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课程改革中课程知识问题的审视与分析

来源 :商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gxu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当前课程改革中,如何理解课程知识的性质,以一种怎样的知识观去对待知识,是课程与教学领域中如何设计好教材、教学的关键,是解决课程问题的根本前提,也是回答教育问题的重要条件。本文对历史上以及当今实际人们关于课程一知识观的看法作一探讨,以期能为我国课程改革实践起一抛砖引玉的作用。
其他文献
语言损耗是语言习得的逆过程,反映了人们对习得的知识的遗忘或暂时缺失的本质。本文将从语言损耗的视角来分析二语习得知识缺失或遗忘的原因并对此提出相关策略,主要分为四个部
本文从后现代主义的视角,对当代青少年审美观念的特征进行反思,认为当代青少年的审美观念特征实际上是由媒体、广告以及商业营销手段构造出来了,并没有体现出后现代主义哲学和美
中国文字拥有几千年的传统.标志设计是现代导入Ⅵ之后的一部分,作为不同时代的产物,本文将浅论两者各自的定义并试论中国文字与现代标志设计的联系与中国文字在现代标志设计中
奥尔森说有利于穷人的体制就是能提供最大限度个人权利的国家,而这些必须建立在制度安排的基础上。本文从制度角度,描述了当前农村贫困问题突出,城乡收入差距过大,虽然绝对贫困数
目的:研究2,4-二氯苯氧乙酸(2,4-D)是否具有潜在的遗传毒性。方法:利用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睾丸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对2,4-D原药的致突变性进行研
目的:研究1,4-苯醌(1,4-benzoquinone,PBQ)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uman embryonic lung fibroblast,HELF)的凋亡效应与调控机制。方法:分别用不同浓度(10、20、40、60、80μmol/L)的PB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