一场“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11)02-0039-01  浩如烟海的典籍文章千百年的流传其实是一个人为选择的过程,污泥沉底不见天日,砂石俱下渐被埋没,只有文质兼美的金玉之作才得天下人青睐,代代相传。就如词中皇帝李煜、南北朝文坛宗师庾信这样的大腕也逃不过这个道理,其前期作品文辞不可谓不佳,广为人知者有几?但等他俩一成囚徒,一为游子后,一切就变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11)02-0037-01  美国苹果公司总裁曾说过:由于计算机网络及多媒体技术,“人类将要迎接一次比印刷术、电话和电视还大的技术革命”。 如今,多媒体技术已经能够把语音、图象、视听处理技术都集成在一起,多媒体技术,改变了人们固有的思维和生活方式,也给语文教学改革带来了勃勃的生机。教师们知道,学生若对某门课程产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