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关于独生子女的德育渗透

来源 :教育界·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t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推行,独生子女的数量越来越多。目前的中小学阶段,绝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由于这些独生子女养尊处优,所以对于他们的教育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本文将基于这一现状,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为例,从小学语文教学角度来分析对独生子女的德育渗透。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独生子女 教育 德育
  引言
  我们班上95%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受到家长的万般宠爱,养成了自私、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这给班级管理和学科教学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作为班主任和语文老师,我深感责任重大。我校使用的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在教学中,我发现很多篇语文课文都可以作为很好的德育素材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于是对课文行了一定的探索,希望可以对这些独生子女的人生观、价值观有所裨益。
  一、独生子女德育教育现状
  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小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受到家长的宠爱甚至溺爱,他们形成了一种“唯我独尊”的心态和自私任性的个性。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他们逆反心理较强,独立自主能力较差,缺乏集体意识,缺乏爱心、孝心和责任心,同时由于家庭和学校对于独生子女的德育教育的缺位,给我们的班级管理和学科教学都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二、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目标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要体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这是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的德育目标,也是我们语文教师应该严格遵循的教学理念。
  三、小学语文教学对独生子女的德育渗透
  语言文字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具有强烈的思想性,而且语文教材中包含着很多具有德育教育意义的文章,因此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在完成德育任务方面具有许多的优越条件。下面我们仅从渗透爱心教育、孝心教育和责任心教育这三方面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进行分析。
  1. 渗透爱心教育
  独生子女享受着来自多方的关爱,因此他们想当然地认为所有人都应该关心自己,爱护自己,长此以往逐渐丧失了爱的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心教育十分重要。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 18课《她是我的朋友》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战争时期孤儿院被炸,有一位小姑娘受了伤,需要输血,一位叫阮恒的男孩在一番犹豫之后为小女孩献血。医生问他为什么愿意这样做,小男孩说了一句,“她是我的朋友”。这篇文章就是一个很好的德育素材,它教育学生要关爱、帮助自己的朋友和身边的人。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所以朋友应该是他们身边比较亲近的人,我们可以通过这篇文章来告诉小学生,这个世界是充满爱的,我们不能仅仅被爱,还要会爱,要学会在别人需要爱、需要帮助的时候挺身而出,奉献爱心。
  2. 渗透孝心教育
  “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有陆绩怀橘,王郎卧冰,今有陈毅探母,田世国捐肾救母……这些故事都让我们为之震撼。然而现在独生子女享受到了太多的父爱、母爱,却忽略了对父母的回报,甚至顶撞父母,离家出走,因此孝心教育也是当务之急。如,小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七颗钻石》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童话,讲在一个大旱之年,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由于她的孝心,水罐最后变成金的,从水罐里涌出清澈的水流,射出七颗钻石,升上天空。这篇文章就是一个很好的孝心教育的素材,我们可以通过这篇文章来教育学生要感恩父母、孝敬父母、回报父母。
  3. 渗透责任心教育
  责任心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性的人格品质,对学生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而独生子女却由于父母的庇护而极度缺乏责任心。因此我们应该在语文教学中渗透责任心教育,教导学生对学习、对生活要有一颗责任心。如,人民教育出版社课标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选读课文第7课《手术台就是阵地》,讲的是这样一个故事:白求恩大夫在战斗中,把手术台当作阵地,在形势越来越危险的情况下,不顾个人安危,坚持为伤员做手术,连续工作了69个小时。这个故事表现了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任的态度,我们可以在教学的时候让学生感受白求恩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和对工作负责、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并告诉学生,对于任何事情,都要有一种负责的态度,要有一颗责任心。
  四、结语
  以上我们探讨了小学语文中对独生子女的德育渗透。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也日益严峻。因此对独生子女的德育教育应该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它应该渗透在学校教育的任何一个环节,渗透在每个学科的教学当中,故而还需要我们每位教师不断探索,努力实践,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光辉. 教育应触及学生的心灵——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思考与尝试[J]. 基础教育参考,2007(09).
  [2]李兴芬.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几种方法[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3(08).
  [3]金生鈜. 为什么要塑造学校的道德文化——学校作为一个道德共同体的再道德化思考[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4).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从小说语言、人物形象、情节、时代背景、联想激读等方面展开论述,通过批注式阅读,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言语想象力,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人文情怀,涵养人文精神,知人论事,把阅读当成一种生命运动,发展青少年的精神世界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批注 语言 人物形象 情节 时代背景 联想激读  批注式阅读是一种常用的读书方法,通常是在阅读的时候把读书感想、疑难问题等,随手批写在书中的空白地方,以帮助
期刊
【摘 要】“生活即教育”。 生活与学习密切相关,学习的主要内容来源于生活,而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在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教学应当与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在广泛的语文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并最终掌握语文。本文以作者多年执教高中语文实践经验,从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现状入手,探析如何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策略,以促使语文教学真正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关键词】高中
期刊
一、导入:简单复习《荷塘月色》写景手法  师:昨天我们结束了散文名篇——《荷塘月色》的学习。今天我们仿《荷塘月色》的写景手法,进行写景抒情片段的阅读、写作练习,学习借景表达心绪的方法。  二、欣赏两段课外的写景文字  师:学会写景,学会借景表达心绪是我们今天的任务。为了让同学们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老师选了两段精彩的文字,我们一起欣赏吧。  (幻灯片展示第一段文字)  女生齐读: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
期刊
【摘 要】笔者发现低年级小学生阅读推广中存在课外阅读推广缺乏计划性,阅读时间缺乏保障性,读物缺乏选择性,课外阅读缺乏指导性,阅读过程缺乏愉悦性等等诸多问题.笔者对当前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同时尝试探讨了有效提高小学低年级课外阅读效果的策略。以组建微信“阅读盟”策略激发课外阅读兴趣,开辟课外阅读交流新场所,浓厚“盟”阅读氛围,有效激发了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了阅读能力,
期刊
【摘 要】在我国目前的学校德育教育中,礼仪教育处于薄弱环节。本文主要通过介绍农村中学礼仪教育的策略与成效,为农村中学的礼仪教育提供借鉴,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农村中学 礼仪教育 策略 成效  在我国目前的学校德育教育中,礼仪教育处于薄弱环节。特别是在农村地区,由礼仪教育得不到学校及家长的重视,导致学生礼仪教育严重缺失,这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和性格,更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期刊
校长角色在学校的办学地位中处于至关重要的位置。校长是学校的管理者,一所学校,就像一个大家庭,这个家庭里主要有两类人组成:教师和学生,而校长既是这个大家庭的成员之一,又是这个大家庭的“家长”。过去,对于家长,我们更多的是想到管教,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家长就不单是管教这一单一的角色了,社会赋予了家长更丰富的角色。同理,新的形势下,校长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由单一的管理者变成了学校事业发
期刊
【摘 要】德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与高尚人格的主要教育方式。本文主要针对初中德育教学的实效性展开讨论,在文章中指出了如何更好地提高初中德育教学,并且以德育实践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德育教学 学生 实效性 德育实践  德育教学一直是我国教学学科中强调的主要教学内容,初中德育教学更是极度受到重视。中学生处于人生的重要转折时期,他们内心情感波动大,同时可塑性也强,这个时候要抓好学生们的德育教学指
期刊
人类把欲望分为几种:延迟满足、适当不满足、超前满足、即时满足、超量满足。超前满足是一种愚蠢行为,超量满足过于浪费。好的教育提倡“延迟满足”和“适当不满足”,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要通过等待而获得的一种情感体验。美国心理学家戈尔曼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糖果实验”,他在每个4岁左右的孩子桌前都放了两颗糖,然后告诉孩子们:“如果现在吃,只能吃到一颗糖。如果能坚持20分钟等我回来后再吃,就能吃到两颗糖。”实验
期刊
【摘 要】中学生因为各方面都不成熟,教师需要对其进行思想教育,以便对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行培养;传统的思想教育模式在实践过程中逐渐暴露出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对师生沟通产生足够的重视。本文从师生沟通的角度分析了如何更好地进行中学生思想教育,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师生沟通 思想教育 中学生  在我国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思想教育,对于中学生
期刊
【摘 要】从班上学生出现的两个典型事例中明白,现在的孩子不知道怎么教育才好。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会激起学生的反感;教育严格了,会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做出出乎意料的事情。孩子在成长,思想在变化,而我们这里农村孩子占绝大多数,留守儿童居多,孩子们缺少父母的关爱,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时会产生矛盾,从而对我们的教育工作增加了难度。不过,只要有爱,我们的教育一定会获得成功。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 留守儿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