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颈疝窝与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相关解剖学异常的多层螺旋CT研究

来源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Xchen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股骨颈疝窝与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FAI)相关解剖学参数或结构异常之间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4年12月佛山市中医院CT室352例无髋关节症状行MSCT检查,扫描范围包括髋关节的患者的MSCT资料,其中诊断股骨颈疝窝且髋关节存在疝窝者(观察组)63例79髋(双侧16例,单侧47例),诊断股骨颈疝窝但髋关节不存在疝窝者(对照组)47例47髋,在余下的242例患者中按性别、年龄匹配63例非股骨颈疝窝且双侧髋关节均无疝窝患者为阴性对照组。测量各髋关节的股骨颈α角、股骨头颈偏距率、股骨头直径、股骨头颈交界部宽径、股骨颈上部宽径、髋臼前倾角、前髋臼角、后髋臼角及髋臼凹陷指数等参数。采用方差分析比较3组间各参数的差异。

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髋关节的各解剖学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头颈交界部宽度、股骨颈上部宽度及股骨颈α角均大于阴性对照组,股骨头颈偏距率则小于阴性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组患者的股骨头直径、髋臼前倾角、前髋臼角、后髋臼角及髋臼凹陷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结论

股骨颈疝窝患者存在股骨近端的形态异常,可能与Cam型FAI相关。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Calgary晕厥惊厥评分(CSSS)及Calgary晕厥惊厥改良评分(MCSSS)在儿童晕厥和癫痫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2013年10月至2014年4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晕厥专科门诊及儿童神经专科门诊就诊,至少有1次一过性意识丧失(TLOC)病史并确诊为晕厥或癫痫的儿童201例,男95例,女106例;年龄5~18岁[(11.76±3.03)岁]。采用CSSS、MCSSS及其受试者工
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 (POTS) 是儿童直立不耐受的主要类型之一。POTS患儿在临床上以直立不耐受的症状为主要表现,且直立后心率较基础状态下过度增快。目前对POTS的治疗方法有健康教育、自主神经功能锻炼及药物应用(α受体激动剂、β受体阻滞剂及口服补液盐)等。现主要就生物标志物在POTS诊疗过程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在儿童不明原因晕厥中80%为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NMS)。目前临床上诊断儿童NMS主要依赖直立倾斜试验(HUTT),由于HUTT具有一定危险性,探寻安全无创的NMS客观诊断方法具有重要意义。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能够真实反映受检儿童血压水平及血压昼夜变化规律。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关于NMS患儿24 h ABPM的研究发现,NMS患儿存在的自主神经功能调节失衡,24 h动态血
目的探讨儿童神经介导性晕厥(NMS)发作的昼夜节律。方法选择2013年12月至2015年10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NMS患儿216例,男91例,女125例;年龄4~17(11.34±2.65)岁。根据直立倾斜试验(HUTT)结果分为血管迷走性晕厥(VVS)组和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组,其中VVS组178例,POTS组38例。216例NMS患者中<12岁组[(8
目的探讨法洛四联症(TOF)合并DiGeorge综合征(DGS)患儿的发病率及其临床诊治特点。方法2006年1月至2014年8月郑州大学人民医院和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共完成TOF手术671例,根据是否合并DGS分为对照组及合并DGS组,收集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71例TOF患儿中合并DGS 68例,发病率为10.1%(68/671例),其中应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array-CGH)
目的孤独谱系障碍(ASD)患病率日益增高,患儿父母因此承受一系列压力,严重影响家庭功能,本研究分析ASD患儿父母的人格特征及情绪障碍与其家庭功能的特点,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采取横断面研究,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确诊的ASD患儿,分别使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和家庭功能量表对593例患儿的父母进行评估,并使用SPSS 17.0软件对
目的观察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并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儿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浆N-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12月在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住院的并慢性心衰及肺炎的先心病患儿84例,按改良Ross评分法,将其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心衰组。随机选取同期住院的肺炎患儿4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RDW、血浆NT-proBNP水
目的探讨功能磁共振(fMRI)与纤维束重建,联合术中超声和唤醒麻醉下皮层电刺激技术对于语言区定位及有效保护语言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3年12月–2015年10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神经外科,应用多模态MRI神经导航技术治疗的28例语言区附近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1例、女17例,年龄21~66岁,均为右利手者。术前进行血氧水平依赖性-fMRI激活语言区皮层,弥散张量成像
目的荟萃分析血管内支架在治疗肝静脉型布加综合征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Newcastle-Ottawa Scale评价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并收集国内外关于肝静脉型布加综合征血管内支架治疗的文献,检索时限为1992年1月–2014年7月,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总结,并对血管内支架与单纯性球囊扩张术后再狭窄率、闭塞率进行Meta分析。结果按照检索策略进行系统的检索后,依照纳入标准,最终纳入6篇中文文献,1篇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中采用外侧和后侧钢板内固定方式时生物力学指标的变化,为临床治疗踝关节骨折选择固定方式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复旦大学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提供的新鲜冷冻成人下肢踝关节标本24侧,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1、A2、B1、B2共4组,每组各6侧。A1、B1组制造成冠状面斜形骨折,A2、B2组制造成矢状面斜形骨折。A1、A2组采用腓骨外侧钢板固定,B1、B2组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