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道医孙思邈饮食养生观

来源 :人民中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孙思邈是唐代著名高道兼医药养生家。他主张饮食养生应当有节即:食时当使心气平和,不生烦恼;食不过饱,禁夜食,食后摩腹百步走,禁醉饱。饮食因时而宜顺天而养,提倡素食以清心,饮食当均衡五味。
  【关键词】孙思邈;饮食;养生
  孙思邈(581年~682),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唐著名道士,医药家及养生家。在道教医药学、养生学等方面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其一生精研道教医药养生学,以享寿102岁的高龄为后人所景仰。一生著述甚丰,主要著作有《摄生论》、、《存神炼气铭》、《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被后人尊称为“药王”。
  道教是“贵生”之宗教其养生思想对我国古代的养生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现代社会道教的饮食养生文化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孙思邈作为唐代著名高道及医药养生家其饮食养生思想对于现代人追求健康长寿的生活有很多启示意义。本文将探讨医道孙思邈养生思想中的饮食养生观以利于现代人的养生。
  一、饮食有节
  饮食有节是修道养生者需遵守的要求。
  “节”的含意有三:
  (一)节情志之意。即节制喜、怒、忧、思、悲、惊、恐等情绪。道教养生学中认为养性修道需要节制情志:多思索则精神受到危害;多杂念则神志散逸;多嗜欲则神志昏蔽;多事累则形体疲劳;多说话则气短神累;多嘻笑则五脏损伤;多忧愁则内心恐惧;多快乐则意气骄溢:多喜则善忘错记头脑昏乱,多发怒视血脉喷张不定;多爱好则迷恋于中不可控制;多厌恶则内心慌悴没有欢乐。如果这十二多不除。势必伤生、丧身。行十二少。去十二多,修炼时间长了。达到无少无多,随心所欲的地步,那就接近于得道的境界了。
  在孙思邈的饮食养生思想中他将修道需节制的情志与饮食养生结合起来。孙思邈认为饮食时应保持心情平和,不过分哀愁忧思,切忌嗔怒,否则多使人“神气惊,夜梦飞扬”。因为情志过激则伤体脏:怒使气上,伤及肝气;喜使气缓,伤及心气;悲使气消,伤及肺气;思使气结,伤及脾气;恐使气下,伤及肾气。如饮食时烦恼会使人嗔怒,怒则伤及肝脏,肝脏受损则会影响到脾胃也随之受损,从而导致饮食消化不良。①如长期持嗔、怒、哀、愁、思、等情绪饮食,会积累成疾病。节制情志不单单是在饮食中节制,在平时的养生当中亦应当节制。
  (二)节制之意。意思是要节制饮食的量,不可多食。《黄帝内经》有云:“饮食自倍,肠胃乃伤。”饮食过多,会加重肠胃的负担,日久则肠胃受损。孙思邈也主张饮食应当有节制,不可贪味多食,饮食不宜过饱或过饥,如长期暴饮暴食则有害于健康。如在他其著作《备急千金药方》中便提到应该节制饮食:
  “言语既慎,仍节饮食。是以善养性者,先饥而食,先渴而饮;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则难消也。常欲令如饱中饥,饥中饱耳,盖饱则伤肺,饥则伤气……。故每学淡食,食当熟嚼,使米脂人腹,勿使酒脂人肠。”
  ……凡常饮食,每令节俭,若贪味多餐,临盘大饱,食讫,觉腹中膨亨短气,或致暴疾病。②
  善养生者都注重饮食的协调及饮食的节制。饮食过饱过饥都是身体健康的大敌,因此他强调饮食要有节制、要有规律性。
  (三)节律之意。即饮食要有规律晚饭不宜饱。著名高道医药家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食诫》曾说:“故人不要夜食,食毕当行中庭如数里可佳。孙思邈在继承陶弘景这一思想的基础上主张人不得夜食,不得过醉饱食。饮食时亦不能说话,正如他在|《备急千金药方》中所云:饮食时不得语,语而食之,患胸背痛”。其意是说饮食时言语容易呛食,而易患胸背通。
  食后应当“摩腹百步走”,食后散步有助于将所食之物在身体内消化吸收。具体步骤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药方》中有说明:每食讫,以手摩面及腹,令津液通流。食毕当行步踌躇,计使中数里来,行毕使人以粉摩腹上数百遍,则食易消,大益人,令人能饮食无百病,然后有所修为为快也。”此外他还说如果饱食即卧,所食之物不消成积聚,容易生百病。饱食仰卧成气痞,作头风。触寒来者,寒未解食热,成刺风。同时亦不应食完后马上饮水,待摩腹几分钟之后饮水更适宜。切勿饥而浴,饱而沐。沐浴完毕后,须进少许食饮。
  在饮食的节律上孙思邈特别注意饮酒要节律。道教从修道层面上讲禁酒,但从养生角度上说则又是赞成饮酒的,这仅从医用和养生的角度而言引用药酒是许可的。“夫酒少吃即益,多吃即损。少即引气导药力,润肌肤,益颜色,通荣卫,理气御霜,辟温气。” ③因此从总体上讲道门对饮酒的态度基本是可适当少饮,但不主张频繁饮用。孙思邈亦持此观点认为在饮食上酒当以作为药酒引用为好。适当的饮酒可起到活血化瘀,通筋脉行气血的养生作用。他主张“先饭食服吃药酒”,并实践总结了地黄酒、胡麻酒、天门冬酒等药酒的配方,并在其医书《备急千金药方》总结了饮酒过多或饮酒不当给人体带来的危害:
  “饮酒不欲使多,多则速吐之为佳,勿令至,即终生百病不除。久饮酒者,腐烂肠胃,渍髓蒸筋,伤神损寿。醉不可以当风向阳,令人发狂;又不可当风卧,不可令人扇之,皆即得病也;醉不可露卧及卧黍穰中,发癞疮;醉不可强食,或发痈疽,或发暗,或生疮;醉饱不可以走车马及跳踯;醉不可以接房,醉饱交接,小者面汗、咳嗽,大者伤绝脏脉损命。”④
  饮酒吐逆,醉者食热,都是对身体不利的,有损寿命,因此,在日常饮食时,要不饮酒为佳,亦或少饮药酒,调适气血,切不可醉酒或长期大量饮酒。
  二、食饮顺天
  道教养生学讲究天人合一的理念。认为人体内在系统与外在自然环境是相一致的,两者有着共同的生成、变化、兴衰之规律。人随自然而生,随自然而养。道教的五行家认为人体五脏与自然是相通的:肝通春季,春天肝胆气旺;心通夏季,夏天心火旺,;肺通秋季,秋天肺气旺;肾通冬季,冬天肾气旺;仲夏为土,主脾胃。道教养生针对季节的不同,在饮食上也随着变化。孙思邈继承了这道教一养生思想,并加以具体化。认为养生应随节气的变化而变化,人的饮食也应跟随四季的变化而食。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进行饮食调节和进补。如他说的“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夏七十二日省苦增辛以养肺气,秋七十二日省辛增酸以养肝气,冬七十二日省咸增苦以养心气,季月各十八日省甘增咸以养肾气”。⑤针对季节的不同而采取的不同进补方法:“凡人春服小续命汤五剂,乃诸补散各一剂;夏大热则服肾沥汤三剂;秋服黄芪等丸一两剂;冬服药酒两三剂。立春则止。此法终身常尔,则百病不生矣。”⑥此等进食补养小方即是应四时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变化规律而进行的因时节进补的方法。孙思邈将四季、五行、五脏、五味相对应,通过四季的变化与五味、五脏的对应饮食进补调理,以达到养生的目的。   (下转第164页)
  (上接第162页)
  他亦指出,顺时而养气,要无犯日月之忌,毋失岁时之和,才能护气,养阳收阴。如他说:能顺时气者,始尽养生之道。故善摄生者,无犯日月之忌,毋失岁时之和。
  三、饮食重素均衡五味
  道教饮食养生主张素食,道经认为素食能让人少私寡欲《道德经》云:“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又说:味无味,“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是以圣人之道为腹不为目。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馀,是谓盗竿,非道也哉。其意是追求大道之人不会贪恋膏粱厚味。食素有利于道士清心寡欲,从而容易体道悟道。食素能使人去燥静心,孙思邈在养性中提到要清心静心,因清心静心欲故而使人保持心气平和,心气平和使身体气血通畅,有利身体的健康和养生。孙思邈说:“如食五味必……每食不用重肉,喜生百病;常须少食肉,……;勿食生肉,伤胃,一切肉惟须煮烂,停食之……。”同时他也多次提到肉食的禁忌,在《千金翼方》中说:“非其食勿食,非其食者,所谓猪豚鸡鱼蒜脍生肉生菜白酒大醋大咸也。”
  道教养生学认为人体的生理现象及病理变化皆“均乎二仪,应乎五行”“神服元气,形食五味”孙思邈亦认为五味入五脏,五味养五脏,五味要均衡饮食不可偏嗜,如若偏嗜日久则导致疾病入身。
  五味入口,“各有所走,各有所病”。五味入口,“各有所走,各有所病”。辛味具有散、行、发,的作用能起到行气活血的功效。但食用过多能耗气伤阴;甘味具有补助、缓、和、的作用能起到补虚、和中、缓急、调和等作用。但食用过多会导致腻膈碍胃,使人恶心,导致“骨痛而发落;酸具有收,涩,的作用具有收汗敛泄固涩精的功能,如若食用过多则伤脾;苦味具有泄、燥、坚、的作用,具有降燥,去火,解毒等功效此外苦能坚阴,即泻火存阴,坚厚肠胃。但食用过量则会伤津、伐胃;咸味具有能软、能下、有软坚散结、泻下通肠作用。但食量过多则脉凝冷而变色伤及脾胃。
  他还指出,虽说要增味,但五味不欲偏多。如他说:“五味不欲偏多,故酸多则伤脾,苦多则伤肺,辛多则伤肝,咸多则伤心,甘多则伤肾,此五味克五脏五行,自然之理也。”⑦这就是说,酸生肝,肝之五行属木,脾之五行属土,由于木克土,所以肝气太旺伤脾,即“酸多则伤脾”;苦生心,心之五行属火,肺之五行属金,由于火克金,所以心气太旺伤肺,即“苦多则伤肺”;辛生肺,肺之五行属金,肝之五行属木,由于金克木,所以肺气太旺伤肝,即“辛多则伤肝”;咸生肾,肾之五行属水,心之五行属火,由于水克火,所以肾气太旺伤心,即“咸多则伤心”;甜生脾,脾之五行属土,肾之五行属水,由于土克水,所以脾气太旺伤肾,即“甘多则伤肾”。⑧
  因此饮食要均衡五味,不可偏嗜其一味,如长期喜食一味,亦表明其对应的五脏有失协调有损健康。
  四、结语
  综上所述,孙思邈的饮食养生是要饮食有节,适量即可,不过饱过饥,饭后当摩腹百步走、禁忌醉饱。饮食要顺应四节气的变化而变化顺天饮食。多食肉则多欲,故而多素食以养清心寡欲之性,饮食要配合人的五脏六腑之特性而选择相应的食物,即五味养五脏。孙思邈的饮食观对我国后世养生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许多饮食养生观点也已经得到现代科学的证实和承认。研究其饮食养生观对于现代社会人们养成健康的饮食方式追求身体健康,延年益寿的愿望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注释:
  ①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华夏出版社,2004版第467页
  ② 《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七:养性·道林。
  ③ 张继禹,《中华道藏 》,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4年,第二十三册,第721页。
  ④ 《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七:养性·道林。
  ⑤ 《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六:食治。
  ⑥ 《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六:食治。
  ⑦ 《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七:养性·道林
  ⑧ 丁常春:道医孙思邈的养生思想略论,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
其他文献
【摘 要】儒墨思想是在早期齐鲁道德文化的滋养下产生的。儒墨思想同中有异,它们共同对齐鲁地区的道德文化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响,表现在齐鲁道德文化中重“义”、“质”、“礼”、“让”、“信”、“中和”等道德要素。同时,儒墨思想也为齐鲁道德文化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应辩证看待。  【关键词】儒家;墨家;齐鲁;道德文化  齐鲁地区历史悠久,孕育出了早期的道德文化雏形,儒墨思想在其中形成并发展起来。儒、墨思想同
期刊
【摘 要】一个人的阅读习惯可以影响其阅读质量。大学生的阅读习惯有共性也有个性。通过调查问卷研究发现了大学生在对阅读读物的选择、阅读形式、对阅读环境的要求、与学习相关的阅读习惯以及阅读习惯的改变方面都有相似的特点。但是有些大学生并没有培养出良好的阅读习惯,而在现今的教育体系下也存在着对阅读习惯的重视的不足。  【关键词】大学生;阅读习惯;教育  一、引言  伟人培根曾说过:“有的书需要品尝,有的书可
期刊
【摘 要】领导干部提升个人修养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本文从慎始、慎独、慎微三个方面论述了领导干部应如何提升个人修养,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  【关键词】慎始;慎独;慎微;个人修养  领导干部的个人修养,对于完成其本职工作、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具有重要影响。具体来说,提升个人修养,有多种渠道、方式,本文选取其中一个切入点,谈一谈如何提升领导干部的个人修养。  2013年6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团中央
期刊
【摘 要】在现代社会中,怀旧与大众文化是相生相长的关系,“怀旧”现象的出现为大众文化注入了新的内容,大众文化领域也是“怀旧”得以引发现代人们的情感共鸣并不断发生延续的温床。本文试从“怀旧”出发,分析大众文化建构下的照片式怀旧、影像式怀旧、流行音乐式怀旧三种现代怀旧的图景,并试图从中梳理出现代怀旧表达的视觉化及消费性趋势。  【关键词】大众文化;怀旧图景;怀旧的视觉化;消费式怀旧  一、大众文化:怀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体制的不断变革,新问题、新矛盾不断增加,利益冲突加剧,所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不断增多。这些事件大多是由房屋拆迁、土地征用、劳资纠纷、移民安置、环境污染等问题所引发,对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了解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原因、特点,找到减少和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的路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迫切的课题。  【关键词】群体性事件;社会矛盾;特点;对策  随
期刊
【摘 要】文章中对某保险公司进行了调查,分析探讨了新时期企业职工群众思想多元化及引导机制的构建。  【关键词】新时期;企业职工;思想多元化;引导机制  一、调查目的  目的是了解我保险公司的职工群众思想动态和利益诉求,把握新时期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趋势,探索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提高工作的针对性以及主动性,引导和帮助大家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  二、调查基本状况  ××保险公司利用半个月
期刊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一些人提出“为人民服务”宗旨也该“与时俱进”的变变了。殊不知,改革正是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改革中的一切变化都是为了更好地体现为人民服务。因此,在全面深化的今天,共同来重温和研究这一理念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关键词】为人民服务;历史回顾;现实要求  一、“为人民服务”宗旨提出与丰富的历史回顾  1932年,毛泽东在为中央写的《大量吸收知识分子
期刊
【摘 要】中小企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小企业得到了迅猛发展,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经济规模上,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然而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问题上却面临诸多困难,这也成为制约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创新对策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广大中小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这也使得我国的经济发展步入了一个崭
期刊
【摘 要】养老保险空账运转本是一个不应该存在的问题,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严重,逐步发展为一个全民关注的热点。目前,我国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当社会统筹账户的资金不能足额支付养老金时,便出现了挤占挪用个人账户资金的空账现象.本文通过对养老金个人账户问题的提出,介绍了目前个人账户空账的现状和产生的原因,最后针对个人账户空账运行提出了相关对策。  【关键词】统筹账户;个人账
期刊
【摘 要】高职院校人事管理工作既复杂又繁琐,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高职院校人事管理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加强高职院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已经成为必然趋势。本文阐述了高职人事管理的特点和人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日常工作中的效率化办公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事管理;效率化;有效途径  高职人事管理是高校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如何提高人事管理日常办公效率化,提升人事管理水平、保障各方面平
期刊