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多种视角观察生活

来源 :祖国·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ofj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探究“生活化作文”教学的原因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但传统的教学模式让人担忧。传统的作文教学都只注重“作文模式训练”和“写作技巧的指导与实践”。教师关起门来搞作文教学,使学生大量的习作脱离生活,完全是“闭门造车”,这种作文因为缺乏真实的生活体验,内容空洞,感情滞涩,没有生气。这种脱离生活的作文,一味追求考试分数的“应试作文”让学生产生了畏难和厌烦的情绪,失去了写作的积极性,导致作文教学陷入困境。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作文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课标的界定,明确了写作不仅仅是为考试服务,而是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写作应该是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认知和表达。所以,我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究“生活化作文”的教学方法。
  2 生活化作文的涵义——来源于生活,回归到生活
  目前,网络上,杂志期刊上关于“生活化作文”教学方面的文章多不胜数,在中国知网上输入“生活化作文”为关键词搜索,能得到三千多条搜索结果,各个专家学者都对“生活化作文”的涵义做出了自己的阐释,综合这些专家、学者的阐释,我对“生活化作文”的理解是:“来源于生活”、“回归到生活”。
  2.1 “来源于生活”:
  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认为:“生活就如泉源,文章就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停。”所以,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提炼素材。教师要指导学生去感受人性中的真善美、假丑恶,让学生把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的美与丑及走进大自然的感受作为写作的素材。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真实生活,写自己熟悉的人、事、景、情,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这就是“来源于生活”。
  2.2 “回归于生活”: 学生学习写作就是学习做人,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去感受生活中的美与丑、善与恶,使学生在写作中逐渐形成良好的价值取向,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在生活中塑造自己的人格,学会做一个积极、热情、正直、善良的人。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走进生活。这就是“回归到生活”。
  3 生活化作文教学的方法——教给学生观察生活的多种视角
  给学生一双“慧眼”——教给学生观察生活的多种视角。世界上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的美与丑无处不在,而大多数学生都缺乏细心观察生活的能力。所以,要让学生能够从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就要教给学生观察生活。生活,就是学生写作的泉眼。
  3.1 视角一——细心观察学校生活
  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学校里,和老师、同学一起度过。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去细心观察每天在学校的生活,一次生动的实验课,一场精彩的篮球赛,一次有趣的游戏,一次老师的表扬,一次违反纪律后受到的批评,女孩子们的“悄悄话”,男生寝室的“卧谈会”等等,都能给学生带来不同的感受,并写出自己感受到的快乐、激动或者伤心、失望。例如有个学生在作文中写到:“寝室的卧谈会又开始了,今天卧谈会的主题是,下周的运动会。下周又要开运动会了,老师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所以我们要先了解一下其他班派了哪些悍将去参加……”,这些作文的素材,都是“来源于生活”所以写得生动具体,有真情实感。校园生活,同学友谊,是生活化作文的“泉源”。
  3.2 视角二——用心观察家庭生活
  家,是心灵的港湾,父母亲人,是心灵的依靠。但是学生作文中每每写到父爱、母爱,总是喜欢写“我忘了拿伞,妈妈到学校给我送伞”、“我生病了,爸爸送我上医院”之类的陈旧事例,空洞乏味,缺乏真情实感,说明学生没有“用心”观察生活。其实,生活中的家庭趣事,亲情表达,经常都在发生,只是学生没观察到。在生活化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用心”观察生活,妈妈在厨房做菜的过程,孩子跟妈妈学做一道菜的过程,过年时放鞭炮的乐趣,家人一起逛街的乐趣,父亲筷子上夹给孩子的一夹好菜……都是写作的素材。教学生“用心”去关注父母,关注自身,观察生活,是培养学生的情感感受力,点燃灵魂的火花,激发学生写作热情的最好起点。家庭生活,亲情温暖,是生活化作文的“泉源”。
  3.3 视角三——积极观察社会生活
  现在是信息化时代,学生不能再过“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单纯的学习生活。生活化作文,要求教师引导学生用审视的眼光观察社会上的事物、现象。社会生活与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相比,有一定的复杂性,而且有许多阴暗面,在社会生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思辨的态度看待社会上的人和事,学会分析、探讨社会现实,选择自己的立场,形成自己的认识,这样才能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新闻、网络、报纸等媒体,了解国内外时事,认识当下国内外的政治、经济形势,关注身边的焦点问题。例如:引导学生关注“钓鱼岛事件”,“老人跌倒扶不扶的争论”,“凤姐现象”,“我爸是李刚”事件,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事迹等等,都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学生获得了开阔的眼界,作文思路变得宽广,取材与思考有了新的角度,作文水平自然得到提高。社会生活,时事政治、焦点事件,也是生活化作文的“泉源”。
  3.4 视角四——寻找大自然的美
  大自然造化神奇,只要走近它,每个人都会心生向往之情。在生活化作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南开中学的语文教研组组长颜运静老师说:“没有春游的孩子是可怜的,没有春游的孩子写春天是空洞乏味的。”现在学生压力大,家长工作忙,没时间带着孩子春游。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到校园里面观察春天,在上学放学的路上观察春天,花坛边的迎春花开了,梧桐树树梢冒出新芽了,农民插秧了,桃花粉了,梨花白了,都是动人的景象。当学生学会寻找春天后,他们就能更好地欣赏四季的美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走进大自然,学生不但得到了写作的素材,也学会了观察,最终作文水平能够得到提高。大自然的美,也是生活化作文的“泉源”。
  生活化作文,给学生一双慧眼,教给学生从多种视角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提炼写作素材,给学生一个写作的“泉源”, 让学生的作文像“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停”一样文思泉涌,写出真实的生活,写出真情实感。
  
  
  
其他文献
【摘要】长期以来,受教育体制的限制以及家长对孩子成绩过高的追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都过多关注学生的认知因素,却忽视了学生情感因素的存在。实践证明,这种现象违背了数学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抑制了学生在数学领域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因此,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主要从情感教育原理的论证出发,在教学实践的层面上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作一定的探讨。  【关键词】素质教育;新课程;数学教学;情
期刊
我在仔细分析中考政治试题中发现,近几年的中考政治试题不仅与时事政治结合相当紧密,而且还对考生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均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可以说近几年的中考政治试卷,就是一份时事分析问卷,就是一份素质报告试卷,就是一份能力考查试卷,它们体现了素质教育对思想政治课的要求。如何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让学生在中考中取得较好的成绩,这是在新形势下对政治复习课教学提出的新问题。  1
期刊
【摘要】本文将就如何丰富初中生物课堂的形式,进行详细的举例。笔者结合了一些个人的教学经验,对这些方法进行了阐释和分析,以帮助广大教师同行进行比较和学习。  【关键词】兴趣;课堂形式;动手;趣味思维;趣味故事;趣味活动;生物小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想让学生学好初中生物,那么就一定要先让学生对生物课感兴趣。只有在学生感兴趣的前提条件下,才能让学生有主动学、想学的欲望。那么,如何提高学生
期刊
诗歌教学是我国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块教学内容。大致在小学二三年级时,语文教材就出现了比较简单的“四绝”,如洛宾王的《咏鹅》,李绅的《锄禾》,白居易的《草》(前四句),张俞的《蚕妇》。而选入教材的古诗,更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和强大的艺术魅力,可以说是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结晶和荟萃。教师如果能够引导学生通过真正的欣赏古诗的语言美、声韵美去认识从中表达的意境美,进而体验到诗人的心灵美,这对于陶冶性情、培
期刊
在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在公开课上,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老师提供一些学具,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动手操作,全班学生立即分组操作。几分钟后,老师边击掌边说:“小朋友,大家都玩得很开心,请你们暂时停一停,谁来汇报一下,你们在实验中发现了什么?”学生操作的阵势刚刚摆好,老师一声令下,学生便草草收兵。这种形式上的操作,表面看似乎很热闹,但没有让每个学生真正从操作中有所收获,这种虚设的“伪操作”剥
期刊
【摘要】教学关键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素质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就在于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难点就在于如何面对一个由个体差异悬殊的学生组成的群体。  【关键词】英语;听力;教学效果       1 “课堂差异”和传统英语听力教学的局限性   整体班级授课制自17世纪延续至今已有三百多年了,当然它能存在这么多年,说明了这种教学法
期刊
【摘要】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要家校联合;建立爱班如爱家的观念;加强班队建设;开创新的评比制度;积极参与各项活动;活动后,及时总结。  【关键词】集体荣誉感;家校联合;班队建设;评比制度;积极参与活动       谈到集体荣誉感,它是什么呢?依我个人所见,它是一种关心、一种热爱的体现,对集体的热爱,对身边的人关心,集体荣誉感是集体凝聚力的来源。这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是激发人们奋发上进的精神力量!
期刊
数学教学的过程,应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必须综合运各种手段、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持之以恒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知识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又是思维的工具。学习知识和训练思维既有区别,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它们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同步进行的。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要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很强的社会有用的人才。在小学数学
期刊
在幼儿园生活中,尤其是在游戏情境中我们总能发现:孩子相互间不时伴有吵嘴、打架等冲突的发生。有时候是为了要玩同一种类型但数量却不够的玩具;有时候却是为了争着要做“爸爸”或“妈妈”;有时候甚至会因为“我的家太小了”,活动的空间受限制而争吵、推搡。此时,幼儿教师应该怎样处理?冷漠对待,当作没看见还是发出语言或眼色的制止或是积极反应与调解?不同观念和想法支持下的老师可能会采取不同的方法。  在此,笔者认为
期刊
语文是最当今社会重要的交际工具,中学教材中的那些美文大多是古今中外的名篇精粹,在语文教学中把字里行间跳动着的感情脉搏呈现在学生面前,文章就不再是抽象枯燥的文章符号,而是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丰富的思想感情了。所以说情感教育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积极丰富的情感能促进认识过程,意志过程,使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发展。在教学中应把认知和情感融为一体,使之彼此促进,和谐发展。只有教师注重情感教育。让走进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