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体会

来源 :现代交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kexiao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是提升学生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基础。因此,我在阅读教学中有这么四点体会:努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竭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思维,尽量提倡“海量阅读”。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4-0157-01
  对于我这个执教只有4年的年轻教师来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一个困惑,从三年级到现在,我一直都在摸索中前进,希望给自己的阅读教学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作为语文老师我们都知道,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基础环节。小学阅读教育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其他学科的学习。因此,阅读教学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我也尝试总结以下几点体会。
  一、努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内在驱动力,这样他们才会主动去阅读,乐于去阅读。那么,到底怎么样才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阅读的兴趣呢?毫无疑问,这个问题的本质主体是学生,而关键是教师。我们老师都知道,写作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课本里的每一篇文章都深刻的记录着一段真实的生活信息,字字句句都是作者或亲身经历,或有感而发的。也许有些文章没有真切的生活经验,就无法深刻地去理解、去体会。所以,可以在课内教学时创设情境,选择孩子们感兴趣的方式来教学。比如我在教学《巨人的花园》时,让他们把自己感兴趣的段落编排成剧本来表演。在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过程中,既实现了与课文内容的“沟通”,也激发了学生参与其中享受阅读的兴趣。
  二、竭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新课标》的教学中,要求教师要给学生“授之以渔”,所以在高段阅读教学中,我一直在竭力要求自己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特别是课外阅读中,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在阅读过程中,只有做到眼到、手到,心才能真正从阅读材料中获取准确的信息。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习惯地对重点词句、不解之处做上记号,再把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在旁边做批注,才能从整体到部分都有所感悟。在阅读过程中,只有边读边思考,才能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以致用,才能运用到今后的写作生活中。总之,只有通过对学生阅读兴趣、以读为本、阅读习惯的紧密结合去培养,才能真正做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思维
  从阅读的心理活动看,阅读教学的实质是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结合体,它具有全面性、深刻性、联系性、创造性。然而,由于小学生学龄阶段的特点,在阅读教学中,小学生阅读思维存在一些不足:不善于全面看问题,以偏槪全。因此,阅读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注意根据阅读思维的特性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根据阅读的全面性,理清阅读思路。一篇课文是一个整体,词语、句子、段落与篇章有联系,如果只抓住片言只语就当做全面,势必要犯以偏概全的错误。“整体—部分—整体”的阅读思路,正体现了这个特征。如写人的文章要注意写了什么人,主要写了什么事;写事的文章要注意写了什么事,说明了什么;状物的文章要注意描写了什么事物,它有什么特点等。再例如,具体到某一篇文章,可以先让学生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然后具体分析作者是怎样把这个主题表达出来的,用了哪些方法,最后纵观全文总结写作方法、谈体会等。让学生在讨论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训练阅读思维,提高阅读分析能力,掌握分析文章的思维方法。
  四、尽量提倡“海量阅读”
  《新课标》所倡导的:“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大多数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老师都在引导学生去透彻分析,甚至不惜将课文分析得支离破碎,总觉得还有意犹未尽的遗憾。有时太多的目标,太多的精辟分析,学生领会多少,是否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很难知道。归根结底,是我们不敢放开手脚,不敢越“雷池”半步。所以,课内外的阅读显得至关重要,学生要有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才是学生自己的阅读收获,才能将自己的感悟迁移到今后的写作当中。最近一直在关注韩兴娥老师的海量阅读,很有感触。不过,所带年级是小学六年级,临近毕业,还没能尝试她的课内海量,希望在回头带一年级的时候可以一点一滴地做起。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要求自己学会整合资源,无论是“专题整合”,还是“单元整合”,能在有限的40分钟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更丰富的阅读资料,循序渐进地渗透到阅读教学中。
  总的来说,这些许的体会,虽然不够深刻,不过也给年轻的我带来希望,可以畅想着今后阅读教学的努力方向,虚心向前辈们学习,脚踏实地走自己的路。
  【参考文献】
  [1]刘立平.小学语文阅读方法探究.都市家教.
  [2]周春霞.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条体会.大观周刊.
  [3]刘立平.浅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大观周刊.
  责任编辑:武聪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改以来,一直困扰一线历史教师的最大难题就是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有效开展历史学科的教学。当我正为应如何适应新课改下高考的要求而感到迷茫时,我校推行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研究。为此,我尝试着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在教学实践的不断探索中,我有了一定的收获,下面就谈一谈我的一些粗浅认识。  [关键词]有效开展 历史学科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
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往往是感性的、表面的。只能停留在色相、形影等肤浅的层面上。我们对山川草木内在的运行节律却无法去感知、去捕捉。老子所谓的“玄”,便是对无法探寻到
期刊
张路,这位己经故世二十余年的版画家。至今人们仍在纪念他,研究他的创作法则、美学观念和艺术技法,欣赏他用生命铸成的刻刀下的作品——无论是方寸之间的黑白小天地,或郁郁乎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由有效的提问和问题设置奠基的,因此,有效提问是高效课堂的关键和基础所在。精心设计问题,科学组织课堂提问,使学生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这是每一个教师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人才竞争空前激烈,而人才的竞争实际上就是综合素质的较量,思想政治教育是人才培养的灵魂,中学政治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势在必行。如何在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与健康心理素质,发掘学生内在潜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是新时期对政治课教师的要求,也是中学政治课教师对自身的挑战。  [关键词]中学政治教学 素质教育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2
摘 要 作为发展权主要标志的1986年《发展权利宣言》自通过之后,学术界对其争论就一直未断,由于各国观念和制度上的差异与障碍,发展权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上至今尚未得到很好的解决。从国际人权法的发展脉络来看,《联合国宪章》及一系列国际人权保护文件抽象地肯定了集体人权的地位,民族自决权、发展权等具体人权形式先后从集体人权观的母腹之中经历了艰辛的孕育之后分离而来。  关键词 发展权 人权 集体人权  作者简
发现法是由教师设计、定向指导,让学生自己实验、观察、分析、设论和论证,并从中发现规律和建立概念的一种方法。根据英语教学改革提出的时代要求,本文对发现法进行了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