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教学校德育教育教学研究

来源 :祖国·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a_19830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特殊教育是基础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特殊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也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基础教育,思想品德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必须推行和实施素质教育。
  【关键词】特教;思想品德教育教学
  
  
  随着《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颁布和实施,关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关注未成年人身心健康,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特别是被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特教工作者)所重视,那么特教教育工作者如何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使其健康、顺利地成长呢?现谈几点个人粗浅认识和看法。
  1 特教思想品德课的综合性特点
  综合课程是将具有内在逻辑或价值关联的分科课程的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旨在消除各类知识之间的界限,使学生形成整体意识和运用知识与信息综合地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这种课程类型通过对课程内容以及课程实施方式的整合,能够使学生完整地认识世界,形成对世界比较全面的理解,并能利用多种方法综合地解决现实问题。因此,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存在着价值互补的关系,即综合课程弥补了分科课程的缺陷,而分科课程的优势则是综合课程所不具备的。
  特教的思想品德课程在课程类型上属于综合课程的范畴。首先,其课程目标涉及到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各个领域,是对学生多方面发展提出的要求。其次,思想品德课程是在对原有的思想品德、自然(或科学)、社会和活动课程等进行高度融合的基础上产生的课程,所以它就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思品课、自然课或生活课程了,它兼具了品德教育、科学教育、社会教育以及生活教育等多重价值。
  教师要重视对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目标制定和实施,让目标意识在教师头脑中逐渐形成,围绕课时教学总目标及各个子目标进行教学活动方案设计,再到课堂上进行实施,指导学生自己去感知、体验、领悟及应用。如果真正抓住目标进行教学,那么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及目标达成当然是显而易见的。
  2 教育工作者要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渗透心理素质的培养
  思想品德的教育要求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让学生掌握和理解道德观念,根据他们的心理需求,激发学习的兴趣,唤醒他们的情感,发展他们的个性,锻炼他们的意志,以克服不健康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在学校的思想品德教学中,可通过讲故事、谈话、讲解等方法,帮助聋哑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领会教材说明的道理,接受思想教育,使他们在情感上发生飞跃和升华;通过讨论、表演、实践活动、调查等形式逐步引导聋哑学生把所接受的教育落实到日常行动中去。
  3 教育工作者要严中有情,端正学风
  动之以情,不是对学生错误的一味迁让,而是包含着有理有节的批评。正象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批评的艺术在于严厉与善良的圆满结合,学生应该在教师的批评中感受到的不仅是合乎情理的严厉,而且是对他充满人情味的关切。”一次,有两个学生,在课堂上做猴相、出怪调,课后被叫到办公室。我对他俩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帮助他们挖根源,分析危害,并与他们一起学习初一第五课关于“遵守纪律”的内容,使他们明白“严是爱、纵是害、不管不问能变坏”的道理。他们终于认真地检查了错误。
  4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道德行为是人们遵守道德规范所表现出来的言论、举止和行为,聋生由于生理上的缺陷,其认识能力较低,思维也不够敏捷,基本不具备规范的道德行为习惯。因此,我在日常的德育工作中,多注意到养成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我的具体做法是:对某些不良的道德行为习惯要先做细致的分析,帮助学生认识不良的行为;然后采取针对性的教育举措,并且把自己希望的好的行为习惯演示给学生看,对他们进行行为习惯的训练;最后,对于学生行为训练的结果,还要及时给与鼓励和赞扬,从而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以进一步激发他们练习的兴趣,最终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另外,还要强调一点:对于聋生表现的某些不良行为,不必刻意地多加指责或批评,可以暂时不理会那些不良的行为,而应该运用矫正学中的正强化原理多去注意、强调聋生表现出来的正确行为。这样做,可以让那些表现不好的学生去注意加强自己的良好行为,逐渐控制、淡化、抑制不良的行为,直至消失。
  5 帮助家长制定家庭的教育行为规范
  家庭是人的第一课堂,孩子的一任教师是父母。通过家长会、给家长的一封信、家访等形式,向家长灌输文明礼仪知识和良好行为习惯,指导家长通过日常行为实现对孩子全方位的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例如:从孩子们的起居饮食和卫生着手,引导他们自己穿衣服整理内务、洗刷碗筷,指导他们讲究个人卫生等,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5.1 要严格要求,反复强化训练。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是通过训练不断强化的结果。这就需要持久要求,持久就是不断强化,持久才能使学生逐渐适应,最终才能养成习惯。因此坚持最重要。
  德育教育的形式和载体很多,但德育工作的落脚点是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在特殊教育学校良好行为习惯是在学生参与、体验、感悟中日积月累形成的,其中不可缺少的是教师、家长有效的行动指导。
  参考文献
  [1] 陈军;;针对残疾儿童特征,做好“教学做合一”——厦门市特殊教育学校“学陶”足迹[A];纪念陶行知诞辰一百一十周年专辑[C];2001年
  [2]张等菊;道德教育:生态学视界的研究及其合理性论证[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王路斌;;谈特殊教育学校美工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凯里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将就如何丰富初中生物课堂的形式,进行详细的举例。笔者结合了一些个人的教学经验,对这些方法进行了阐释和分析,以帮助广大教师同行进行比较和学习。  【关键词】兴趣;课堂形式;动手;趣味思维;趣味故事;趣味活动;生物小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想让学生学好初中生物,那么就一定要先让学生对生物课感兴趣。只有在学生感兴趣的前提条件下,才能让学生有主动学、想学的欲望。那么,如何提高学生
期刊
诗歌教学是我国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块教学内容。大致在小学二三年级时,语文教材就出现了比较简单的“四绝”,如洛宾王的《咏鹅》,李绅的《锄禾》,白居易的《草》(前四句),张俞的《蚕妇》。而选入教材的古诗,更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和强大的艺术魅力,可以说是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结晶和荟萃。教师如果能够引导学生通过真正的欣赏古诗的语言美、声韵美去认识从中表达的意境美,进而体验到诗人的心灵美,这对于陶冶性情、培
期刊
在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在公开课上,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老师提供一些学具,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动手操作,全班学生立即分组操作。几分钟后,老师边击掌边说:“小朋友,大家都玩得很开心,请你们暂时停一停,谁来汇报一下,你们在实验中发现了什么?”学生操作的阵势刚刚摆好,老师一声令下,学生便草草收兵。这种形式上的操作,表面看似乎很热闹,但没有让每个学生真正从操作中有所收获,这种虚设的“伪操作”剥
期刊
【摘要】教学关键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素质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就在于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难点就在于如何面对一个由个体差异悬殊的学生组成的群体。  【关键词】英语;听力;教学效果       1 “课堂差异”和传统英语听力教学的局限性   整体班级授课制自17世纪延续至今已有三百多年了,当然它能存在这么多年,说明了这种教学法
期刊
【摘要】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要家校联合;建立爱班如爱家的观念;加强班队建设;开创新的评比制度;积极参与各项活动;活动后,及时总结。  【关键词】集体荣誉感;家校联合;班队建设;评比制度;积极参与活动       谈到集体荣誉感,它是什么呢?依我个人所见,它是一种关心、一种热爱的体现,对集体的热爱,对身边的人关心,集体荣誉感是集体凝聚力的来源。这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是激发人们奋发上进的精神力量!
期刊
数学教学的过程,应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必须综合运各种手段、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持之以恒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知识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又是思维的工具。学习知识和训练思维既有区别,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它们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同步进行的。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要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很强的社会有用的人才。在小学数学
期刊
在幼儿园生活中,尤其是在游戏情境中我们总能发现:孩子相互间不时伴有吵嘴、打架等冲突的发生。有时候是为了要玩同一种类型但数量却不够的玩具;有时候却是为了争着要做“爸爸”或“妈妈”;有时候甚至会因为“我的家太小了”,活动的空间受限制而争吵、推搡。此时,幼儿教师应该怎样处理?冷漠对待,当作没看见还是发出语言或眼色的制止或是积极反应与调解?不同观念和想法支持下的老师可能会采取不同的方法。  在此,笔者认为
期刊
语文是最当今社会重要的交际工具,中学教材中的那些美文大多是古今中外的名篇精粹,在语文教学中把字里行间跳动着的感情脉搏呈现在学生面前,文章就不再是抽象枯燥的文章符号,而是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丰富的思想感情了。所以说情感教育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积极丰富的情感能促进认识过程,意志过程,使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发展。在教学中应把认知和情感融为一体,使之彼此促进,和谐发展。只有教师注重情感教育。让走进学
期刊
1 探究“生活化作文”教学的原因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但传统的教学模式让人担忧。传统的作文教学都只注重“作文模式训练”和“写作技巧的指导与实践”。教师关起门来搞作文教学,使学生大量的习作脱离生活,完全是“闭门造车”,这种作文因为缺乏真实的生活体验,内容空洞,感情滞涩,没有生气。这种脱离生活的作文,一味追求考试分数的“应试作文”让学生产生了畏难和厌烦的情绪,失去了写作的积极性,导致作
期刊
【摘要】学生特别在乎教师对他们的评价, 因此, 教师的评价应该有利于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尽量指出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并提出表扬。比如说,句型、短语用的贴切;复合句非常突出;高级词汇用的恰到好处;时态运用正确无误;甚至书写清楚、美观都可以以书面形式提出表扬。  【关键词】英语;写作;动机       英语学习重在交际,在英语教学中,我经常发现,大多数学生不能正确用英语表达他们的思想。原因有三:一:有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