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知识分子的苦难史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b916720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1957年,至今在老辈子知识分子心里铭刻着。这一时期知识分子苦难史书是80年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时期张贤亮和从维熙两位作家具有代表性,他们出生在同一时代,有着共同的“右派”劳改经历。本文从张贤亮的作品重哲理思辨,从维熙作品重道德特点入手,论述张贤亮重“缺陷美”,而从维熙重人性的真善美的作品艺术风格、小说结构及作品中塑造的女性形象。
  【关键词】小说 ;“反右”运动;劳改生活;艺术风格;小说结构;女性形象
  【中图分类号】I042 【文献标识码】A
  1957年,至今在老一辈知识分子心里铭刻着。如果说“文化大革命”是中国人民的浩劫,那么“反右运动”就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灾难,这两场政治运动中无一幸免的,造成伤害最大的就是知识分子,对这一时期知识分子苦难的书写成了80年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讲述“知识分子苦难史”的众多作家中,张贤亮和从维熙是极具有代表性的。我想通过《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和《泥泞》《风泪眼》的比较来谈谈自己对这两位作家创作的认识。
  一、主题和取材
  张贤亮和从维熙的作品,高扬着“人性和人道主义”的主题。素材大都源于自己劳改农场的亲身经历。不论是张贤亮笔下的章永璘,还是从维熙笔下的高水和索泓一,无一不是“右派”的身份出现在小说中,他们都生活在劳改农场。过着“非人”的生活。但都对自身进行着深刻的反省。他们相信自己是无辜的。他们对党的忠诚丝毫未改。他们虽然生活的很艰苦。可他们从未放弃过对真理的追求。繁重的农场作业,无休止的政治学习,饥饿的困扰,爱情的挫败构成了他们的生活。
  不管是张贤亮的《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还是从维熙的《泥泞》《风泪眼》都是作者对自己所亲历的苦难生活的讲述。作者在讲述历史创伤时带着极为浓厚的政治说教色彩,这无形中对作品的审美造成了破坏。这当然与作者本身的文学修养与所处时代环境有关。“(他们),是在四五十年代之交社会转折时期确立他们的政治信仰、文学立场的,他们投身左翼的革命运动,接受了关于人类理想社会的许诺,愿意以‘阶级论’和‘集体主义’作为自己的世界观,也接受文学对政治的‘服务’的文学观。”因此,他们的文学创作在主题和取材上,是指向政治层面的,具有政治干涉的性质。因此,作者有时在作品中会情不自禁地发一番议论,而大多又是空洞的,进而破坏了作品的自然美和整体美。
  二、艺术风格和文学样式
  创新、探索是80年代文学界普遍的文学意识。然而创新和探索又侧面体现了文学界的浮躁。读张贤亮的《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和从维熙的《泥泞》《风泪眼》都会让人感受到作品内的沉重与凝重之美。但是二人在艺术风格追求上却有着很大的差异。张贤亮是将内心涌动的激情冷却后来表达自己的辛酸,给人心灵上形成巨大的震撼。而从维熙则不同,他往往将长期被压抑的情绪肆无忌惮的释放、宣泄出来,以达到“激情的作用往往胜过技巧的效果”。因此,他的情感是炽热的,所以读他的作品往往催人泪下。”小说不仅应当“‘引起人哲理性思考’,而且应当‘给人以美的享受’”这是张贤亮创作的立足点。张贤亮经历的严酷生活与他深沉的哲理思考造就了他独特的艺术魅力——沉郁、苍凉、严峻、雄浑之美。他的作品呈现着伤痕痛苦中的“缺陷美”,粗犷质朴的内心美,西北塞外的风情美。而从维熙似乎更大关注的是人性美。他长于运用理想化的手法来歌颂人性中的真、善、美。从维熙笔下的人物更多地注重道德的自我完善,从而使作品有了“庄严的毁灭”的悲剧效果,如石凤妮死在批斗会场而完成精神与人格的升华。
  如果我们说张贤亮的《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是通过主人公内省的意识和潜意识活动、自我意识的冲突以及灵与肉的搏斗来结构的话,那么从维熙的《泥泞》、《风泪眼》则是通过将原本复杂的生活现象条理化、清晰化,为两种对立的道德体现者的冲突来结构的。总之,不论是张贤亮哲理思辨,还是从维熙无力的“煽情”都在无形中破坏了作品感性的浑然状态。而作者似乎过分钟爱主人公,使他们过于理想化,而这也难免不削弱作品对现实的反应力度。
  三、光辉灿烂的女性形象
  张贤亮和从维熙都成功地塑造了光辉灿烂的女性形象,他们笔下的女性勇敢、泼辣、能干、痴情、善良、质朴。他们在男性精神崩溃时给予了最无私的爱,拯救了他们,成为他们超越苦难的力量。张贤亮在《绿化树》和《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中成功地塑造了马缨花和黄香久这两位可爱的女性形象,她们是章永璘苦难中不可低估和不能缺失的人物。
  如果说张贤亮笔下的两位女性是为了陪衬男性“自恋”的阳刚之气的话。那么从维熙笔下的女性则是和男性一样独立演出的角色。张贤亮传统封建的三从四德思想通过章永璘的表述体现了出来。他写女性是作为“女人”而非和男性平等来独立写出的,而从维熙则站在了男女平等的立场上来塑造女性形象。石凤妮虽然是从妓院走向革命的,但她的坚强和对爱情的忠贞会让读者肃然起敬,她不顾世俗的嘲讽,不惜在政治运动中失去生命。在特殊的政治时期毅然主动向高水求婚,最终二人走向婚姻的殿堂,而他在政治运动中表现出的正义和骨气,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使得她的人格得以升华,在批评会上红卫兵乱棒将她打死,完成了她生命的涅槃。李翠翠这一女性,她身世悲惨,无父无母,但她勇敢、知恩图报。在李翠翠身上所体现出的报恩思想是最闪亮的一面。黄丽薇是从维熙着墨不多的一个女性形象,她对爱情的态度上让人钦佩。她赤裸裸地无遮无掩地追求高水,她的爱是火热的。但她的不幸悲剧却令人同情,她深爱高水,她愿为高水牺牲自己,而她始终在爱情和婚姻上是个失败者,她的性格造成了他的悲剧。
  张贤亮和从维熙是同时代知识分子苦难史的讲述者,他们也是同类作家中的佼佼者。研究他们的小说,有利我们更清醒的认识人类文化上的那场劫难。还是尤凤伟在《中国1957》中说得好,“反右岂是能用扩大化就可以概括得了的呢?”今天我们重新讨论“反右”题材的小说是很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洪子诚 .中国当代文学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王源.中国新时期文学专题研究[M].甘肃教育出版社,2005.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推门听课”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方式之一。它是学校领导在不通知情况下,直接推门走进教师的课堂,了解教师教学工作情况的行为。“推门听课”是学校多年来一直采取的重要的教学管理方式,也是上级督导教学教研检查常用的方式之一,目的是检查教师常态下的课堂教学情况,评价学校教学教研常规工作情况。本案例就“推门听课”的现状回放,提出了主要策略。  【关键词】推门听课;学校管理;好处  【中图分类号】G62
【摘要】作家巴金曾说过:“我必须有话要说,有感情要吐露,才能顺利下笔。”可见,只有感情真挚,才能写出感人至深的好文章。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写作情感呢?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引导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如何培养学生用真情实感写出感人的优秀文章等主要方面谈了自己的一些见解和看法。  【关键词】写作情感;引导;真实;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作为一名执教多年的语文老师
【摘要】古典文学作品教学,对于初中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如何在初中阶段做好古典文学作品的教学工作,是摆在我们每位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课题。本文就试图从教师、学生、教材三个要素出发,探讨高效利用课堂进行古典文学作品教学几个有效途径。  【关键词】古典文学作品;课堂教学;高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古典文学作品,蕴含了古代丰富的文化知识、优秀的传统精神,对于中
【摘要】目前,小学生作文普遍存在“假、大、空”的问题,说到底是因为缺乏习作素材,教师就要从学生生活出发,激发习作兴趣,引发写作欲望,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从文本阅读中,从课堂学习中,在平时练笔中去积累素材,用锐利的眼光去观察,用敏感的心灵去感受,用灵巧的小手去记录,做到“以我口表我情,以我手写我心”。  【摘要】积累;习作;素材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目前,小学生作文存在内
【摘 要】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时,不管是阅读还是写作等都与思维能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思维活动贯穿于整个学习的过程。所以,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想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本文将就如何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培养初中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展开讨论。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想象思维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思维在人的工作和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人类的进步和发展是与
【摘要】在聆听了赵老师的讲座后,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我们教师本身的语文素养还要提高再提高啊!我们教师要本着一个做学生的心态,不断地汲取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能量,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不断地适应新时代语文教学的发展,让我们在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道路上刻苦钻研、努力前行!  【关键词】专家智慧;语文教学;感悟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作为一个从教十余载的小学语文教师,我常常在思考——手捧
【摘 要】“爱”一直是人类美好生活的主题。教育中有了爱,学生不仅乐学,而且个性会得到充分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一名班主任,我将以“爱”为源,让我的孩子们享受“爱”、懂得“爱”。  【关键词】爱;相信;理解孩子;正确引导;关爱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爱学生”是教师人格的灵魂,也是师德的核心。我们教育中有了爱,学生不仅乐学,而且个性会得到充分发
【摘要】生命就像追逐一野追不到的边陲,一生走过,才知道那深深的情、那彻骨的恨、那凄婉的思、那痴命的守,却是如此虚无。常听孩子们说,学有何用?学语文有何用?学现在的语文有何用?等到高考结束,这一切不都成为故事?本文就如何用真情去涵养我们的课堂展开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真情;涵养;课堂;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教学就是让孩子常记那些最美的记忆,常梦那些亘古的笑容,常思那
【摘要】本文针对中学生作文中缺少真情实感这一普遍现象,设计了一堂音乐与文学创作相结合的作文课。来激发同学们的创作冲动,为写作提供典型、生动的素材。  【关键词】作文指导;音乐;感动;共鸣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课堂实录  星期五下午我像往常一样走进初一语文课堂,唯一不同的是我的手中多了两个音箱,这似乎顿时引起了同学们的好奇心。大部分同学都在座位上窃窃私语,在猜测我这节课
【摘要】古代诗歌阅读试题中鉴赏能力的考查所占比例较大,表现出命题者重视诗歌的审美价值,追求以古代诗歌阅读鉴赏来考查考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在高中阶段,诗歌的考查依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和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考试大纲》。就近几年山东省高考卷的古诗词命题趋势而言,对思想内容、表达技巧、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占有较大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