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平台骨折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ow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5年7月至2010年11月间在我院行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且随访时间大于一年的216例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最终筛选出导致SS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216例患者中,男性163例,女性53例,平均45.5岁,其中发生感染的患者21例(8.3%)。引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得出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开放性骨折和手术时间。结论:开放性骨折(OR=4.77,P=0.004)和手术时间(OR=2.94,P=0.003)与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SSI相关。因此,增加术者操作的熟练度、进行分期手术及提高手术效率均有助于减少伤口暴露时间,降低SSI的发生率。
  【关键词】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胫骨平台;骨折
  【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04-7484(2014)04-2629-01
  胫骨平台骨折外科治疗的目的是完成解剖复位,增加关节面稳定性及关节强度,以利于患者早期行膝关节功能锻炼。切开复位内固定术(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ORIF)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移位的常用方法。ORIF存在一定的潜在并发症,深部感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1]。目前,导致胫骨平台骨折ORIF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的相关危险因素在国内报道尚不多。本研究收集了我院2005年7月-2010年11月间,经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且资料完整的胫骨平台骨折病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回顾性研究。择2005年7月至2010年11月间在我院实施过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且随访时间大于一年的251例病例为研究对象。最终将216例满足研究标准的病例纳入本次研究。将216例患者分为两组,即手术部位感染组和手术部位无感染组。SSI的诊断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1999年颁布的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指南中深部切口SSI的诊断标准。
  1.2 危险因素界定:吸烟:按198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定义为每日吸烟1支以上,持续1年以上。
  糖尿病:满足以下情况者纳入糖尿病组:糖尿病症状+随机血糖≥11.1 mmol/L,或空腹血糖>7.0 mmol/L,或口服糖耐量试验(OGTF)中2h血糖≥11.1mmol/L.
  骨筋膜室综合症:筋膜室测压ICP(intracompartmnt pressure):正常骨筋膜室间室内压为6 mmHg,骨筋膜室内压大于30 mmHg为即时手术切开减压指标。
  开放性骨折:根据Gustilo-Anderson分型[2]将开放性骨折分为三型。
  Schatzker分型:为方便统计分析,我们将Schatzker I-IV型(N=111)的病例合并为 “单髁”项,Schatzker V和VI型(N=104)的病例并为“双髁”项。
  1.3 方法:相关资料整理结束后,录入相关数据。本研究共选择了多个相关指标作为潜在的危险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吸烟、糖尿病病史、骨筋膜室综合症、开放性骨折、Schatzker分型、双踝骨折、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及术后引流等多个相关变量。
  1.4 统计学处理:使用统计软件SPSS 17.0,計量资料以x±s表示,单因素分析若定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符合偏态分布则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比较时采用X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筛选出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并记录优势比(OR)以及95%可信区间(95%CI)。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为双侧检验。
  2 结果
  入组的216例患者中,男性163例,女性53例,其中男性在感染组中年龄从19岁到73岁,平均45.5岁,其中发生感染的患者21例(8.3%),感染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6.1±12.5岁,而在非感染组中为44.9±13.3(P=0.69)。
  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与手术部位感染相关的因素有:开放性骨折,骨筋膜室综合征及手术时间(P值均小于0.05)。
  在排除单因素分析得到的3个危险因素存在多重共线性后,将其引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得到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开放性骨折和手术时间。
  3 讨论
  据报道,胫骨平台骨折ORIF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率在2%到11%之间,高于其在骨科手术中的整体比率[3]。本研究中患者胫骨平台骨折ORIF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为8.3%,与报道一致。
  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不仅需要先进的骨性结构重建技术而且需要细致的软组织处理,所以手术时间可能会适度延长。手术时间的延长意味着手术有较高的技术难度,较广的软组织剥离及较长的伤口暴露时间,这些因素均可导致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手术时间延长可作为膝、髋关节初次置换及翻修手术术后感染的独立预测因素。Willis-Owen CA等通过对5277例膝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例进行研究,同样发现延长手术时间会增加术后感染率。且在对髋臼骨折内固定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研究中,Suzuki T等也将手术时间列入手术部位感染的预测危险因素中。在本研究中,术后感染组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非感染组(2.8±0.7 vs.2.2±0.5,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也表明,手术时间是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发生SSI的一个独立的预测指标(OR=2.94,P=0.003)。
  我们的研究发现,骨筋膜室综合症不是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预测因子(P=0.125),这与国外的研究结果一致。
  手术时间虽然是ORIF术后发生SSI的独立危险因素,但骨性结构的重建和软组织的细致处理对于手术更为关键,不能一味为了缩短手术时间而操作粗糙,造成手术效果欠佳。因此,增加术者操作的熟练度、进行分期手术及提高手术效率均有助于减少伤口暴露时间,降低SSI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Moore TM,Patzakis MJ,Harvey JP(1987)Tibial plateau fractures,definition,demographics,treatment rationale and long term results of closed traction management or operative reduction.J Orthop Trauma 1(2):97–119.
  [2]Gustilo RB,Anderson JT(1976)Prevention of infe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one thousand and twenty-five open fractures of long bones:retrospective and prospective analyses.J Bone Joint Surg Am 58:453–458.
  [3]李红,王洪源,赵爱民等.骨科手术部位感染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10):1384-1386.
其他文献
【摘 要】目的:分析前置胎盘的类型、阴道出血状况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1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117名前置胎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次研究的分娩对象共计10600名,前置胎盘例数为117例,前置胎盘发生率为1.1%,与国内相关文献报道的0.24%-1.57%的发生率相符合。有71例为中央性前置胎盘,10例部分性前置胎盘,30例边缘性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04-7484(2014)04-2597-01  1 病历简介:  患者,男,65岁,主因“突发头痛、胸闷、气短伴右下肢活动障碍半小时”入院。患者于半小时前晨起后,洗嗽时,突觉头部隐痛,以枕颈部为著,同时有胸部憋闷、气短。遂自行呼叫同事,述及上述不适,10分钟后,晕倒,有大小便失禁,无恶心呕吐,意识似有不清,右下肢活动障碍,遂急就诊于我院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射干抗病毒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近年收治的病毒性角膜炎患者40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观察组20例患者采用射干抗病毒注射液肌注治疗;对照组患者20例均应用奇力青静脉滴注治疗。治疗9天后,对两组的疗效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本组研究中,对照组有效率为71.88%,有2例患者用药期间出现胃肠不良反应;观察组有效率为84.38%,没有不反应病例。结论
期刊
【摘 要】目的: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化验指标的临床意义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1月间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42例作为观察组,另取正常孕妇42例作为对照组,对以上两组进行凝血功能以及血常规检查。对比两组的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的血小板水平以及白细胞水平与对照组基本一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红细胞压级水平及纤维蛋白原水平要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討胃癌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癌细胞对紫杉醇(PTX)、丝裂霉素(MMC)、5-氟尿嘧啶(5-FU)、顺铂(DDP)、多柔比星(ADM)5种化疗药物体外敏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河南省肿瘤医院普外科2011年10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60例胃癌患者进行术前中医辨证分型,分为肝胃不和、气血亏虚、脾胃虚寒、痰食瘀阻四型,将手术后所获取癌组织送实验室提取胃癌细胞,超低温冻存。分别取4种证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全身麻醉术后患者发生寒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以我院80例行全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就患者术后有无出现寒战分为寒战组(26例)与非寒战组(54例),记录患者体温、疼痛、出血量及全麻术时间。结果:患者年龄、体温、疼痛、出血量及全麻术时间均与术后寒战有直接关系。结论:患者年龄越大、体温下降越快、全麻术后疼痛越剧烈、全麻术中出血量越大及手术时间越长等可提高患者全麻术后出现寒战的机率。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应用金因舒治疗暴露性角膜炎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以80例暴露性角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润舒滴眼液联合红霉素眼膏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金因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100.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组间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
期刊
【摘 要】目的:分析孕妇体质指数(BMI)及增重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收治758例住院分娩的单胎初产孕妇临床资料,根据BMI将孕妇分为体重不足组、正常组与超重组,再根据孕妇的整个孕周BMI的增幅将孕妇分为轻增组、中增组与重增组,观察妊娠12周BMI与母儿结局之间关系、孕期BMI增长与母儿结局之间的关系。结果:超重组孕妇的妊娠期并发症、巨大儿、胎儿窘迫率及剖宫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组与体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中药联合疗法治疗湿热瘀阻型慢性盆腔炎疗效。方法:将2011年年8月至2013年6月,对我院收治的湿热瘀阻型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比较治疗,根据治疗方法不同进行研究分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各项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与评分情况较好,治疗结束后患者基本情况较好疗效满意。结论:联合疗法中灌肠液治疗可有效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组织功能调节并减轻症状,治疗中应根据患者个人情况对灌肠液进
期刊
【摘 要】目的:分析对接受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实施麻醉的方法和效果。方法:搜集2012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接收的接受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47例患者,对其手术中实施麻醉的方法和效果进行总结性分析。结果:47例患者手术均能顺利完成,手术成功率达100%。手术实施过程中无麻醉并发症及手术并发症产生。47例患者对手术满意度为95.74%。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47例患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