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如何从指导与评改两方面去启发、引导学生写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指导 评改 写作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作为教学的阶段目标提到:七-九年级,“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从上述作文要求可以看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作文要写自己想说的话,要感情真挚;写出的文章要有个性,有独特的感受;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新课标的问世,给作文教学提供一个全新的指导方向,为学生搭建一个全新的、独特的、想象的、鲜活的写作平台,使之更趋于人性化。新课标把积极倡导学生的自主能力置于重要位置。下面我就从指导与评改两个方面来谈谈本人在作文教学中的尝试和作法。作文教学中的指导与评改是师生的共同教学活动,不管是指导,还是评改,都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必须注意启发、引导学生去实践,才能尽快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指导要贯穿于写作全过程
指导作文的目的,是为了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使学生能独立写好作文。作文指导的全过程应包括:积累材料、作文前、初稿后三个环节,都要始终坚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启发他们的自觉性,适当地引路搭桥,使他们动眼、动口、动脑、动手。
1、指导学生积累材料
素材是作文的材料,只有掌握了大量的素材,才能在作文时有内容可写,言之有物,解决无话可写的问题。我平时在教学中注意指导学生留心观察事物,写观察日记,鼓励他们随时记下身边发生的有意义的事。培养他们观察事物的能力和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获取素材储存作文信息,养成练笔——写日记的习惯。
2、作文前的指导
作文前教师必须认真指导,主要应做三个方面的工作:①指导选择材料。每次作文前一两天,我都事先向学生讲明本次作文的主要要求,让学生按要求去选择材料,查阅日记搜索信息,选择最有代表性的材料,进行初步整理,第二天交给老师浏览,以便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指导,为草稿作文扫清障碍。②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作文的主要要求是作文前指导的重点,浏览中发现问题就是作文的难题难点,教师必须有针对性地确定指导方向。例如:指导学生写“我爱家乡的······”时,虽然在指导前提出了要求——具体写出家乡某一的特产的特点,不少学生写了“我爱家乡的蜜柚”,但“蜜柚”的特点写得不形象,我就把“蜜柚”和“芦柑”的特点进行比较指导。在指导时,我引导学生对作文题进行审题、立意、选材、列提纲,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本次习作的主要要求。接着引导学生对本次习作在选材时出现的倾向性问题进行讨论。我们用一篇范文引路,再让学生明白作者是如何具体形象地写出这种物产的形、色和自己吃时感觉的味道,然后再写。
3、初稿后指导
学生完成了草稿,并不意味着全体学生在立意、选材、布局谋篇等方面都合乎要求,教师还要在浏览草稿,选出有代表性的几篇引导学生评议,既指出优点和缺点,又指出应怎样修改。然后让学生对照自己的草稿找出毛病,进行修改。在以小组为单位,读给别人听,征求意见,这样可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用多种方法引导评改
评改不应是教师单纯的批改或讲评,这样不利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因为学生的评改能力有限,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评”去“改”。我是这样做的:尽快略批粗改,选出最有典型的习作,指导全班学生进行单一性或综合性的评改,然后指导个别学生当面评改,指导全班学生独立评改。
1、单一性集体评改
单一性集体评改是对学生作文中某一倾向性问题集体评改。如我在批改《记学校运动会》时,发现大多数学生记叙的顺序零乱,也不具体。就把集体评改的重点确定在记叙的顺序是否得当,重点是否突出。上课前我把有代表性的部分抄在黑板上,让学生自由议论。上课时先让学生回忆运动会的情景,在对黑板上的例文进行评议,提出修改意见。
2、综合性集体评改
单一性集体评改重点突出,对于克服学生中倾向性问题起一定作用。但是学生习作中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因此我在评改中逐步摸索出综合性集体评改的方法,为学生独立评改自己的作文打下基础。
讲评前,我把一篇典型的作文投影到银幕上,并提出如下问题:①从题目和内容看,这篇文章的写作目的是什么?这个目的达到了吗?②你认为这篇文章的记叙顺序应该是什么?详写什么?开头写得怎样?文中缺什么?③你认为该怎么修改?为使学生明确评改目的,我在讲课一开始就引导学生带着上述问题细读原文,认真思考,查出毛病再小组议论,最后进行集体评论。
集体评论后,我为学生归纳出修改一篇作文的方法:围绕目的细读全文,全面考虑,仔细推敲;缺少的内容要增,多余的内容要删,凌乱的地方要调整,错的字、词、句标点要改。这样就进一步为大多数学生进行独立地自我评改作文做好了准备。
3、当面评改
单一性和综合性的集体评改,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是富有启发性的,但差等生有时还领会不到。因此,必须注意对差生作文中的问题进行当面评改。
4、自我评改
自我评改就是让不运用集体评改的方法和标准衡量自己作文得失,改掉自己作文中的不足。有时还可以进行小组评改或小组互相评改。
在引导学生自己评改的过程中,我注意不断地教给他们一些自我评改的步骤和方法。即:细读改错、漏。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自己的作文,一字一句地读,发现错字、漏字,然后改正。①朗读改病句:让学生通过朗读发现文中的病句。凡是读着不顺口、不连贯的地方都要修改。②默读改篇章:要求学生在默读中从整体出发,对段落的增减,详略的安排,结构的变化,以及中心与材料、文与题的关系,开头与结尾,过度与照应等都要进行反复推敲,逐项修改。
在实践中,我体会到:作文指导只要自始至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评改结合就可以达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指导 评改 写作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作为教学的阶段目标提到:七-九年级,“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从上述作文要求可以看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作文要写自己想说的话,要感情真挚;写出的文章要有个性,有独特的感受;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新课标的问世,给作文教学提供一个全新的指导方向,为学生搭建一个全新的、独特的、想象的、鲜活的写作平台,使之更趋于人性化。新课标把积极倡导学生的自主能力置于重要位置。下面我就从指导与评改两个方面来谈谈本人在作文教学中的尝试和作法。作文教学中的指导与评改是师生的共同教学活动,不管是指导,还是评改,都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必须注意启发、引导学生去实践,才能尽快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指导要贯穿于写作全过程
指导作文的目的,是为了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使学生能独立写好作文。作文指导的全过程应包括:积累材料、作文前、初稿后三个环节,都要始终坚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启发他们的自觉性,适当地引路搭桥,使他们动眼、动口、动脑、动手。
1、指导学生积累材料
素材是作文的材料,只有掌握了大量的素材,才能在作文时有内容可写,言之有物,解决无话可写的问题。我平时在教学中注意指导学生留心观察事物,写观察日记,鼓励他们随时记下身边发生的有意义的事。培养他们观察事物的能力和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获取素材储存作文信息,养成练笔——写日记的习惯。
2、作文前的指导
作文前教师必须认真指导,主要应做三个方面的工作:①指导选择材料。每次作文前一两天,我都事先向学生讲明本次作文的主要要求,让学生按要求去选择材料,查阅日记搜索信息,选择最有代表性的材料,进行初步整理,第二天交给老师浏览,以便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指导,为草稿作文扫清障碍。②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作文的主要要求是作文前指导的重点,浏览中发现问题就是作文的难题难点,教师必须有针对性地确定指导方向。例如:指导学生写“我爱家乡的······”时,虽然在指导前提出了要求——具体写出家乡某一的特产的特点,不少学生写了“我爱家乡的蜜柚”,但“蜜柚”的特点写得不形象,我就把“蜜柚”和“芦柑”的特点进行比较指导。在指导时,我引导学生对作文题进行审题、立意、选材、列提纲,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本次习作的主要要求。接着引导学生对本次习作在选材时出现的倾向性问题进行讨论。我们用一篇范文引路,再让学生明白作者是如何具体形象地写出这种物产的形、色和自己吃时感觉的味道,然后再写。
3、初稿后指导
学生完成了草稿,并不意味着全体学生在立意、选材、布局谋篇等方面都合乎要求,教师还要在浏览草稿,选出有代表性的几篇引导学生评议,既指出优点和缺点,又指出应怎样修改。然后让学生对照自己的草稿找出毛病,进行修改。在以小组为单位,读给别人听,征求意见,这样可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用多种方法引导评改
评改不应是教师单纯的批改或讲评,这样不利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因为学生的评改能力有限,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评”去“改”。我是这样做的:尽快略批粗改,选出最有典型的习作,指导全班学生进行单一性或综合性的评改,然后指导个别学生当面评改,指导全班学生独立评改。
1、单一性集体评改
单一性集体评改是对学生作文中某一倾向性问题集体评改。如我在批改《记学校运动会》时,发现大多数学生记叙的顺序零乱,也不具体。就把集体评改的重点确定在记叙的顺序是否得当,重点是否突出。上课前我把有代表性的部分抄在黑板上,让学生自由议论。上课时先让学生回忆运动会的情景,在对黑板上的例文进行评议,提出修改意见。
2、综合性集体评改
单一性集体评改重点突出,对于克服学生中倾向性问题起一定作用。但是学生习作中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因此我在评改中逐步摸索出综合性集体评改的方法,为学生独立评改自己的作文打下基础。
讲评前,我把一篇典型的作文投影到银幕上,并提出如下问题:①从题目和内容看,这篇文章的写作目的是什么?这个目的达到了吗?②你认为这篇文章的记叙顺序应该是什么?详写什么?开头写得怎样?文中缺什么?③你认为该怎么修改?为使学生明确评改目的,我在讲课一开始就引导学生带着上述问题细读原文,认真思考,查出毛病再小组议论,最后进行集体评论。
集体评论后,我为学生归纳出修改一篇作文的方法:围绕目的细读全文,全面考虑,仔细推敲;缺少的内容要增,多余的内容要删,凌乱的地方要调整,错的字、词、句标点要改。这样就进一步为大多数学生进行独立地自我评改作文做好了准备。
3、当面评改
单一性和综合性的集体评改,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是富有启发性的,但差等生有时还领会不到。因此,必须注意对差生作文中的问题进行当面评改。
4、自我评改
自我评改就是让不运用集体评改的方法和标准衡量自己作文得失,改掉自己作文中的不足。有时还可以进行小组评改或小组互相评改。
在引导学生自己评改的过程中,我注意不断地教给他们一些自我评改的步骤和方法。即:细读改错、漏。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自己的作文,一字一句地读,发现错字、漏字,然后改正。①朗读改病句:让学生通过朗读发现文中的病句。凡是读着不顺口、不连贯的地方都要修改。②默读改篇章:要求学生在默读中从整体出发,对段落的增减,详略的安排,结构的变化,以及中心与材料、文与题的关系,开头与结尾,过度与照应等都要进行反复推敲,逐项修改。
在实践中,我体会到:作文指导只要自始至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评改结合就可以达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