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ssiehar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好的教师是传播真理,好的教师是教学生发现真理。”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的这句名言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学生“学会”,更应关注学生是否“会学”。因此,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是近几年来我们苏州市教学改革的一大亮点和我们小学数学教师追求的一个永恒的主题,也是每位教师都应该关注的教学目标之一。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呢?笔者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尝试和探索。
  一、教给预习方法 培养学生自学习惯
  課前预习,就是一个自学过程。学生一旦掌握了正确的预习方法,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对于学习新知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针对数学学科的特点指导学生预习时主要可围绕三个方面进行。第一,通过预习,自己已经学会了什么?哪些问题自己已经能解决了?第二,新知与旧知之间有何联系?不同之处又在哪里?第三,预习后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学生围绕这三方面的问题对自己的预习工作进行反思,能进一步加深对新知的认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课前预习之后,教师在上课时提前几分钟认真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一方面督促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更重要的是便于教师有的放矢地组织课堂教学,切实提高课堂四十分钟的效率。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逐步掌握预习方法,养成课前主动预习自学的习惯。
  二、采用尝试教学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独立性的学习。学生是否愿意学,想学?在于学生对学习是否有兴趣,是否意识到学习是一种责任。因此,教师要采用尝试教学,让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采用自主、合作的方式,并让学生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例如,学习“亿以内数的读法”。课前让学生收集一些数据,让学生意识到“数”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从而使学生有了学习的动机。然后教师设计出两点要求:1、你认为这一课我们应该掌握什么知识,过去学过类似的知识吗?2、学生自己做一个数位顺序表,说出它的用法。学生通过预习,在前有知识的基础上,基本能总结出数的读法。在上课时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第一个要求,并把经验总结出来,再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在小组中展示学具,并说出自己是如何利用它的。这样,学生参与了制作学具和总结学法的经历,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并初步能对亿以内数的读法进行小结。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去思索、领悟、主动地获取了知识。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只是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参与者,才识学习的主体。通过学具的制作和利用,同学们合作、交流、主动地掌握了知识,完成了学习目的。
  三、改变学习方式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讲,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但在过去的教学中,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制约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思维。它不仅不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反而成为学生学习的阻碍。因此,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转变这种状态,要让学生“动”起来,去主动寻求、探索、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这样才会使学生具有创新意识,适应今天社会发展的需要。
  例如,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计算”的教学中,我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老师知道操场设计的秘密,学校的操场是长方形,并且长和宽都是整十数;操场的周长是160米,你能根据以上条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计算出操场的面积吗?”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他们拿着测绳丈量、计算……通过自主学习、相互交流,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通过一次次分析,讨论数量关系,不仅得出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而且发现:长方形周长一定时,其面积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最大值是在长和宽相等的时候(正方形)。在学生探索、研究的整个过程中,由于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创设的问题,不仅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而且学生还通过自主探究,学会了数学思考,培养了他们的探索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重视学习过程 发展学生自学能力
  课堂是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重要场所。在课堂教学中,要发展学生的思维,教师就要善于精心设问,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要做到这样,教师所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要有适当的难度,使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在每一次的跳跃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不停的锻炼与提高。同时,在新知的学习中,尽量避免教师的讲授代替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师要敢于放时间给学生交流探讨,把学生的思维过程充分表露出来,让学生说出是怎样想的,对于他人提出的观点有何不同的意见或补充等。交流过程中,教师不要急于否定学生不完整或有错误的想法,以免挫伤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加以引导,让学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主动修正自己的观点。这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交流的过程,就是学生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过程。这样,学生的思维得到不断发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五、鼓励课外阅读 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仅仅停留在课内是远远不够的。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数学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多看课外读物,并将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如数学小故事、数学小游戏等带到活动课上来交流、分享,充分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相信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能够不断增强。自主学习品质的培养不能局限于课内,课外是自主学习的广阔天地,课外给一些有探讨价值的作业,选一些开发智力、灵活多变的题目供那些基础较好、学有余力的同学探讨,求证,或者要求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或将已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操作,力争使问题与生活相联系,或者富有趣味感,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总之,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我们相信,只要教师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并付诸行动,学生的自学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
  【作者单位:苏州市相城区黄桥实验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了解海洛因依赖者中肺结核患病情况,方法:分析1000例海洛因依赖者胸产睛,对肺中有异常改变者辅以透视进行诊断,以国家规定的统一标准分五型,并力素试验证实。结果患肺结核21例患病率为2.1%,明
<正> 升学考试制度的改革,对于培养、选拔优秀人材和树立良好的学文化、学科学的社会风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这一制度尚不完善。因为,从总的情况来看,升学考试制度,是以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目标是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探究式的科学教育,掌握核心的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和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我认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习惯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基础。正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所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是孩子的终生所需。在科学教学中,我着重关注了对学生下列探究习惯的培养。  一、细致的观察习
目的:促进女性吸毒者戒毒后的身心康复,提高她们的情绪控制能力、对毒品危害的认识以及拒绝毒品的技能。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试验(前批为试验组),对试验组实施一个月的干预措施,主要
目的:观察济泰脐囊要片类物质依赖戒断症状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97例入组病例按双盲对照设计随机分为济泰组(48例)和洛非西定组(49例),观察10天,比较两药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济泰胶囊能
本文结合教学实例,根据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从不同角度来引导学生,从而能使学生能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对良好校风的形成起到促进作用。
提高海洛因依赖者在脱毒治疗的依从性,降低脱失率,方法:在海洛因依赖者的脱毒治疗中应用治疗社区技术,并与单纯的脱毒对对照研究。结果治疗社区技术能明显提高戒毒者的依从性,平均
自从新的课程该来以来,传统小学数学曾经滞留的教学问题已经基本得到有效的消除。小学数学教学在课程改革的春风吹拂下,已经彰显出勃发的生机。但在新形势下和新局面下,小学数学教学重新面临着新的挑战,出现了新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素质教育的落实,成为制约学生数学素养提升的瓶颈所在。  一、【存在问题】:教学目标模糊混沌  确立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是衡量一位教师解读教材能力高低的重要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