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实验课中学生探究能力评价模式的构建

来源 :中小学教材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caope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基础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探究能力的评价必须贯彻执行我国教育行政部门关于教育评价的指导思想,即“以评促改、以评促建,评建结合,重在建设”,必须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因此,生物实验课教学中探究能力评价模式的构建及评价操作程序的实施将成为一个关键的问题。一、生物实验课中探究能力评价的总思路探究能力评价以发展性评价观为主线,以学生探究能力发展为基础,以实践实施探究能力评价为主阵地,以多元评价为主体。探究能力评价的直接目的是为教师改进教学和学生后续学习提供全面而具体的依据,也是为了开发学生的个体潜能,培养学生的独立个性,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因而在探究能力评价策略及方法上遵循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注重评价的过程性,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理念。二、探究能力评价的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中国智慧"是一种哲学上抽象的提炼与概括,而"中国方案"是中国智慧在不同实践领域中的具体应用,两者是
<正> 2000年2月,教育部颁发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其中最具特色的“研究性学习”,首次以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形式出现,在普通高中的课时计划里,各年级
<正> 依据《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的人教版初中语文新教材,其练习设计与以前教材的练习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把握这些变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新课标
文章是用环己烷作萃取剂 ,从甲苯胺蓝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中将甲苯胺蓝二聚体萃取至有机相 ,在波长为 330~ 80 0nm范围内测定其吸收光谱 ,最大吸收光谱波长为 6 0 5nm .
<正> 马云鹏.现任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常务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学会课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
<正> 绳金塔是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为南昌市唯一高层古建筑。它坐落在南昌市西湖区绳金塔街东侧,原进贤门外,始建于唐天佑年间(公元904—907年)。据明代文学家宋濂的《宋学士
期刊
在油田的开采中,受到一些因素影响,就存在着水结垢的问题,这对油井注入以及产出能力会造成降低影响,对油气田的开采工作正常实施就有着很大的影响。本文主要就油田结垢的发展
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转型期,经历了“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沧桑巨变。社会转型过程也就是财产与权力的再分配过程,债务问题即是研究这一转型过程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正> 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我设计了如下课外作业:用10厘米、8厘米、6厘米长的铅丝各4根和8个橡皮泥团等材料制作一个长方体框架模型。此作业的设计旨在让学生能通过动手
<正>一、引言《简·爱》是英国杰出小说家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一部带有强烈女性主义色彩的文本,是以文字确立女性主体意识的发轫之作。作者以真实的女性体验和深刻的笔触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