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留左结肠动脉的直肠癌根治术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

来源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lep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直肠癌根治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LCA)已被越来越多的外科医师所接受,但其在是否能够降低吻合口并发症、以及是否影响肿瘤学疗效等方面仍存在争议。本共识针对保留LCA的意义、解剖学基础、操作技术要点、保留LCA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以及手术入路的选择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每项陈述和推荐都获得了结直肠外科领域大多数专家的认可。本共识旨在提高我国结直肠外科医师对保留LCA的认知水平,以期规范保留LCA的手术策略和手术方式,并加以实践和推广。共识中尚未解决的临床问题,尚需开展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进行探索和解决。

其他文献
本例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者在接受洗涤菌群移植治疗后,除肠道感染得到快速治愈外,在未使用抗生素的情况下患者原合并的肺脓肿迅速吸收,尿路感染迅速好转,随访半年未复发。本例患者治疗经历提示,洗涤菌群移植对肠内和肠外感染均有较好的疗效。
近年来,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逐渐上升,且呈现年轻化趋势。50岁以下发病的结直肠癌称为早发型结直肠癌(EOCRC),其临床特征和病理分子特征不同于传统结直肠癌,具有分期更晚、预后更差等特点。EOCRC的诊断时间较长、漏诊率高,这与临床医师和年轻患者对其认识不充分有关。现对EOCRC的临床特点和散发性EOCRC的危险因素进行综述。
炎症性肠病是一类免疫介导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在疾病治疗方面存在的性别差异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本综述就炎症性肠病在治疗策略选择、治疗效果、预后及药物依从性等方面存在的性别差异,总结了目前相关研究进展,为实现炎症性肠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胆汁酸是由肝脏产生的两性分子,其主要功能是促进脂类的消化和吸收。过量的胆汁酸进入结肠后会通过多种途径引起腹泻,即胆汁酸腹泻(BAD)。目前诊断BAD的金标准是75Se-牛磺胆酸潴留试验,其他方法包括血清标志物(补体C4、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9)检测和胆汁酸螯合剂(BAS)的诊断性治疗。BAS是BAD的一线治疗手段,主要药物有考来烯胺、考来维仑和考来替泊等。本文就BAD的诊断与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期刊
目的制定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体系之白血病量表(QLICP-LE)(V2.0)的最小临床重要性差值(MCID)。方法对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于2011年10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101例白血病患者进行生命质量调查,采用QLICP-LE(V2.0)进行数据收集,使用分布法中的效应尺度、标准测量误差(SEM)、可靠变化指数、标准化反应均数以及反应度统计量等5种指标来计算量表的
目的探讨麦冬皂苷D联合沉默环氧合酶-2(COX-2)基因对人胰腺癌BxPC-3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方法将BxPC-3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麦冬皂苷D高剂量组(40 μmol/L)、中剂量组(20 μmol/L)、低剂量组(10 μmol/L);将沉默COX-2后的细胞分为空白组、COX-2抑制组(50 pmol/ml siRNA-COX-2)、麦冬皂苷D组(20 μmol/L)与联合用药组(
目的探讨肺部转移瘤非典型多层螺旋CT(MSCT)多形性表现与病理结果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9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和陕西省肿瘤医院168枚肺部转移瘤的MSCT胸部影像学资料,根据病理类型分为转移性腺癌(88枚)及转移性鳞状细胞癌(80枚)。分别观察并记录两组肺部转移瘤非典型MSCT的影像学征象,逐一标记后归类,比较两组非典型MSCT影像特征间的差异,分析转移性腺癌及转
放射治疗在盆腔恶性肿瘤患者综合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可能导致部分患者出现直肠放射性损伤,对其躯体健康及生活质量产生影响。放射性直肠损伤患者常合并盆腔整体性损伤,其病情评估应强调多学科协作,综合临床、内镜、影像学及组织病理学等方面,运用各项客观评分标准对患者肿瘤学预后、放射性肠损伤病变严重程度及病情所处阶段进行评估并细化临床分型,以确定整体治疗策略和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应充分考虑疾病的自限性特点,
目的比较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与培美曲塞分别联合顺铂治疗驱动基因阴性的晚期肺腺癌的近期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药物经济学。方法将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2019年9月至2020年10月首次确诊的80例晚期肺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顺铂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治疗2周期后评价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