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实“读正确”,追求“有感情”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god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到,朗读“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读正确,似简非简求“三到”
  在教授一篇新的课文时,我们对学生的朗读要求就应该是“能用普通话正确地朗读课文”。如在上三年级语文《槐乡五月》时,在上课的初始环节,我就提出了学习要求:“自由朗读课文,不多字,不漏字,不错字,不重复,不破读。”这个要求学生看起来似乎很简单。过了一会,他们就表示已经完成了这一项教学目标。但实际情况是这样吗?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却发现很多的学生在朗读中都存在问题。如:自己给课文加上或删去了“的”“了”之类的助词,将“甜丝丝”读成“甜丝丝的”“小辫儿”读成“小辫”;改变了原文的内容,用上了自己熟悉且习惯的词语,如将“临走时”读成“临走的时候”,将“发辫上戴着槐花”读成“那头发上戴着槐花”;长句的朗读,停顿有误……种种的错误,层出不穷,令人意想不到。
  人们常说读书要做到心到、眼到和口到。如果学生能做到这“三到”,那么“读正确”这一目标将不再困难。我采用了“鹦鹉学舌” 的教学方法。也就是播放课文的录音或者教师进行范读,让学生看着书本,轻轻地跟着一起读。我们随之可以发现,学生的漏字、添字、错读等现象都大大减少甚至没有了,而且有时学生也能较好地处理一些朗读的难点,如重读、停顿、语气等,起到了多重作用。
  通过这样的一些方式,打好了学生朗读的基本功,让学生能正确地朗读课文,那么对于接下来的“能流利地朗读课文”这一教学要求,也能水到渠成地完成。
  二、读流利,语句顺畅有韵味
  在完成“能用普通话正确地朗读课文”这一朗读目标后,我接下来让学生完成的就是“能流利地朗读课文”这一内容了。要流利地进行朗读,不外乎多读。俗话说得好“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简简单单的话中,就可以看出读书之好处。可是大多数的学生,读上一遍两遍还行,让他再读几遍,就很困难了。这也怪不得学生,大人尚且如此,何况孩子呢。为此,如何让学生乐于这样“十遍百遍”地进行朗读,这就成为了重点和难点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此,我就通过各种途径来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如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来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在教学三年级《荷花》这一课文时,我首先播放了一段荷花的视频,让学生感受盛夏时节,荷花在池中亭亭玉立的优美姿态,配以老师的动情解说,让学生融入其中,产生阅读课文的兴趣。多种形式的朗读也能使学生消除单一、重复、机械朗读的感觉。朗读的方式和方法有很多,如:指名读、“开火车”读、小组读、男生女生读、分角色朗读、齐读等。同时,为了让学生感受文中描写荷叶多、大、圆的特点,我先指名一学生来朗读相关的语言文字,而其他同学则根据该生的朗读内容,来做一做相应的动作;为了让学生体会荷花的优美姿态,我让女生读“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为了让学生融入这满池荷花的情境,我播放配乐,自己示范朗读……这种种的朗读方式,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朗读兴趣。抓住小学生爱表现、爱比较的心理特质,在课堂上适时、适度地进行朗读比赛,一方面能增加朗读的机会,另一方面也能提高朗读的水平。如在朗读课文《荷花》中描述荷花不同姿态的语句时,我就采用了小组比赛读的方式,看看哪一组能将荷花的姿态展现得更生动形象。此时,一只只小手不断举起,一个比一个读得流利,有的还能进行诵读了,许多学生都读出了自己的感情。
  这样一遍又一遍的朗读,使学生不但能流利地朗读课文,而且有了一定的感想,加入了自己的感情,也为接下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打下了基础。
  三、有感情,感悟内涵生共鸣
  歌德曾说:“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那在语文课堂中,这其中的“交谈”指的是什么呢,我认为就是朗读。那怎么样才能与之“交谈”呢?我觉得首先就是要感悟文本的内在涵义,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与情感,与之产生共鸣,从而展开“对话”。
  朗读不能孤立地进行,要与文本有机结合,在朗读中领悟文本内涵,受到感染与熏陶,从而更好地朗读。如在五年级《二泉映月》一课的教学中,在学生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为了使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我在细读文本时,首先就是让学生来认识文中的主人公——阿炳,了解他的生活遭遇,融入他的情感世界。而阿炳这样的人生,就是通过他的二胡声来抒发的,就是通过课文中的文字来进行表达的:“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们了解了人物,感悟了文本中所饱含的深刻情感,做到了以情带声,以声传情,真正进行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朗读是一种艺术,需要扎扎实实地加以训练。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就要努力让学生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也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找出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市周庄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中职学校内涵发展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抓好专业建设。本文以常德财经学校为例,详细介绍了学校近年来依托政府平台,依托校企合一,依托改革创新,加强产教融合,打造机械制造专业群的实际做法和成效,为中职教育的专业群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平台;产教融合;机械制造;专业群  随着中职教育的迅猛发展,部分中职学校在专业规模发展与教学资源供应之间产生了矛盾,影响了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而
有思想的校长如果打算找出一条优化校园资源的开发道路,他们就会自觉地检查学校的现行组织管理机构,看它在多大程度上培育了教师终身学习和应对变革的能力,看它能不能较成功地以一种人性和人道的方式迎合教师穿越生命周期的需要,重新思考教师与学校之间的责任关系。如果他们不把着力点放在消除外控式管理体制带来的教师职业情绪衰竭、非人性化、认知枯竭、个人成就感降低等负面影响上来,那么教师和学校之间的互动发展的关系就难
摘 要:“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充分利用好课堂主阵地,适时适度适量的练习,既对学生能力的提高起着独特作用,更对学生的成长发挥着持续的潜移默化的熏染陶冶作用。要实现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就必须遵循练习的规律,科学地设计、组织和处理好练习,让练习成为课堂的一道亮丽风景。  关键词:练习;高效课堂;风景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只是微微打开一扇通向一望无际的知识原野的窗子。”充分利用好课
摘 要: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进行练习,然而在练习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这些错误的出现,反映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同时反馈了学生的学习情况。我们教师要正确看待这些“错误”,把它们当做一种“资源”,让学生对错题进行整理、反思,使他们提高自我反思能力,获得更好的思维发展。小学中年级学生进行错题整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关键词:小学中年级数学;错题整
校训是对师生的训诫与教诲之言,它是学校的灵魂和旗帜,是学校教育理念、培养目标、办学追求、师生的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的集中体现。好的校训不仅约束师生的行为,而且对师生的思想起到导向作用,对师生的人生起到激励作用,对师生的情感起到升华作用,它能凝聚全校师生的精神动力,历来为学校所重视。  甘肃省环县红星小学(以下简称“我校”)2008年建校,是一所规划标准化、设施现代化、办学规模化的新型学校。它的诞生,
摘 要:认读,就英语学科来说,就是recognition,一般来说,它指的是单词的认读。《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中低年级小学生“读”的能力目标作了明确的规定:“学生能看图识字,能在指认物体的前提下认读所学的词语(一级技能);能认读所学词语,能根据拼读的规律读出简单的单词(二级技能)。”本文主要分析了6~9岁的小学生在单词认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以提高学生的二级技能为目标,结合教学实
中药是我们国家的国粹之一,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与疾病作斗争所积累起来的知识和经验,是我们国家的宝贵财富。今天,中草药的研究与开发不仅是社会的需要,同时也是世界文化的需要。作为祖国的接班人——中小学生应当承担起这一重担,学校有义务对中小学生实施相关教育。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西营镇地处济南市的南部山区,这里群山林立,植被覆盖率高达95%,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被誉为济南市的“九寨沟”。西营镇是济南市拥有
摘要:目前案例教学在高中新课程教学中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使用几率越来越高,自然成为高中地理教学中常用的手段之一。它主要通过对一个具体的地理教学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观察、调查、分析、讨论、实践、思考和归纳。这种开放式的动态的教学方法也就成为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中的亮点。  关键词:案例教学;高中地理新课程;亮点  一、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就是通过对一个具体的地理教学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案例
摘 要:初中思想品德课如何遵循学生学习规律,采取合理教学策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是决定学生学习效率的直接因素。利用思维导图法可以把零散的知识系统化,能够提高思想品德课特别是思想品德单元复习课的课堂效率。  关键词:高效课堂;思想品德课;思维导图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范围广泛,知识点相对零散,课时设置又少(一般一周两节),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就显得十分重要。一直以来,我在这方面积极探索,尝试过多种教
摘 要:小学三年级是学生接触作文的起始阶段,它一方面延续了低年级的看图说话,另一方面开启了高年级的写作阶段。对于这个重难点,教师该如何做才能让三年级学生写好作文?本文试从四个方面分别阐述对小学生作文起步教学的探索,以期同行参考。  关键词:习作;起步;措施  一、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学生的习作兴趣其实并没有那么难激发,一旦其产生了表达的欲望,自然就会有了习作兴趣。那么在习作前,教师就需要教学生带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