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与需要之间的对抗和消解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375627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教育的历程紧密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程,教育的“功利化”现在更多地指向了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未来。现在的中学生很敏感,他们有很多途径去了解和观察这个社会。正面的成就我们要宣扬,以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但一些客观存在的现象我们更要带领他们去判断、去分析、去批判,让他们能够正确对待、正确面对未来。
  [关键词] 现实 需要 情感反应 追求新奇
  
  就中国人几千年以来学习和传承的“语文”来说,“经史子集”占了绝对的统治地位,儒家的伦理道德、治国治家观念、人际关系的处理等绵延至今,自然科学等等相对阙如。中国现已到达了这个阶段,亦即我们所谓“转型期”——其特点我们下文再叙。本文在此背景下结合人类学家林顿(R.Linton)提出的人类有三种共同的心理需要(即取得他人情感反应的需要、长远安全的需要、追求新奇经验的需要)的维度下探讨学生的需要与现实之间的对抗,并就中学语文教学在这一期间应发挥的作用作粗浅阐释,以期对消解这种对抗起抛砖引玉之作用。
  一、取得他人情感反应的需要
  对于学生而言,此处的“他人”主要包括父母、老师、同学。他们几乎整天处于这些社会关系的包围之中,但同时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使“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求学环境已成过去,受教育的内容亦已涉及人类知识的方方面面,而不再局限于几千年来赖以安身立命的《三字经》、《千字文》、《论语》等。众所周知,教育的历程紧密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程,教育的“功利化”现在更多的指向了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未来,对个人而言则意味着自我的发现和人性的张扬。这些无疑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搭建了宽广的平台,但笔者认为良好的情感交流应该基于三点:交流主体自我意识的觉醒、交流双方地位之对等、发自内心的情感共鸣。
  我们不妨先来看看现状:教师延续多年的“威权地位”并没有随着时代进步和素质教育、良性互动等的滥觞而有显著改进,师道尊严不太容许学生的质疑与抗争,在此背景下,情感交流几乎不能进行;就家长而言,“望子成龙”的传统仍然甚嚣尘上,家庭这一基础社会结构的弱化、生活的压力,以及所谓“代沟”等使父母与子女间的交流总是词不达意,处境尴尬;就学生之间而言,竞争似乎是主旋律,互助意识和团队精神大大缺失……
  与其它各门学科教学相比,语文教学的思想性、基础性、人文性地位尊崇,这一点勿庸置疑。倘若语文教学也是一副冷冰冰的超然姿态,以灌输和词句练习为己任,对于十多岁的孩子来说显然太不负责任,缺乏有效情感交流的教育实在难以达到培养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之目的。这个基础不打好,那么,学生将在高中、大学,甚至今后生活中将疑虑重重,价值体系仍然飘摇无定。
  二、长远安全的需要
  就物质生活的保障和心理安全感两方面来看,在物质生活方面,现代家庭比以前提高了很多,因此可获得的保障也比以前多。现代家庭里的成员,比较缺乏的是心理上的安全感。以往心理上的安全感是靠依赖双亲而获得,现在及将来我们希望由个人的自信和对人类心智能力的信赖中得到。巴勒说:“生活在民主社会中的个人的心智特征之一,乃是强烈的安全之感”。时下难见学者或教育工作者将我国的“转型期”对中学生心理安全造成的冲击进行分析,总一厢情愿地认为中学生可以脱离社会变迁而存在,总是想当然地抱有转型期阵痛不会波及孩子的善良愿望,以为物质生活的相对富足可以抵挡心理上的问题侵扰。
  十几岁的中学生很孤独:现代社会所以会爆发代沟问题,往往将原因定位为两代间志趣的不一致和知识的差距加大,其实主要的原因是现代青年从他生长的家庭已得不到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家庭为基本单位的冲击、生活节奏的加快、电脑等交流手段的繁多、青春期的心理……)。孩子们在最需要倾诉的时候才发现,聆听他们声音的人已经很少。现在的中学生很敏感:他们有种种途径去了解和观察这个社会,有的学生居然问我一些诸如关于银行高管子女高考加分、学校校服质量太差、地震中的“范跑跑”、沿海某地中学生之间的暴力伤害,甚至有校长老师的犯罪等问题。
  说明他们的思考在逐步成熟、视野在开阔、关心问题的深度能直指内心、对社会对自己对未来的彷徨和关注已经初露萌芽……
  对此,我们不能熟视无睹,信息爆炸的年代不能再妄图用“封锁”和“禁言禁想”去对待孩子们心中的思考。正面的成就我们要宣扬,以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但一些客观存在的现象我们更要带领他们去判断、去分析、去批判,让他们能够正确对待、正确面对未来。
  三、追求新奇经验的需要
  就像2008年的高考作文一样,“好奇心”终于在21世纪被提到了一个高度。在传统的教养角度下,学生的好奇心有时候甚至被视为一种禁忌。西方自文艺复兴以来,希腊文化重现,人们激起了求知的热潮,尤其对于自然科学的探讨,几乎所有成就全是来自对于所在世界的好奇心,加上科学方法的演绎与归纳,使得人类历史迈前一大步。近代科学突飞猛进,使人类在追求新奇经验方面的满足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中国在西潮影响下,心智也从传统的禁锢中解放出来。数十年来,富有才智的青年,纷纷学习科学;政府也在有计划地培养科学人才;儿童可以从电影、电视、西洋童话中学习到许多从传统从父母那里得不到的新奇经验。这已经成为人类历史进程不可阻挡的潮流,中国当然不能置身事外。但不可否认,我们的学生面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僵化教学模式,很可能已处于不得不忍受的极限,而与此同时,教师似乎更处于一种付出太多却收效甚微,甚至不被理解的尴尬困境。这也许与整个体制、教师职业要求、考核指标等有关,这不在本文论题范围,故不加赘述。
  追求新奇经验总是与“个性”紧密相关(只要这种“追求”是在教师正确引导下产生的正确追求),据心理学家的发现,“成就需欲”为促进现代化的动力;爱因斯坦亦竭力歌颂“个性”;孔子也说:“当仁,不让于师。”因此,社会、父母、教师,实应重新检讨对学生们的评价标准。如果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和自己的学生,将来能成为一个善于独立思考和富有独立能力的人,能把他们的创造潜能发挥出来贡献社会,那么,在家庭里,家长不要给孩子设定太多的“禁区”,应该在各个方面鼓励甚至带领孩子去尝试;在学校的教育里,就应该允许他们表现个性,允许他们和自己讨论问题甚至争辩,承认他们有权利选择自己的兴趣。
  一个有着足够的人文精神、能应用启发教学法的教师,除了有丰富的学识外,必须有容纳别人意见的雅量,重视学生独特的兴趣,鼓励他们多发表自己的意见。教育的目的,师承不过是一个起点,帮助学生发现他自己的真正兴趣,并给予独立思考和必要的能力训练,才是最重要的事。
其他文献
[摘要]古人云:欲立其业,先树其德。良好品德的养成对人的一生影响深远。缤纷的网络就像潘多拉魔盒,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冲击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因此,要加强网络德育教育,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信息道德。  [关键] 德育教育 网络 学生    “今天你偷了吗?”乍一听到同学们互相问候这句话,吓我一跳。怎么现在随便偷都不犯法了吗?一问,同学不屑地对我说,“老师,你OUT了,连开心农场都不知道。”我怎么就OUT
[摘要] 提出了许多高中音乐教育者所关心的问题:如何在音乐鉴赏课上带领学生养成听得习惯,培养音乐的耳朵?论述了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上教师应注意七个方面的问题,以便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不断发展和完善自身音乐素质,培养音乐的耳朵,达到赏心悦”耳”的音乐欣赏境界。  [关键词] 赏心悦“耳” 音乐耳朵 多听 音乐记忆力 艺术修养 审美聆听    克思曾经指出:“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摘要] 《学记》中说:“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学习方法是构成能力的重要因素,是学习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高中的英语学习应注重积累和自学相结合,扎实基础,突破难点。  [关键词] 英语 学习方法 学生    一、突破听力   听在四项技能中列在第一位,可见其重要性。   1.时间控制   听力要想提高必须每天听一定量的录音,时间控制在半小时左右,因为时间太长可能会失去兴趣,太短又达
【摘 要】多媒体应用于语文教学中,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传递,满足学生的需求,弥补教师自身不足,完善课堂教学结构,为语文教学开辟了新天地。然而,世上没有一种新生事物能够完美无缺,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也不例外。为了让它向正确的轨道呈良性发展,使其在良性发展的过程中发挥出应有的效应,我们应及时发现它的缺憾,对多媒体教学手段使用要提高认识,正确定位,正确恰当地使用于自
摘要:本文通过对舞剧作品《流行歌曲浮世绘》的分析,剖析了流行歌曲在舞蹈作品中的运用,以及如何运用多样化的流行歌曲来诠释舞蹈语汇、舞蹈结构和舞剧编导的创作立意。  关键词:流行歌曲 舞蹈语汇 创作立意    流行歌曲也就是通俗歌曲,作为一种以消遣娱乐为主的大众文化现象,流行歌曲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脉络息息相关,俨然已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国家政策的开放,使得流行歌曲的内容
摘要:顶岗实习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就业与创业的过渡期,对于东西部联合办学学生而言,顶岗实习情况的好坏影响到联办双方能否继续合作的问题。作为班主任必须做好学生顶岗实习的动员和辅导工作。  关键词:顶岗实习 教育案例 联合办学  2010年7月份,我所带的贵州班学生又要到扬州某公司顶岗实习。为了让学生学到更多的实践技能,并尽快适应顶岗实习单位的环境、进入角色,学校于去年年底就安排学生到该公司进行了三个
国民党四川军阀刘湘为执行蒋介石全面“围剿”红四方面军的指令,于1933年11月至1934年9月,兵分六路,对川陕革命根据地发起了猛烈进攻。为避敌锋锐,红军实施了“收紧阵地”的指导方针,最后退守到巴山南麓万源一线。1934年6月,刘湘发动了第四期总攻,企图通过“东西对进”,将红四方面军歼灭在通江以北、巴山以南地区。  坚守大面山  面对如此严峻的局勢,1934年7月中旬,红军西北军委会在万源召开军事
我的表弟“牛牛”(因为他属牛)现在上二年级了,他小时候是个正的重量级的“搞笑专家”,不信就说几件事情给您听听。
[摘要]:德育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许多学校围绕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展开了诸多实践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经过多年的实践,我认为,中小学德育应“从小、从细、从实、从新”着眼,从“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校环境,走进学生心灵”入手,让学校德育“回归基础,回归生活,回归实践”,提高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关键词]:激励教育 树信心 养习惯 促发展 反思    近年来,东营市胜利第三中
从山水画与后印象主义以后的风景画的关系、20世纪初的中西绘画融合实践、当代画家对“意象”油画风景画的探索三方面来谈论“意象”油画风景画的形成之路。  风景画山水画融合“意象”油画风景画,是近现代中西文化交融的产物,它是西方风景画与中国写意山水、花鸟画的结合体,具有油画本体语言,又体现着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精神。  一、山水画与后印象主义之后的风景画  油画风景画源于西方。在现代主义思潮形成之前,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