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高考试题价值取向 觅中学地理教改之路

来源 :地理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ngpingka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考作为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风向标,高考地理试题具备哪些特性、蕴含着怎样的“教学导向”?浙江省汤国荣网络名师工作室策划了“从高考试题的价值取向觅中学地理教改之路”专题研讨活动,组织了工作室核心成员对“2018年高考全国文综卷Ⅱ地理试题”进行了详细的剖析,期望能探寻出高考试题的命题特色和价值取向,明晰中学地理教学改进之方向。
  关键词:全国Ⅱ卷;试题特点;价值取向;教学导向
  在情境中见“地” 于设问处见“理”——试题总体特点与教学导向
  ●虞文君/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泰河中学(315800)
  从总体上看,2018年高考全国文综卷Ⅱ地理试题坚持“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命题思想,试题设计以地理核心素养为立意,聚焦了地理学科主干内容,凸显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的考核要求,并注重对考生独立思考、逻辑推理、信息加工、语言表达等关键能力的考查。值得关注的是,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的“地理情、地理味”浓郁,在情境中见“地”,于设问处见“理”,较好地反映了地理教学“用原理说明事实”的本质要求。
  1.体现育人功能,引领教学落实学科价值
  2018年高考全国文综卷Ⅱ地理试题,将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内容融入试题,倡导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以提高学生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并引导其今后的行动。如选择题9~11题,通过对汾川河流域降水与水文数据的分析,要求考生探究大气、水文(径流量、含沙量)、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引导学生遵循自然规律,科学认识区域特征与人地协调观。试题较好地反映了地理学科在区域整治和自然灾害防御中的应用价值。
  又如第44题“白洋淀生态保护”,以雄安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为切入点,以芦苇的经济价值和生态服务价值为导引,从区域单纯经济利益开发利用的非可持续,到雄安新区设立后,既重视芦苇资源化利用、淀区自然与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保障当地人正常的生产生活状态,又强调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彰显雄安新区“水心或绿心”建设的城市生态功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增强生态环境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聚焦主干内容,引领教学夯实概念原理
  2018年高考全国文综卷Ⅱ地理试题的情境素材虽然大多源于现实的生产和生活,但考查的却是学科主干知识(核心概念与原理)和关键能力,给考生有“似曾相识”之感,是易于感知、利于思考、善于表达的地理情境和地理问题,未出现偏题、怪题、远离中学教学实际的试题。如选择题1~3题的“温州服装企业”,以M公司的发展历程为背景材料,通过对自有工厂关闭、研发中心迁移、自主品牌打造等问题的设置,重点考查服装产业的区位选择、产业转移和转型升级等核心内容。又如选择题第6~8题,以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恩克斯堡岛为素材创设情境,考查了时间计算、大气环流、风向判断、南极自然环境特征等“基础性”内容。
  再如综合题第36题,以贵安新区开发为背景,以“数据中心”这一与时俱进的社会热点为情境,考查了“数据中心”的区位、产业集聚条件及益处、产业发展的方向、产业可持续发展所需的主要措施等主干知识,着力于考查考生的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的形成状况。
  3.彰显地理特点,引领教学回归学科本质
  高考地理试题彰显“区域性和综合性”两大特征,试题设计往往以区域现实情境为背景,以解决真实问题为核心,以探究思路为引导,围绕主题,通过层层递进的设问,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引导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加工信息后,完成相关问题的作答。例如,综合题第37题,以美国中部“龙卷风”这一破坏性强而行踪诡秘的大气现象作为探究主题,引导学生用运用地理知识和原理去探究龙卷风的形成、发展过程及对人类的影响。
  同时,试卷还增加了开放性试题的比例,让学生接触不同的观点,鼓励考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使考生能够从标准答案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思维的培育。如第36题第(4)问的答案设置具有开放性——“赞同或者不赞同”均可,只需原因解释言之有理即可,旨在引导考生从不同角度认识和理解地理事物,着力于考查考生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和创新性。又如第43题第(2)题要考生设计依托“佛手山药”的旅游项目。考生通过信息提取和加工,可以从旅游的游览、饮食、购物等多方面思考,旨在引导考生抓住问题的关键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且提出策略、建议等。
  素养立意 “四性”为本——选择题试题评析与教学导向
  ●金 剑/浙江省海亮实验中学(311800)
  ●郑红琴/浙江省临安中学(311312)
  我国M公司(服装企业)在浙江温州成立,发展过程如图1所示。据此完成 1~3题 。
  1.M 公司关闭自有生产厂,主要是为了:
  A.提高附加值 B.降低人工成本
  C.缩小规模 D.加强合作
  2.M 公司依次将研发中心和总部迁入上海,主要是因为上海:
  A.基础设施完善 B.交通便利
  C.销售市场大 D.信息通达
  3.从发展过程看,M 公司一直致力于:
  A.打造自主品牌 B.扩大生产规模
  C.产品款式多样 D.增强国际影响
  参考答案:1.A 2.D 3.A
  【試题分析】
  命题立意:本题组以M公司的发展历程为背景材料,重点考查服装产业的区位选择、产业转移和转型升级等核心内容。并将学科核心素养融入真实的地理情境之中,让考生感悟产业转移、升级等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落实“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的育人目标。
  解题思路:第1题,M公司关闭自有生产厂之后,主要进行的是研发设计、销售等环节,在整个产业链环节中,研发设计与销售环节的附加值比制造环节要高。因此M公司这样做主要是为了提高附加值。研发设计等环节的人员工资水平高,而生产环节的工人工资水平低,所以关闭自有生产厂主要并不是为了降低人工成本,故正确选项应为A。本题考生易误选B选项,主要是解题的惯性思维所致,将降低人工成本误认为是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第2题,将研发中心和总部迁入上海,并不是生产企业迁入。企业研发中心的主导区位因素应是信息,而生产企业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基础设施、市场和交通等。故正确选项为D。
  第3题,从材料信息中可以得知,关闭自有生产厂的目的就是为了提升附加值,走研发和品牌之路,而不是为了扩大生产规模,应排除B選项。材料给出的发展过程没有提示产品款式,故排除C选项。截止到2008年,该公司一直是在国内发展没有提及国际,可排除D选项。只有打造自主品牌,生产自己的产品,而不是做一个其他品牌的代加工企业,才能获得更高利润,故正确选项是A。
  教学导向:夯实基础,关注地理思维的训练。本题组侧重于地理基础概念、原理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的考查,体现试题的基础性、应用性。在平时的教学中,需要注重对地理核心概念和原理的教学,并强化地理思维的训练。穷尽材料信息,挖掘隐藏的信息都是学生思维深度的体现,平时的课堂需要从思维深度上去开展。
  澳门半岛以低矮的丘陵为主,现在的部分土地是历年填海而成的。图 2 示意澳门半岛山丘分布、街道格局及部分街道名称,据此完成 4~5 题。
  4.由于填海造地,海岸线向海推移距离最长的地方位于澳门半岛的:
  A.东北部 B.西北部
  C.东南部 D.西南部
  5.澳门老城区少见自行车,原因可能是老城区街道:
  A.狭窄 B.曲折 C.坡陡 D.路面凹凸
  参考答案:4. C 5. C
  【试题分析】
  命题立意:生活中的所闻、所见、所感等切身体验,隐含着丰富的地理原理,是高考地理试题情境选择的重点方向之一。本题组以澳门街道及布局等为背景材料,以澳门海岸线的推移、老城区自行车少见为切入点,考查考生的地图基本知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主干知识,以及获取与解读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第4题,需要考生根据图像信息进行综合判断:一是道路布局的规整性,新填海造的陆地平坦,可以规范整体地规划道路网,建成方格状;二是马路名称,大多与“海”相关,可以推测出这些街道和马路是没有填海以前因临近海边而得名,当前的海岸线距这些马路越远,说明其推移距离越长。综合以上判断可以得出正确的选项应为C。
  第5题,本题难度不大,由题干可知澳门半岛地形以低矮的丘陵为主,而且图例中有山丘及高程,这些信息都跟地形有关,因此正确选项为C。注意坡度和地面凹凸不平是有差别的,地面凹凸不平应是局部地区,有可能是人为因素导致的道路破损,路没有修好等。
  教学导向:关注身边的地理,用心感受生活中的地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各类生产活动、社会现象等都蕴含着地理原理。用地理的眼光观察世界(地理的视角),用地理的思维分析现实(地理的头脑),是地理实践素养的重要体现。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需要关注生活、思考面前的地理事象,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教会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和原理分析身边的地理事象。
  恩克斯堡岛(如图3)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2017年2月7日,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徐徐升起,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选址奠基仪式正式举行。据此完成6~8题。
  6.2月7日,当恩克斯堡岛正午时,北京时间约为:
  A.2月7日9时 B.2月7日15时
  C.2月7日17时 D.2月8日7时
  7.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迎风飘扬。推测红旗常年飘扬的主要方向是:
  A.东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北方向
  8.对于极地科学考察而言,恩克斯堡岛所在区域的优势在于:
  A.生物类型多样 B.对全球变暖敏感
  C.大气质量优良 D.人类活动影响少
  参考答案:6.A 7.D 8.B
  【试题分析】
  命题立意:本题组以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恩克斯堡岛及其周边区域为素材,主要考查时间计算、大气环流、风向判断、南极自然环境特征等基础性知识。同时,要求考生运用地图,对地理空间格局进行观察、归纳以及有条理地推理、概括,着力于考查空间想象力、地理思维的过程和品质,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的本质和价值。
  解题思路:第6题为典型的时间计算试题。根据图中信息,判断恩克斯堡岛大致位于165°附近,再根据自转方向,推导出恩克斯堡岛的经度为165°E,即为东11区。当它为2月7日正午12点时,北京时间(东8区)应为2月7日9时,故A选项正确。
  第7题,解题时抓住题干中“常年”、“主要方向”等关键词,表明为盛行风向的判断。结合图中信息可得恩克斯堡岛的纬度约为75°S,故常年受南半球的极地东风(东南风)控制,所以红旗常年飘扬的主要方向是西北方向,故选项D正确。关于风向判断的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判断盛行风还是某时刻的风向,若为某时刻的风向,则需要观察材料中的等压线数值与方向、气温分布等信息,再结合地转偏向力进行确认。
  第8题,文字信息提示“恩克斯堡岛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可见恩克斯堡岛所在区域的优势必定与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考察相关。相比南极其他的科考站,该区域位于“冰界”附近,全球变暖引起两极地区冰川的消融现象,在该地区将更为“敏感”,故B选项正确。
  教学导向:聚焦学科基础性知识,着力于知识网络建构。本题组聚焦了学科的主干知识和能力,引导高中地理教学应重基础、重应用。同时,试题设计将地理基本概念、原理的考查置于复杂的情境之中,强调对考生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查,引导中学地理教学需要关注基础知识的思维建构、融会贯通和迁移,力求让学生形成内化了的知识系统。
  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表1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据此完成9~11题。   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工业的区位优势及工业集聚的意义,通过对试题提供的图文信息加工处理和调用贵州地区的必备知识,可获得本题所需的问题结论:贵安新区以其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成为中国绿色数据中心发展的集聚地(如图5)。
  第(3)题,数据中心并非是一个独立的产业,它是一个服务性产业,大数据的应用与研究,是基于市场需求和经济发展需要的,它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本题力求在学与用之间搭建桥梁,避免学习和社会实际脱节,虽然答案简单,但对于考生来说并不容易得分,把“数据”比喻成“原料”,很多考生并不清楚应怎样处理,需要考生在生活中观察和积累相关知识,并能在考场上加以综合调用。
  第(4)题,本题难度不大,属于开放性试题,引导考生从不同角度认识和理解地理事物,充分考查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和创新性,既保证考生思维的发散,有话可说,同时又能使所考查的能力目标可测、答案可控。首先表明观点,赞同或者不赞同,然后解释原因,言之有理即可。若答有必要,则主要从对环境、生态、资源等的影响角度来分析回答。若答没必要,则主要从经济角度分析。
  教学导向:重视思维训练,强化获取信息,培育地理素养。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连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其知识体系的建构是由碎片化趋向完善,综合思维能力也是螺旋式上升,因此,高中地理教学也应该按照学生的“学习进阶”合理安排教学重点,不同阶段的学习任务和能力应该表现出层次性,教师按照不同阶段的學习表现标准进行教学和评价,从而着力于学科本质的有层级的知识体系建构,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也能得到极大提高。
  “环境、能源、区域发展、国家战略”等社会热点问题,一直是高考命题关注的焦点。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用地理的眼光”观察时事、认识世界。越是新情境、新素材,试题的材料肯定会做出相应的解释和分析,只要准确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结合知识储备,就可以顺利地解题。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分析揭示信息之间、信息与设问之间的内在联系,要让学生自我“暴露”和自我“诊断”在信息处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不断“悟得”或“习得”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的技能。同时,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对现实问题的分析,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能够结合现实中的区域开发,理解区域中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相协调的重要性,认识人地关系的阶段性,从而形成人地协调观。
  创设探究情境,凸现关键能力考查——第37题试题评析与教学导向
  ●张伟丰/浙江省绍兴市第一中学(312000)
  3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龙卷风是大气中强烈的涡旋现象,湿热气团强烈抬升,产生了携带正电荷的云团。一旦正电荷在云团局部大量积聚,吸引携带负电荷的地面大气急速上升,在地面就形成小范围的超强低气压,带动汇聚的气流高速旋转,形成龙卷风。图6示意美国本土龙卷风发生频次的分布。在美国龙卷风多发区,活跃着“追风人”,他们寻找、追逐、拍摄龙卷风,为人们提供龙卷风的相关信息。
  (1)读图6,指出龙卷风多发区湿热气团的主要源地,抬升的原因,以及气流发生旋转的原因。(8分)
  (2)分析美国中部平原在龙卷风形成过程中的作用。(6分)
  (3)解释美国中部平原龙卷风春季高发的原因。(4分)
  (4)说明龙卷风被人们高度关注的理由。(4分)
  参考答案:(1)主要源地:墨西哥湾 抬升原因:与北来的冷干气流(气团)交汇,湿热空气抬升;(地处中低纬,太阳辐射较强)下垫面温度较高,(湿热)空气受热抬升;湿热空气抬升过程中,水汽凝结,释放热量,加热并进一步抬升空气 旋转原因: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2)地势平坦,对气流旋转阻挡作用弱(摩擦力小);平原南北延伸,面积广大,利于(南北向)冷暖气团交汇 (3)北美大陆春季中低纬升温快,南北温差加大;气压梯度大,冷暖空气交汇频繁、强烈 (4)强烈的涡旋,从地面至云端,壮观;历时短,局地性强,不易见到;破坏力大,对生命财产构成巨大威胁。
  【试题分析】
  命题立意:本题以“龙卷风”这一破坏性强而行踪诡秘的大气现象作为探究主题,能充分激发考生的探究欲,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和原理去探究类似的地理现象。通过“追风人”的事迹,鼓励学生多参与实地考察、实验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提升其地理实践力,增强其社会责任感。通过对“点”(龙卷风成因)的剖析,达到对“面”(知识面、能力面)的考查,突出考查考生的综合思维(知识综合、能力综合、素养综合)。张亚南研究员曾说过:“在地理教学中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地理思维方法,掌握地理规律以及利用地理知识解释地理现象并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第(1)题,主要考查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区域认知能力,试题难度较大。依据美国的地形特征,可以推理出东、西部的山脉对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湿热气团具有相对明显的阻挡作用,中部是南北贯通的大平原,能使墨西哥湾的湿热气团在没有明显阻挡作用下强势北上,使之成为图示龙卷风多发区湿热气团的主要源地。引起气团抬升的原因主要包括:遇到密度更大的冷气团,形成锋面,密度较小的暖气团随锋面抬升;受热导致气团密度变小,促使其对流上升;遇到障碍物(如山体),促使气团动力上升。结合区域背景知识(中央大平原是北美冷气流南下的主要通道),可以推理出暖湿气团随锋面抬升可能性。结合中央大平原中部地区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可以推理出其春夏季节气温大幅回升的地理事实,存在受热对流上升的可能性。依据物理规律,湿热空气抬升过程中,水汽凝结会释放热量,促使空气进一步受热抬升。结合中央大平原地形平坦、南北贯通的区域背景知识,可以推理出山体障碍物促使气团动力上升的可能性很小。地转偏向力是由于地球自转而使地球表面运动物体受到与其运动方向相垂直的力,该力不会改变地球表面运动物体的速率,但可以改变运动物体的方向,龙卷风气流发生旋转的自然现象就是地转偏向力作用的结果。   人地协调,共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第44题试题评析与教学导向
  ●饶春雅/浙江省常山县第一中学(324200)
  (环境保护)44.阅读文字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素有“华北之肾”之称的白洋淀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价值。白洋淀分布广泛的芦苇,曾是当地居民收入的重要支撑。但前些年由于其经济价值减弱,居民管护芦苇的积极性下降,大量芦苇弃收,出现了芦苇倒伏水中的现象。雄安新区设立后,管委会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雄安新区,一定要把白洋淀修复好、保护好”的指示精种,高度重视白洋淀的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推行芦苇的资源化综合利用,大大提高了当地居民管护、收割芦苇的积极性。
  (1)指出芦苇对白洋淀生态功能的作用。(6分)
  (2)说明当地居民积极管护、收割芦苇对白洋淀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4分)
  参考答案:(1)吸收水体和淤泥中的营养物质,减缓水体富营养化进程;吸收污染物(重金属等),起到净化水体、稳定水体自净能力的作用,提高水环境质量;为鸟类等多种动物提供栖息地,维护生物多样性 (2)管护好芦苇,可维持芦苇对白洋淀水体的净化功能,利于改良水质,提高白洋淀生态环境质量;收割芦苇,能减少芦苇倒伏、腐烂数量。
  【试题分析】
  命题立意:本题以素有“华北之肾”之称的白洋淀为情境,以芦苇为载体,考查湿地所具有的重要生态服务价值。问题设计秉承高考“立德树人”的核心立场,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倡导绿色发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环境修复观,增强学生生态环境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解题思路:第(1)题,本题的设问并不是点对点的单纯知识考查,而是将这一知识置于“华北之肾”——白洋淀这一情境中,以芦苇为载体来考查。考生需要将“湿地的价值”知识内化,建立芦苇作用与白洋淀湿地功能之间的因果关系链,才能准确作答。这样的问题设置增强了答题思维的逻辑性,避免考生死记硬背套用答题模板,促进考生对必备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知识迁移(如图7)。
  第(2)题,同样是围绕着白洋淀湿地价值这一主题设置问题,第(1)题的知识链注重考查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第(2)题则是侧重考查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某一要素的影响。本题的解答需要从“人地协调”的角度思考当地居民积极管护、收割芦苇对白洋淀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考生在回答本题时需要建立合理的人类活动(管护、收割芦苇)与保护白洋淀湿地生态功能之间的逻辑关系(如图8)。
  教学导向:人地关系一直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人地协调观是地理课程蕴含的最为核心的价值观。人地观念旨在通过地理学习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纵观2018年全国文综卷的地理试题,绝大部分试题都渗透着对“人地协调观”的考查。试题精心选择反映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的典型案例,挖掘其中的地理内涵,提炼地理信息创设情境,在考查考生人地关系的同时,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全球视野等观念融入地理试题之中。因此,中学地理教学需要关注当下社会发展的热点话题,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地理学科独特的视角关注身边的地理事物,大到国家重大改革和发展战略,小至生活中的地理事物。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尽可能设置递进式问题链,帮助学生思考现实、分析现象、知地明理,從“解题”到“解决问题”,从“做题”到“做人做事”,树立科学的人地协调观。
其他文献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44分)  乍得湖位于非洲中北部,地处撒哈拉沙漠南缘,湖面海拔281米,平均深度1.5米。乍得湖属于内流湖,水位常随季节变化,湖泊面积变化也很大,但湖水盐度却很低。乍得湖东北部有一最低处海拔是155米的盆地。图1是乍得湖流域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图1  1.乍得湖水位季节变化明显的原因是:  A.撒哈拉沙漠面积广大  B.乍得湖平均深度小  C.降水季节变率大  D.
摘要:文章基于第二批新高考改革试点——山东省,分析了地理学科《指导意见》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三新一旧”过渡时期高中地理教学的具体建议,以增强新高考下地理教学备考的适切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指导意见;问题;规范教学;创新教学;情境教学; 地理核心素养  2017年秋季,山东省成为我国第二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为此,教育部组织专家按照新高考、新课程、新课标与现行教材(即“三新一旧”)对接的原则
三、图表剖析  1.运输、土地、集聚因素对工业区位的影响  (1)运输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如图2)。在工业生产的过程中,原材料、零部件和燃料需要运进工厂,所生产的产品需要运到市场。运输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厂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为减少运输费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工业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便出现五种导向型工业(  (2)土地因素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土地供给状况和地价的区域差异,对于需要较多土地的工业企
摘 要:综合思维有助于人们运用综合的观点和方法从整体的角度,全面、系统、动态地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以及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整体性”不仅是地理学科的基本原理之一,也是地理学科的核心思想之一,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建构地理学科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关键词:综合思维;整体性;教学设计  2018年新一轮课程改革,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要求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所需的核心素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44分)  图1示意的“沟垄法”是我国很早出现的耕作方法。旱地作物在南方主要种植于垄上,在北方主要是沟播。西北某地区种植马铃薯采用沟内播种、垄面覆膜的栽培方式。读图完成1~2题。  图1  1.南方地区的旱地作物普遍种植在垄上,主要是因为:  A.石漠化严重,土层较薄  B.多阴雨天气,光照不足  C.纬度和海拔低,气温太高  D.降水量大,水分太多  2.西北某地区垄面覆膜
一、单选题  三江平原是中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素有“北大荒”之称。在20世纪50年代大规模开垦前,草甸、沼泽茫茫无际,亦有成片森林,野生动物繁多。开垦后建有许多大型农场,如今“北大荒”已变成“北大仓”,成为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据此完成1~2题。  1.三江平原黑土广布,在开发利用中一般不会出现的是:  A.水土流失 B.土壤肥力下降  C.土壤污染 D.酸雨  2.三江平原停止围垦后,耕地不再增加
一、课标解读  本节为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Ⅰ)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三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课程标准要求“运用教具、学具或通过计算机模拟,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课标强调对教具和学具及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让学生从感观上认识地球运动所产生的地理意义,将抽象的地球运动知识变得直观形象化,从而降低学习难度,并注重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变化、分析现象产生、总结地理规律的能力。
摘 要:文章基于提高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利用物理学的相关概念、定律,对“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中疑难问题进行解释、演绎和剖析。  关键词:科际联系;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地球运动  高中自然地理部分知识和物理知识交叉的地方较多, “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章节中涉及不少物理概念,对高中地理教师的科学素养提出更高要求。地理教师不但要能讲清本学科知识,而且应借助物理学相关理论解释地理事象,增强地理
摘要:本文精选2017年高考地理全国卷好题,侧重从巧设情境、聚焦热点、记住乡愁、立足区域认知、综合导向等十个角度进行赏析,并对部分商榷试题提出进一步思考。  关键词:高考地理;全国卷;地理试题;赏析  2017年全国高考文综地理卷的命题紧紧围绕高考“立德树人、服务选材、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以“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为考查要求,在延续近年注重“能力立意、素养导向”的基础上,稳中求进,涌現
为考察传统聚落的形成特点,了解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我班同学在地理老师的带领下,前往桐城的宰相墓、六尺巷、文庙、孔城老街四地进行实地调研,考察古代风水、儒家思想等对传统建筑、聚落的影响,领悟从先民建筑中学习到的“人地合一”理念。  一、文庙——儒家思想与建筑  桐城文庙是明清以来当地祭孔的礼制性建筑群,文庙祭祀的是儒家学说创始人孔子,该建筑群也是儒家思想最好的体现。  文庙选址:文庙位于桐城县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