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错误,课堂教学的再生资源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jo09112167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失败是成功之母”的意思是错误是正确的先导,错误是通向成功的阶梯.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犯错误的过程有时也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它是学生最朴实的思想经验最真实的暴露. 然而就错误产生的过程而言,不过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所做的某种尝试,基于某种片面认识所作出的认定,其中包含着有价值的思维方法,因此错误是一种教学资源. 简便计算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错误资源,启迪学生的智慧,拓展学生的思维,从中突破教学难点.
  案例一 432 - 98 = 432 - 100 - 2
  错因分析 学生出现上面的错误,其实是生活实践中积累的真实想法与最自然化的理解. 出现这样的错误,是教师常常会为432 - 98 = 432 - 100 - 2的错误,对学生不停灌输“加一个数时,多加的数一定要减掉,少加的数一定要继续加;减一个数时,少减的数一定要继续减,多减的数要加回”. 其实这样的一句话记忆起来本身就很拗口易混淆,很多学生没有真正理解加减乘除法的算理,而且计算的熟练程度也不够,往往会弄巧成拙错误连连. 很显然这种计算的算理没有在学生的头脑中根深蒂固,他们只凭借着自己对数的理解或模糊的记着老师强调的那几句话,就觉得已经运用了简便计算.
  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现象,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帮助学生加深对简便计算算理的理解. 例如:在理解432 - 98的简便算法时,赋予其生活中购物付费场景,能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付98元,在零钱不够的情况下,一般都是付100(减100),再找零(加回2),也就是432 - 100 2. 多次创设类似的生活场景进行训练,再遇到该类型的纯算式时,学生自然而然就会萌生联想,恰当处理. 这种算用结合的教学远胜于纯算理的(多减要加回)教学,更不用说那种机械的“一拆(100 - 2)二变(括号前面是减号,括号里面都变号)三计算”模式了. 这种付款经验适合于所有多加少加、多减少减的算理中,学生理解起来很容易,不需要死记硬背即可准确解题. 这样利用生活经验会更有效的帮助学生理解算理而且容易记忆.
  案例二 125 × (8 × 4) = (125 × 8) × (125 × 4) = 1000 × 500 = 500000
  25 × (40 + 4) = 25 × 40 4 = 1000 4 = 1004
  错因分析 从学生的错误中,我们发现由于乘法结合律与乘法分配律在表现形式上十分相近,往往会搅乱学生的正确感知. 这说明学生对这两条运算的理解还不够透彻. 乘法分配律是乘法对于两个数的和或差的分配律,而乘法结合律是几个数连乘时,可以交换运算顺序. 那怎样从美丽错误中突破难点呢?
  面对这些学生,教师不能简单的从形式入手,告诉学生括号里是乘号时不能运用乘法分配律,只能当括号里是加法或减法时才能用乘法分配律. 于是就设计了这样的练习:某品牌西服,一件上衣的批发价是500元,一条裤子的批发价是300元,明明妈妈的商店要进这种西服8套,共需多少钱? 学生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讨中,结合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加以理解,再次明确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再通过对比练习,让学生更加清晰. 思考:下面两道题有什么不同?
  125 × (8 × 4) 125 × (8 + 4)
  生1:第1题小括号里是乘,而第2题小括号里是加.
  生2:第1题是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计算,而第2题是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的.
  师追问:那这两题各有几个125呢?
  生3:第1题中8 × 4 = 32,所以有32个125,而第2题中8 4 = 12,所以有12个125,是不同的.
  让学生对这两条运算定律进行比较,深入地理解乘法结合律及乘法分配律的意义,自主建构起知识体系. 学生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学到的不仅仅是正确的结论,而是领略探索、尝试的过程. 我们要耐心地面对错误,努力以错误为突破,化错误为精彩. 在“出错”、“纠错”的探究过程中,学生得以发展. 案例三 378 - 154 - 146 = 378 - (154 - 146) = 378 - 8 = 370.
  错因分析 减法的性质是小学数学简便运算的一个重要理论依据. 该生的本意是利用减法的性质使计算简便.由于对减法性质的理解不透彻,导致计算出错.
  解决策略 理解运算定律、运算性质是学习简便运算的前提. 学生如果没有真正的理解运算性质、运算定律,那他只会模仿着例题去解题. 一旦没有例题可以参照或模仿,学生的解题思路就不清晰,极易出错.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讲明算理是关键. 教师可以适当结合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减法的性质. 如:实验小学有学生378人,长征小学有女生104人,男生146人,实验小学比长征小学多多少人?通过列不同的算式解答. (1)378 - 154 - 146 = 78(人),(2)378 - (146 154) = 78(人). 那么,看看两个算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这样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观察与思考的机会,学生观察发现指出:一个数连续减两个数与一个数减去两个减数加在一起的和,他们的结果相等. 同理,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也等于连续减两个数. 从而使学生领略数学的思维方法,为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小学阶段的运算定律,从形式上看是一组数据和符号的演绎,但从本质上分析,它是对生活、生产劳动中各种事物之间关系的概括,不能脱离实际活动. 只有在生活中寻找支点,才能使“接受”的过程变得更加主动和有效.
  总之,学生的每一个错误并不是无中生有的,每一个错误都意味着学生在对知识或概念的认识上有了偏差或是受了限制. 因此我们要正确面对学生的错误,走进学生内心看待问题的根源,分析和研究错误的心理成因,寻找合理而有效的方法去克服.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制度的不断完善,人们的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时代的背景下,人们越来越关注教育改革的力度.本文从建构主义理论的角度出发,通过引导学生对数学信息进行科学有效的处理,提出高中数学创新教学方案,以曲线方程为例具体的展开讲解,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数学;创新教学;曲线方程  一、创设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设置认知冲
【摘要】 在新课程的影响下,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多的变化,传统的学习方式已不能满足数学学习的要求,必须改革教学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成为数学学习中最受欢迎的学习方式之一,在这种学习方式下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大地提高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但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不断完善才能够满足数学学习的需求.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 误区与对策  在新课程的改革
“新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通过使用讲学稿和小组合作教学实践,我认为教始终是为了学,教师角色“十一变”终为服务学生一人。  一、教师是学生学习前的规划设计者、体验预测者——“模拟服务者”  学生学习前,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对学生课前预习、课堂互动、课后跟进学习科学全面地设计讲学稿,并转化角色、换位模拟学生使用过程,发现问题,进行修订,形成定稿。上课前,教师结
新课程标准突出了教育目的在于育人,教学不应只是“授人以鱼”,而应“授人以渔”. 数学学科的教学重在引导学生走自主学习和探求知识之路,特别对于抽象的概念教学,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产生学习意向,引起学生的认识需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 要做到以上这些就需要创设一种学习气氛,创设一种问题情境. 笔者前几天有幸聆听了几堂名师课堂展示,综合几位
【摘要】好的起点,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起点,也是一节课有效教学的关键.本文以四种课堂导入的具体方法为例,旨在为高中数学教师提供一个参考.希望能进一步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深入形成.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导入;类比;实验;故事  导入就是指在新的教学内容或者教学活动刚刚开始之时,引导学生能够迅速地进入学习状态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标志着课堂教学的开始,也是整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开展,“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了一线教师最为关注的课题,相应的理论也越来越多,如何将先进的教学理论用于实践之中,切实提升职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度,笔者认为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转变,现与大家探讨,不当之处望同行予以斧正。  【关键词】职高数学;课堂教学;转变;情境    新课程的开展愈发深入,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日益凸显,人们对有效教学模式的思考越来越多。从教学理论来看,建构主义理论成
利用信息技术变革课程与教学已经成为全社会和整个教育界的共识. 就小学数学而言,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不仅可以使教师不断地学习到更多有用的信息,创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专业技能. 而且,通过重组资源,丰富教学内容,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直观形象,适合学生用自我的创造与体验的方法来学习. 那么在小学教学中,如何取信息技术之长,补传统教学之短,使信息技术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点睛之笔呢
【摘要】职业中学对于数学课程的改革定位强调三个服务:为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服务,为学生的职业素养服务,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职业教育课程的内容是技术知识,是以职业生活为中心组织教育内容的。因此开发数学校本课程应服务于职业教育目标、社会需求以及受教育者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  【关键词】中职教学;校本课程;专业数学    新一轮的职业中学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职业
现代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师只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是学生知识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也就是说,完善和发展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是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 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符合学生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动机,诱发学生探索思考与问题有关的活动,把学习的主要任务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在亲自参与的各种活动中建构知识,发展能力. 下面以教学“三
孔子曰:温顾而知新. 已学知识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已学知识掌握的程度影响着新知识的学习. 每一次课堂上的学习并不可能让每名学生都完全掌握,或多或少的问题都会在作业中有所反馈. 教师要指导学生及时订正作业中做错的题目,及时消化课堂上所学的知识. 但是在“江苏省规范化办学”背景下,学生在校课堂学习时间减少,传统的集体讲评作业这一环节被大大地浓缩,加之农村留守儿童很多,学生作业订正辅导缺乏家长帮助. 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