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热暖人心——老夫妻的9年支教路

来源 :当代贵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lly24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不撤退,能爬起来就在贵州干下去!”这是退休外交官朱敏才夫妇的支教宣言。9年来,他们在山区学校辗转,给孩子们带去关爱和知识。对他们来说,这不仅是为了孩子,也是为了自己——支教,让晚年生活更充实。
其他文献
在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中,问题设计是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而在教学应用中问题设计仍然是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现就教学应用中的一些实例谈点看法。    一、基本问题与单元问题探究的学科范畴不同    例1: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奇怪的大石头  基本问题:我们身边有哪些奇怪的自然现象?  单元问题:    1.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    2.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和解决怪
应用可编程控制器对柴油机发电机组实现启动、供电、故障显示、报警和机组之间的自动切换,并可实现远距离遥控、遥测。整个系统经实际调试证明:使用方便,控制灵活,抗干扰能力
育才小学的学生学业评价改革已经走过五年。五年来的风风雨雨,让我们感受到改革的艰辛与压力,也尝到了评价改革的成果。    一、笔试和口试相结合    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发展学生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和评价应双管齐下,不能以偏概全,改变单以笔试来片面地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业水平的现象,而应采用笔试与口试相结合的原则。  口试旨在测试学生的听说能力
为了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知识、发展智能、完善人格,课堂无疑是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主阵地。课堂上如何让学生自主创新学习,如何在教师的组织、指导、鼓励下,让学生自学、自解、自悟、自品、自得,从疑到悟,从悟到用,达到自主创新发展的过程。我们在实验中不断摸索探究,寻找出适合我校学情、校情的教育方法。    一、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探索,只有创设问题情境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历史学科最显著的变化之一就是要求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为主向注重探究式学习转变,而这里的探究学习主要是指学生通过对自然、社会现象或文字材料的观察、阅读、发现问题、搜集数据、形成解释,并对这种解释进行交流、检验与评价的过程,这个过程本身也是学生探究活动的过程。为适应学生这种学习方式的变化,教师可以把历史学科的课堂探究活动设计成以下几种类型:    一、“情境·问题”型探究
Macromedia公司的Flash软件简单易学、二维动画功能强大、交互性强。利用Flash制作的课件能直观、动态的反映概念及过程,实现了对普通教学的扩充,并通过对真实情景的再现和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