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艺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pas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要善于把握教材,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水平,从不同的方面提出富有生动性、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愉快的状态,给课堂教学增添无穷的魅力。现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本人从提课堂问的整体性、趣味性、思考性、逻辑性等几方面来浅析。
  关键词:课堂提问;技巧;艺术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1-082-1
  思考从问题开始,如果没有问题,思考就成了无源之水,无米之炊,即人们常说的“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重视课堂提问,掌握提问的技巧,是当前新课标理念下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我个人认为教师只有充分挖掘提问的技巧,优化问题的设计,把握提问的原则,才能真正发挥课堂提问的作用。
  一、课堂提问的整体性
  提问题要紧扣教材内容,围绕学习的目的要求,将问题集中在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以利于突出重点、攻克难点。例如:教学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中,为了使学生认识几分之一,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是教学的重难点,在帮助学生理解简单分数几分之一的具体含义、建立初步的分数概念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出示一个苹果图,让小明和小强分着吃,两人都很谦让,师:你们说小明和小强怎样分才公平?生:平均分。演示平均分成两分。师:怎样才知道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了两分?再演示把两分恢复成一个苹果再平均分,小明和小强每人得了半块苹果的过程。师问:这半个苹果是几份中的几份?(闪烁半个苹果)我们就说它是这个苹果的二分之一,用1/2表示?另外半个苹果是多少呢?(闪烁另外半个苹果。)生:也是这个苹果块的1/2。师:你是怎样想的?生:这个苹果是两份中的一份。师:从刚才的研究中我们发现了什么?生: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份都是它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这样一系列的提问帮助学生加深了对“平均分”、“简单分数几分之一”的理解,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通过课堂上的积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问题进行思考,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课堂提问的趣味性
  提问设计要富有情趣、意味和吸引力,使学生感到在思索答案时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教学,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儿童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动、好玩,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儿童的心理特点,采用讲故事、猜谜语、游戏、比赛等形式,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的实物内容联系起来,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团并形成悬念。如: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学习有关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体积之后,教师出了这样一道开放题:有一块不规则的小石头,你能想办法求出他的体积吗?这时学生议论开了,各抒己见。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最后形成了统一的思路。第一种:在盛有水规则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等容器放入小石块,求出上升水的体积就是小石块的体积;第二种是先把小石块放入规则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体等容器中再加入水,然后再取出石块,求出下降的水的体积就是小石块的体积。通过“这种形式的提问,就能把枯燥无味的数学内容变得趣味横生,引起了学生学习兴趣,拨动了学生的思维之弦,激发了学生的思考热情。
  三、课堂提问的思考性
  教师在知识的关键处提问,能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在思维的转折处提问,有利于促进知识的迁移,有利于建构和加深所学的新知。在规律的探求处设问,可促使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思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学习新知识,探究新规律,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有利于学生从多方面摄取知识,启发他们的智慧。例: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时,组织学生直观操作,将自己手上的12个圆平均分一分,把得到的一份举起来。(1)想一想,你得到的这一份,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有的学生举起1个,有的2个,有的3个,有的4个,有的6个)(2)为什么都是一份,有的同学举起的是一个,而有的是2个,3个,4个,6个呢?这是怎么回事,谁来介绍一下你是怎么分的?……(3)同样的12个圆,都是平均分,都取了其中的一份,得到的圆的个数却不相同,所表示的分数也不一样,这是什么原因呢?在这堂课上,教师设计了一个个具有思考性的问题,把思考、实践的机会毫无保留地给了学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对12个圆进行平均分,得到的一份(圆的个数)和所对应的分数各不相同,这算是给了学生比较多的自由度,在分与取的过程中学生对分数的意义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四、课堂提问的逻辑性
  教师所设计出的一系列问题要由浅入深,问题之间要有着严密的逻辑性,必须符合小学生思维的形式与规律,然后一环紧扣一环地设问,从而使学生的认识逐步深化。如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我是这样设问的:①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已学过的什么图形?②拼成的图形的底是原来三角形的哪一条边?③拼成的图形的高是原来三角形的什么?④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图形面积的多少?⑤你能怎样来表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⑥为什么求三角形面积要用底乘以高再除以2?我觉得这样的提问既有逻辑性又有启发性,不仅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而且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同一条件可以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寻求多种答案,从而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思维和逻辑性思维。
  总之,我个人认为艺术性的课堂提问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陈旭远,张捷主编.实用课堂教学艺术.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03).
其他文献
摘要:我校试图通过中职学生舞龙舞狮技能的培训,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内容。通过一定时间对学生的教育和训练,学生从不会到会,从陌生到熟悉,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意识得到明显改观。教师应以舞龙舞狮队为契机对中职学生进行团队意识的培养,有计划地、有步骤、有方法地对学生进行排练,使他们的团队意识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中职学生;团队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文
摘要:丹阳市荆林学校是江苏省农村初中书法课程建设基地、镇江市书法特色学校,初中硬笔行楷教学是该校书法教学的重点项目之一,该文从明确目标,把握原则;正确认识,辨析谬误;根据规律,科学施教三个方面具体阐述了当前初中硬笔行楷教学的改革对策。  关键词:硬笔行楷教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9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1-072-1  一、明确目标,把握原则 
摘 要: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指导中年级学生写好起步作文,笔者坚持“四多”,通过多阅读、多激励、多表达、多修改引导学生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成功地开启学生的写作大门。  关键词:加强阅读;调动兴趣;降低难度;培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9-065-1  中年级是小学生作文的起步阶段,很多学生对习作有一种畏惧心理,写
摘要:笔者提出小学语文课要念好“五字经”——“活”,活泼、活跃、活动、灵活、激活;“趣”,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乐趣中学习;“实”,语文课一定要上得扎扎实实,步步为营,一步不松;“严”,教师只有严格要求,才有威信,学生才能更快、更大地进步;“悦”,立项的课堂应是师生身心愉悦的课堂。  关键词:“工夫在课外”;“活”;“趣”;“实”;“严”;“悦”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要:小社团,大舞台!行知的思想,多元的活动,自主的管理,生活力社团建设为新区实验小学注入了新鲜血液,学生在这个舞台上,演绎着生命的精彩、孕育蓬勃的生活力!  关键词:生活力教育;社团建设  中图分类号:G623.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4-012-2  陶行知是我国近代教育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他就指出:“教育应当培植生活力,使学生向上
摘要:教师需要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思考,把知识变成自己的“学识”,并且让他们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学会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进行课堂提问,提出了英语课堂提问的情境性、任务性、合作性操作策略。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提问;英语课堂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72-1
摘要:品德课程作为德育课程,是育人的有效载体。思想品德教师的核心作用并不在于实现知识的简单嫁接,而在于将知识内化为“见识”、感悟为“思想”,实现知识的“价值化”“人格化”。因此教师需要努力提升自己的引导力,通过激发学生思维碰撞、坚持正面引导、落实课外实践等途径来传递社会的“正能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关键词:正能量;思想品德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
摘要:改革聋校的语文教学,必须改变课堂教学中聋生主体地位失落的局面。在课堂教学中,聋校教师要积极营造参与氛围,激发聋生的参与兴趣;有意识地创设参与机会,培养聋生的参与意识;着力优化参与策略,提高聋生的参与能力。构建“主动参与”的有效教学范式,还主体地位给聋生,从而使聋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关键词:聋校语文;主动参与;教学范式  中图分类号:G7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
摘 要:小学生素描创意教学既符合孩子心理、生理发展的特点,又不失艺术的真谛;既丰富了儿童绘画的种类,又填补了儿童绘画向专业绘画过渡技法上的空缺,但小学生的接受能力也是有限的,运用科学的方法,有效地培养他们的恒心与耐心,也是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素描;创意;恒心;耐心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4-023-2  最近,在苏州
摘要:本文结合教学实例,探讨了“三环节一点拨”这一语文教学模式在教师的点拨下如何提高教学效率的。  关键词:三环节一点拨;语文教学模式;探究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4-034-1  “三环节一点拨”是自主建构、合作探究、多层发展,确定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所谓“三环节”是指“听说先行,学生展示口才——课堂天地,学生品悟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