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血管病合并心电图异常168例临床分析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ming12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急性脑血管病;心电图异常;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04-7484(2014)04-2609-02
  急性脑血管病并存心电图异常,被人们所关注,本文回顾分析了2009年1月~2013年10月在本院住院的168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电图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自2009年1月~2013年10月本院收治的168例急性脑血
  管病住院患者,其中,脑出血患者62例,男37例,女25例,年龄在42~86岁。脑血栓93例,男61例,女3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3例,男8例,女5例。
  2 方法
  168例患者在入院48 h内检查头颅CT,并同步检查12导联心电图。
  3 结果
  168例患者在人院治疗的48 h内检查同步12导联心电图,异常者138例,异常率达.82.14%。其中脑出血48例,异常率为77.42%;脑血栓82例,异常率为88.17%;蛛网膜下腔出血8例,异常率为61.54%。
  3.1 心电图异常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3.1.1 ST段下移9例,T波低平8例,双相倒置14例,U波明显3例,Q-T间期延长5例;
  3.1.2 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动过缓23例、窦性心动过速5例、房性早搏9例、室性早搏8例、心房纤颤3例、室性心动过速6例、束支传导阻滞12例;
  3.1.3 酷似心肌梗死的心电图33例。急性脑血管病可引起各种心电图异常改变30例。
  4 讨论
  急性脑血管病是神经科的常见疾病,该病死亡率较高,且后遗症多,突发急性脑血管病多与动脉硬化有关。脑血管病主要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前者由于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而引发疾病,后者主要由脑血栓和脑栓塞形成。急性脑血管病会导致患者的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出现心电图异常的现象。在临床实践中,多因患者的脑血管循环系统出了问题,导致大脑皮层下丘脑自主神经中枢、神经内分泌中枢的急性功能性紊亂。严重的内分泌系统紊乱会导致神经体液调节紊乱,促使患者的交感神经过分紧张,儿茶酚胺浓度增高,内因性类固醇障碍,这些情况都会引起患者心肌缺血,而产生心电图改变。此外,羅患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多为老年人,该类患者多数伴有糖尿病或者高血压,心脑血管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在突发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中,由于神经、体液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冠状动脉也受到影响而出现心电图异常。
  脑出血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较脑缺血高,病情也较为严重。
  4.1 主要原因是:
  4.1.1 脑出血导致颅内出现高压,脑组织受压或被推移,导致血流量减少,因此出砚脑缺血,也直接影响到脑干的正常运作;
  4.1.2 血液流人脑室系统或压迫和刺激丘脑下部、脑干网状结构、边缘系统,导致自主神经张力改变,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功能不平衡,影响心室运行;
  4.1.3 儿茶酚胺过度释放对心肌直接起毒害作用。
  急性脑血管病可引起酷似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改变,通常的复极表现为:ST段水平延长、下移或抬高;T波低平、倒置、双向、巨大T波倒置;U波增高;Q一间期延长,其次为心律失常。本次研究的患者中,共138例患者出现心电图异常,主要是出血导致的异常,但通过有效的临床观察和治疗后,部分患者的心电图可以恢复。这种可逆心电图改变,有可能是脑卒中引起的,也有可能是患者的内分泌调节障碍引起冠状动脉缺血所致。本组有2例患者突发心肌梗死,这与急性脑血管病后影响丘脑下部自主神经中枢有关,过多儿苯酚胺引起冠状动脉收缩或痉挛可导致心肌梗死[1]。所以,脑血管疾病患者应立即入院检查并治疗,以防漏诊,降低病死率。
  4.2 经过不断的研究,发现急性脑血管疾病合并心电图改变的机制是:
  4.2.1 脑部对心脏的调节功能出现紊乱,脑内自主神经通路特别是植物神经高级中枢下丘脑受脑血管病影响时,其植物神经功能和神经递质紊乱会影响到心脏传导系统,并引起心肌损害。最近不断有实验证明,下丘脑功能受影响后,通过其传出纤维经脑干到胸髓1-5侧角,发出纤维经交感神经干到达支配心脏的交感神经,或由下丘脑通过网状结构经迷走神经运动背核发出纤维通过迷走神经到达心脏。脑血管病中,大部分患者容易出现脑出血,并导致颅内压力增加,使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最后影响心脏功能。
  4.2.2 患者神经体液调节功能的紊乱。当急性脑部病变时,患者机体处于应激状态,通过恋感一肾上腺髓质系统使体内儿茶酚胺、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导致心肌受损,心肌自律性增高,异位起搏点增加,因此出现各种神经紊乱、传导障碍异常,这些都会引起心电图紊乱。
  4.2.3 血管疾病存在同样的病理,高血压动脉硬化为脑心血管病共同的常见病因,例如,一个由于脑卒中死亡的患者有可能已经发生了冠状动脉硬化及心脏供血不足,脑部的疾病给心脏的运转带来了负担,诱发心脏病变的加重,引起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甚至梗死。因此,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对发生的心脏系统紊乱作出正确的判,并引起足够的重视。
  临床上在治疗急性脑血管病的同时要及时观察心电图改变,特别是危重患者及急性进展期患者。根据心电图变化,及时改善心肌缺血、纠正心律失常,使心脑脏器同时得到保护。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经治疗后,病情恢复,复查心电图亦改善,才说明病情趋于稳定,预后较好。如心电图出现严重心律失常或心肌梗死图形改变,则提示病情危重,进展变化较快,预后差。综上所述,急性脑血管病的预后及脑部病变部位与心电图改变有关。
  参考文献:
  [1]奚永辉,彭颖淳,郭淑惠,等.547例急性脑血管患者心电图临床分析,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9(6):118-119.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R7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04-7484(2014)04-2597-01  1 病历简介:  患者,男,65岁,主因“突发头痛、胸闷、气短伴右下肢活动障碍半小时”入院。患者于半小时前晨起后,洗嗽时,突觉头部隐痛,以枕颈部为著,同时有胸部憋闷、气短。遂自行呼叫同事,述及上述不适,10分钟后,晕倒,有大小便失禁,无恶心呕吐,意识似有不清,右下肢活动障碍,遂急就诊于我院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射干抗病毒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近年收治的病毒性角膜炎患者40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观察组20例患者采用射干抗病毒注射液肌注治疗;对照组患者20例均应用奇力青静脉滴注治疗。治疗9天后,对两组的疗效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本组研究中,对照组有效率为71.88%,有2例患者用药期间出现胃肠不良反应;观察组有效率为84.38%,没有不反应病例。结论
期刊
【摘 要】目的: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化验指标的临床意义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1月间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42例作为观察组,另取正常孕妇42例作为对照组,对以上两组进行凝血功能以及血常规检查。对比两组的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的血小板水平以及白细胞水平与对照组基本一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红细胞压级水平及纤维蛋白原水平要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討胃癌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癌细胞对紫杉醇(PTX)、丝裂霉素(MMC)、5-氟尿嘧啶(5-FU)、顺铂(DDP)、多柔比星(ADM)5种化疗药物体外敏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河南省肿瘤医院普外科2011年10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60例胃癌患者进行术前中医辨证分型,分为肝胃不和、气血亏虚、脾胃虚寒、痰食瘀阻四型,将手术后所获取癌组织送实验室提取胃癌细胞,超低温冻存。分别取4种证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全身麻醉术后患者发生寒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以我院80例行全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就患者术后有无出现寒战分为寒战组(26例)与非寒战组(54例),记录患者体温、疼痛、出血量及全麻术时间。结果:患者年龄、体温、疼痛、出血量及全麻术时间均与术后寒战有直接关系。结论:患者年龄越大、体温下降越快、全麻术后疼痛越剧烈、全麻术中出血量越大及手术时间越长等可提高患者全麻术后出现寒战的机率。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应用金因舒治疗暴露性角膜炎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以80例暴露性角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润舒滴眼液联合红霉素眼膏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金因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100.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组间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
期刊
【摘 要】目的:分析孕妇体质指数(BMI)及增重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收治758例住院分娩的单胎初产孕妇临床资料,根据BMI将孕妇分为体重不足组、正常组与超重组,再根据孕妇的整个孕周BMI的增幅将孕妇分为轻增组、中增组与重增组,观察妊娠12周BMI与母儿结局之间关系、孕期BMI增长与母儿结局之间的关系。结果:超重组孕妇的妊娠期并发症、巨大儿、胎儿窘迫率及剖宫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组与体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中药联合疗法治疗湿热瘀阻型慢性盆腔炎疗效。方法:将2011年年8月至2013年6月,对我院收治的湿热瘀阻型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比较治疗,根据治疗方法不同进行研究分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各项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与评分情况较好,治疗结束后患者基本情况较好疗效满意。结论:联合疗法中灌肠液治疗可有效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组织功能调节并减轻症状,治疗中应根据患者个人情况对灌肠液进
期刊
【摘 要】目的:分析对接受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实施麻醉的方法和效果。方法:搜集2012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接收的接受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47例患者,对其手术中实施麻醉的方法和效果进行总结性分析。结果:47例患者手术均能顺利完成,手术成功率达100%。手术实施过程中无麻醉并发症及手术并发症产生。47例患者对手术满意度为95.74%。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47例患者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5年7月至2010年11月间在我院行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且随访时间大于一年的216例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最终筛选出导致SS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216例患者中,男性163例,女性53例,平均45.5岁,其中发生感染的患者21例(8.3%)。引入多因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