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大学生代谢相关性脂肪性肝病的流行特点

来源 :肝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8225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常州市大学生代谢相关性脂肪性肝病(M A FLD)的流行情况和特点.方法 采用肝脏受控衰减参数(CAP值)和肝脏超声作为MAFLD的诊断标准,对常州市3所大学的30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脂肪肝的流行情况调查.比较分析MAFLD组与非MAFLD组在人体成分、血压、肝功能、血糖、血脂、尿酸、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常规、饮食营养风险评分(DST scores)、最大摄氧量(VO2 Max)方面的差异.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体重指数(BMI)、HOMA-IR、饮食营养风险、心肺适能对MAFLD的影响.结果 以CAP值和肝脏超声作为诊断标准,MAFLD的发生率分为31.2% 和20.6%.MAFLD组的BMI,收缩压、舒张压、ALT、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HOMA-IR、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均高于非MAFLD组,BMI为26.85(24.8,28.5)kg/m2比20.7(18.9,22.08)kg/m2、收缩压为120(113,128)mmHg比110(100,120)mmHg、舒张压为(76.88±7.60)mmHg比(72.06±8.33)mmHg、ALT为20(10,42)U/L比11(9,14)U/L、GGT为23(17,29)U/L比15(11,18)U/L、TG为0.92(0.69,1.51)U/L比0.71(0.56,0.9)U/L、LDL为(2.79±0.61)mmol/L比(2.41±0.67)mmol/L、HOMA-IR为1.59(1.37,3.05)比1.14(0.81,1.48),白细胞计数为(7.64±1.59)×109比(6.23±1.28)×109、红细胞计数为(5.21±0.53)×1012比(4.90±0.49)×1012、血小板计数为(284.00±42.73)×109比(247.11±48.83)×109.高密度脂蛋白(HDL)、DST scores、VO2 Max均低于非NAFLD组(P<0.05),HDL为(1.21±0.25)mmol/L比(1.45±0.33)mmol/L、DST scores为55.57±12.47比60.94±9.67、VO2 Max为37(32.75,42.01)比40.71(37.21,49.17).BMI≥28 kg/m2、HOMA-IR≥1.5、饮食营养有风险、心肺适能较差分别增加MAFLD的患病风险22.5倍、5.1倍、15.3倍、3.3倍.结论 大学生的M A FLD流行率高并伴有代谢综合征相关指标的变化应引起足够重视,应降低饮食营养风险、加强锻炼、控制体质量.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血清C3、C4及IgG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治疗的11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观察组,116例同期体检的健康人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均行肝脏病理学检测,检测血清补体C3、C4以及IgG水平,同时分析观察组所有患者C3、C4及IgG水平与肝组织病理学分级、分期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的补体C3[(0.84±0.12)g/L]、C4[(0.23±0.05)g/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C3:(1.07±0.2
目的 探讨不明原因肝损伤患者的病理特点对病因的诊疗价值.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0例不明原因肝损伤患者,回顾性分析肝穿组织病理学检查和临床特点.结果 在40例住院的肝功能异常患者中,药物性肝损伤(DILI)15例(37.5%)、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7例(17.5%)、其他原因导致的肝损伤共18例(45%);不同原因导致的肝损伤均具有各自特异的病理学特点,DILI主要表现为小叶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表现为脂变肝细胞发生坏死伴肝细胞气球样变,
目的 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SC)对急性肝衰竭患者(FHF)单核细胞衍生的树突状细胞(DC)的免疫调节作用及炎性环境调节机制.方法 选取5例急性肝衰竭患者外周血DC与hU-M SC进行共培养.检测DC成熟和活化水平、调节性DC(regDC)细胞比例,细胞上清细胞因子水平.蛋白质印迹检测TLR4、IKKα与NF-κB-p65蛋白表达变化,全转录组测序分析筛选新的治疗靶点.结果 hU-MSC与DC共培养后,regDC增加,未成熟DC(imDC)表面共刺激分子M HC-II、CD80及CD86表达水平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