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远方

来源 :新作文·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GERKI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自画
  2002年2月生,双鱼座。喜欢音乐,热爱生活,痴迷篮球,擅长摄影,会做一些好吃的糕点和好喝的饮品,享受在夜晚听着音乐写文字,读一些自己很喜欢的书。融合于大众,也不拒绝孤独,经常在B站学知识,习惯在知乎找灵感,热衷于收集好看的风景图。最喜欢宫崎骏的一句话:“不要轻易去依赖一个人,它会成为你的习惯,当分别来临,你失去的不是某个人,而是你精神的支柱。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学会独立行走,它会让你走得更坦然些。”
  “远方”这个概念是相对的,现实的人往往把相对于自己的居所而言的另一座城市称为远方。于是,我们看多了诸如从一个城市逃到另一个城市的小说,美其名曰“逃向远方”。无奈现在的交通工具日新月异,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就国内而言,无论到哪儿都要比以前方便快捷得多。因此尽管距离没变,但是远方看似没以前那么远了,于是乎又有人这么想——从南沙群岛到漠河不能算去远方,但从漠河到赤塔就算去一趟远方了。这类人的远方概念是以国家而论的,在边境线上跳一个来回就是打远方回来了,通过距离上的比对很容易看出这类人是不现实的。
  “远方”本身就是个很抽象的概念,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本身就是件很困难的事情,就像你不能指着表就说这是时间,表只能显示时间,表还是表,时间也还是时间,二者并无交集,表即使不复存在时间也照样存在——“远方”就是如此。我认为远方不仅仅指距离上的,套用一句话:“没有最远,只有更远。”我们芸芸众生毕生所及也只是到达我们所寄居的这个星球的各个表面而已,绕赤道十圈的距离可比地月距离要远。如果想到更远的星球,距离上就不知道要绕地球赤道多少圈了,毕竟地球本身也没多大。但是“距离”一词很吸引人,距离产生美嘛!好多地方你去了之后发现并没有宣传图上的好,就像方便面包装上的图画——仅供参考嘛,所以其实每个人都向往远方,唯一不同的就是,有的人只向往而不往,有的人向往而往。
  之前听到过一演讲,题为《心之所向,即是远方》,整篇演讲废话连篇,车轱辘话来回说,可惜了这个不错的标题,但正是那篇演讲使我有了写这篇文章的冲动。
  我向来很欣赏背起背包去远方的人,前些日子读了大冰的文章,读到他和几个来自不同阶层的兄弟从北京前往西藏,“寻找内心的平静”,短期皈依佛门,一起卖唱,一起开酒吧,这样的做法是何尝艰辛与不易被理解,这样的生活又何尝不被现代社会的人,尤其是疲于应试的我们所羡慕。李太白有他走天下的豪情,而作为其族人的我却不敢多想——有没有钱是一回事,敢与不敢又是另一回事。
  我所居住的城市东西两面各有两座不知名的山脉,绵亘不绝,在城市的大部分地方抬头就能望见这两座山。小时候站在窗前望着这两座在晴天时可以看清山上景物的山,犹如站在峨眉山金顶上远眺贡嘎雪山一样,可望而不可即。年龄增长、体力增长,自己又爱好骑行,所以骑了两个多小时到达这山之后,觉得不过尔尔。我骑到过这座城市很偏远的地方,沿着河道或是铁路,或是主干道——这样可以确保我不会找不到回家的路。我见到过这座城市破败的地方,巨大的化工厂、炼钢厂等等大型工厂以及矿场,并且惊讶在这座重工业城市还有很多偏远、不为人知但是风景秀丽、空气清新的地方,小时候觉得是远方的地方现在已经不是了。
  我现在也有想去的、可以被称为“远方”的地方,比如稻城亚丁和洛杉矶,但现在的稻城已被游客糟蹋得不成样子,而从美国回来的朋友也纷纷表示洛杉矶远不如想象中繁华。我还想去天山和日本的富士山,想去北欧看极光……可能没有时间会是最大的阻碍,现在为学业所累,将来也会为工作所困,再为自己找理由推托。诚然,前往远方需要莫大的勇气,因为要打破现有的边界——要知道,我们现在依旧在边界之中。我们也可以这样想:现在的種种努力都是为了离心目中的那个远方更近一些,不只是距离上的。
  这就是为什么许多想去远方的人最终去不了原因,但去不了也好,可以让远方永远在心里保持神秘感。
  (指导老师:张  菁)
  创作感言:
  灵感最初源于韩寒的同题文章,再结合自己的真实想法来写。自己本身就向往远方,又独自去过一些离家很远的地方,看到了很多不同的风景,对所见到的种种景象有自己的想法。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人们都忙忙碌碌,疲于奔命。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向往的远方,但是现代人却缺失了这种最初最美好的向往,而不论处于人生的哪个阶段,这种向往都会是一个人努力的原动力。
  远方可以作为一种激励人前进的动力,一个梦想——不论是真实的地点,还是一个目标,都是努力就可以达到的。相比于那些碌碌无为的人,有这种向往的人会更为积极,更为自信,始终抬着头向前走。
其他文献
饥饿,对80后、90后来说似乎是古老的传说。但说起“吃”来,他們都有自身独特的经历,难以忘怀的感触。来看看小编们的“独家记忆”吧。
期刊
问:在议论文写作中,我老是习惯于把观点与材料混雜在一起,表面上看是观点鲜明,材料丰富,实质上是两张皮,论点和论据之间互相脱离,两者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桥梁。如何避免这种情况?  答:可以通过搭建以下几种语言支架,让文章精准而深刻。  1.搭建“究其原因(根源)”类词语支架,追根溯源,因果分析。  在行文过程中,要学会用好“原因在于”“究其原因”“是因为”之类的原因词语,拎起议论说理的原因分析、溯源探
期刊
作者自画  我喜欢看小说,喜欢历史,喜欢写作。喜欢太宰治的《人间失格》,想成为一名作家。热爱生活,会常写随笔,喜欢写不受太大束缚的文章,希望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我是一个有凌云壮志的普通人,想用笔去描绘一个幻想的世界,成就一个渺小的梦想。  大风吹着你和山冈,你面前有一万座村庄,你身后也有一万座村庄,千灯万盏,你却只有一轮明月。旁边是熙熙攘攘的人流,身后是明明暗暗的灯火,沿河十里,从古亮到今。幸运的
期刊
作者自画  “警官,我要报案!”?  “找人?”?  “对,那人实在惹人厌烦!”?  “提供一下信息。”?  “那姑娘面相虽端正脾气却不小,无人监督便办事拖沓,热爱策划但常吃没经验的闷亏,五音不全四肢怠惰字如狗爬喋喋不休无甚才艺,遇事又怂依赖亲友,每拿奖就暗喜。警官您说这人赖在重高不就是浪费教学资源?”?  “那,就没优点?”  “好在亲友相爱见短则补共同进步,对生活热情不减,对梦想固执追逐,文学
期刊
【题目回放】  站在每一座峰顶,向往更高的山峰;  置身每一个城市,向往更大的城市;  现在,向往如故。  ——[奥地利]彼得·汉德克《童年之歌》(节选)  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  遥远的青稞地  除了青稞一无所有  更远的地方 更加孤独  ——海子《远方》(节选)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毛泽东《清平乐·会昌》(节选)  阅读上述蕴含哲理的诗句,你有怎样的思
期刊
2020年5月4日,哔哩哔哩网站发布了题为《献给年轻一代的演讲:奔涌吧,后浪!》的视频,播出当天,上线十多小时,弹幕数超5万,点赞数超48万。“后浪”一词正式成为2020年最有热度的锐词之一。  不再是想象中海风轻拂,白浪逐沙的柔和画面,相反,经由视频传播,“后浪”一词焕发别样生命力,那是创造、活力、热情、进取、锐利等的指征。  时间再往后推进,划到2020年6月,“摆摊经济”涌动。于是,我们又看
期刊
作者自画  生活在浙江乐清,喜欢旅游,闲暇时间会写写文章,向往轻松、自由的生活。  前段时间,校园里出现了猫的身影。只是一刹那,它便隐去了眼里的光芒,似乎是看透了厌倦了我这个无聊的人类,便又一次遁入黑暗不见了。第二天再去,只能看见常客——那条土狗,在那儿百无聊赖伸懒腰了。  诚然,猫是一种自由的动物。兴许它会在校园的某一个角落呼呼大睡,或者在草丛里打滚。但我不会再去寻找,因为早自修的预备铃,已经响
期刊
作者自画  张壬潇,女,现担任沅陵县第一中学文学社社长。  本人热爱写作,尤其享受静阅读的时光。从小学时起便积极参加各类征文比赛和硬笔书法比赛,多次获得校、县级奖项。中学时期参加演讲等各类文学活动,经历丰富。一直坚持写作。  我在看台上注视着眼前的沅水静静流淌。湖面倒映出整齐的队伍,是那褐色的大雁南飞来了。我却不由得被天边另一抹雄姿吸引了目光——是苍鹰,它扶摇直上,展翅长鸣,穿入云霄,分外惹眼。似
期刊
作者自画  鄙人刘小可,蜀中简州人士也,年十六,好阅经属文。恒自弈不疲,每耽于籍,自昏达曙,目不交睫;每悟其哀,涕泗横流,不能自已。平生所乐莫过于游泛泛书海,谛贤者之声。  提及远方,你会想到什么?  是成为鲜衣怒马的少年郎仗剑行走于桃李春风一杯酒的快意江湖,还是缪斯女神亲奏神圣乐章以致无穷尽的灵感跃然纸上?井隅虽近,目之所及;伊甸且远,心之所向。远方,它就像是灰蒙蒙一团雾里透射出的光亮,即使耀眼
期刊
作者自画  爱好后现代文学和日本文化,喜欢的城市是文化底蕴深厚的中国北京和日本东京。  你一定会有这样的时候:站在或是坐在一个地方,路中央或阳台,办公桌前或课桌前,你会问:“为什么我在这儿?”它或许不清晰但真实存在。这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它的难,不是解数学题解不出来的难,而是没有一个答案能使你满意。毕竟对于这样的问题,人总是挑剔的,像是挑剔自己的一生。  在“为什么我在这儿”之后,是“未来我在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