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凯:冠军博士

来源 :中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oreman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眼镜飞人”胡凯有些胖了,自去年亚运会百米预选赛被淘汰后,他的训练就开始变得不系统。他向《中国周刊》记者解释说:“一来是去年开始读博士之后,学业压力更大;二是自己也该到退役的年龄了,作为运动员,我大运会、亚运会、全运会、奥运会都参加过,运动生涯也没什么遗憾了。”
  
  跑进清华
  10秒30!2005年,戴五百度近视眼镜的清华男生胡凯在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百米决赛上夺得冠军,他从土耳其带回来的这枚金牌是中国人在世界大赛上赢得的第一块百米冠军奖牌。
  因为文质彬彬又戴副眼镜,胡凯“眼镜飞人”的外号由此得来。那一年,蜂拥的媒体涌向清华,外界惊讶地发现:胡凯的夺冠并非偶然,清华坚持了十余年的体教结合模式是举国金牌体制的另一补充。
  胡凯成名前的故事广为人知,在青岛三中,他就是闻名的体育健将。2000年冬天,他参加了清华为选拔体育特招生而举行的体育冬令营,在冬令营上,胡凯第一次使用起跑器,结果发令枪一响他蹬翻了起跑器。他请求教练再给自己一次机会,再来一次的结果是被从德国留学归来的教练李庆看中。李庆回忆说:“这个戴眼镜的小孩有着支撑能力很好的脚腕和小腿,是可造之材。”
  2001年,胡凯以超越青岛本科线18分的572分,顺利考入清华大学。他告诉《中国周刊》记者:“山东省高考竞争激烈,我身边没有同学能上清华。小时候,我也只是在电视上看过清华二校门的画面。在父母眼里,清华是想都不敢想的顶尖大学,他们觉得我能考进山东大学就很了不得了。”
  特招进清华的那个夏天,教练李庆专门去胡凯家,告诉他:“只要能跑进中国前四,就可以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在胡凯的构想中,能参加北京奥运会接力赛是一个终极梦想,至于参加奥运会单项百米比赛,太遥不可及。
  
  
  货真价实的大学生
  2001年进入清华后,胡凯上午上课,下午3点到5点训练。寒暑假也会安排各种训练。那时,教练李庆从德国带来了一些先进的装备,胡凯的百米成绩也以不可思议的速度提升:从11秒开外到跑进11秒,再到10秒30,甚至一度接近亚洲飞人伊东浩司的10秒亚洲纪录。
  从2001年—2005年,是胡凯状态最好的时候。一般夏天教练会测一个基础成绩,到来年开春会再测一个冬训成绩,每一年,胡凯都能提高零点几秒,这样的提升对一个百米运动员来说是巨大的刺激。胡凯告诉《中国周刊》记者:“大一时,和中国一些专业对手比赛,我觉得他们不可战胜;到第二年,我竟然可以赢了;第三年,我自信自己已经‘不可超越’了。”
  2005年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胡凯如同2004年的刘翔,给国人带回了一个不可思议的百米冠军,事实上,在2005年大运会成名前,胡凯就已经引起田径圈的关注。2004年起,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就开始为他增加大赛参赛机会,2005年特批他和几个清华校队的同学到国家队训练场地练习备战。
  据胡凯在清华的室友讲,刚入校军训时,胡凯曾经写过几首诗,并在学校广播站播出,被同学笑称为“诗人”。本科时,他曾因一直没选上诗词鉴赏课而感觉很遗憾。
  2005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在中国所有参赛的运动员中,胡凯的英语算是拔尖的。例行尿检,大多数中国运动员都需要翻译陪同,胡凯可以应付自如。2005年,胡凯在夺得大运会冠军后,又夺得了东亚运动会冠军。赛后,一位外国记者为了检验胡凯“到底是否是一名货真价实的大学生”,用英文提问:“为什么你戴眼镜?对于一个短跑运动员来说,这是非常不同寻常的。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你不戴眼镜,成绩会好一点?” 在用“眼镜”一词时,外国记者特地使用了“Spectacles”这个有些生僻的单词“刁难”胡凯。胡凯愣了一下,然后答说:“戴眼镜只是因为我十分习惯,不是因为要扮大学生的造型。”
  
  博士的前程
  从十运会始,因为运动成绩优秀,清华田径队与重庆代表团达成协议,让胡凯代表重庆出战。胡凯向《中国周刊》记者解释说:“清华田径队经费不足,比如冬训没有合适的场地。专业队则会给我提供更多比赛机会、运动装备,还有资金。”但除此之外,胡凯并没有太多机会接触重庆的队友,“只会在参加比赛前几天,和专业队汇合,我的大部分训练还是在清华,从这一点上,我的身份的确很特殊。”
  偶尔,胡凯会和那些在专业队的选手聊天,他们会羡慕他:因为退役后,胡凯在工作上有更多的选择机会,而他们只能当教练,或者转业。
  “在学校这个氛围里训练,本来就没有那么多压力。”胡凯告诉记者,“我们私下的口号就是‘业余赶超专业’。赢不了是应该的,赢一个赚一个。”
  2008年北京奥运会,胡凯终于完成了自己的梦想,代表中国队参加了4×100米接力。额外的奖励是,他还参加了百米单项,虽然没能进入决赛,但也成就了历史:成为第一位进入百米比赛第二轮的中国选手。
  即使在夺得百米冠军后,胡凯在清华的生活也没有太多改变。依旧是上课训练,跟其他同学一样拿着饭盒去食堂排队打饭,“食堂打饭师傅也没有多给过一两饭。”胡凯说。
  本科毕业后,他继续攻读研究生。2010年,他又开始攻读博士,研究方向是市场营销方向。
  为什么要读博士?胡凯的回答很坦率:“本科五年,研究生三年,我的很多精力都放在训练上,学习时间相对不够,深思熟虑后,我觉得自己有必要继续深造,为未来做足储备。”
  与导师门下其他的博士生相比,“体育生”胡凯的理论知识有差距,他需要花费双倍的努力追赶上。对胡凯来说,这是人生的第二场战役吗?他摇摇头:“我好胜,有韧性,这些都是练百米锤炼出的个性。我从来不认为学习是一种挑战,因为我有足够的信心做好。”
  对于未来,胡凯还没有明确的答案,他不愿意构想未来,因为现在所说的一切不过都是“空头支票”,他需要好好想想,用这两年的时间,毕竟,有关未来,他的机会太多太多。
  可以参照的是那些先于他毕业的清华体招生。在清华执教20年的田径教练王光林说:“他们90%都找到了好工作,出路不成问题。”
其他文献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的北伐,历时两年半,宣告成功。随着张学良在东北改旗易帜,蒋介石形式上统一了全国。同年,国民党宣布,根据孙中山革命理论的三步骤——军政、训政、宪政,中国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进入“训政”时期,以经济建设为主。在相对安定的政治环境下,一段被史家称为“黄金十年”的发展时期开始了。  民国风雨初定,可清华大学却发生了一场风波。    罗氏新政  1928年9月18日,清华新任校长罗家
期刊
“交城的山,交城的水,交城出了华政委……”想当年,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让人们记住了交城;多少年后,因为华国锋陵墓的修建,交城再一次被人们瞩目。    人说山西好风光,省会太原给我留下的印象却是破旧。沿街看到雾蒙蒙的街道,人们大都穿着暗色系的衣服,两边的建筑像是蒙上了一层灰,油腻腻的挥之不去。  相比之下,交城要显得轻盈明怏许多。街道宽阔、平整,路上的车辆和行人也不像太原那般拥挤,错落有致的楼房都有
期刊
我是1951年来清华的,1955年留校。到现在,我在清华待了60年。  刚进清华那会,清华还很小,路中间是詹天佑修的那条铁路,现在挪了位置。那时候刚解放,我19岁,一腔热血是对国家欣欣向荣的期待。刚进大学那会,班里组织了两件事,我记得很清楚。一件,是去看圆明园,那是民族的耻辱;一件,是去爬八达岭长城,那是民族的骄傲。  清华的老师,早些时候都是清华自己培养的,在这里上七八年学,然后继续留校搞教学搞
期刊
他从个性官员转型为明星院长,就要一年了。一年中,这个转型的人,自言赶上了一个转型的时代,自己则成为时代的注脚。    “抱歉,等我二十分钟。”王振耀对早到的《中国周刊》记者笑了笑,走进身后的办公室。  二十分钟后,门打开:淡蓝色衬衣,浅灰色西裤,棕色皮鞋,让他看起来神采奕奕。他解释说:现在,午饭后二十分钟是雷打不动的休息时间,为了确保有充足的精力应对工作。  “身边没有副司长,没有处长了,原来很多
期刊
1945年八九月间,日本裕仁天皇宣布投降的消息四散开来,整个中国都沉浸在劫后余生的大欣喜里。梅贻琦已经开始为清华大学北上复校而忙碌,不得不频繁往来于昆明、重庆和北平之间,以至于西南联大的同学们在校园里都很难再看见他了。  这时候,作为代理清华校长和联大常委的叶企孙登上了历史舞台。他当时的正式身份是,清华大学特种研究所委员会主席、联大理学院院长。事实上,早在梅贻琦出任清华校长之前,叶企孙就曾经临时主
期刊
1909年9月13日,这天一大早,北京史家胡同内的游美学务处大院门口,许多留着辫子的考生围在一张榜单前。榜上有名者,将成为首次以庚子赔款赴美留学的幸运儿。  一个叫徐佩璜的学生后来回忆道,“我记得我在看榜的时候,看见一位不慌不忙、不喜不忧的也在那儿看榜,我当时看他那种从容不迫的态度,觉察不出他是否考取。”实际上,四十七位中榜者里,这个考生排在第六位,名列前茅。  他的名字叫做梅贻琦。  二十年后,
期刊
1979年的北京夏天一如既往的干燥,徐航从广东来,舔着干燥的嘴唇在清华园里四处打量。他没有意识到,之后的八年时间他都将在这里度过。  “真大。”他看着巨大的图书馆、“一望无际”的校园,还有身边各个省市的尖子生,心里真有点说不出来的震撼。头一个学期,他常常被同一个梦惊醒。梦里,高中校长不停地催促他回去念书,“要高考了,你怎么还不回来呢?”他懵懵懂懂,清华的大学生活,怎么跟做梦一样。  那时,改革开放
期刊
1949年1月10日下午2时,全校教职员二千余人齐集大礼堂。北平军管会文化委员会主任钱俊瑞宣布:“今天清华大学从反动派手里解放出来,变成人民的大学,是清华历史上的新纪元。从今以后,它将永远是一个中国人民的大学了”,热烈的掌声响起来。  自1948年12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清华园,清华大学宣告解放以来,清华大学再次走在历史潮流的前端。哲学家、清华大学教授冯友兰说:“这是清华的莫大光荣。”  尽
期刊
1948年底,清华大学的老校长梅贻琦选择离开北平。这个奠定清华校风的教育家离开后,清华的命运转交大时代之手。从一个只剩三四个系的工科院校,到目标锁定为成为“世界一流大学”,“自强不息”的校训在新的时代缓释着巨大的能量。    2011年初举行的清华媒体交流座谈会上,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说,清华将争取在今年即建校一百周年之际,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  追忆历史,在摆脱院系调整的重创后,1985年,清华
期刊
1997年2月24日的清晨,一辆大巴车从清华园中缓缓开出。车上清华师生要去的是301医院,和当天几乎所有中国人一样,他们要去送别一个叫做邓小平的人。  清华91级计算机系学生慕岩也在这辆车上。14年之后,慕岩仍能无比清晰地向《中国周刊》记者讲述那特殊一天的另一件事情:在车上,他把一份《“清华科技创业者协会”创立宣言》交给院党委副书记杨士强老师,郑重地说,我们想要成立这个协会,希望您做我们的指导老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