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议论文写作中的阐析法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dlle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到写议论文,许多初学写作的初中学生就会认为那是在写大文章,他们有的会冥思苦想,有的会望着题目发呆,有的会咬着笔杆,等等,往往不知所措。其实不然,所谓议论文,就是发表看法。我们在平时生活中,只要认真听听,就会发现有些学生经常就一些问题在发表见解,并能用各种道理或事实说服其他同学。其实这位些同学这时已经写了一篇很不错的议论文。只不过他们在逻辑思维上、在语言的严密程度上不是那么完美罢了。
  议论文写作包括审题、立论、谋篇、布局、开头、结尾等。我主要谈的是审题中的阐析,我们在审题时,一个题目出来了,要思考,内容与题目要相关。有时,题目的范围大了,同学们手头掌握的只是局部材料,这时我们就要对题目进行必要的阐析,使同学们能“大题小做”。有时题目涉及的范围很小,如对一件小事发表议论,要想把作文写好,在议论时就不能就事论事,必须进行必要的阐析,才能“小题大做”。在写作文时,要对题目的概念进行判断分析,然后结合已有的材料,对题目的概念进行必要的阐析,使议论的取向、议论的范围、议论的深度符合实际情况,这样,经过充分的认真思考和必要阐析,写出的文章才会使人信服。
  在写作中,一个概念,一个命题包含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是可伸缩的,我们可以多样性地理解问题。比如“拼搏”这个概念:在战场上,“拼搏”是指勇敢杀敌;在建设中,“拼搏”是指勇于创新,敢想敢拼,或者是指不怕困难,知难而进;在学习上,“拼搏”是指认真刻苦,勇攀高峰,或者是指在某次特定的测验中,下大决心,取得优异的成绩……因此,我们在写作文之前,就要进行认真思考,把具有多重含义的不确定的概念加以阐析,使它变得清晰,变得更适合学生的实际。如上面谈到的“拼搏”,我们完全可以把它阐析为:在学习上指的是认真刻苦,勇攀高峰,或是指在某次特定的测验中,下大决心,争取优异的成绩,这样,我们就更容易把它写好。
  在初中作文中,有的是命题作文,有的是材料作文,只要认真审题,就会发现它往往可以从多种角度理解,这时如果你能在写作时对它进行必要的阐析,就能使论题更鲜明,使它的范围更符合实际需要。阐析具体来说就是因论题艰深,不易理解,阐析之后才能更明了;或因提出的问题容易引起误解,阐析之后,才能澄清含混的问题;或因论题宽泛,阐析之后,才能有个适当的范围,等等。总之,阐析是学生与老师(或改卷老师)沟通思想的需要,是学生把自己对论题思考后所进行的必要限制。
  阐析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定范围阐析法、下定义阐析法、举例子阐析法、打比方阐析法,等等。为了更好地理解,我具体谈谈这几种方法。
  一、定范围阐析法
  有一些题目,它们的范围很广,可以说的内容很多,我们在写作时就要对这样的题目进行必要的阐析,为自己的命题划范围,这样对初学写议论文的同学来说,就较容易写好了。例如《说勤》这个题目很宽,如果初学写议论文的同学不给它限定一个范围,就很难面面俱到,很难把作文写好。这就要求学生在写作时先确定一个较小的范围。例如:勤,我们可以这样阐析:“对于好学上进的人来说,就是要人们善于珍惜时间,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探索,勤于实践,勤于总结。”学生概括了“勤”包括几个方面,给人以提纲挈领的总的范围,而后,同学们可一个一个地写,这样显得条理清楚,一目了然。
  二、下定义阐析法
  曾有这样的作文题——古人云:“胜不骄,败不馁。”要求学生根据这句话写一篇议论文。这时,你可以先给这句话的下定义。这句话就是说:在别人说你好、赞许你时,不要骄傲,但在别人批评你时,也不要太自卑。这样你才会慢慢地向成功驶去。这样就给“胜不骄,败不馁”下了定义,使“胜”与“败”的概念小了,就更容易写好这篇议论文。
  当然,我们也可以给“胜不骄,败不馁”下这样的定义:当你取得成绩的时候,绝不能骄傲;遇到挫折或遭遇失败的时候,绝不能气馁。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干什么工作,都应采取这种态度。这段话等于为“胜不骄,败不馁”下了个定义,使“胜”与“败”的概念比原来的扩大了,为后面的写作提供了依据。
  给命题下大或小的定义,取决于学生的写作水平。如果你是一个刚开始学写议论文的同学,我认为最好给命题下个小的定义,因为它小,你更容易把它论证得更有力,这样更容易令人信服。
  三、举例子阐析法
  有的时候,我们会遇到一些比较抽象的命题,这时,我们可以用举例的方法阐析,这更容易让人理解。例如华罗庚的《统筹方法》这篇文章,华罗庚在解释统筹方法时,说“它”就是一种为生产建设服务的数学方法。它的实用范围极为广泛,在国防、在工业的生产管理中和关系复杂的科研项目的组织与管理中,皆可应用。这时,人们不一定会理解,华罗庚用“泡壶茶喝”解释什么是统筹方法,这样用浅显的生活例子解释,我们一听就懂了。
  我们经常说的写作时文字要写得简练而不要啰唆,什么叫做简练呢?简练就是话说得少,而意思包含很多。很多同学不一定理解简练的意思,你可以再列举一两句话为例:“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这句话只不过十四个字,就很简练,可是这句话却包含多少情和景呢?
  要用举例子阐析命题时,一定要写作者先理解透彻。
  四、打比方阐析法
  有时,我们在写议论文时还会遇到这样的题目——说“韧”的重要性。你用一大堆的话解释什么叫“韧”,人们不一定能理解。你可以用打比方阐析法解释:在医学上,把连接骨骼间的筋叫韧带。韧带的长处在于它的“韧”性:抗压、耐磨、经拉、坚而不脆。正因为韧带有这样的长处,才能把两百零六块骨头牢固连在一起,构成人的统一肢体,人的活动才能强而有力。
  “韧”是极其宝贵的。人不仅需要肢体的韧性,而且需要精神上的韧性。所谓精神上的韧性,就是坚韧不拔的革命毅力。
  这样的阐析法就很容易让人理解一些抽象的命题,议论文就更有说服力了。
  总之,初中生在写议论文时,一定要对题目或所给的材料进行必要的阐析,才能使人明白你的观点是怎样来的;通过必要的阐析,才能使你的观点更鲜明、更明白;通过必要的阐析,才能使作文范围更明确。这样,议论文才更有说服力。
其他文献
摘 要: 情境教学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这是一个不容置疑的问题,尤其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效果更显著。本文主要从情景教学模式出发,揭示了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语文教育中的规律。  关键词: 情境教学法 小学语文 教学应用  长期以来,语文阅读教学宛如一碗苦口的良药,让人爱恨交织。不学,不能掌握知识;学,实在无味。如何寻找到一条光明大道,让学生喝下这剂良药又感觉不到苦呢?情境教学法无
摘 要: 在小学识字教学中要求把识字和写字结合起来。错别字的出现,既妨碍了学生的识字和写字,又影响了孩子的阅读和写作。如何从源头就杜绝错别字的出现,本文从研究错别字的成因入手,找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  关键字: 错别字 成因 教学对策  连续四年的小学低段任教,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学生们屡见不鲜,屡教不改的错别字现象。现在对小学生的识字要求越来越高。《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课程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建设不断深入,社会用电量也在逐年上涨.电力企业为实现顺利、平稳的运行需要采取科学营销方式.以下将结合电力营销管理特点,讨论加强数据统计、分析
“说一口普通话,写一手规范字”,这是国家对中小学生的基本要求。然而从课程安排看,普遍存在零写字课的现象,有的学校虽然安排有写字课,但被挪作他用,根本就没有专的人上写字课,对写字课不重视,因为不是考试内容,可有可无,学生走出学校后不能写一手好字也没关系。显然写字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目前全国有95%的学生写的字不能过关。”真是触目惊心。  张锡庚说:“写字具有人格价值。
当前,恶性肿瘤仍然是全球范围内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一大疾病,在临床上,化学治疗依然是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然而,大多数化疗药物存在水溶性低,稳定性不佳,对肿瘤组织缺乏选择性等问题,导致肿瘤的化疗往往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治疗过程中常伴随有严重的毒副作用。此外,研究人员难以在肿瘤的治疗过程中对疗效进行实时的评估,无法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因此,目前亟需构建一种新型的纳米给药体系,该体系既能高效地杀伤肿瘤,
叶圣陶先生在《评〈读和写〉》中说:“阅读与写作是对等的两回事,可不是彼此不相干的两回事,认真阅读有助于练习写作。”阅读文章不仅能学习优美的语言,还能在素材积累及运用上有所借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写作内容与语言的重要来源,写作则是语文能力的运用和展现。而在实际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把阅读与写作割裂开来,把阅读教学当成语言学分析、讲解,使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训练基本处于“两张皮”状态,导致学生阅读兴趣单一
好的文章题目是文章的中心,犹如人体之前额和眼睛,往往可以深化文章的主旨,吸引读者的眼球,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纵观小学生习作的题目,大多数拘泥于传统的命名格式,或者习作
摘 要: 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过程,都是运用各种教学理论进行相应学科知识教学的过程,因此在这一过程中,必然要涉及相应学科的思想问题。高等数学作为高职院校绝大多数专业的一门必修公共基础课程,说明了它在专业学习中的重要性。虽然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本能力,但面对具体问题时却缺乏分析问题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数学思想是人类思想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数学的精髓,它对数学教育具有决定性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Arterial baroreflex,ABR)是稳定动脉血压最重要的负反馈调节系统。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功能可以用压力感受性反射敏感性(Baroreflex sensitivity,BRS)来表
摘 要: 新课标高中数学教材的内容丰富多样,有诸多知识点存在相似性,而应用类比思维不但能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架构,还能深化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充分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数学问题。本文从类比思维在高中数学教学及解题中的作用出发,从位置关系、图形特征及定义等方面对类比思维的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教学及解题 类比思维  一、类比思维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高中数学知识点较多,存在较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