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龄前孤独症儿童综合康复训练

来源 :安徽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hua_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孤独症的含义及孤独症儿童的核心症状入手,强调学龄前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的重要性。通过对学龄前孤独症儿童实施综合康复训练的案例研究,重点阐述了以感知觉、粗大动作、精细动作、语言与沟通、认知、社会交往、自理、情绪与行为等各个方面为康复核心的综合康复训练。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 孤独症 康复训练
  一、什么是孤独症
  孤独症,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的广泛性发育障碍,由于病因未明、发病率不断上升等因素,孤独症正在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儿童显现出的是因心理年龄低龄化造成的自制力、自控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差,部分儿童感知觉发展不平衡,并由此产生出社会适应能力差,有严重的刻板行为和语言发展障碍等表现形式。实践证明早期干预对缓解孤独症儿童这些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因此对学龄前孤独症儿童进行综合康复训练显得尤为重要。
  二、孤独症儿童的核心症状
  1.语言障碍
  语言与沟通障碍是孤独症儿童的重要症状,通常在两岁和三岁时仍然不会说话,或者在正常语言发育后出现语言倒退,他们对语言的感受和表达运用能力均存在某种程度的障碍。
  2.社会交往障碍
  孤独症儿童不能与他人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很少或几乎没有目光对视,较少关注他人,对他人活动不感兴趣,叫他名字没有反应,没有危险意识,不愿参加同伴活动,抗拒他人的接触。
  3.狭窄的兴趣及刻板行为方式
  大多数孤独症儿童兴趣狭窄,对一般小朋友喜欢的玩具不感兴趣,大多数不会玩玩具,过分专注于物品的某一两项特征,有强迫或仪式性的行为模式,比如天天走相同的路线或不断开关门,如果改变他原来形成的习惯和行为方式则表现出明显的焦虑反应。有刻板的行为如反复拍手、转圈、跺脚,不停地开灯关灯等。
  三、孤独症儿童综合康复训练案例
  (一)基本情况:
  1.个人情况:佳佳,男,4岁,在农村居住,父亲龚某33岁,初中文化;母亲何某33岁,初中文化。佳佳在市级儿童医院检查为孤独症患儿,无其他身体疾病,于2015年5月到我校进行康复训练。
  2.家庭情况:佳佳父母常年在外地打工,偶尔回家,孩子靠奶奶照顾生活,家庭经济拮据。医院确诊其患有孤独症后,家人一直没有真正面对现实,认为孩子会随着年龄的成长而改善,当孩子不与任何人交流接触等各方面孤独症表现突出时,家人才开始积极寻求治疗。家人希望通过康复训练改善孩子状况。
  3.个人能力分析:佳佳来我校康复训练时为4岁6个月,带他来学校报名的是他的妈妈和奶奶,孩子好动但行动能力不佳,走路不稳,情绪不稳定,容易哭闹,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很短,目光也很少与人接触,不能独立吃饭、如厕,不会表达基本生活需要,饮食、睡眠很不规律,爱吃重口味的食物和油炸食品,不爱吃蔬菜、水果,他的奶奶既溺爱也由于家庭教育知识的缺乏,没有给孩子规范教育,孩子也得不到生活自理能力的锻炼,不能长时间做任何事情,没有耐心。
  (二)前期观察评估:
  依据《孤独症儿童发展评估表》测量:
  1.感知觉能力:达到3个月水平。
  2.粗大运动能力:达到15个月水平。
  3.精细动作能力:达到11个月水平。
  4.语言与溝通能力:达到3个月水平。
  5.认知能力:达到8个月水平。
  6.社会交往能力:达到3个月水平。
  7.生活自理能力:达到15个月水平。
  8.情绪与行为能力:达到6个月水平。
  (三)制定康复训练计划:
  1.长期目标:
  学生通过训练在感知觉能力(视觉辨认、视觉记忆和重整、听觉辨别)、粗大运动能力(移动、站立、跳跃)、精细动作能力(基本操作能力、双手配合、手眼协调)、语言与沟通能力(分辨声音、语言模仿、语言理解、语言表达)、认知能力(示意求助、空间概念、颜色概念、形状概念、数的概念)、社会交往能力(社交前基本能力、社交技巧、社交礼仪)、生活自理能力(进食、如厕、穿衣、梳洗)、情绪与行为能力(情绪理解、调节情绪、对物品的兴趣、感觉偏好)方面得到提高。
  2.短期目标:依据长期目标给学生制定相应的分阶段短期目标。
  (1)感知觉能力:追视快速运动的物体、辨认常见的物品、触觉辨别
  (2)粗大运动能力:单脚站立5秒、臀部移动、两步一上楼梯
  (3)精细动作能力:摆弄物品、基本操作能力、双手配合、手眼协调
  (4)语言与沟通能力:分辨声音、模仿单音、理解动作指令
  (5)认知能力:简单理解、空间的概念、颜色概念
  (6)社会交往能力:认识自己、与照顾者的互动、自我介绍
  (7)生活自理能力:用叉子取食物、坐便盆如厕、分辨男女厕所
  (8)情绪与行为能力:情绪理解、情绪表达、对物品的兴趣
  (四)训练计划的实施:
  在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家庭现状、现有能力程度后,进行《孤独症儿童发展评估》测量,并完成测量结果分析,再与佳佳的奶奶深入交谈,这样对学生就有了一个初步的训练目标,与教师和家长沟通后,决定以感觉统合运动训练为核心,结合其他方面的能力训练,采用单元训练的方法进行。具体实施如下:
  1.攀爬勇士:“四点跪式”爬行,在爬行途中放置障碍物,让学生越过。
  2.摇滚高手:让学生双手放在胸前,双脚自然伸直,沿着地垫侧身向前翻滚过去。
  3.滑板爬:让学生趴在滑板上,腹部紧贴板面,双脚自然伸直,双手向后作用力于地面推动滑板前行。
  4.匍匐爬:让学生腹部着地,在地垫上手脚并用向前爬行。   5.青蛙蹬:让学生趴在滑板上,双脚自然伸开,碰到身后的墙壁后,双腿发力让滑板向前滑行。
  6.走直线:双脚沿着直线行走。
  7.螃蟹走:双脚并拢沿着直线侧身行走,双脚横向平移。
  8.推球前行:双手交替推大龙球沿着直线前行。
  9.蹦床:让学生先站在蹦床上,双脚有力借助弹性向上跃起。
  10.穿越时光:让学生四肢着地,从阳光隧道一端爬进去,从另一端钻出来。
  11.滑板冲浪:让学生趴在滑板上,双脚自然伸直,双手放在身后,头部抬起看着前方,老师辅助从滑梯上滑下来。
  12.过独木桥:让学生沿着平衡木,双脚交替前行。
  (五)康复效果分析:
  通过这段时间的感觉统合训练后,佳佳在各个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从开始训练到现在,他逐渐与人有眼神交流,会听指令完成动作,越来越配合训练,在成功训练完一个项目的时候,他也主动要求老师给予表扬,会有成功的喜悦。每天来训练和训练结束的时候,他会主动和我打招呼和告别,吵闹的情绪也有了很好的控制,相对比较稳定。
  四、总结和建议
  基于孤独症儿童在身心方面与其他障碍儿童有很大不同,因此,我们的孤独症儿童教育康复的理念要正确,孤独症儿童的障碍,不仅来源于孤独症自身,也與所处的环境有关,因此康复训练时特别要注意周围环境的创建或改造,如教导周围的人如何接纳孤独症儿童,如何与孤独症儿童相处等。明确孤独症儿童综合康复训练是需要长期坚持并不断调整的,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必须遵循评估—制定训练计划—实施训练计划—再评估—调整训练计划的流程。
  1.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的过程中家长起着重要作用,家长是建立儿童交往动机、诱发其沟通意识的源泉,是教育训练的基础。必须建立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相互联系及支持的体系。
  2.孤独症儿童的康复训练中,坚持耐心、细心、恒心尤为重要。不因孩子的身心障碍,否定自闭症儿童的一切。
  3.在训练过程中根据儿童的具体行为表现,选用不同的训练方法,挖掘儿童各方面能力,发挥其内在潜质,注重儿童优势能力的开发。
  参考文献:
  谢明.孤独症儿童的教育康复[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陆晨阳
其他文献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把培养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作为教学的首要目标之一。在实际的中学英语教学中,写作费时费力而又收效不佳,进而导致中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且严重影响写作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本文基于通过五个阶段对翻转课堂的学习和研究,结合我校教学实际经验和学生的基本学情,对翻转课堂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应用进行了探究,总结出符合我校特色的信息技术课堂体系。
摘要: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而小学生是形象思维占优势,信息技术是提升小学生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思维形象性的抓手。   关键词:小学数学 信息技术 整合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学生的兴趣爱好存在差异,不是每个学生都有良好的学习兴趣。而信息技术具有多种特点,能够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最大程度地调动起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的兴趣。   创设适宜学生的问
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教学方式的改革,翻转课堂就是在信息技术不断进步的背景下出现的新型教学方式。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我们经过反复实践,探索出一些有益的做法,使这一新型的教学方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真正落到实处。  关键词:高中语文翻转课堂案例研究  2014年11月我们申报的课题《“翻转课堂”运用于高中语文教学的案例研究》顺利通过立项,该课题为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2014年度三项改革专项课题。通过三
在YL-335B自动化生产线实训考核设备的分拣单元中,驱动传送带的三相异步电机在制动后的滑行距离受变频器设定的运行频率和下降时间影响,存在不确定性,导致工件不能准确地停在
摘要:小学数学课程的理论性与抽象性较强,因而小学生在学习中要想全面而快速理解数学知识难度较大。生活化的教学设计贴近学生的现状,能有效培养其计算能力与审美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能力,更能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的无穷魅力,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发挥课程育人功能。本文主要从实践教学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意义和执行策略两个层面进行分析,以期对提高小学数学的课程教学质量起到一定的作用。 
摘要:足球是一项受到世界各国人们喜爱的运动,根据《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的精神,推进足球特色学校发展建设是中小学体育工作的重点内容。基于此背景,我校对“创新办学理念,突显足球文化;基于学校实际,浓厚足球氛围;突显学生主体,普及足球运动”的策略进行了探究,希望能够为其他学校建足球特色校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小学足球特色学校建设  作为一项热门的体育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