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物理教学中的“意外”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ssicaGu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教学中出现“意外”往往是学生理解知识过程中的转折点。教师如果能够认真对待,找出原因与解决办法,就能提高高中物理教学的效率。因此,物理教学中应多关注 “意外 ”,关注 “意外 ”也是尊重与爱护学生,同样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关键词:物理教学;意外;关注
   中国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65 -01
  
  课堂教学中出现“意外”往往是学生理解知识过程中的转折点。教师如果能够认真对待,找出原因与解决办法,将有助于提高高中物理教学的效率。有人认为,教师为了使教学“顺畅”,故意设计了一些过渡性、暗示性问题,人为设置了一条狭隘的思维通道。把课讲得非常完整,完美、无懈可击,实际上会把学生探索的过程取代了,取代了探索的过程,无异于剥夺了学生的学习权利。长此以往,必然会使学生养成依赖心理,一旦教师不把问题细化,学生便会茫然不知所措,最终会导致学生思维的惰性、创造能力的钝化。因此,笔者认为物理教学中的教学反思应多关注“意外 ”。下面谈谈教学中遇到的几个意外及处理办法。
  一、物理教学过程中的意外
  1.物理课堂中的意外
  在我们课堂教学时,经常会发生意想不到的情况,这时需要老师特别关注并灵活处理。笔者在上自由落体这一节时,让正在流水的矿泉水瓶自由下落,让学生观察水停止流动的情形,结果由于下落太快学生更本看不见,但是实验时却出现了一点意外,本人不小心让水流到了黑板上,引起学生的哄堂大笑。这时我灵机一动,大胆的让瓶子对着黑板然后自由下落。结果学生没有看到黑板被流湿的情况,从而相信自由下落时水是不会流出的。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学生的一句话,有时甚至是一个迷茫的眼神都要引起我们老师的极大关注。在课后反思中多想一想,在备课中多多的揣摩,将这些意外处理好可以提高教学效率。物理教师在备课时也要注意课堂意外处理的艺术。教师应该用准确到位的词语表达出自己的所思所想,使自己的讲解更容易被接受,以及如何应对课堂上的意外情况。
  2.物理课后作业中的意外
  教师在课后批改学生作业时经常看到个别学生的非常规范,有的学生甚至只用很简单的几步就能解决复杂的问题,少数情况下还会出现老师都很难一下子看明白的做法。这些意外都要引起老师们的极大关注,要细心的弄明白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是错误的要纠正,是精彩的要鼓励和表扬。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打好基础,提高学习的效果。
  二、如何处理这些教学中的意外
  无效的意外,能引起学生的极大注意,但是它会干扰学生课堂学习,课堂中应减少出现。教师应该从语言、情感等多方面下功夫,提倡生动形象、引人入胜的教学,克服抽象化、公式化的偏向,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备好课后更要反复揣摩,课后还要多多反思,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鲜明地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因此笔者认为:课堂语言的艺术也能有效地减少不必要的意外。比如,人将足球踢出100米远,人对足球做功了吗?这个问题的题意就不明确。因为球离开脚以前,人对球做了功。球离开脚之后飞行50米的过程中,人对球不做功。由于提问的条件不够明确,学生不知从哪方面来回答,这就使他们产生消极情绪,课堂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教学语言要表达到位,用词力求准确地表达内涵,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要想使课堂语言表述清晰,语意连贯,教师必须在课前精心设计,不但要考虑课堂教学语言与教学内容的关系,还要考虑学生是否能理解和接受。教学用词要准确规范,摒弃空洞,言之有物会减少无效的意外。在教学中,教师要想使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必须具体讲明学生要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切不可只提笼统要求,让学生无所适从,从而收不到实效。
  另外,教师幽默、风趣的语言能够使教学中的意外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从而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教学是一门艺术,我国的一位著名的教育改革家主张每堂课都应充满学生的笑声,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既要加强教学的基本功,又要博览群书,开拓自己的视野,在教学中注意语言的生动活泼,适时穿插幽默的语言,以此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其产生学习的热情,教学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我们看到周围那些让学生喜欢的老师,他们往往都说话幽默、语言风趣。事实证明,教师的幽默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灵丹妙药,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当同学们对有些知识模糊不清而得出错误结论时,老师如果立即进行否定往往会降低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但是如果老师能用疑惑幽默的眼光望着学生,同时配以适当的语气等待学生进行修正,以此激发学生思考,这样会让学生变成课堂上真正的主人,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比如,一位语文教师让学生说出余光中的足迹时,一学生回答是台湾和中国。该老师没有马上指出其错误,而是说:“你说的难道是(省略)?该同学马上意识到(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并改正了自己的错误。这种幽默的处理方法更能激发同学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意外都能促进我们的教学。教师应该从语言、情感等多方面下功夫,减少低效无用的意外,该顺畅则顺畅。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能加强基础教学,才能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挖掘出学生的潜力,才能在规范办学中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其他文献
摘要:丹阳市荆林学校是江苏省农村初中书法课程建设基地、镇江市书法特色学校,初中硬笔行楷教学是该校书法教学的重点项目之一,该文从明确目标,把握原则;正确认识,辨析谬误;根据规律,科学施教三个方面具体阐述了当前初中硬笔行楷教学的改革对策。  关键词:硬笔行楷教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9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1-072-1  一、明确目标,把握原则 
摘 要: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指导中年级学生写好起步作文,笔者坚持“四多”,通过多阅读、多激励、多表达、多修改引导学生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成功地开启学生的写作大门。  关键词:加强阅读;调动兴趣;降低难度;培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9-065-1  中年级是小学生作文的起步阶段,很多学生对习作有一种畏惧心理,写
摘要:笔者提出小学语文课要念好“五字经”——“活”,活泼、活跃、活动、灵活、激活;“趣”,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乐趣中学习;“实”,语文课一定要上得扎扎实实,步步为营,一步不松;“严”,教师只有严格要求,才有威信,学生才能更快、更大地进步;“悦”,立项的课堂应是师生身心愉悦的课堂。  关键词:“工夫在课外”;“活”;“趣”;“实”;“严”;“悦”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要:小社团,大舞台!行知的思想,多元的活动,自主的管理,生活力社团建设为新区实验小学注入了新鲜血液,学生在这个舞台上,演绎着生命的精彩、孕育蓬勃的生活力!  关键词:生活力教育;社团建设  中图分类号:G623.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4-012-2  陶行知是我国近代教育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他就指出:“教育应当培植生活力,使学生向上
摘要:教师需要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思考,把知识变成自己的“学识”,并且让他们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学会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进行课堂提问,提出了英语课堂提问的情境性、任务性、合作性操作策略。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提问;英语课堂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72-1
摘要:品德课程作为德育课程,是育人的有效载体。思想品德教师的核心作用并不在于实现知识的简单嫁接,而在于将知识内化为“见识”、感悟为“思想”,实现知识的“价值化”“人格化”。因此教师需要努力提升自己的引导力,通过激发学生思维碰撞、坚持正面引导、落实课外实践等途径来传递社会的“正能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关键词:正能量;思想品德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
摘要:改革聋校的语文教学,必须改变课堂教学中聋生主体地位失落的局面。在课堂教学中,聋校教师要积极营造参与氛围,激发聋生的参与兴趣;有意识地创设参与机会,培养聋生的参与意识;着力优化参与策略,提高聋生的参与能力。构建“主动参与”的有效教学范式,还主体地位给聋生,从而使聋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关键词:聋校语文;主动参与;教学范式  中图分类号:G7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
摘 要:小学生素描创意教学既符合孩子心理、生理发展的特点,又不失艺术的真谛;既丰富了儿童绘画的种类,又填补了儿童绘画向专业绘画过渡技法上的空缺,但小学生的接受能力也是有限的,运用科学的方法,有效地培养他们的恒心与耐心,也是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素描;创意;恒心;耐心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4-023-2  最近,在苏州
摘要:本文结合教学实例,探讨了“三环节一点拨”这一语文教学模式在教师的点拨下如何提高教学效率的。  关键词:三环节一点拨;语文教学模式;探究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4-034-1  “三环节一点拨”是自主建构、合作探究、多层发展,确定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所谓“三环节”是指“听说先行,学生展示口才——课堂天地,学生品悟课文
摘要:教师要善于把握教材,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水平,从不同的方面提出富有生动性、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愉快的状态,给课堂教学增添无穷的魅力。现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本人从提课堂问的整体性、趣味性、思考性、逻辑性等几方面来浅析。  关键词:课堂提问;技巧;艺术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