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高血压综合症患者临床护理分析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3425463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对妊娠高血压综合症患者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选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本院诊治的妊娠高血压综合症患者64例,将患者分成两组,每组32例,予以常规护理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专门的个性化护理患者作为研究组,对两组护理后的患者的剖宫产和胎儿质量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分度情况,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经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剖宫产率37.50%,低于对照组59.38%;研究组胎儿质量低于2.5kg是3.13%,低于对照组的15.63%,差异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高血压综合症患者予以专门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病情,降低患者的剖宫产率,并提高新生儿的出生质量,在临床上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妊娠高血压综合症;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203—02
  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属于妇产科常见疾病,属于孕产妇的致死第二因素。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又称妊高症, 妊高症常发生在孕妇妊娠的20周以后。临床症状为水肿、蛋白尿、高血压等,部分的重症患者偶发昏迷、心肾功能的衰竭和抽搐,妊高症的病情程度通常分为轻中重度[1]。对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的孕妇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实现子痫、重度子痫前期等并发症预防,并能够降低母胎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从而改善母婴的预后生活质量。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选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本院诊治的妊娠高血压综合症患者64例,年龄23-40岁,平均年龄(28±5.23)岁,孕期29-40周,平均孕期(32±3.41)周。患者均经过妊娠高血压综合症的确诊,并排除急慢性肾炎、肾功能缺陷和高血压病史等疾病的发生。
  1.2临床诊断和分度
  诊断标准,患者妊娠期初次高血压,舒张压≥90mmHg或(和)收缩压≥140mmHg,患者产后的12周之内血压恢复正常,且尿蛋白呈现阴性,产后可进行确诊,部分少数的患者伴血小板下降或上腹不适症状[2]。
  分度标准,依据相关评定标准,轻度:孕妇出现轻度的血压上升,伴轻度水肿或轻度的尿蛋白;中度:孕妇出现血压升高,但低于160/110mmHg,尿蛋白(+)或水肿;重度:孕妇血压高于160/110mmHg,并出现程度不同水肿,伴有相关自觉症[3]。
  1.3方法
  1.3.1分组方法
  将64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2例,予以常规护理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专门的个性化护理患者作为研究组,两组患者的年龄、孕周、临床症状等相关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以性。
  1.3.2护理方法
  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妊娠期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指导,合理且个性化的饮食护理,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用药护理;產前护理,严密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命体征,产程中的护理,依据患者的具体进行进行分娩方式的选择,产后的护理,合理饮食营养和采取正确床位姿势,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变化等。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使用SPSS16.0软件包处理,用标准差表示一般资料,用t检验计量资料,用χ2检验计数资料,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患者的临床症状分度情况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分度情况,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如表1。
  2.2患者的剖宫产和胎儿质量情况
  经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剖宫产率37.50%,低于对照组59.38%,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胎儿质量低于2.5kg是3.13%,低于对照组的15.63%,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3 讨论
  妊娠高血压综合症约占妊娠8%左右,造成孕妇死亡大约占相关死亡总量13%左右,属于孕妇致死的主要原因,加强患者的妊娠期的护理,对产妇的顺利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对妊高症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入院后进行详细的治疗、病史、妊娠后变化和胎儿情况记录分析,监测记录患者体征等。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专门的心理指导,缓解产妇紧张、焦虑情绪;注意进行产妇铁、钙、蛋白质等饮食安排,多进食水果、蔬菜的摄入;对不同分度的妊高症患者,进行相应的用药、病情的动态监测;产妇的生产过程中,需要依据产妇实际情况,进行分娩方式的确定,积极准备患者的急救措施,注意产妇相关并发症的预防;产妇生产后,进行合理营养饮食,指导产妇采取正确卧位,注意保暖,及产妇的产后出血的发生。
  本研究表明,经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剖宫产率37.50%,低于对照组59.38%;研究组胎儿质量低于2.5kg是3.13%,低于对照组的15.63%,差异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本组中出现相关并发症的先兆,经及时的救治护理,病情控制缓解,且无产妇死亡。
  综上所述,对妊娠高血压综合症患者予以专门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病情,实现子痫、重度子痫前期等并发症预防,并能够降低母胎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降低患者的剖宫产率,并提高新生儿的出生质量,从而改善母婴的预后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覃美术.妊娠高血压综合症临床护理[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0,23(4): 145-146.
  [2] 赵爱君.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临床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7(20):237-238.
  [3] 叶艳清,彭菁.妊娠高血压综合症患者的产程观察干预及临床护理效果[J].医学信息,2012,28(6):59.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200—01  静脉留置针的应用, 极大地方便了医务人员和患者, 减少因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痛苦, 保护血管,是治疗的重要手段, 已成为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的输液途径。同时,静脉留置针是一项新技术, 患者及家属存在担忧和相关知识的缺乏, 而且在不同留置时期有不同的健康教育需求, 同时老年患者反应差, 感觉较
【摘要】 目的 重点研究和探讨产科DIC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方法。方法 利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研究和比较对我院于1978年至1997年期间收治的16例产科DI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 16例中治愈14例,死亡2例,治愈率87.5%。结论 在DIC救治中,早期诊断,及时去除病因,尤其是肝素的合理使用,是挽救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 产科;DIC;临床分析  文章编号:1004-74
期刊
近年来,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肝硬化的发病率有所上升,由于难以治愈,晚期肝硬化甚至比癌症更可怕.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常见并发症,其中非食管胃静脉曲张破
【摘 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风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8例风湿病患者临床资料,对其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分别于入院时和出院后3月填写风湿病影响表。结果: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健康教育前(P<0.01)。结论:健康教育能有效减轻患者心理压力、提高治疗依从性、增强自我护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健康教育;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 目的 为探讨药流后致继发不孕原因。方法 通过门诊登记药流后导致不孕患者共20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人工流产后继发不孕10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通过输卵管通液、造影,子宫内膜组织学检查、B超监测排卵、内分泌检查等方法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药流导致继发不孕的主要原因为输卵管阻塞,施行两种流产方法与输卵管阻塞发生率差异显著,药物流产组高于人流组(P<0.05),人流组子宫内膜炎发生率高于药流组。
【摘要】目的总结右半结肠癌伴肠梗阻患者的外科治疗措施及临床疗效,减少漏诊。方法本文收集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治疗的20例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患者,给予胃肠减压,并行手术治疗。结果本组20例患者经手术病理诊断:印戒细胞癌2例,黏液腺癌2例,管状腺癌5例,乳头状腺癌11例。伤口甲级愈合19例,切口感染1例,切口感染率为95.0%,经过对癥处理均痊愈出院。结论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是外科常见
期刊
【摘要】 目的 观察无张力疝补片修补中老年腹外疝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从2009年11月至2011年12月间160例中老年腹外疝患者,依据患者自身的意愿,将其均分为观察组(A组)与对照组(B组)。对照组采取传统术式,观察组采取无张力疝补片修补,对比分析这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在手术后的疼痛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间上,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