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的引导与规范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971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文字的变化是文化发展的产物。中外历史上每次生产力的巨大革新,都会引起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巨大变革,新生事物便会顺应时代潮流应运而生。“网络语言”也不例外。网络时代的到来,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每个角落,网络几乎成为我们须臾离不开的高效工具,而作为网络的必然产物——“网络语言”不可避免地应运而生。而让我们担忧的是,中学校园里,“网络语言”已成为“非主流”的标志,不但来势汹汹,而且大有泛滥之势。如果仅仅在课余生活中作为调味剂倒也罢了,可怕的是相当一部分学生懵懂无知,为了赶时髦、追潮流、扮酷、显“潮”,背着老师,骗过家长,偷偷去网吧“充电”,长此以往会荒废了学业。对初等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来说,课程知识的内涵和外延要求规范、严谨是基础教育最基本的特点,“网络语言”无疑不能作为规范语文知识来对待。语文教师又多了一份责任:“网络语言”的正确引导与规范使用。
  我们不能否认,网络给我们提供了高效、高质量的工作和生活,“网络语言”中相当一部分精品也一样会给我们带来表达上的精准和便捷。所以,部分“网络语言”也一样有着它存在和发展的合理性。可以断言,其中的部分词语,尤其是表意精到,具备其他词语释义无法替代作用的“网络语言”,会在今后的某个时期被认可,被纳入“规范汉语”里。但是,大浪淘沙,真正能够流传下去的网络词语毕竟是少数,而那些刻意为了扮酷、显“潮”的“网络语言”便会因为不再时髦而慢慢被人们遗忘,会被淘汰。即使收入《康熙字典》或者《中华大字典》的字词,里面也有数不清的、我们不认识而且也用不着的汉字。
  我们也注意到,那些使用“网络语言”频率较高的学生往往学业成绩不太理想。这就要老师们问个为什么。也许老师们会说,他们成绩差,不务正业。其实,这样认识就有点不负责任。这些学生高频率使用“网络语言”,也是一种渴望标新立异,具有好胜心的表现,这种求新求特求异的做法正是创新精神的一个方面。他们在学业成绩上得不到满足,自然追求其他方面的成就感。其实他们是值得同情、需要被认可的,我们有责任爱护他们。正确地引导学生冷静地看待它的存在价值,既不冷酷地剿灭它,也不狂热地追捧它,让学生明白满口“网络语言”算不上“新新人类”,它跟其他语言一样只是一种表达工具而已,任由其泛滥下去会对语言文化产生不利的影响。
  在使用上,尤其是学生作文里,“网络语言”可以作为加上引号的引用词,而不应该作为正常表达词语出现,尤其是考卷里面使用它会让判卷老师无所适从,使用不被判卷老师认可的词语其后果可想而知。同时我们也注意到《现代汉语规范词典》里没有设置“新词语”栏目,而《中华现代汉语词典》里设置了“新词语”栏目,但里面收录的词语也具有一定程度的普遍性,而且具备了“约定俗成”的特性。
  中学语文教师对“网络语言”的正确引导与规范使用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一定要让语言文字健康发展。
其他文献
2007年新年伊始,借参加早稻田大学演剧博物馆召开的纪念春柳社成立100周年研讨会的机会,在日本友人的帮助下,我对当年春柳社在日本东京活动的旧址进行了探访。把所见所闻与有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卖白菜》是莫言先生一篇著名的忆旧作品,文中通过一个12岁少年的视角,向人们讲述了在那个特殊年代里农民生活的困难与辛酸,并借卖白菜这一事件,塑造了一个人穷志不穷、不论
期刊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