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许多家长、教师错误地认为,只要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高,学习成绩就一定会很好,学生成绩差,就说明这些学生“笨”,智力差。教学实践表明:智力发展水平高的学生,学习成绩不一定就好,而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智力水平并不一定高。实际上,影响学习成绩的不仅是学生的智力因素,更重要的还有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包括需要、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美国斯坦福大学著名心理学家推孟,对1500名超常学生进行了长达50年的追踪研究,他们将其中最成功和最不成功的各50人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比较,发现两者在智力程度上并没有什么显著差异,而非智力因素是取得成功的最主要的决定因素。因此,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
一、情感教育在非智力因素培养方面起着决定作用
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造成课堂教育情感冷淡,气氛沉闷,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不到激发和培养,潜力得不到挖掘与发挥,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及教学水平的提高。
心理学研究表明:使学生感到有需要是学习的根本动机。我们平时所说的“要我学习”,和“我要学习”的效果存在很大差异,其原因就在于,“要我学习”是一种非主动学习,强制性学习,是缺乏需要的学习。“我要学习”是对学习感到需要并转化为内在动机的学习。英语教学中,应结合当前的形势,提倡学生多与身边的人用英语交流,或者让学生找机会经常与外国人用英语打招呼、交谈。高年级的学生可以交一两个英语笔友,互相用英语交流知识、学习经验,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及趣味性,而学生自己所学的英语知识是远远不够用的,要让学生在体验成功喜悦的基础上,强化其学习的动机,从而使学生满怀热情地投身到英语学习中去。
二、培养非智力因素的具体措施
1 密切师生关系,形成最佳情绪状态,多年来,学校教育活动中师生之间有相当大的心理距离,让学生感到教师威不可近,这种师生间的距离感不能很好地唤起学生的学习激情。因此,我们教学改革改变了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教学主体课堂的主人,教师起引导,激励的作用,师生之间的关系也由过去的师生关系变为朋友关系,不再是以前的教师讲学生听,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动手找到要学的知识,遇到困难教师给予帮助,激励学生努力探讨,寻求答案。在这样一个愉快的教学环境中,师生关系才能融洽,学生才能放下包袱,把他们的真情感表露出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热情,教学也就能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
2 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渴求获得知识,探索真理的重要内部动力。从古到今,许多教育学家都肯定了兴趣在教学中的作用。孔子强调了“乐学”的重要性,“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卢梭首次提出了“教会学生学习”的乐学思想,强调培养学生“爱好学问的兴趣”是良好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或保留学生已有的对英语的兴趣。
3 以肯定、赞拓、激励的态度对待学生的学习。中学生情绪不稳定,容易受外界影响而改变对学习的态度,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因在学习中长期遭到失败,所以他们表现出厌学的情绪,甚至放弃学习。在教学中,对学生的点滴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以保护学生的积极学习态度,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要主动、热情、真心诚意地帮助其解决,绝对不要训斥、惩罚学生,以免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表扬学生在学习中的点滴进步,鼓励他们改正学习上的错误,让他们体会他们的成功正是老师所期待的,师生共享成功的喜悦。同时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为全体学生制造成功的机会,这样就能加强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学生追求成功的欲望。
4 拓宽教学空间,追求教学的整体效益。每一个学生都是在具体的环境中长大的,这样的环境对其成长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因此在教学中可经常给学生创设一些情景,让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成长。例如在教牛津8BCharity Show这一单元时,我让学生用英语去组织一次慈善募捐活动,学生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书本知识,而且掌握了组织活动的技巧,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每一单元的内容教师都可以把它创设成一个具体的环境,让学生在这个具体的环境中学到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也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拓宽教学空间,通过英语竞赛、朗读、话剧等形式,让学生在更广阔的环境中获取知识,为有限的课堂创设无限的信息资源。
总之,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多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在尽量不挫伤学生学习热情与积极性的同时,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尽量拓展教学空间,在学好英语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责任编辑 黃 晓
一、情感教育在非智力因素培养方面起着决定作用
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造成课堂教育情感冷淡,气氛沉闷,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不到激发和培养,潜力得不到挖掘与发挥,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及教学水平的提高。
心理学研究表明:使学生感到有需要是学习的根本动机。我们平时所说的“要我学习”,和“我要学习”的效果存在很大差异,其原因就在于,“要我学习”是一种非主动学习,强制性学习,是缺乏需要的学习。“我要学习”是对学习感到需要并转化为内在动机的学习。英语教学中,应结合当前的形势,提倡学生多与身边的人用英语交流,或者让学生找机会经常与外国人用英语打招呼、交谈。高年级的学生可以交一两个英语笔友,互相用英语交流知识、学习经验,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及趣味性,而学生自己所学的英语知识是远远不够用的,要让学生在体验成功喜悦的基础上,强化其学习的动机,从而使学生满怀热情地投身到英语学习中去。
二、培养非智力因素的具体措施
1 密切师生关系,形成最佳情绪状态,多年来,学校教育活动中师生之间有相当大的心理距离,让学生感到教师威不可近,这种师生间的距离感不能很好地唤起学生的学习激情。因此,我们教学改革改变了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教学主体课堂的主人,教师起引导,激励的作用,师生之间的关系也由过去的师生关系变为朋友关系,不再是以前的教师讲学生听,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动手找到要学的知识,遇到困难教师给予帮助,激励学生努力探讨,寻求答案。在这样一个愉快的教学环境中,师生关系才能融洽,学生才能放下包袱,把他们的真情感表露出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热情,教学也就能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
2 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渴求获得知识,探索真理的重要内部动力。从古到今,许多教育学家都肯定了兴趣在教学中的作用。孔子强调了“乐学”的重要性,“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卢梭首次提出了“教会学生学习”的乐学思想,强调培养学生“爱好学问的兴趣”是良好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或保留学生已有的对英语的兴趣。
3 以肯定、赞拓、激励的态度对待学生的学习。中学生情绪不稳定,容易受外界影响而改变对学习的态度,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因在学习中长期遭到失败,所以他们表现出厌学的情绪,甚至放弃学习。在教学中,对学生的点滴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以保护学生的积极学习态度,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要主动、热情、真心诚意地帮助其解决,绝对不要训斥、惩罚学生,以免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表扬学生在学习中的点滴进步,鼓励他们改正学习上的错误,让他们体会他们的成功正是老师所期待的,师生共享成功的喜悦。同时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为全体学生制造成功的机会,这样就能加强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学生追求成功的欲望。
4 拓宽教学空间,追求教学的整体效益。每一个学生都是在具体的环境中长大的,这样的环境对其成长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因此在教学中可经常给学生创设一些情景,让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成长。例如在教牛津8BCharity Show这一单元时,我让学生用英语去组织一次慈善募捐活动,学生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书本知识,而且掌握了组织活动的技巧,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每一单元的内容教师都可以把它创设成一个具体的环境,让学生在这个具体的环境中学到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也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拓宽教学空间,通过英语竞赛、朗读、话剧等形式,让学生在更广阔的环境中获取知识,为有限的课堂创设无限的信息资源。
总之,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多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在尽量不挫伤学生学习热情与积极性的同时,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尽量拓展教学空间,在学好英语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责任编辑 黃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