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面无波,灵光乍现 解析电影原声《刺客聂隐娘》

来源 :东方电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g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年关将至,英国电影学院主办的《影音》杂志(SIGHT&SOUND)照例评出了“2015年全球最佳20部影片”,排名第一的是《刺客聂隐娘》。
  在中国内地上映后的评价,《刺客聂隐娘》得到的是完全可以想象的冰火两重天,喜欢的交口称赞,不喜欢的则怒骂不已。但在一个电影票房即将超过70亿美元的国度,总还是需要《刺客聂隐娘》的存在,不管它的票房成绩如何。而那些《煎饼侠》《夏洛特烦恼》也并非一定要摒弃,但如果是后者,以及它们依附的所谓“IP”主宰了中国的电影市场,那对于中国电影才真是一个天大的笑话。
  关于侯孝贤,不用多说,一个孤独的电影人,却也并不孤独。林强,台湾当地摇滚乐曾经的代表人物,他与侯孝贤的合作,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早期。侯孝贤选用毫无表演经验的林强主演他的《戏梦人生》,随后他们在《南国,再见南国》《千禧曼波》等片中继续合作,林强或是担任演出,或是担任配乐,自此,林强也走上电影配乐的道路,相反在摇滚乐上则逐渐淡出。在海峡的这一边,林强合作最多的导演是贾樟柯,《三峡好人》《二十四城记》等的配乐便是出自他手。
  “侯导说,他使用现代的工具,拍摄千年前的唐代,并非还原真实,而是再造真实,我的音乐创作也应当尽力做到如此,前面花了时间学习历史的功课,使用当代的音乐工具,然后想象、创作、再造真实。”这段话可以视作林强的创作心得。《刺客聂隐娘》是侯孝贤和林强多年之后的再度携手,相比较之前,这样的合作其实是一个完全崭新的开始。因为此前的电影及其配乐,都和台湾本土文化以及当时林强的音乐风格有着太多的联系,然而现在,他们要共同去创造一个他们心中的唐朝。



  如果说侯孝贤用山水、服装、器具、人物等等塑造了一个静态中富含灵动的唐风古韵,那么林强则是用贯通古今的声音将这一唐风古韵着力刻画了出来,两人采取了相同的态度是克制,高度的克制。在今天的情感通常需要拙劣肤浅、歇斯底里表达的银幕和世界中,他们的做法显得格格不入,又因为这样的格格不入,吸引了同样的、需要于喧嚣骚动中寻求宁静致远的人群,这大概就是《刺客聂隐娘》的影音美学在当下的现实价值。林强其实并没有如他所说全盘使用当代的音乐工具,横向上,电子氛围音乐和民族乐器被同时使用,纵向上,中国本土的古琴与中东的乌德琴(OUD)和谐共存。所以就工具而言,林强更多地还是依靠传统的民族乐器来发声,倒是在音乐观念上,他选择了当代视野,去打破一些概念上的界限,古今中外被全部交汇于他的创作之中。除此之外,他也并非全部用自己的一人创作去承接所有的配乐,他人的声音也被采纳于这张原声唱片中,比如片尾那曲获得影迷、乐迷、热烈反响的《ROHAN》,这首歌曲来自法国布列塔尼地区的民间管乐团体MENHA TAN BEGAD和塞内加尔打击乐手DOUDOU N’ DIAYE ROSE合作的音乐专辑《DAKAR》,挑中此曲的,其实是侯孝贤自己:“我的副导演姚弘毅,通常会找一些音乐来试试看,他就找了那一曲。那一曲在整个欧洲红了有五六年了,其实是很红的。是非洲的一个家族的打击乐,一个父亲有四十几个小孩,全部都是他打击乐队的成员,他们和法国另外一个乐团合作,我一听就喜欢上了,而且又很便宜。前面本来有一段音乐我想用另一首,是德国的,真是太贵了,一分钟好几万欧元。这个又便宜又好。”在侯孝贤和林强看来,所谓唐风,放在那时各族杂存的大帝国时代背景下,音乐绝不是局限于汉族,在曲风内敛克制的另一面,他们对于音乐的选择,却持着开放的态度。得益于此,这张原声专辑的色彩,不是中国水墨山水般的黑白色调,而是呈现出五彩斑斓般的灵动。整体音乐情境的静态和音乐风格的动态,使得原声唱片、更使得影片本身,绝非死水一潭,水面看似无波,实则机趣丛生,自成风景。
  如果要说遗憾,也是有的。这张原声专辑,只十首作品三十多分钟,时间上着实短了些,不足以令人尽兴。
其他文献
和平年代“不思进取”,爱吃爱玩爱闹腾的神龙大侠遭遇了史上最大危机:亲生父亲找上门,相似的面庞顿时让大侠阿宝傻了眼。但麻烦还没完,神秘大反派企图趁大侠慌乱之际横扫神州大地。为了保护平民百姓,阿宝决定主动出击,可从大侠到导师,阿宝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原汁原味中国风  中国观众对《功夫熊猫》这部动画电影一直很有感情。这部“最中国”的美国动画片前两部加在一起,已经在内地创造了近8亿元人民币的票房成绩
期刊
在无数的谍战和特工类题材电影中,《谍影重重》算得上是经典中的经典。它打破了好莱坞固有的间谍片套路,逻辑严谨的整体构思、环环相扣的情节设置,以及流畅自然的剪辑,都重新定义了动作谍战片新的拍摄方法,为谍战片的制作走向开辟了新的局面,也给观众带来了眼前一亮的感觉。其中,马特·达蒙以其精准到位的表演所塑造的“行走在地球上最酷的特工”杰森·伯恩,更是深入人心。在2007年《谍影重重3》之后,时隔7年,马特·
期刊
《BJ单身日记3:疯狂的男孩》改编自原作者海伦·菲尔丁的最新同名小说。在新的故事中,布里吉特·琼斯撇清了与此前一直保持暧昧的丹尼尔·克里弗的关系,但是克里弗在琼斯孩子的生活中依然饰演着关键的角色。虽然曾经饰演丹尼尔·克里弗的休·格兰特已经宣布退出该系列第三部的拍摄,但蕾妮·齐薇格与科林·费斯则顺利回归,继续多年前布里吉特·琼斯与马克·达西未完成的感情,而新面孔帕特里克·德姆西将接替休·格兰特之前在
期刊
刚刚过去的2015年,影视圈内发生了不少引起关注和轰动的“大事件”。比起明星大婚、票房黑马等夺人眼球的报道,“阿里影业不再聘请职业编剧”的消息,虽然只是一个动静小得多的行业新闻,但由此引发的编剧制度与电影工业化生产流程之争,和编剧圈对阿里影业的集体抵制,还是引发了一阵不小的争议。  事件始末  11月27日,阿里影业副总裁徐远翔在一场主题为“原创与IP相煎何太急”的论坛上发表了一番关于编剧的新看法
期刊
电影《营救飞虎队》由戛纳、奥斯卡“双料得主”比利·奥古斯特执导,改编自历史真实事件,剧本打磨历时4年,前后修改了20余次。影片讲述二战期间,美军飞行员杰克·特纳(埃米尔·赫斯特饰)驾驶的战机不幸被日军飞机击中,杰克跳伞后落入中国沿海的一片山林,随即遭到日军追捕。千钧一发之时,美国军人得到了中国村民(刘亦菲饰)的援助。  “神仙姐姐”刘亦菲给观众留下的大多是仙气十足的印象,此次她一改以往形象,饰演了
期刊
《伪装者》《琅玡榜》《大好时光》,接连三部大热剧成功地把霸屏了一整年的胡歌捧成了人气王。加上不久之前“梅宗主”在国剧盛典上揽下的最佳男演员奖杯,人气与口碑实现两手抓,胡歌的2015年堪称完美。作为一个资深的“仙剑粉”兼老乡,其实一直挺替胡歌感到惋惜,要不是当年那场意外,如今的他很可能早已跻身一线男星的行列。好在,该来的总会来,向来低调做人,认真演戏的胡歌,终于迎来了属于他的高光时刻。  胡歌爱表演
期刊
IMAX大中华区签约影院超越500家  12月8日,IMAX中国控股公司以及CJ CGV于当日宣布扩展双方合作,将在中国新建25家IMAX影院。这些位于新建项目中的影院,大多数会坐落在中国的一二线城市。该协议签订后,IMAX在大中华区签约的影院总数将超过500家,影院网络覆盖达到520家,其中275家已开业,245家签约在建。该协议的签订也让CJ CGV承诺建造的IMAX影院高达122家。此举也进
期刊
中国电影观众低龄化局面早已尘埃落定。根据猫眼票房数据分析,在2014年暑期档票房位列前30名的影片中,80后(26-25岁)、90后(16-25岁)两个年龄档的观众贡献了绝大部分的票房。90后观众票房贡献占比最高的影片有18部,其中13部票房占比超过50%。相比之下,80后观众票房贡献占比超过50%的仅有5部影片。有趣的是,应对这一新主流人群市场需求的电影故事貌似类型多端,实则千回百转,大部分围绕
期刊
韩国青龙奖的影帝之争,向来是忠武路那些演技派中年大叔们的天下。但在2015年落幕的第36届韩国青龙奖颁奖典礼上,却诞生了首位“85后”青龙奖影帝,成功击败宋康昊、李政宰、黄政民等多位韩国电影圈内颇具影响力的“老手”,成为焦点。他就是被称为“忠武路四小天王”之一的刘亚仁。其实他早已用演技证明过自己的实力,只是成名需要靠时机,在度过了彷徨不安的“20代”蛰伏期后,如今刘亚仁用一座青龙奖影帝的奖杯迎来了
期刊
早在《老炮儿》拍摄的片场,张涵予就预言冯小刚会拿奖。没想到这一吉言到了金马奖上成了真。冯小刚在得知自己拿奖后,说了一句“对不住”,并表示这将是他演员生涯的“绝唱”,接下来他还是会安安分分地拿起导筒做导演。虽然演员冯小刚宣告息影了,但《老炮儿》终究还是给他打开了一扇窗,让他在“江湖”远去的年代又“燃”一回。  喜剧又不仅仅是喜剧  以前人们喜欢看冯小刚和葛优的组合,因为他们的喜剧太好笑,又接地气。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